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9451发布日期:2018-08-29 00:3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开启或关闭用电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微动开关是指使用微小的力度就能操控的开关,微动开关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主的驱动部件为簧片,利用簧片勾住动触头,再按动操作部件实现开关的通断,此种微动开关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这种微动开关的动触头设置在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之间,动触头与常闭触头断开瞬间易产生拉弧,拉弧使空气变成导体,从而使常开触头与常闭触头导电联通,造成开关短路;

第二,动触头的热量会直接传导至簧片上,簧片受热会影响簧片的使用寿命;

第三,装配簧片的工序比较复杂,装配成本较高;

第四,由于受簧片本身结构限制,不易通过较大电流。

因此,现需要一种不易因动触头与常开触头断开瞬间产生拉弧使常开静触头与常闭静触头导电联通而导致开关短路、装配简单、成本低、可以通过较大电流的微动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中的动触头设置在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之间,因动触头与常闭触头断开瞬间易产生拉弧使常开触头与常闭触头导电联通造成开关短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外壳部件、静触头部件、动触头以及驱动部件,静触头部件包括设置在外壳部件上的常开静触头,动触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部件设置在外壳部件上并与动触头驱动连接,动触头设置在静触头部件的一侧,动触头具有与常开静触头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动触头的远离第一动触点的部分枢接在外壳部件上,动触头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动触点与常开静触头断开,动触头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动触点与常开静触头接触;驱动部件驱动动触头摆动以使动触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动触头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枢接在外壳部件上,静触头部件还包括:与第一动触点对应设置的常闭静触头,动触头处于第一位置时,常闭静触头与第二动触点接触,动触头处于第二位置时,常闭静触头与第二动触点断开。

进一步地,驱动部件包括: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壳部件上,滑动件的一端从外壳部件穿出并形成操作端;伸缩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滑动件上,伸缩件的远离滑动件的一端与动触头的远离静触头部件的一侧抵接,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滑动件的滑动方向,滑动件的往复移动驱动伸缩件在动触头上移动,带动动触头摆动。

进一步地,驱动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滑动件和外壳部件之间的复位件,操作端上的作用力大于复位件向滑动件施加的作用力时滑动件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操作端上的作用力消失后复位件向滑动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滑动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动件具有安装凹槽,伸缩件包括伸缩杆和弹性件,伸缩杆可伸缩地安装在安装凹槽中,伸缩杆的一端从安装凹槽露出并与动触头抵接,弹性件位于安装凹槽中,弹性件的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安装凹槽的槽壁连接,弹性件向伸缩杆施加抵接在动触头上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滑动件的沿其滑动方向的一端形成操作端。

进一步地,滑动件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伸缩件安装在凸起上。

进一步地,动触头包括:动触板、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动触板的中部枢接在外壳部件上,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安装在动触板的两端上。

进一步地,动触板包括呈钝角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固定在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上,伸缩件位于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

进一步地,常闭静触头和常开静触头均包括呈L形的静触板和静触点,常闭静触头的静触板和常开静触头的静触板相向设置,静触点设置在静触板的一个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动触头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动触头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假设开关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打开开关时,操作驱动部件驱动一个触头摆动,使得动触头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这时开关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然后再关闭开关时操作驱动部件驱动一个动触头摆动,使得动触头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这时开关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由于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设置在动触头的同一侧,在第一动触点与常开静触头断开时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之间不会因产生拉弧而发生短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开关的左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开关的驱动部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开关的左视图;

