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266发布日期:2018-10-16 20:5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乘车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因此,车内无线网络的配置为用户的必要选择。目前普遍的车内无线网络是通过贴在PCB板表面的贴片式信号发射器形成的,该发生器后装入金属外壳中。这样的配置存在某些问题,如无线网络信号被金属零件包围,信号质量降低严重,无法满足现有乘车的需求。因此,为了改善车内无线信号的质量,越来越多的主机产品要求将信号发射器作为单独零件,安装于主机金属外壳的外侧,而WiFi处理芯片和连接器还是布置在主板上。这样无线信号强度会有大幅提高。

基于这种设计理念,天线会单独安装于主机外壳上盖上,然后再进行 PCB板的连接,最后进行上盖安装。由于上盖和PCB板是两个独立的零件,在安装天线线束的时候没有任何预先固定位置的结构,因此,目前现有组装方式都是用两套独立的治具将这两个零件分别固定,后在两套治具上作位置限定,使其起到安装限位功能。这一整个安装流程中存在多个不便和风险。首先,在组装时必须增加一个独立的夹具,对成本会有增加。其次,线束和 PCB板在连接器连接完成后,需要手动安装上盖和壳体,使得线束的走向无法限定,因此可能会在安装时触碰到线束的连接点,影响信号连接。最后,由于需要人工匹配装配,鉴于匹配间隙较小,易发生安装错位从而导致上盖变形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安装车载天线的新型壳体结构,可在安装时对上盖进行预固定,可取消治具的配置,且装配时可先行将线束固定,保证线束连接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车辆,在安装时不需要两个独立的夹具,可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包括底座及覆于所述底座上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一侧边缘设有向所述底座延伸的侧边,其中所述盖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元件,自所述侧边的边缘向所述底座延伸;所述底座面向所述侧边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沟槽,任意所述安装元件插入所述沟槽内,以延伸至所述底座内,且所述安装元件以所述沟槽为轴旋转;当所述盖体于所述底座上呈打开状态时,所述安装元件扣住所述侧壁的内表面。

优选地,每一所述安装元件包括:斜面板,自所述侧边的边缘向所述盖体的中部倾斜延伸,且所述斜面板的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盖体;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固定端与所述斜面板连接,自由端沿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盖体的轴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斜面板与所述侧边的边缘间还连接有一平板;所述平板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沟槽间隙配合,以用作所述安装元件的旋转枢轴。

优选地,所述盖体完全覆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盖体于所述底座上呈闭合状态;于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安装元件的部分与所述侧壁上位于所述沟槽与所述底座的底面间的内表面部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侧边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固定孔;每一对所述安装孔与固定孔穿设有固定元件,以将所述盖体固定安装至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沟槽沿水平方向开设。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载天线,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壳体,所述车载天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安装天线线束和PCB板时可取消一个夹具的设置,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2.在安装盖体时可控制盖体的运动轨迹,进一步控制线束的运动轨迹,杜绝了安装过程中位置对线束连接的影响。

3.在盖体安装到底座时,定位和安装更快速、精确,无需人工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安装元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

110-盖体、111-侧边、112-安装元件、113-斜面板、114-固定板、115-平板、116-安装孔;

120-底座、121-沟槽、12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阅图1及图2,分别示出了内部安装有车载天线的壳体100的结构以及壳体100上用于预安装盖体110的安装元件112的结构。该盖体110设置在壳体100的底座120之上,当其覆盖在底座120上部时,可以理解的是,便将设置在底座120的容纳空间内的车载天线封闭。而在装配时,需先将车载天线完全安装在底座120内后,才可将盖体110盖住。因此,在安装车载天线时,为预先配置盖体110的位置,在盖体110的一侧边111缘设置有一类似裙边的侧边111,该侧边111向着底座120延伸,如沿底座120的侧壁延伸,或是与盖体11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等,用作为与底座120配合安装的部分。在该侧边111的边缘,包括有安装元件112,其自侧边111的边缘部分(即侧边111的最外侧处)向底座120进一步延伸,也就是说,安装元件112也可视作为侧边111上部分向外进一步延伸所形成的安装面。对应安装元件112,在底座120面向侧边11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沟槽121,沟槽121开设的宽度可与安装元件112相当,以保证底座120原有的强度。安装元件112可插入到沟槽121的内部,且沟槽121的宽度与安装元件112 的整体厚度配置为,例如,沟槽121的宽度略大于安装元件112的厚度,使得在安装元件112的任意部位处,可以以沟槽121为轴,安装元件112在其内旋转。以上配置考虑到盖体110是否覆盖在底座120之上时,可选择自上而下的直接扣合,或是从底座120的侧边111盖合,而以后者为安装方式时,可将盖体110预固定在某一位置处,因此,便需要安装元件112与沟槽121 配合,以沟槽121为轴旋转安装元件112。优选地,该旋转轴为安装元件112 与侧边111的交接处,即侧边111设置在底座120的侧壁外,安装元件112 延伸到底座120内,最大化安装元件112在底座120内的位置,其目的在于,当盖体110在底座120上呈打开状态时,延伸在底座120内的安装元件112 将扣住侧壁的内表面,安装元件112与侧壁间接触挤压产生的保持力,会将整个盖体110保持在底座120的一边,从而无需额外的治具专用于固定盖体 110。

