过压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22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过压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压保护设备,所述过压保护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n边形承载板的第一侧上的盘状压敏电阻器、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以及至少一个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与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器紧密地热接触,其中,前面提及的各构件由外壳体包围,并且设有用于在电路板上电联接和钎焊的机构。



背景技术:

从CN000204668940U中已知一种位于壳体中的过压保护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多个在空间上串联设置的盘状压敏电阻器。

在空间上串联设置的盘状压敏电阻器之中的至少两个压敏电阻器之间存在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与相应的压敏电阻器紧密地热接触。

在该处设置的在空间上的串联电路还包括气体放电管。

由于在各压敏电阻器的夹层结构之内设置有热熔断路器,因此仅相应相邻的压敏电阻器能够关于其热特性方面被监控。不可能对所使用的气体放电器的状态进行检查。此外,各压敏电阻器的已知的夹层结构在达到或确保必需的电分离间距时引起问题。

原则上,根据所列举的现有技术的在热学方面待监控的压敏电阻器的热能仅能够不令人满意地并且不够快地传输至热断开装置。

从DE102013005327A1中已知一种具有多个盘状压敏电阻器的过压保护设备。

这些盘状压敏电阻器设置在包围空心腔的壳体之内并且电接触导通。

已知的壳体构成为多边形体,尤其构成为立方体、长方体或四面体并且具有用于引入盘状压敏电阻器的开口,所述压敏电阻器分别与壳体内侧壁的一个部段或一部分机械连接并且在该处贴靠。经由所述壳体能够执行电接触导通以便将所使用的压敏电阻器并联连接。此外,压敏电阻器与壳体侧壁的大面积连接和与此相关的接触提供了良好的热转化,以散出损耗热量。

根据DE3734214C2的现有技术示出具有压敏电阻器的设备,其中,为了在压敏电阻器过热时将压敏电阻器从电压源切断,设置在压敏电阻器的两个端侧上的接触面与电压源的输入和输出线路连接,并且在这些线路之一中在压敏电阻器附近设有钎焊部位。所述压敏电阻器本身位于杯状壳体中,所述压敏电阻器的第一接触面贴靠在壳体底面的内侧上,并且壳体形成联接件。压敏电阻器的接触面的第二侧用绝缘物质覆盖,其中产生穿过绝缘物质直至钎焊部位的电和热传导的连接。钎焊部位和形成联接件的连接部位于绝缘物质的背离压敏电阻器的表面上。这样形成的热断开设备的弹性的接触舌簧构成为螺旋弹簧,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外端部经由钎焊部位与相关的联接件连接,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内端部与相关的配合联接件连接。

从DE202009018118U1中已知一种过压放电器,其具有至少一个放电元件、例如压敏电阻器,以及断开设备。断开设备用于将一个或多个放电元件与电网分离。断开设备包括热分离部位,所述热分离部位集成到放电器内的电联接路径中,其中,经由分离部位一方面将可移动的导体部段或可移动的导电桥与放电元件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将导体部段或桥与放电器的第一外部电联接件连接。

此外设有产生预张紧的机构,例如弹簧。弹簧的力矢量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可移动的分离块沿断开方向作用到导体部段或桥上。在导体部段或桥的运动路径的端部中或端部上设置有可导电的元件,所述可导电的元件在断开设备触发时与导体部段或桥接触并且所述可导电的元件与外部第二电联接件连接,以便形成合路器。

此外,根据该现有技术,设有可移动的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在达到短路状态之前不久或在达到短路状态时浸入导体部段或桥的运动路线中,以便抵抗在可导电的元件和分离部位之间的电弧的再点火。

在根据DE3734214的可热触发的断开设备中,开关元件构成为切换接触部。所述切换接触部以已知的方式经由钎焊部位闭合压敏电阻电路。如果触发开关元件,那么闭合另一接触部,所述另一接触部能够要么作为内部或外部的故障显示器、要么经由相应的外部连接作为短路来接线。

在越来越多地将组件和构件集成到电路板平面上的范围内,在将过压保护设备设置和集成到这种电子装置中时产生问题。过压保护设备必须在其结构空间方面尽可能小地构成并且应适于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此外存在下述必要性:尽管尺寸小和充填密度相对高也维持必要的电分离间距。最后,用于保护过压保护元件的至今已知的热断开设备在其过载方面构造为足够灵敏的,然而应尽可能排除被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或器件的热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过压保护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n边形的承载板的第一侧上的盘状压敏电阻器以及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以及至少一个热断开设备,所述过压保护设备能以简单的方式借助少的构件、减小的结构空间并且低成本地制成。待实现的设备应构成为紧凑的组件,使得其可用于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此外应存在下述可行性:借助简单的机构用信号表示:所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和是否已经发生热过载。

