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104发布日期:2018-06-28 04:4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



背景技术:

按键开关,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键盘上的开关。这种开关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基座、上盖、静触片、动触片和导芯,该上盖和基座围合形成容置腔,该静触片、动触片和导芯设置于该容置腔中,且该导芯的一端露出容置腔外,通过按压操控导芯,使得导芯上下活动,进而通过导芯作用于动触片上,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连接或脱离分开,从而实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功能。

上述现有的按键开关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断开或导通静触片与动触片之间的连接的功效。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按键开关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

一直以来,按键开关的按压手感及产品厚度一直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按压手感比较好的按键开关,产品整体厚度必然很厚,而产品厚度比较薄的产品,其按压手感又受到很大的限制。传统的提高按压手感的方法是,直接加高同一导芯的高度,以获得高按压行程,从而提高按压手感,然而,采用直接加高导芯的方式,必然会加高按键开关(基座)的整体高度,因此,按压手感与产品厚度难以同时满足要求。

因此,需要对现有按键开关中的导芯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用户对良好按压手感与产品厚度薄型化的高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为按键开关的按压提供更高的行程,满足按键开关产品厚度薄的需求的同时,提高按键开关总的按压行程,从而大幅提高按压手感,使产品向薄型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导芯与一内导芯,该外导芯包括一按压凸块、及向外凸设于按压凸块边缘的外卡沿,在该按压凸块上开设有一小穿孔;该内导芯包括由下至上穿出小穿孔的一按压凸起、及向外凸设于按压凸起边缘且卡设于按压凸块下方的内卡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导芯的按压凸块下端面开设有供内导芯的内卡沿嵌入的嵌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导芯的外卡沿包括设置于按压凸块左侧的一左外卡沿、及设置于按压凸块右侧的一右外卡沿,其中,该左外卡沿与右外卡沿分别设置于按压凸块外侧下端边缘,且该左外卡沿与右外卡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外卡沿一端部延伸至按压凸块的另一外侧边,且该左外卡沿整体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卡沿包括设置于按压凸起左侧的一左内卡沿、及设置于按压凸起右侧的一右内卡沿;其中,该左内卡沿与右内卡沿分别设置于按压凸起外侧下端边缘,且该左内卡沿与右内卡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左内卡沿一外端部上向上设置有一按压块,该按压块外侧边具有一上倾斜面,使在该按压块下端部形成一按压凸点;在所述外导芯的按压凸块一外侧边开设有供按压块穿出的一第一侧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内导芯的右内卡沿一外端部向上设置有一弹块,该弹块下端外侧具有一弹槽,且在该弹块上端外侧边具有一弹块倾斜面;在该外导芯的按压凸块另一外侧边开设有供弹块穿出的一第二侧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内导芯的按压凸起下端面向上凹设有一内导芯导槽,在该内导芯导槽中部向下凸设有一导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凸块呈方形,所述小穿孔呈圆形,所述按压凸起呈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由外导芯与内导芯相结合作为导芯组件,在向下按压导芯组件时,获得两端行程,分别为单独作用于内导芯产生的前段按压行程、及同时作用于外导芯与内导芯产生的后段按压行程,在相同的产品厚度要求下,获得高的总行程,即在相同按压行程要求下,产品高度降低,整体厚度变薄,大幅提高按压手感,同时使产品向薄型化发展。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超薄按键开关的导芯组件,包括一外导芯1与一内导芯2,该外导芯1包括一按压凸块11、及向外凸设于按压凸块11下端边缘的外卡沿12,在该按压凸块11上开设有一小穿孔111;该内导芯2包括由下至上穿出小穿孔111的一按压凸起21、及向外凸设于按压凸起21下端边缘且卡设于按压凸块11下端的内卡沿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凸块11呈方形,所述小穿孔11呈圆形,所述按压凸起21呈圆柱体,该按压凸起21正好穿出小穿孔11,使内导芯2与外导芯1得到良好的匹配。

如图2所示,在所述外导芯1的按压凸块11下端面开设有供内导芯2的内卡沿22嵌入的嵌入槽114,使内导芯2向上移时,带动外导芯1上移。

如图2所示,所述外导芯1的外卡沿12包括设置于按压凸块11左侧的一左外卡沿121、及设置于按压凸块11右侧的一右外卡沿122,其中,该左外卡沿121与右外卡沿122分别设置于按压凸块11外侧下端边缘,且该左外卡沿121与右外卡沿12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所述左外卡沿121一端部延伸至按压凸块11的另一外侧边,且该左外卡沿121整体呈L形。

如图3所示,所述内卡沿22包括设置于按压凸起21左侧的一左内卡沿221、及设置于按压凸起21右侧的一右内卡沿222;其中,该左内卡沿221与右内卡沿222分别设置于按压凸起21外侧下端边缘,且该左内卡沿221与右内卡沿22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3所示,为了配合按键开关中导通组件实现导通与断开功能,本实施例在所述左内卡沿221一外端部上向上设置有一按压块223,该按压块223外侧边具有一上倾斜面2231,使在该按压块223下端部形成一按压凸点2232;在所述外导芯1的按压凸块11一外侧边开设有供按压块223穿出的一第一侧开槽112,该第一侧开槽112为按压块223的上下移动提供让位空间。在导芯组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按压块223推动导通组件中动片与静片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实现导通与断开功能。

如图3所示,为了配合按键开关中扭簧实现发声功能,本实施例在所述内导芯2的右内卡沿222一外端部向上设置有一弹块224,该弹块224下端外侧具有一弹槽2241,且在该弹块224上端外侧边具有一弹块倾斜面2242;在该外导芯1的按压凸块11另一外侧边开设有供弹块224穿出的一第二侧开槽113,该第二侧开槽113为弹块224的上下移动提供让位空间。在导芯组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弹块224弹动扭簧而发生声音。

同时,为了提高导芯组件上下活动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及配合按键开关中的复位弹簧为导芯组件的上下活动提供弹性恢复力,本实施例在所述内导芯2的按压凸起21下端面向上凹设有一内导芯导槽,在该内导芯导槽中部向下凸设有一导轴,该内导芯导槽供复位弹簧上端嵌入,该导轴上下活动插入于基座的导槽中,为上下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芯组件在应用于按键开关中时,可通过在按键开关的基座上且位于外导芯1外围扣合一盖子,以对导芯组件的上下运动提供限位作用。

在向下按压按键开关的键帽时,带动内导芯2下移至按压凸起21上端面与外导芯1的按压凸块11上端面齐平,获得由内导芯2产生的前段按压行程,继续按压,带动外导芯1与内导芯2一同下移,获得由外导芯1与内导芯2产生的后段按压行程,以获得高的总按压行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