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323发布日期:2018-07-07 09: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点开关。



背景技术:

在电梯技术领域中,用于控制电梯门开启与关闭的触点开关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触点开关通常包括用于设置在锁闩上的本体和用于设置在锁钩上的操作头,本体内设有门锁导电弹片,操作头的端部设有门锁导电触点,在电梯正常工作时,锁钩与锁闩锁闭,操作头与本体上的触点接触,门锁导电弹片具有弹性,因此,操作头与本体接触时操作头伸入至本体内部,使门锁导电触点与门锁导电铜弹片垂直接触,触点开关通电工作。

在电梯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通常需要扒开层门,使层门让出一定的操作空间,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检修。由于触点开关设置在层门上,在层门被扒开时,触点开关的操作头将相对于本体做横向移动。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触点开关的门锁导电触点与门锁导电铜弹片垂直接触时,操作头伸入至本体内部,操作头横向移动的距离太短,因此,受触点开关的限制,层门被扒开的宽度有限,往往不能满足检修需求,从而给电梯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操作头横向移动距离较大的触点开关,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点开关,该触点开关的操作头与本体接触后横向移动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使层门被扒开的宽度较大,从而便于电梯的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点开关,包括用于设置在锁闩上的本体和用于设置在锁钩上的操作头,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对用于接线的门锁导电片,所述门锁导电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凸出所述本体的上端面;

所述操作头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垂直接触的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接触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本体上端面的上部,以使所述操作头能够沿所述本体的上端面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用于缓冲且使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紧密接触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操作头的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为矩形的铜银复合触片,所述铜银复合触片固定在塑料包胶成型的包胶塑料件上,所述包胶塑料件与所述弹性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包胶塑料件的两端具有上翘的弧形边。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上端面的两端设有用于方便所述操作头横向移动的倒圆角或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上端面边缘部沿平行于所述操作头的移动方向设有用于导向且起防护作用的导向防护板。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绝缘隔层;

所述门锁导电片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门锁导电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两个所述门锁导电片相互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两个所述门锁导电片分别通过接线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门锁导电片为铜银合金导电片或银镍合金导电片。

本申请提供的触点开关,在电梯正常工作时,锁钩与锁闩锁闭时,操作头的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垂直接触,由于第一导电触点与门锁导电片相连,因此第二导电触点通过第一导电触点与门锁导电片导通,使触点开关通电,层门关闭。由于第一导电触点凸出本体的上端面且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接触后第二导电触点位于本体上端面的上部,因此,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在本体的外部接触,从而当电梯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扒开层门,使锁钩随层门移动,锁钩带动操作头移动,可以使第二导电触点沿本体的上端面横向移动或移出本体的上端面。这可以保证层门被扒开的宽度,从而保证了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开关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未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开关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操作头移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1-4中:

1为本体、11为门锁导电片、12为第一导电触点、2为操作头、21为第二导电触点、22为固定部、23为包胶塑料件、3为弹性件、4为导向防护板、5为接线螺钉、6为固定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触点开关,该触点开关的操作头与本体接触后横向移动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使层门被扒开的宽度较大,从而便于电梯的维修。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开关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未接触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开关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触点与第一导电触点接触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操作头移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本申请提供的触点开关,包括用于设置在锁闩上的本体1和用于设置在锁钩上的操作头2,本体1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对用于接线的门锁导电片11,门锁导电片11的一端设有第一导电触点12,第一导电触点12凸出本体1的上端面;操作头2的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的第二导电触点21,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后第二导电触点21位于本体1上端面的上部,以使操作头2能够沿本体1的上端面横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触点开关主要用于解决电梯维修时层门扒开宽度不能满足维修需求的问题,也即操作头2相对于本体1横向移动受限制的问题。为此,本申请将操作头2与本体1的触点接触位置设置在本体1的外部,以使操作头2与本体1的触点接触后,操作头2可以沿本体1的上端面横向移动较大距离甚至移出本体1的上端面。

