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823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带灯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钮开关,特别是一种带灯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带灯开关机构复杂,生产工艺流程繁多,难以组装,以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批量订单生产困难,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零部件多容易导致电气、机械性能不稳定,直接影响生产及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装方便,性能稳定,能适应3-8脚多种开关形式的带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带灯开关,包括按钮盖、按钮架、底座、滚杆组件以及导电触片,所述的按钮盖通过铰链结构设置在按钮架上,按钮架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按钮架内固定有发光线路板,发光线路板的上表面设有发光体,且按钮架上设有与发光体位置对应的透光通孔,按钮盖上设有与透光通孔对应的透光窗;所述的导电触片至少包含三个,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其中第一导电触片上端设置有动触片并与之电连接,动触片的一端为触头,触头的下方设置第二导电触片,动触片的上部设有滚杆组件,滚杆组件的下端与动触片接触,滚杆组件的上端固定在按钮盖底部,所述的第二导电触片通过电连接体与发光线路板电连接,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三导电触片也通过电连接体与发光线路板电连接。这种带灯开关结构主要通过滚杆组件控制动触片完成开关动作,同时将上部的按钮上的指示灯通过电连接体与底部的导电触片连接,从而有效的将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分离开来,降低了生产组装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连接体为弹簧,弹簧通过弹簧安装位固定。将弹簧作为电连接体具有安装方便,连接稳定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安装位是设置在底座侧壁上的圆孔,所述的第二导电触片设有与圆孔配合的突触。底座侧壁上的圆孔能有效的固定弹簧,并且与第二导电触片配合,既能保证第二导电触片与弹簧的稳定连接,也能在组装第二导电触片时起到良好的定位、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线路板设有带圆孔触点,发光线路板通过金属钉与带圆孔触点的配合固定在按钮架上,所述金属钉的位置与弹簧的位置配合。带圆孔触点与金属钉的配合,不但起到了固定线路板的作用,也保证了电流能从弹簧经过金属钉流到带圆孔触点上,从而减少了发光线路板的元器件数量,降低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安装位也可以是弹簧安装柱,弹簧套设在弹簧安装柱上,所述的弹簧安装柱设置在底座内。弹簧安装柱也能起到固定弹簧的作用,保证弹簧的位置在各种环境下不移位,保证电连接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安装柱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导电触片设有与弹簧安装柱配合的通孔。弹簧安装柱设置在底座上,能与第二导电触片配合,限定第二导电触片位置的同时,保证第二导电触片与弹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安装柱也可以是顶部固定在按钮架上,所述的发光线路板上设有与弹簧安装柱配合的带圆孔触点。弹簧安装柱固定在顶部按钮架上时,也能限定弹簧的位置,同时能起到固定发光线路板的作用,也能保证发光线路板与弹簧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导电触片上设有与弹簧配合的触点,所述的触点与弹簧接触连接或直接插入到弹簧的内部。由于第三导电触片仅需要与发光线路板电连接,因此第三导电触片只需考虑如何与弹簧连接,其形状也可以设计成直接能够固定弹簧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体为LED贴片与导光体的组合,或所述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使用LED贴片结构时为了保证光线能传输到按钮盖上,需要配合导光体使用;而直接使用发光二极管时,由于发光二极管自带圆柱形的导光体,其导光体能与透光通孔配合传输光线。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光通孔上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滚杆组件与按钮盖连接处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按钮架与底座的结合处设有弹性密封圈。在透光通孔等处设置弹性密封圈,不但能防止水、汽、灰尘进入到开关内部,还能在连接处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上述两个方面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带灯开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各种结构的改进达到了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 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第二导电触片与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按钮架与弹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带灯开关,包括按钮盖1、按钮架2、底座3、滚杆组件4以及导电触片,所述的按钮盖1通过铰链结构设置在按钮架2上,按钮架2通过两侧的卡扣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3上,所述的按钮架2内固定有发光线路板5,发光线路板5的上表面设有发光体6,且按钮架2上设有与发光体6位置对应的透光通孔7,按钮盖1上设有与透光通孔7对应的透光窗8;所述的导电触片包含三个,设置在底座3的底部,其中第一导电触片9上端设置有动触片10并与之电连接,动触片10的一端为触头11,触头11的下方设置第二导电触片12,动触片10的上部设有滚杆组件4,滚杆组件4的下端与动触片10接触,滚杆组件4的上端固定在按钮盖1底部,当按钮盖1围绕铰链结构转动时,能带动滚杆组件4摆动,以控制动触片10运动。所述的第二导电触片12通过电连接体与发光线路板5电连接,固定在底座3上的第三导电触片13也通过电连接体与发光线路板5电连接。

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的电连接体为弹簧14,弹簧14通过弹簧安装位固定。所述的弹簧安装位是设置在底座3侧壁上的圆孔15,所述的第二导电触片12设有与圆孔15配合的突触12-1。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二导电触片12的突触12-1与圆孔15配合对位,然后再将第二导电触片12安装到底座3内,非常方便。

所述的发光线路板5设有带圆孔触点16,发光线路板5通过金属螺钉17与带圆孔触点16的配合固定在按钮架2上,所述金属螺钉17的位置与弹簧14的位置配合。所述的发光体6为发光二极管。组装时先将发光二极管焊接在发光线路板5上,然后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圆柱形导光体19与透光通孔7配合定位线路板的位置,最终是使用金属螺钉17将线路板固定在按钮架2上。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卡扣结构将发光线路板5固定在按钮架2上,而弹簧14直接与带圆孔触点16接触达到导电目的。

所述的第三导电触片13上设有与弹簧14配合的触点,所述的触点与弹簧14接触连接起到导电作用。

所述透光通孔7上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滚杆组件4与按钮盖1连接处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按钮架2与底座3的结合处设有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能提高密封作用,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去到开关内部,也能在连接处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带灯开关,其所述的弹簧安装位是弹簧安装柱18,弹簧14套设在弹簧安装柱18上,所述的弹簧安装柱18设置在底座3内,弹簧安装柱18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并能与第二导电触片12配合连接。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第二导电触片12上设置通孔12-2,先将第二导电触片12套入到弹簧安装柱18后,并放入到弹簧安装柱18的底部,在将弹簧14套设在弹簧安装柱18上;也可以是在第二导电触片12上设置与弹簧安装柱18配合的半圆孔等结构,使得第二导电触片12能与弹簧14接触到导电。值得说明的是,不管使用何种配合连接方式,弹簧安装柱18都能对第二导电触片12起到良好的定位导向作用,方便第二导电触片12的组装到底座3上。

本实施例描述的带灯开关,其所述的发光体6为LED贴片与导光体的组合。组装产品时,先将导光体设置在透光通孔7内,然后再将焊接有LED贴片的发光线路板5固定在按钮架2上。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带灯开关,其所述的弹簧安装位是弹簧安装柱18,弹簧14套设在弹簧安装柱18上,弹簧安装柱18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按钮架2上。安装时,先通过发光线路板5上带圆孔15的触点与弹簧安装柱18的配合,将发光线路板5设置在按钮架2上,然后在弹簧14套设在弹簧安装柱18上。这种结构中,弹簧安装柱18不但起到了固定弹簧14的作用,还为发光线路板5的组装起到了定位导向的作用,同时与带圆孔触点16配合,保证了弹簧14与触点的接触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