所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按照如下特征组合实现,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过压保护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n边形承载板的第一侧上的盘状的压敏电阻器、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以及至少一个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与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器紧密地热接触,其中,前面提及的各构件由外壳体包围,并且此外设有用于在电路板上电联接和钎焊的机构,所述过压保护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设置在 n边形承载板的第二侧上,承载板具有用于压敏电阻器的联接接触部的至少一个穿通口,在承载板的第二侧上设有导电弓,所述导电弓在第一端部上与气体放电器电接触导通并且在其第二端部上与压敏电阻器的联接接触部通过钎焊连接以形成所述热断开装置,此外构成有支承在从承载板延伸的轴上的枢转杆,所述枢转杆在弹簧元件的机械张紧下支撑在所述承载板的止挡件上,所述枢转杆的运动路径通过所述热断开装置的钎焊连接而被锁止并且随着焊料的熔化而被释放,其中,所述枢转杆拉动导电弓并且转入断开位置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这样一种过压保护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n边形的承载板的第一侧上的盘状压敏电阻器以及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此外还设有至少一个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器紧密地热接触。

前面提及的各构件由外壳体包围。此外还设有用于外部电联接件和用于将该设备钎焊在电路板上的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设置在n边形的承载板的第二侧上。

承载板还具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器的联接接触部的至少一个穿通口。

在承载板的第二侧上设有接触弓意义上的导电弓,所述导电弓在第一端部上与气体放电器电接触导通并且在其第二端部上与压敏电阻器的联接接触部通过钎焊连接以形成热断开装置。

导电弓本身能够由弹簧弹性的材料制成或者但是经受弹簧力辅助,更确切地说在下述意义上:导电弓通过钎焊保持在其接触导通位置中并且在焊料熔化时能够离开所述接触导通位置,从而发生期望的断开作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成支承在从承载板延伸的轴上的枢转杆。所述枢转杆优选是塑料注塑件。

所述枢转杆在弹簧元件的张紧下支撑在承载板的止挡件上。

枢转杆的运动路径通过热断开装置的预先提及的钎焊连接锁止。随着焊料的熔化,该运动路径被释放,枢转杆于是拉动导电弓并且到达提及的断开位置。枢转杆因此通过拉动导电弓而转入断开位置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中,枢转杆的远离轴的端部在执行枢转运动时与通讯装置的按钮进入接触或者释放这种按钮,从而存在用信号表示故障状态的简单的可行性。

枢转杆的已提及的远离轴的端部可以具有特殊匹配的表面构造或表面结构,以便尽可能在不妨碍枢转运动的情况下操作按钮或释放按钮。

此外,在枢转杆中或在枢转杆上构成有用于容纳弹簧元件的端部的导向槽。

此外,枢转杆还具有带动件,所述带动件为了带动运动而固定导电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压保护设备可如下改进:第二承载板设有另一压敏电阻器,其中,在第二承载板的与所述另一压敏电阻器相对置的一侧上同样设有可移动的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具有导电弓和枢转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形式中,气体放电器位于各承载板之间。因此产生夹层布置结构,所述夹层布置结构包括具有压敏电阻器、气体放电器的第一承载板、具有压敏电阻器的第二承载板以及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罩和下盖板。

优选地,各热断开装置的枢转杆分别具有锥形的指状件,所述指状件利用位于限界弓处的面在断开情况下作用到限界弓上,以便使所述限界弓转入释放通讯装置的按钮的位置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以及在附图的辅助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过压保护设备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a、2b示出在闭合位置中(图2a)和在断开位置中(图2b) 的热断开装置的原理图;

图3示出枢转杆的细节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分离状态下的状态视图;

图5示出看向承载板以及位于该处的气体放电器连同枢转杆和导电弓的设备视图;和

图6和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省去壳体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过压保护设备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的立体分解图,所述过压保护设备具有呈夹层构造的两个压敏电阻器、一个气体放电器以及两个承载板;

图2a、2b示出在闭合位置中(图2a)和在断开位置中(图2b) 的热断开装置的原理图,其中,为了易于识别而省去过压保护设备的单件;

图3示出枢转杆7的细节视图,所述枢转杆具有带动件20和锥形渐缩的指状件21;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分离状态下的状态视图,其中在部件22和23之间可见分离距离24;

图5示出看向承载板3以及位于该处的气体放电器6连同枢转杆 5和导电弓4的设备视图;和

图6和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省去壳体1的情况下的侧视图,其示出限界弓14和27在断开状态下在相应的子面19’和21或 19连同枢转杆5的相关子面的作用下的张开(图7示出断开状态且通讯装置被激活;图6示出未断开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压保护设备包括具有闭锁凸耳24的下盖板 11以及具有闭锁穿通口23的壳体盖1。

壳体盖1和下盖板11形成外壳体。

此外存在至少一个承载板9。在根据图1、6和7的实施形式中设有两个承载板3、9。

在所述至少一个更确切地说所述两个承载板3、9上,在一侧上分别设有盘状压敏电阻器10或2,所述承载板可具有n边形形状,例如四边形形状。压敏电阻器可通过凸耳状的凸起机械固定和保持,所述凸耳状的凸起从相应的承载板3、9延伸。

