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阻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3585发布日期:2018-06-16 00:5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阻水电缆,属于电缆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系统使用的电缆通常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在电缆运行时,如果水分浸入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内,会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水树枝。水树枝的产生,将使电缆介质损耗增加,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下降,电缆的寿命明显缩短。我国南方地区的下雨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在同一电压下,湿度越大,温度越高,产生的水树枝越多,电缆的电性能受到的影响更严重。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现有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与保护层之间存在的间隙,在绝缘层与保护层之间叠绕包一层铜带或采用铜丝疏绕加一层铜带间隙绕包扎牢或单面轧纹铝包来消除气隙产生的电场集中,但是铜带屏蔽的成本高,且铜丝疏绕结构无防水作用,而采用单面轧纹铝包,铝带强度不够,很容易在生产及使用的过程中断裂导致静电屏蔽不连续,且水分及潮气容易从裂缝处进入,严重影响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阻水电缆,在电缆内部设置阻水带和膨胀粉,增强电缆的防水性并克服电缆的强度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阻水电缆,包括3根主导体,3根所述主导体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主导体的外侧包裹有第一阻水带层,在所述第一阻水带层的外侧包裹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第一阻水带层至少为3层,3根所述主导体采用同芯式束绞构成缆芯,所述缆芯的外侧设有成缆包带层,所述成缆包带层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缆芯与所述成缆包带层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膨胀粉,所述成缆包带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膨胀粉层,所述第二膨胀粉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阻水带层,所述第二阻水带层的外侧设置有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阻水带层的层数为2层。

进一步的,所述主导体可以采用无氧铜杆制成。

通常,所述主导体外侧包裹的第一阻水带层的层数可以为4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导体的外侧设置至少3层阻水带,从而有效的屏蔽外界的水分与主导体接触,防止水树枝的产生,保障电缆的使用寿命。

缆芯与成缆包带层之间填充有膨胀粉,待电缆的包带被破坏后,水分便会与膨胀粉接触,膨胀粉吸收水分后便会膨胀,从而将包带被破坏的部分堵上,从而方式水分继续进入到膨胀粉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主导体;2、第一阻水带层;3、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膨胀粉;5、成缆包带层;6、第二膨胀粉层;7、第二阻水带层;8、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阻水电缆,包括3根主导体1,3根所述主导体1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主导体1的外侧包裹有第一阻水带层2,在所述第一阻水带层2的外侧包裹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所述第一阻水带层2至少为3层,3根所述主导体1采用同芯式束绞构成缆芯,所述缆芯的外侧设有成缆包带层5,所述成缆包带层5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缆芯与所述成缆包带层5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膨胀粉4,所述成缆包带层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膨胀粉层6,所述第二膨胀粉层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阻水带层7,所述第二阻水带层7的外侧设置有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层8。

具体而言,在电缆的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层8上出现孔洞后,水分便会从该孔洞进入,第二阻水带层7此时会发生作用,阻碍水分的继续深入,即使第二阻水带上也出现孔洞,水分进入第二阻水带上的孔洞,与第二膨胀粉与水接触的部分便会膨胀,从而将第二阻水带上的孔洞堵住,防止水分继续进入,即使第二阻水带层7没有发生作用,且内部的成缆包带层5也破损,水分也会与缆芯和成缆包带层5之间的膨胀粉4接触,从而能够将成缆包带层5上的破损堵住;即使以上都没有起到作用,且主导体1上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也发生了破损,此时主导体1上的包裹的至少3层的第一阻水带,可有效的隔离水分与主导体1的接触。

其他设置:

所述第二阻水带层7的层数为2层。

所述主导体1采用无氧铜杆制成。

所述主导体1外侧包裹的第一阻水带层2的层数为4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