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305发布日期:2018-09-18 22:43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周边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data cable),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同时,现在的数据线还能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手机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一般手机充电的时候,连接随机配的数据线进行充电。想知道手机是否被充满电,要么凭经验,要么查看手机电量指示。凭经验非常的不准确,时时查看手机充电情况非常浪费时间,也很烦人。又或者直接长时间插在充电器上,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所述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包括:

充电线本体;

设置在所述充电线本体上,用于检测充电线工作状态的并判断是否充电已满的检测模块。

优选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与所述充电线本体相连接的检测采样电路;

与所述检测采样电路相连接的MCU;

与所述MCU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

与所述驱动电路相连接的提醒单元。

优选为,所述提醒单元为视觉提醒单元和/或听觉提醒单元。

优选为,所述视觉提醒单元包括充电状态显示灯和充电完成显示灯。

优选为,所述听觉提醒单元为发生装置。

优选为,所述充电线本体包括:

USB连接口;

与充电设备相连接的充电接口;以及

设置在所述USB连接口和充电接口之间的线材。

优选为,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USB连接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充电线本体;设置在所述充电线本体上,用于检测充电线工作状态的并判断是否充电已满的检测模块。采用以上设计,通过检测模块对充电线本体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充电线没有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检测模块进行反馈,通知用户,及时拔出充电线,避免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中检测模块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所述能够识别充电状态的充电线包括:

充电线本体100;

设置在所述充电线本体100上,用于检测充电线工作状态的并判断是否充电已满的检测模块200。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检测模块200对充电线本体100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充电线没有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检测模块200进行反馈,通知用户,及时拔出充电线,避免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优选为,所述检测模块200包括:

与所述充电线本体100相连接的检测采样电路201;

与所述检测采样电路201相连接的MCU202;

与所述MCU202相连接的驱动电路203;以及

与所述驱动电路203相连接的提醒单元204。

具体的,通过检测采样电路201对充电线内的电信号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将检测到的电信号传送至MCU202,MCU202根据充电线工作状态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电路203工作,驱动电路203控制相应的提醒单元204工作,来提醒用户。

优选为,所述提醒单元204为视觉提醒单元205和/或听觉提醒单元206。

具体的,提醒单元204可以为视觉提醒单元205或听觉提醒单元206,也可以为视觉提醒单元205和听觉提醒单元20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优选为,所述视觉提醒单元205包括充电状态显示灯和充电完成显示灯。

具体的,当充电线处于充电状态时,此时充电状态显示灯亮,当充电线处于充电完成时,此时充电完成显示灯亮起,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状态显示灯为红色,充电完成显示灯为绿色。

优选为,所述听觉提醒单元206为发生装置。

优选为,所述充电线本体100包括:

USB连接口101;

与充电设备相连接的充电接口102;以及

设置在所述USB连接口101和充电接口102之间的线材103。

优选为,所述检测模块200设置在所述USB连接口101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充电线本体100;设置在所述充电线本体100上,用于检测充电线工作状态的并判断是否充电已满的检测模块200。采用以上设计,通过检测模块200对充电线本体100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充电线没有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检测模块200进行反馈,通知用户,及时拔出充电线,避免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