气体放电器6位于承载板3、9之间并且具有电联接件,所述电联接件以已知的方式与压敏电阻器2、10的相应的联接件接线。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至少一个气体放电器6设置在n边形承载板 9的第二侧上。

承载板9还具有用于压敏电阻器10联接接触部31的至少一个穿通口30。

在承载板9的第二侧上设有导电弓8。

所述导电弓8以其第二端部与气体放电器6电接触导通。

导电弓4、8在其第二端部上与压敏电阻器10的联接接触部31 通过钎焊连接。该钎焊连接是期望的热断开装置。钎焊部位的位置和构成选择为,使得不仅在加热气体放电器、而且在加热压敏电阻器时,所述热源有效且快速地作用到钎焊部位上,使得获得期望的可靠的断开作用。

此外设有第一枢转杆5和第二枢转杆7,这些枢转杆由绝缘材料制成。

枢转杆7支承在轴25上,所述轴25从承载板9近似垂直地延伸,更确切地说在气体放电器6所处的一侧上延伸。枢转杆7具有用于容纳轴25的钻孔26。枢转杆5以类似的方式被支承。

枢转杆5、7在各一个弹簧元件13的张紧下支撑在承载板9或3 的止挡件16上。在热断开装置闭合的情况下,通过热断开装置的钎焊连接锁止相应的枢转杆5、7的运动路径。

随着焊料的熔化,所述热断开装置被释放,枢转杆5、7于是以通过元件13的弹簧力辅助的方式拉动导电弓8,并且使所述导电弓转入关于接触部31或22的断开位置中(参见图4)。

闭合的断开装置和其转入断开状态的过程可从根据图2a和2b以及图4的视图中得出。

枢转杆5、7的远离轴的端部在第一实现形式中在执行枢转行动时与通讯装置12的按钮15进入接触或者释放这种按钮15,使得可以相应地用信号表示过压保护设备的相应状态。

从图3也可见,在枢转杆7中存在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容纳弹簧元件13的端部。

相应的枢转杆5、7具有带动件20,所述带动件拉动用于接收运动的导电弓8。

如从根据图1的视图中同样能够得出的是,存在具有另一压敏电阻器2的另一承载板3,其中,在与压敏电阻器2相对置的一侧上同样构成有可移动的热断开装置,所述热断开装置具有导电弓4和枢转杆5。因此存在多个、尤其两个热断开装置的冗余的对称构成方案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能性,其中,由于对称的构成方案而可以采用结构相同的单件,使得能够减少用于这样的过压保护设备的制造成本。在相应的承载板3、9上还构成有间隔保持件17、18或17’、18’,如在图2a中示出的那样。

从图1也可见的是,气体放电器6在过压保护设备的运转正常状态下位于承载板3和9之间并且因此形成夹层结构。

下面应参照图2a、2b、6和7阐述触发通讯装置12的特别优选的第二实现形式。

在触发通讯装置12的该第二实现形式中存在下述可行性:具有枢转杆5的断开装置和具有枢转杆7的断开装置作用到通讯装置12的一个唯一的共同的按钮15上并且在断开状态下引起触发。

因此,在相关的承载板9上存在限界弓14。限界弓14的一个端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未断开的状态下卡锁按钮15(参见例如图2a)。

枢转杆7在其指向限界弓14的一侧上具有锥形渐缩的指状件21。同样锥形的指状件19’自限界弓14起朝向所述指状件21延伸(参见图2a)。

为承载板3设置镜像结构,其结果是,两个限界弓14、27近似相叠并且在未断开的状态下卡锁通讯装置12的按钮15(参见图6)。

在断开状态下,部件21和19’的锥形面相互接触。因此,限界弓 14在根据图7的视图中向上运动或者在根据图2a的视图中向下运动。同样的内容适用于限界弓27,所述限界弓同样具有锥形面19,所述锥形面与另外的枢转杆5(在图2a中未示出)配合作用。

作为该运动过程的结果,近似发生限界弓14、27的张开。因此,通讯装置12的按钮15被释放并且用信号表示断开状态。通过面21、 19和19’的相应的确定尺寸,结合按钮15的尺寸能够确保,要么在热断开装置断开时已经触发通讯装置12、要么该触发只有作为两个与此相关的设备断开的结果来实现。由此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可实现在过压保护设备部分失效的意义上的多级显示。

一体成型在相应的枢转杆5、7上的锥形渐缩的指状件21在图3 中以枢转杆7为例可见。

图5示出承载板3的构成方案,所述承载板具有在该处设置的气体放电器6、枢转杆5和导电弓4以及弹簧13。

图4图解示出在热断开设备完全触发时在元件22和23之间的分离间距24。为了分离间距24的易于识别而此外省去遮盖的元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