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051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一种天线装置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使用者对电子产品的信号及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等具有天线的电子产品很多选用金属作为外观壳体(包括侧面、背盖等),以满足质感的外观。众所周知,金属为信号屏蔽材料,全金属壳体虽然美观,但会对天线的射频信号产生一定的阻挡。

现有技术中,通过数控机床在金属壳体上切割缝隙以形成净空区域,由于数控机床的刀具或者控制方式的限制,加工出的净空区域面积往往较大,容易导致壳体的结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导电部以及隔断所述至少两个导电部的至少一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具有微缝带及分别连接在所述微缝带两端的两条缝隙,所述微缝带具有多条微缝,每条所述微缝均连通至所述两条缝隙,所述多条微缝和所述两条缝隙内均填充有绝缘材料。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匹配电路及上述壳体,所述射频收发电路通过所述匹配电路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组件和上述壳体,所述天线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壳体的所述绝缘部采用缝隙-微缝带-缝隙的混合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纯缝隙结构,增强了所述壳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所述壳体的结构强度较高。由于所述微缝带中的每条所述微缝的宽度都很小,在外观上不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有利于保证所述壳体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可通过对所述缝隙的形状的设计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更具观赏性。

由于所述微缝带的所述多条微缝和所述两条缝隙内均填充有绝缘材料,因此所述微缝带和所述两条微缝均能够成为天线净空区域,以供天线射频信号通过。由于形状(和面积)不同,因此所述微缝带和所述两条缝隙还能够成为不同天线的天线净空区域,使得应用所述壳体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更为多样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主板、显示器及电池等。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所述壳体1具有至少两个导电部11以及隔断所述至少两个导电部11的至少一绝缘部12。所述导电部11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例如金属。所述绝缘部12具有微缝带13及分别连接在所述微缝带13两端的两条缝隙14。也即,所述微缝带13连接在所述两条缝隙14之间。所述微缝带13具有多条微缝131,每条所述微缝131均连通至所述两条缝隙14。所述多条微缝131和所述两条缝隙14内均填充有绝缘材料。此时,所述绝缘部12能够顺利隔断所述至少两个导电部11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12采用缝隙14-微缝带13-缝隙14的混合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纯缝隙结构,增强了所述壳体1的结构强度,使得所述壳体1的结构强度较高。由于所述微缝带13中的每条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都很小,在外观上不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有利于保证所述壳体1和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的整体性,同时也可通过对所述缝隙14的形状的设计使得所述壳体1和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更具观赏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微缝带13的所述多条微缝131和所述两条缝隙14内均填充有绝缘材料,因此所述微缝带13和所述两条微缝131均能够成为天线净空区域,以供射频信号通过。由于形状(和面积)不同,因此所述微缝带13和所述两条缝隙14还能够成为不同天线的天线净空区域,使得应用所述壳体1的移动终端100的功能更为多样化。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所述终端本体还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4以及第三天线5。

所述第一天线3包括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第一辐射体3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32之间的第一匹配电路33。所述第一天线3的所述第一辐射体32正对所述微缝带13设置。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也称射频芯片。所述第一匹配电路33用于调节第一辐射体32的阻抗匹配,使得第一辐射体32能够更好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4包括第二射频收发电路41、第二辐射体4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4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42之间的第二匹配电路43。所述第二天线4的所述第二辐射体42正对其中一条所述缝隙14设置。

所述第三天线5包括第三射频收发电路51、第三辐射体5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射频收发电路51与所述第三辐射体52之间的第三匹配电路53。所述第三辐射体52正对另外一条所述缝隙14设置。

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可以用于处理GPS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移动通信信号(例如GSM、CDMA、LTE、LTE-A等网络制式下不同通信频段的移动通信信号)等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41可以用于处理GPS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移动通信信号(例如GSM、CDMA、LTE、LTE-A等网络制式下不同通信频段的移动通信信号)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收发电路51可以用于处理GPS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移动通信信号(例如GSM、CDMA、LTE、LTE-A等网络制式下不同通信频段的移动通信信号)等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3的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和所述第二天线4的第二射频收发电路41用于处理不同的射频信号,例如信号类型相同、信号频段不同的射频信号,或者是信号类型不同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收发电路51所处理的射频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31,所述第三射频收发电路51所处理的射频信号可与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41所处理的射频信号相同或不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天线装置200。所述天线装置200包括射频收发电路7、匹配电路8及所述壳体1。所述射频收发电路7通过所述匹配电路8与所述导电部11电连接。所述导电部11形成所述天线装置200的辐射体。所述射频收发电路7和所述匹配电路8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所述射频收发电路7和对应于多个所述射频收发电路7的多个所述匹配电路8。多个所述匹配电路8均连接至所述导电部11时,所述导电部11复用成不同的辐射体(可通过在需要的位置接地或通过电容耦合形成回路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通过共用所述导电部11来分别形成对应于不同的所述射频收发电路7的不同辐射体,可以有效节省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空间,并可降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金属壳体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升所述天线装置200的信号收发性能。