图6示出了图2的开关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的开关的支架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开关的枢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0、外壳部件;11、支撑台;12、底座;13、盖体;21、静触头部件;211、常开静触头;212、常闭静触头;22、动触头;221、枢接凸块;222、第一动触点;223、第二动触点;31、滑动件;311、操作端;32、伸缩件;40、按钮;51、第一支板;511、枢接条;52、第二支板;531、长板;532、短板;60、接线柱;70、复位件;80、操作杆;90、导向杆;100、枢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开关包括:外壳部件10、间隔设置的两个触头组件以及驱动部件,每个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部件21和动触头22,静触头部件21包括相对设置在外壳部件10上的常开静触头211和常闭静触头212,动触头2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部件设置在外壳部件10上,动触头22设置在静触头部件21的一侧,动触头22的两端具有与常开静触头211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222和与常闭静触头212对应设置的第二动触点223,动触头22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枢接在外壳部件10上,动触头2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动触点222与常开静触头211断开,第二动触点223与常闭静触头212接触,动触头2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动触点223与常闭静触头212断开,第一动触点222与常开静触头211接触;驱动部件与两个动触头22驱动连接,驱动部件驱动两个动触头22同时摆动以使每个动触头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应用实施例一的开关,动触头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动触头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假设开关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打开开关时,操作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驱动两个动触头同时摆动,每个动触头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这时开关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然后再关闭开关时操作驱动部件驱动两个动触头同时摆动,每个动触头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这时开关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驱动部件可以驱动两个动触头同时摆动,实现了两组触头组件同时断开或闭合。由于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设置在动触头的同一侧,在第一动触点与常开静触头断开时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之间不会因产生拉弧而发生短路。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部件包括:一个滑动件31和两个伸缩件32,滑动件31可滑动地设置在外壳部件10上,滑动件31的一端从外壳部件10穿出并形成操作端,两个伸缩件32间隔设置,每个伸缩件32可伸缩地设置在滑动件31上,伸缩件32的远离滑动件31的一端与动触头22的远离静触头部件21的一侧抵接,伸缩件3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滑动件31的滑动方向,滑动件31的往复移动驱动伸缩件32在动触头22上移动,带动动触头22摆动。通过分别在滑动件的对应两个动触头的位置设置伸缩件实现了一个滑动件可同时驱动两个触头组件的功能,从而实现两个触头组件的同时断开或闭合功能,并且,操作时只需操作操作端即可,操作简便,并且这种驱动部件不会像拉簧或簧片一样在通过较大电流时容易产生形变,因此这种驱动部件可通过较大电流,并且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会受动触头或静触头部件外的其他因素影响。

具体地,如图4所示,滑动件31具有安装凹槽,伸缩件32包括伸缩杆和弹性件,伸缩杆可伸缩地安装在安装凹槽中,伸缩杆的一端从安装凹槽露出并与动触头22抵接,弹性件位于安装凹槽中,弹性件的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安装凹槽的槽壁连接,弹性件向伸缩杆施加抵接在动触头22上的作用力。通过设置弹性件使伸缩杆一直抵接动触头,保证开关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弹簧是驱动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弹簧只起到使伸缩杆一直抵接动触头的作用,并没有起到现有技术的拉簧或簧片直接驱动动触头的作用,这时就不会因为弹簧的制造误差影响两组触头部件同时实现断开或闭合,并且,即使动触头的热量会传导至弹簧上,弹簧受热也不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延长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装配驱动部件工序也比较简单,降低装配成本。

具体地,滑动件31的沿其滑动方向的一端形成操作端311,这时就需要从开关的顶部向下按动滑动件。操作端便于向下按动滑动件。当然,也可以设置滑动件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且远离伸缩件的一端形成操作端,这时就需要从开关的侧面向下按动滑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置。

具体地,滑动件31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伸缩件32安装在凸起上。凸起便于安装伸缩件,伸缩件可伸缩的安装在滑动件上,使得伸缩件一直抵接动触头,保证开关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一个静触头部件21中的常开静触头211和常闭静触头212沿竖直方向上下间隔设置,滑动件3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滑动件上下移动使得动触头来回摆动,因此使得动触头可以与常开静触头或常闭静触头接触或断开。

具体地,常闭静触头212和常开静触头211均包括呈L形的静触板和静触点,常闭静触头212的静触板和常开静触头211的静触板相向设置,静触点设置在静触板的短板上。常闭静触头和常开静触头的相向设置,动触头没有设置在常闭静触头和常开静触头之间,这样避免了因动触头断开瞬间产生拉弧造成开关短路。

具体地,动触头22包括:动触板、第一动触点222和第二动触点223,动触板的中部枢接在外壳部件10上,第一动触点222和第二动触点223分别安装在动触板的两端上。方便动触板上的第一动触点或第二动触点与静触头接触或断开,也便于安装动触点。

