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7744发布日期:2018-06-01 20: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



背景技术:

储能组件是操作机构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将动力系统输入的动力储存在储能弹簧中,以便在合闸动作中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断路器完成合闸操作。现有的储能组件的安装结构均是靠螺钉固定,其安装繁琐并且螺钉在承受冲击力后容易出现松动甚至是脱落,造成储能弹簧失效甚至损坏,使得操作机构无法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为现有断路器机构中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断路器机构包括两侧板1,两侧板1彼此面对面间隔设置,在两侧板1之间安装有储能组件2,所述的储能组件2包括储能杠杆21、储能弹簧组件22和弹簧底座23,所述的储能杠杆21转动地设置在两侧板1之间,而弹簧底座23安装在两侧板1上,储能弹簧组件22一端安装在弹簧底座23上,另一端安装在储能杠杆21的一端。当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22释放能量时能推动储能杠杆21转动,再由储能杠杆21带动连杆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断路器的触头动作完成合闸操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弹簧底座23通过螺钉固定到两侧板1上,具体的,在两侧板1的同一边缘上设有翻边,在翻边上设有螺纹孔,而在弹簧底座23上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柠入螺纹孔,从而完成了弹簧底座23的固定安装。而螺纹紧固的方式显然需要螺钉,且需开螺纹孔,此种常规的连接方式成本高,螺钉在承受冲击力后容易出现松动甚至导致脱落。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中的弹簧底座的安装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其安装简单且可靠,制造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断路器机构包括彼此面对面间隔设置的两侧板,安装在两侧板之间的储能组件,所述的储能组件包括弹簧底座,所述的弹簧底座包括弹簧底座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底座底板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安装凸台,在弹簧底座底板上设有一第一卡孔;所述的两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侧板通孔,在所述的侧板通孔的内沿上设有向侧板通孔内探入的卡位突起;当弹簧底座与两侧板安装完成后,其两端的安装凸台分别插入到对应的侧板通孔中,而侧板通孔中的卡位突起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卡孔内,在所述弹簧底座上还分别设有与两侧板的内侧面相抵靠的抵靠面,从而使得弹簧底座安装于两侧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底座还包括位于弹簧底座底板宽度方向两侧的底板翻边,两底板翻边沿弹簧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底座底板上还开设有安装孔和第二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组件还包括储能杠杆和储能弹簧组件,所述储能弹簧组件一端与弹簧底座抵靠、另一端与储能杠杆抵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弹簧上底架和弹簧下底架,所述的弹簧上底架包括上限位座和第一导向轴,第一导向轴垂直于上限位座的内配合面向外伸出;所述的弹簧下底架包括下限位座和第二导向轴,第二导向轴垂直于下限位座的内配合面向外伸出;所述的弹簧一端与弹簧上底架抵靠,而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下底架抵靠,所述的第一导向轴穿过第二导向轴上的通过孔并用螺母收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组件包括与弹簧底座抵靠的储能弹簧组件,所述的侧板通孔为矩形孔,所述的卡位突起位于远离储能弹簧组件中心的侧板通孔的一内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卡位突起为可弯折的,且卡位突起的顶端与在卡位突起的延伸方向上与侧板通孔内沿的交点的距离大于安装凸台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安装简单且可靠,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断路器机构中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机构中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底座与侧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能组件与侧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能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储能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板、11.侧板通孔、111.卡位突起、12.储能杠杆转动轴;2.储能组件、21.储能杠杆、211.杠杆片、2112. 杠杆片转动孔、213.固定轴、214.弹簧配合轴、215.凸轮配合滚子、216.轴套、22.储能弹簧组件、221.弹簧、222.弹簧上底架、2221.上限位座、22211.半圆凹腔、2222.第一导向轴、22221.伸出轴、223.弹簧下底架、2231.下限位座、22311.限位凸起、2232.第二导向轴、224.螺母、23.弹簧底座、231.弹簧底座底板、2311.第二卡孔、2312.安装孔、2313.安装凸台、2315.第一卡孔、232.底板翻边、233.抵靠面;3.连杆组件、4.凸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2至图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组件,所述的断路器机构包括两侧板1,所述的侧板1位于操作机构的两侧,两侧板1通过轴间隔设置后固定,从而形成一框架。

所述的储能组件2作为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能量部件,其可提前存储能量,当需要释放能量时,通过解锁操作机构的凸轮组件4,从而凸轮组件4解锁该储能组件2,储能组件2释放能量并带动操作机构的连杆组件3运动,而连杆组件3运动后能带动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动作,以实现合分闸动作。

所述的储能组件2包括储能杠杆21、储能弹簧组件22和弹簧底座23。所述的储能杠杆21为一杠杆件,其转动地设置在两侧板1之间。其能自由地相对于两侧板1发生转动。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22为压簧,通过储能弹簧组件22的压缩或释放来完成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所述的弹簧底座23为一固定在两侧板1上的部件,其为储能弹簧组件22提供一端的支撑,从而储能弹簧组件22的另一端才能推动储能杠杆21转动。