可选的,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为0.05mm~0.1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为0.06mm,肉眼几乎不可视,从而在保证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天线射频信号能够通过的同时亦提高所述壳体1的外观的整体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缝隙14的宽度H大于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由于所述缝隙14的宽度H较大,因此可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形成所述缝隙14。由于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较小,因此可采用激光切割方式形成所述微缝131。例如,可通过激光切割方式先形成所述微缝带13,然后通过机械切割方式去除所述微缝带13两端的材料,以形成所述两条缝隙14。此时,在机械切割工序中,能够将靠近所述微缝带13两端的因激光切割工序中受应力冲击而发生形变的材料去除,从而提高了所述绝缘部12的加工精度,使得所述壳体1的产品良率较高。

可选的,单条所述缝隙14的宽度H大于所有的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的和。此时,所述微缝带13整体的宽度H’与单条所述缝隙14的宽度H相近,从而使得所述绝缘部12整体性更佳。

可选的,单条所述缝隙14的宽度H等于所述微缝带13的宽度H’。此时,所述绝缘部1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均一的宽度,从而能够提高所述壳体1的外观的整体性,使得用户的体验感更好。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微缝带13包括用于分隔所述多条微缝131的至少一条分隔条132,所述分隔条132的材料与所述导电部11的材料相同。此时,所述分隔条132与所述导电部11具有较为一致的外观,有利于提高所述壳体1的外观的整体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条微缝131是彼此间隔设置的,例如彼此间隔且平行,本申请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条微缝131也可以是存在交叉区域的。

可选的,所述分隔条132的宽度h’大于等于所述微缝131的宽度h。使得所述微缝带13的缝隙14面积的比例小于50%,进一步保障所述壳体1在肉眼视觉下具有更佳的外观的整体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长边15和相对地连接在所述两条长边15之间的两条短边16。所述两条缝隙14分别延伸至所述两条长边15。换言之,所述绝缘部12自其中一条所述长边15延伸至另一条所述长边15。所述壳体1大致呈矩形。所述微缝带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1的短边16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微缝带13与所述短边16间隔设置,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摄像组件6位于所述微缝带13与所述短边16之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微缝带13靠近所述短边16设置,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摄像组件6位于所述微缝带13的远离所述短边16的一侧。所述微缝带13靠近所述短边16设置,使得所述微缝带13在外观视觉上非常靠近于所述壳体1的边缘,使得所述壳体1的外观的整体性更好。

所述微缝带13的所述多条微缝131彼此间隔且平行时,所述多条微缝1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1的短边16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的,每条所述缝隙14均包括弧线段141和直线段142,所述弧线段141连接在所述直线段142与所述微缝带13之间。此时,所述直线段142可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所述两条长边15,使得所述直线段142更容易加工,也降低所述缝隙14的加工难度。所述弧线段141能够顺利过渡所述直线段142与所述微缝带13,降低所述绝缘部12的加工难度。所述壳体1的相邻的所述短边16与所述长边15之间通过圆弧17过渡,所述弧线段141的形状与所述圆弧17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可选的,所述直线段14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1的短边16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直线段14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微缝带13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绝缘部12也可自其中一条所述长边15延伸至与其中一条所述短边16。此时,所述微缝带13可大致呈一字形。其中一条所述缝隙14可垂直于另一条所述缝隙14。

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部12也可自其中一条所述短边16延伸至另一条所述短边16。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加工方法,可用于形成前述实施例所述壳体1。所述壳体加工方法包括:

S01:提供壳体基材。所述壳体基材采用导电材料,例如金属。

S02:通过激光切割方式在所述壳体基材上形成微缝带13,其中,所述微缝带13具有多条微缝131。可以理解的是,激光切割的区域在所述绝缘部12的预设区域内,但可以超出所述微缝带13的区域,例如自一条所述微缝131的区域开始切割,直至伸入另一条所述缝隙14的区域内,有利于提高所述多条微缝131的切割质量。可在激光切割过程中进行辅助降温处理,以降低激光切割过程中的温度,形成所需的微缝131。可以理解的,所述辅助降温处理为高压氮气辅助降温处理。

S03:通过机械切割方式在所述壳体基材上形成两条缝隙14,其中,所述两条缝隙14连接在所述微缝带13的两端,每条所述微缝131均连通至所述两条缝隙14。机械切割的区域对应于所述两条缝隙14的区域,去除所述两条缝隙14的区域的材料时,能够将靠近所述微缝带13两端的因激光切割工序中受应力冲击而发生形变的材料去除,从而提高了所述绝缘部12的加工精度,使得所述壳体1的产品良率较高。

S04:在所述多条微缝131和所述两条缝隙14内填充绝缘材料,以形成壳体1。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可以为塑料,通过对每条所述微缝131和所述两条缝隙14进行纳米(NMT)注塑填充以获得所述绝缘部12。此时,所述壳体基材的被所述绝缘部12隔断的区域形成所述导电部1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