具体地,动触板包括呈钝角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动触点222和第二动触点223分别固定在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上,伸缩件32位于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动触板的结构便于在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开关实现打开或关闭功能。

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触头组件错开设置,两个伸缩件也错开设置,方便驱动部件同时驱动两个触头组件。

具体地,操作端上安装有按钮40,外壳部件10具有避让按钮40移动的避让凹槽。按钮方便按动操作端。

具体地,驱动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滑动件31和外壳部件10之间的复位件70,操作端311上的作用力大于复位件70向滑动件31施加的作用力时滑动件31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操作端311上的作用力消失后复位件70向滑动件31施加作用力以使滑动件31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复位件70的设置可以使动触头自动复位,这样开关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就不需要再次操作,简便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为弹簧,弹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当然,复位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复位功能的弹性元器件。

本实施例的开关多用于扳机开关上,为了分流通常设置两组触头组件,这时开关允许通过的电流就比较大,进而可以应用在大电流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设置三组以上触头组件。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外壳部件10上设有支架,支架包括第一支板51,第一支板51的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枢接条511,动触头2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枢接凸块221,两个枢接凸块221之间形成枢接空间,枢接条511位于枢接空间中,这样可以方便动触头来回摆动。当然,动触头枢接在支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动触头的相对的两侧具有枢接轴,第一支板的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枢接条,每个枢接条具有枢接孔,枢接轴插入枢接孔中。

具体地,支架还包括与第一支板5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板52和连接第一支板51和第二支板52的连接板,开关还包括与静触头部件21相对设置的接线柱60,接线柱60安装在第二支板52上。支架方便安装动触头和接线柱。

具体地,连接板呈L形,连接板的长板531与第一支板51垂直连接,连接板的短板532与第二支板52垂直连接。连接板的形状可方便连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外壳部件10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支架的支撑台11。支撑台方便支撑支架。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壳部件10包括具有侧面开口的底座12和盖设在侧面开口处的盖体13,静触头部件21、动触头22及驱动部件均安装在底座12上。设置盖体与底座方便打开外壳部件进行维修,也方便组装开关,安装工序简单,装配成本低。

下面对开关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向下按动按钮时,滑动件向下运动,设置在滑动件上的两个伸缩杆也向下运动,两个伸缩杆分别同时从两个动触头的上部滑动到下部,使得与伸缩杆抵接的动触头从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即开关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松开按钮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滑动件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滑动件上的伸缩杆向上运动,两个伸缩杆分别同时从动触头的下部滑动到动触头的上部,使得与伸缩杆抵接的动触头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即开关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伸缩杆在动触头上的往复运动使得动触头来回摆动,实现了开关的打开与关闭状态的切换。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驱动部件为设置在外壳部件外的旋钮,旋钮与动触头的中部连接,转动旋钮带动动触头摆动。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一个静触头部件中的常开静触头和常闭静触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这时滑动件沿水平方向移动。

实施例二

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中的开关多用于微动开关,在实施例二中,只设有一个静触头部件、一个动触头和一个伸缩件。

本实施例中,外壳部件上还设有导向杆90,滑动件上设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杆与导向孔配合起到对滑动件导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开关还设有操作杆80,当向下按动操作杆时,按钮在操作杆的作用下使得滑动件沿着导向杆90向下运动,滑动件上的伸缩件也向下运动,伸缩件从动触板的上部滑动到下部,使得与伸缩件抵接的动触板从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即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松开操作杆时,在复位件70的作用下滑动件沿着导向杆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滑动件上的伸缩件向上运动,伸缩件从动触板的下部滑动到动触板的上部,使得与伸缩件抵接的动触板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即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伸缩件在动触板上的往复运动使得动触板来回摆动,实现了开关的关闭与打开状态的切换。

如图10所示,支架为枢接板100,枢接板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枢接条,动触头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枢接凸块,两个枢接凸块之间形成枢接空间,枢接条位于枢接空间中,方便动触头来回摆动。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方式,静触头也可以仅具有常开静触头,这时动触头只具有一个与常开动触头对应设置的动触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