具体的,储能杠杆21包括一对杠杆片211、固定轴213、弹簧配合轴214、凸轮配合滚子215和轴套216,所述的一对杠杆片211间隔设置,固定轴213的两端穿过杠杆片211并铆接固定,从而一对杠杆片211能可靠的间隔设置,所述的杠杆片211呈人字形,其同一侧的两分叉端的其中一端上安装有弹簧配合轴214、其中另一端上安装有凸轮配合滚子215,所述的弹簧配合轴214用于与储能弹簧组件22配合,所述的凸轮配合滚子215用于与凸轮组件4配合,而杠杆片211在人字形的头部上开设有杠杆片转动孔2112,一轴套216穿过所述的杠杆片转动孔2112。两侧板1之间安装有储能杠杆转动轴12,轴套216套在储能杠杆转动轴12上,从而完成了储能杠杆21的转动设置。

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22包括弹簧221、弹簧上底架222和弹簧下底架223。所述的弹簧221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所述的弹簧221可以为多个,以提高弹簧储存能量。所述的弹簧221还可以是大小不同的弹簧,其中小弹簧放置在大弹簧的内圈里。弹簧上底架222包括上限位座2221和第一导向轴2222,所述的第一导向轴2222垂直于上限位座2221的内配合面向外伸出,在上限位座2221上具有与弹簧配合轴214抵靠配合的半圆凹腔22211,从而当上限位座2221与弹簧配合轴214抵靠后,能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向轴2222的伸出端22221为螺纹段。弹簧下底架223包括下限位座2231和第二导向轴2232,第二导向轴2232垂直于下限位座2231的内配合面向外伸出,在下限位座2231上还设有限位突起22311,所述的限位突起22311用于下限位座2231与弹簧底座23卡接。所述的弹簧221一端与弹簧上底架222抵靠、另一端与弹簧下底架223抵靠。储能弹簧组件22安装时,将弹簧221的两端与上限位座2221和下限位座2231抵靠,而第一导向轴2222插入到第二导向轴2232上的通过孔,穿过后再用螺母224收紧。

所述的弹簧底座2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安装方式能够对现有技术产生有意义的教导。所述的弹簧底座23优先为一金属板折弯件。其包括弹簧底座底板231和位于弹簧底座底板231宽度方向两侧的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底板翻边232。在弹簧底座底板231上还开设有安装孔2312,所述的安装孔2312用于螺母224的安装需求。弹簧底座底板23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安装凸台2313。在弹簧底座底板231上还设有第一卡孔2315和第二卡孔2311。具体的,其中第一卡孔2315位于弹簧底座底板231两端的安装凸台2313上。所述的第二卡孔2311与下限位座2231上的限位突起22311卡入配合,从而能实现下限位座2231的定位。所述的第二卡孔2311至少为一个,优选为两个,对应的,所述的限位突起22311与第二卡孔2311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弹簧底座23还包括与两侧板1抵靠的抵靠面233。

为满足弹簧底座23的安装,在两侧板1上分别开设有一侧板通孔11,所述的侧板通孔11用于供安装凸台2313插入。在侧板通孔11的内沿上设有向孔内探入的卡位突起111。当弹簧底座23与两侧板1安装完成后,两端的安装凸台2313分别插入到对应的侧板通孔11中,而侧板通孔11中的卡位突起111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卡孔2315内,在所述弹簧底座23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还分别设有与两侧板1的内侧面相抵靠的抵靠面233。优选的,所述的侧板通孔11为矩形孔,而所述的卡位突起111的延伸方向为朝向储能弹簧组件22。

所述弹簧底座23的安装方法如下:将弹簧底座23的两安装凸台2313分别探入到两侧板1对应的侧板通孔11内,而卡位突起111卡入到第一卡孔2315内,同时抵靠面233与两侧板1的内侧面抵靠,所述的弹簧底座23安装完成。当储能弹簧组件22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22对弹簧底座23施加弹簧力,使得弹簧底座23上的第一卡孔2315无法脱离卡位突起111。而卡位突起111与第一卡孔2315的插入配合以及抵靠面233与两侧板1的内侧面抵靠使得弹簧底座23在长度方向的自由度得到约束,并且能起到固定两侧板1的作用。

而储能弹簧组件22的安装过程为:在上述弹簧底座23安装完成的前提下,将储能弹簧组件22预先安装完成,此时将弹簧下底架223的限位突起22311插入到弹簧底座23的第二卡孔2311内,而弹簧上底架222的半圆凹腔22211推入到弹簧配合轴214上与该弹簧配合轴214抵压。

对于上述方案的继续优化的方案为,所述的卡位突起111为可弯折的,且卡位突起111的顶端与在卡位突起111的延伸方向上与侧板通孔11内沿的交点的距离大于安装凸台2313的厚度,也就是大于第一卡孔2315的深度。此方案中,在安装弹簧底座23时,应先折弯卡位突起111,在安装到位后再扳直卡位突起111,从而保证弹簧底座23安装于两侧板1之间且卡位突起111不会从第一卡孔2315内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