基于以上思想,本申请中,与门锁导电片 11相连的第一导电触点12凸出本体1的上端面,操作头2的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后,第二导电触点21位于本体1上端面的上部,避免现有技术中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后使得第二导电触点21伸入本体1内部,从而限制了操作头2的横向移动。

在触点开关中,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是为了接通第二导电触点21与门锁导电片11,也就是说第二导电触点21和门锁导电片11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触点12接通。门锁导电片11的另一端用于接线,触点开关中门锁导电片11的个数至少为一对,一对门锁导电片11中的一者用于连接线缆的正极,另一者用于连接线缆的负极,当第二导电触点21和门锁导电片11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触点12接通时,一对门锁导电片11之间通过导电线缆接通,从而使触点开关通电,进而控制层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门锁导电片11的具体对数不做限定,门锁导电片11可以为一对,也可以为至少两对,至少两对门锁导电片11之间并联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本体1的上端面是指本体1与操作头2接触的工作面。本申请中的垂直接触是指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之间的接通状态。本申请中的横向移动是指操作头2相对于本体1沿平行于本体1的工作面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上端面”、“垂直接触”以及“横向移动”均是以附图中所示的本体1与操作头2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参考定义的。实际应用中,不管本体1与操作头2怎么设置,只要两者具有本申请的方案所描述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触点开关,在电梯正常工作时,锁钩与锁闩锁闭时,操作头2的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由于第一导电触点12与门锁导电片11相连,因此第二导电触点21通过第一导电触点12与门锁导电片11导通,使触点开关通电,层门关闭。由于第一导电触点12凸出本体1的上端面且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后第二导电触点21位于本体1上端面的上部,因此,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在本体1的外部接触,从而当电梯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扒开层门,使锁钩随层门移动,锁钩带动操作头2移动,可以使第二导电触点21沿本体1的上端面横向移动或移出本体1的上端面。这可以保证层门被扒开的宽度,从而保证了维修的便利性。

考虑到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时的受力冲击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导电触点21和第一导电触点12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用于缓冲且使第二导电触点21和第一导电触点12紧密接触的弹性件3。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3来缓冲第二导电触点21和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时的冲击力,且在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后,弹性件3因弹性变形具有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施加于第二导电触点21和/或第一导电触点12,从而使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在一定压力下紧密接触,保证触点开关通电的良好性,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不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弹性件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弹性件3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在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弹性形变、且具有弹性恢复力的连接件。

另外,本申请对弹性件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弹性件3可设置在操作头2上,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上,当然,也可以在操作头2和本体1上均设置弹性件3。

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导电触点12与门锁导电片11之间设置弹簧,或者第一导电触点12与门锁导电片11固定连接,门锁导电片11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固定于本体1上,这样,当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导电触点12会随着弹簧的压缩而沿弹簧收缩的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在本体上端面的上部接触,弹簧的收缩距离以不使第一导电触点12没入本体1内部为准),这与第二导电触点21在外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一致,从而避免形成对抗的力,缓和了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的接触冲击。而且在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后,弹簧因弹性变形具有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施加于第一导电触点12,从而使第一导电触点12与第二导电触点21在一定压力下紧密接触,保证触点开关通电的良好性。

考虑到弹性件3与操作头2连接的方便性及本体内部结构的紧凑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件3设置在操作头2的固定部22和第二导电触点21之间。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设置在操作头2上,与第二导电触点21相连,用于将施加在固定部22的力通过弹性件3的缓冲作用后再施加于第二导电触点21上,从而减小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时的冲击力。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可以直接与固定部22和第二导电触点21相连,也可以间接与固定部22和/或第二导电触点21相连。只要能起到将施加于固定部22的外力缓冲后作用于第二导电触点21上即可。

具体地,弹性件3可优选为以下结构:

第二导电触点21可以固定连接活动柱,弹性件3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操作头2的固定部22,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柱上,操作头2的固定部22设有用于与该活动柱滑动连接的滑槽,活动柱相对于固定部22可滑动。