在安装整个车载天线的壳体100时,首先将车载天线及其布线放置在底座120内,同时,将盖体110的安装元件112对准沟槽121并插入,利用安装元件112与侧壁的配合,将盖体110预安装在底座120的一侧后,完成车载天线的布线,最后将安装元件112绕沟槽121旋转,使得盖体110完全覆盖在底座120上。

继续参阅图1,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元件112由以下部件组成:

-斜面板113

在盖体110的侧边111一处,向外凸起延伸形成一斜面板113,其延伸方向朝向盖体110的中部且带有倾角,随着斜面板113的延伸,其越发远离盖体110。斜面板113的设置,是考虑到安装元件112由于部分陷于底座120 内,但其设置源点在盖体110上,盖体110设置在底座120外部,因此,安装元件112的形状可选地为方便深入到底座120内部的形状。由此,斜面板 113作为安装元件112从底座120外向底座120内的延及,便成形为倾斜状。

-固定板114

斜面板113向底座120内部延伸后,其延伸截止处,连接有固定板114,即固定板114的固定端与斜面板113连接,固定板114进而向远离盖体110 的方向延伸。固定板114的延伸方向与斜面板113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固定板114则作为与底座120侧壁相接处的部分之用,其延伸的长度越长,盖体110的预安装越稳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114的延伸长度也不可超过沟槽121至底座120底部的间距,防止固定板114阻碍盖体110的旋转和安装。

一实施例中,固定板114的延伸方向与盖体110的轴向平行,则在盖体 110完全覆盖在底座120上时,固定板114将与底座120的侧壁内表面完全贴合,除了预安装的作用外,也可利用固定板114与底座120的接触,产生防止盖体110移位的摩擦力,在安装后稳固盖体110的位置。

考虑到斜面板113分别用作与沟槽121的接触形成旋转轴,还用作延伸至底座120内部的过渡区域,将增大斜面板113过度摩擦损耗率高的问题,在一实施例中,斜面板113与侧边111的边缘间还连接有一平板115,该平板115沿盖体110的轴向延伸,即可与固定板114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与沟槽121间隙配合,仅用作安装元件112在沟槽121内旋转时的旋转枢轴。在此基础上,斜面板113用作为引导安装元件112至底座120内部从而引出固定板114。

参阅图3,盖体110沿安装元件112预固定,并绕沟槽121旋转后,盖体110将完全覆于底座120上(图3所示为旋转过程),此时盖体110在底座120上呈闭合状态,在此状态下,安装元件112的部分与侧壁上位于沟槽 121与底座120的底面间的内表面部分贴合,如固定板114与侧壁内表面贴合等,有益效果如上文所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盖体110的侧边111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116,安装孔116贯穿侧边111,同时在底座120的侧壁上对应安装孔116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122,一安装孔116与一固定孔122对应,选用固定元件如螺丝螺母组合等穿设安装孔116与固定孔122后,盖体110在底座120上的位置得以固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沟槽121在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则安装元件 112的旋转枢轴也将以水平轴为准,从而满足矩形底座120、矩形盖体110 的配置。

具有上述壳体100后,可应用至需要安装车载天线的车辆内,原用于防止车载天线的壳体100替换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00,并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上述流程完成装配。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