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网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215发布日期:2018-07-07 10: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硬件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网线接头。



背景技术:

在网线是布线或者使用中,为了方便检查维护,或者线材长度不够的时候,或者需要将一根进线分为多根出线的时候,会设置网线接头。目前的网线接头中,大多简单,没有防水防尘设计,当用于室外时,或者灰尘较多、潮湿的室内时,容易导致接头部位长期进灰、受潮,导致接触不良、氧化受损,影响数据传输,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防尘的网线接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网线接头,包括具有空腔的本体和与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本体与盖体的接触面设有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空腔内设有网线插头的插孔,本体与盖体的端部设有容纳网线的穿线孔。当盖体盖合时,网线接头完全密封在空腔内,不会受到雨水、灰尘或者其他有害气体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插孔和穿线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插孔与插孔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起到传输数据的作用。当为两个时,为对接作用,当为三个以上时,起到分线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锁扣连接,通过卡扣或者锁扣装置将盖体和本体连接。锁扣连接包括位于本体中部的锁扣插孔和位于本体端部的固定块,在盖体的相对应位置设有与锁扣插孔相配合的插杆和与固定块相配合的锁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钉连接,通过螺钉将盖体和本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效果更好,其形状与盖体接触面相同,并设有与穿线孔相应形状的上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效果更好,其形状与本体接触面相同,并设有与穿线孔相应形状的下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与盖体的接触面由穿线孔位置向插孔端逐渐升高,形成斜面,更好地保证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网线接头暴露在外受到雨水、有害气体或者灰尘的损害,保证了网络数据的传输。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制作成多个插孔,起到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密封垫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密封片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多功能网线接头,包括一个具有空腔14的本体1,和两个盖体2,盖体2与本体1锁扣连接。锁扣连接包括位于本体1中部的锁扣插孔13和位于本体1端部的固定块10,在盖体2的相对应位置设有与锁扣插孔13相配合的插杆20和与固定块10 相配合的锁钩21。

本体1与盖体2的接触面由本体1的两端向中部端逐渐升高,形成斜面,更好地保证了密封效果。在本体1与盖体2的接触面设有上密封垫4 和下密封垫3,起到密封作用。其中,上密封垫4和下密封垫3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效果更好,上密封垫4的形状与盖体2接触面相同,并设有与穿线孔12相应形状的上圆弧41。下密封垫3的形状与本体1接触面相同,并设有与穿线孔12相应形状的下圆弧31。上圆弧41与下圆弧31的内径正好与网线外径相对应。

空腔14在本体1上呈左右对称布置为两个,空腔14内,设有网线插头的插孔11,插孔11与插孔11之间通过导线15连接,本体1与盖体2的端部设有容纳网线的穿线孔12。使用的时候,先解开盖体2,然后将网线插头插入插孔11内,然后盖合盖体2,网线接头完全密封在空腔14内,不会受到雨水、灰尘或者其他有害气体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网线接头暴露在外受到雨水、有害气体或者灰尘的损害,保证了网络数据的传输。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制作成多个插孔,起到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个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