活动柱的存在可以对弹簧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避免弹簧轴向移动时的径向倾斜。从而保证了第二导电触点21与操作头2的固定部22横向移动的一致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门锁导电片11可固定于本体1内部,设置在门锁导电片11上的第一导电触点12可固定在本体1上端面,保持位置不变。在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垂直接触后,第二导电触点21位于本体1上端面的上部,操作头2可以沿本体1的上端面横向移动或移出本体1的上端面。这可以节省门锁导电片11弹性变形的空间,使本体1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缩小了本体1的整体占用空间。

另外,由于门锁导电片11固定在本体1内部,不需要在本体1内做弹性移动,因此本申请中门锁导电片11的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精细的设计门锁导电片11的结构和尺寸。本申请对门锁导电片11的具体结构、形状和尺寸不做限定,只要能起到导电的作用即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门锁导电片11的具体结构、形状和尺寸。

考虑到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的良好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导电触点21为矩形的铜银复合触片,铜银复合触片固定在塑料包胶成型的包胶塑料件23上,包胶塑料件23与弹性件3相连。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矩形的铜银复合触片作为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这可以增大第二导电触点21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使第二导电触点21更好的与第一导电触点12接触,从而避免接触不良。

考虑到操作头2相对于本体1的上端面移动时的方便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包胶塑料件23的两端具有上翘的弧形边。

也就是说,将包胶塑料件23的两端做成翘边状的结构,这样,在操作头2相对于本体1的上端面移动时,包胶塑料件23的两端翘边与本体1的上端面不接触,从而可以减小摩擦阻力,方便操作头2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包胶塑料件23两端上翘的弧形边的具体弧度和弧长不做限定,只要能保证弧形边与本体1上端面不接触且弧形边的弧长不影响第二导电触点21与第一导电触点12的接触即可。

为进一步减小操作头2移动的阻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1的上端面的两端设有用于方便操作头2横向移动的倒圆角或倾斜面。

也就是说,通过本体1上端面两端的倒圆角或倾斜面进一步地减小包胶塑料件23与本体1上端面的接触面,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减小摩擦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倒圆角的半径或倾斜面的倾斜度不做具体限定,倒圆角的半径越大或倾斜面的倾斜长度越大,则操作头2的包胶塑料件23与本体1上端面的接触面的面积就越小,则摩擦阻力越小,操作头2移动的就越顺畅。

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1的上端面边缘部沿平行于操作头2的移动方向设有用于导向且起防护作用的导向防护板4。

也就是说,在本体1上端面上沿平行于操作头2移动的方向设置导向防护板4,使操作头2在本体1两边的导向防护板4之间移动。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操作人员在对触点开关进行安装或维修时因手指误插入而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从而可以提高触点开关的防护等级,提高其安全系数。

考虑到本体1内部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绝缘隔层;门锁导电片1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门锁导电片11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空间相互独立,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绝缘隔层,使分别设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两个门锁导电片11相互隔离开,以避免两个门锁导电片11之间接触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空间大小以及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要具有足够的容置门锁导电片11的空间以及能够使两个门锁导电片11绝缘隔离即可。

优选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空间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考虑到门锁导电片11在本体1内的具体设置方式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个门锁导电片11相互对称地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两个门锁导电片11分别通过接线螺钉5固定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

也就是说,门锁导电片11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电触点12固定于本体1上端面,门锁导电片11的另一端通过接线螺钉5固定于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两个门锁导电片11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对称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本体1的内部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

考虑到门锁导电片11的导电性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门锁导电片11为铜银合金导电片或银镍合金导电片。

铜银合金导电片或银镍合金导电片的电阻率低、导电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

考虑到本体1与锁闩的固定方式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锁闩固定的固定螺柱6。

也就是说,使用时,本体1通过固定螺柱6与锁闩相连,螺纹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开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