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子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5095发布日期:2018-07-27 22:2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芯子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但现有的电容器对脉动电流的耐受能力差,如果损坏易导致其呈短路状态,同时,频率特性差,介电损耗高,缺乏温度补偿作用,使得不能做成大的容量,受振动会引起容量的变化。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双芯子电容器,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芯子电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芯子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和金属电极,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有电解层,所述电解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三个金属电极,所述三个金属电极均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两个纸介,所述两个纸介的一侧均和金属电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顶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中,所述两个连接器的一侧上端分别设有复合介质,所述两个复合介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器中,所述两个连接器的顶部分别设有极性薄膜,所述两个极性薄膜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器中,所述两个极性薄膜的顶端分别设有漆膜,所述两个漆膜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极性薄膜中,所述两个漆膜的上端分别设有有机薄膜,所述两个有机薄膜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漆膜中,所述两个有机薄膜的一侧下端设有高频陶瓷,所述高频陶瓷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有机薄膜中,所述高频陶瓷的左右上下端分别设有压板,所述四个压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高频陶瓷中,所述四个压板中下端的两个压板的下端分别设有电介质装置,所述两个电介质装置的顶部均嵌入设置在压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极内部的中端设有电极柱体,且电极柱体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金属电极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柱体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金属化纸,且两个金属化纸均采用极薄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嵌入设置在电极柱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金属化纸的上端设有芯棒,且芯棒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在金属化纸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介质装置的内部设有氧化铝膜,且氧化铝膜呈“圆形”状固定连接在电介质装置中。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铝膜的内部设有十五个铝箱,且铝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氧化铝膜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介质装置的内部中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玻璃膜,且两个玻璃膜均固定连接在电介质装置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双芯子电容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因此,电容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由于现有的电容器两极正负电荷通过导线中和,在放电过程中导线上会有短暂的电流产生,使得电容器上的电压会有短暂的突变,因此对脉动电流的耐受能力差,如果损坏易导致其呈短路状态,造成此种短路状态的危害及其巨大,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金属电极内部的中端设有电极柱体,由于电极柱体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金属电极中,当电容器运行时,通上电流使得在电介质装置上的氧化铝膜具有单向导电性,在电容器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负极接电源的负极时,氧化铝膜能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使其有均匀的电流通过,不会因为过热而损坏电容器,使得即使在放电过程中导线上会有短暂的电流产生,也不会造成电容器上的电压会有短暂的突变,因此,提高了对脉动电流的耐受能力和强度,增强了使用质量,此外,由于现有的电容器为了保持电解质溶液不泄漏、不干涸,在电解电容封装铝外壳的口部用橡胶塞进行密封,且为了获得较大的电容量且体积又要小,在正极铝箔的一面用化学腐蚀方法形成凸凹不平的表面,使电极的表面积增大,从而使电容量增加存在频率特性差,介电损耗高,缺乏温度补偿作用,使得不能做成大的容量,且受振动会引起容量的变化,使其存在使用的安全隐患,因此,考虑到上述缺陷,本设备在两个金属化纸的上端设有芯棒,且芯棒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在金属化纸中,当电容器运行时,电荷分离开的距离被高频陶瓷吸引到带电电极的铝箱中,使得芯棒比传统电容器薄膜材料所能实现的距离更小,这种缩小的电路距离再加上非常小的电荷分离距离使得本设备较传统电容器而言有大的静电容量,这也是本设备的优势所在,因此,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存在频率特性差,介电损耗高,温度补偿差的缺陷,使其可以做成大的容量,不会受振动而引起容量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电极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介质装置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电解层;3-金属电极;301-电极柱体;302-金属化纸;303-芯棒;4-纸介;5-连接器;6-复合介质;7-极性薄膜;8-电介质装置;801-玻璃膜;802-氧化铝膜;803-铝箱;9-有机薄膜;10-高频陶瓷;11-压板;12-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芯子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1和金属电极3,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有电解层2,电解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三个金属电极3,三个金属电极3均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纸介4,两个纸介4的一侧均和金属电极3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顶端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连接器5,两个连接器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中,两个连接器5的一侧上端分别设有复合介质6,两个复合介质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器5中,两个连接器5的顶部分别设有极性薄膜7,两个极性薄膜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器5中,两个极性薄膜7的顶端分别设有漆膜12,两个漆膜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极性薄膜7中,两个漆膜12的上端分别设有有机薄膜9,两个有机薄膜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漆膜12中,两个有机薄膜9的一侧下端设有高频陶瓷10,高频陶瓷10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有机薄膜9中,高频陶瓷10的左右上下端分别设有压板11,四个压板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高频陶瓷10中,四个压板11中下端的两个压板11的下端分别设有电介质装置8,两个电介质装置8的顶部均嵌入设置在压板11中。

进一步的,金属电极3内部的中端设有电极柱体301,且电极柱体301呈“长方形”状固定连接在金属电极3中,通过电极柱体301,使得即使在放电过程中导线上会有短暂的电流产生,也不会造成电容器上的电压会有短暂的突变。

进一步的,电极柱体301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金属化纸302,且两个金属化纸302均采用极薄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嵌入设置在电极柱体301中,通过金属化纸302,可以连接电极柱体301内部较小的电流,进行补充放电。

进一步的,两个金属化纸302的上端设有芯棒303,且芯棒303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在金属化纸302中,通过芯棒303,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存在频率特性差,介电损耗高,温度补偿差的缺陷,使其可以做成大的容量,不会受振动而引起容量的变化。

进一步的,电介质装置8的内部设有氧化铝膜802,且氧化铝膜802呈“圆形”状固定连接在电介质装置8中,通过氧化铝膜802,能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使其有均匀的电流通过,不会因为过热而损坏电容器。

进一步的,氧化铝膜802的内部设有十五个铝箱803,且铝箱8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氧化铝膜802中,通过十五个铝箱803,可以使芯棒比传统电容器薄膜材料所能实现的距离更小。

进一步的,电介质装置8的内部中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玻璃膜801,且两个玻璃膜801均固定连接在电介质装置8中,通过玻璃膜801,可以避免漏电,节约电能。

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本设备时,通过电极柱体301,使得即使在放电过程中导线上会有短暂的电流产生,也不会造成电容器上的电压会有短暂的突变,通过芯棒303,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存在频率特性差,介电损耗高,温度补偿差的缺陷,使其可以做成大的容量,不会受振动而引起容量的变化,通过氧化铝膜802能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使其有均匀的电流通过,不会因为过热而损坏电容器,通过十五个铝箱803,可以使芯棒比传统电容器薄膜材料所能实现的距离更小,这种缩小的电路距离再加上非常小的电荷分离距离使得本设备较传统电容器而言有大的静电容量,这也是本设备的优势所在,因此,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存在频率特性差的问题,通过玻璃膜801可以避免漏电,节约电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