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395发布日期:2018-07-18 02:1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避雷器。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电力系统故障产生过电压时可以保护电气设备不被损坏,系统产生雷击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时,如果没有安装避雷器,将对电力设备和线路造成很大的损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直流避雷器大多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优点明显,非线性特性,灭弧能力,通流容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中性母线避雷器主要安装在直流系统中换流站内的中性母线上,保护中性母线及其设备。在直流系统双极对称运行时,由于线路对称,在中性母线上几乎没有电压,但运行方式为单极金属或者单极大地运行时,整流站中性母线上存在一定的持续运行电压。

由于中性母线避雷器主要是吸收中性母线过电压产生的能量,而现有的设计工艺无法满足单个避雷器吸收全部的过电压产生的能量,所以国内的换流站主要采用多个中性母线避雷器共同保护,以保证总的能量吸收能力。国内直流换流站发生过多次中性母线避雷器故障,而故障后的研究发现故障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并未超过所有中性母线避雷器总的能量吸收极线。即产生的总能量平均在每个中性母线避雷器上的能量小于单个避雷器的能量吸收极限。研究发现,当过电压产生时,由于避雷器之间导线的影响,避雷器之间的能量并没有均匀分布,导致吸收能量多的避雷器损坏。

现有中性母线避雷器布置方式大多为两排并列布置,未考虑导线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造成靠近母线的避雷器吸收的能量大于远离母线的避雷器吸收的能量,这无法充分发挥避雷器的吸收能量的作用,且容易造成避雷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多个中性母线避雷器并联布置时未考虑导线因素对于能量均匀分布造成影响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合理的多个中性母线避雷器并联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避雷器,安装于换流站中性母线,包括承重圆盘、中性母线避雷器、分线口;所述的中性母线避雷器不少于2个并均匀周向设置在承重圆盘上,在所述的换流站中性母线接入母线引线,所述的母线引线与分线口连接,所述的分线口引出多条避雷器引线分别对应连接中性母线避雷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分线口到每个中性母线避雷器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分线口位于多个所述的中性母线避雷器形成的圆周的圆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承重圆盘背离中性母线避雷器的一侧设有支撑接地柱,每个中性母线避雷器对应一个支撑接地柱,所述的支撑接地柱与中性母线避雷器电连接且周向均布在承重圆盘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支撑接地柱内设有放电计数器和电流传感器以检测避雷器的工作状况和故障后的排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有效吸收发生故障时产生操作过电压时产生的过多的能量,且吸收均匀,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避雷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避雷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换流站中性母线1、承重圆盘2、中性母线避雷器3、分线口4、母线引线5、避雷器引线6、支撑接地柱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避雷器,作用于换流站中性母线1,包括承重圆盘2、中性母线避雷器3、分线口4;所述的中性母线避雷器3有9个并均匀周向设置在承重圆盘2上,在所述的换流站母线1接入母线引线5,所述的母线引线5与分线口4连接,所述的分线口4引出多条避雷器引线6分别对应连接中性母线避雷器3。所述的分线口4到每个中性母线避雷器3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分线口4位于多个所述的中性母线避雷器3形成的圆周的圆心。所述的承重圆盘2背离中性母线避雷器3的一侧设有支撑接地柱7,每个中性母线避雷器3对应一个支撑接地柱7,所述的支撑接地柱7与中性母线避雷器3电连接且周向均布在承重圆盘2的一侧。所述的支撑接地柱7内设有放电计数器(未示出)和电流传感器(未示出)以检测避雷器的工作状况和故障后的排查。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