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croUSB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551发布日期:2018-06-20 00:2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数据线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各种电子设备充电等都需要数据连接线,现有的数据线大多用于充电和传输数据等。现有的数据线包括数据电缆,用于连接电脑或充电器的USB接口,用于连接手机的MicroB接头,在平常的使用中,有些人喜欢把电冲满再拔下使用,在充电期间,为了查看电是否充满,通常会按下手机电源键亮屏来查看,会影响正在做的工作,现有的手机充满电后通常也没有明显的提示,手机充满电后不能及时拔下,增加了电池的损耗,在充电时,使用者因为喝茶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导致茶水或者其他液体滴到MicroB接头与手机插口相连接时的缝隙,从而进入到手机,以至于影响充电质量,甚至损坏数据线和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线,能够对电流大小进行检测,提示是否充满了电,并对Micro B接头插入手机插口后做了防水保护。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MicroUSB数据线,包括线缆,以及位于线缆两端的USB接头、MicroB接头,还包括有与USB接头、MicroB接头相对应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内部设置一个检测芯片,所述的检测芯片用于检测电流的大小是否属于正常充电时的范围,所述的第二外壳上设有一个可显示至少两种颜色的指示灯,所述的指示灯根据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电流大小是否属于正常充电范围来区分显示不同颜色,所述的第二外壳与Micro B接头相接触的位置设有一个防水结构,所述的防水结构包覆MicroB接头的根部,所述的防水结构为弹性海绵材质,所述的MicroB接头与插口连接时,所述的防水结构与插口边缘相抵触且可沿插入方向弹性变形,所述的指示灯为箭头状且设置在第二外壳的正面,所述的第二外壳具有荧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正面与反面均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外壳正面的凹槽里设有区分正反插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与线缆连接处均设有弹性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平常手机充电时,用提示灯提示电是否充满,不用放下手头的事情去按手机亮屏查看,可以远看手机是否充满电,节省了时间,有了提示灯,可以在电充满后及时将充电器拔下,避免过度充电使手机电池损耗,指示灯外壳为荧光结构,方便用户晚上也可以更好的观察,在 Micro B接头外壳设置的台阶在充电时抵触在手机插口上形成一个密封的状态,可以满足一些用户边充电边玩手机且不担心喝茶或者湿的手碰到手机水从手机插口进入到手机里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 线缆;2- USB接头;3- MicroB接头;4-指示灯;5-防水结构;6-第一外壳;7-第二外壳;80-凹槽;90- 图案;100-弹性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包括线缆1,以及位于线缆1两端的USB接头2、MicroB接头3,还包括有与USB接头2、MicroB接头3相对应的第一外壳6以及第二外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6内部设置一个检测芯片,所述的检测芯片用于检测电流的大小是否属于正常充电时的范围,所述的第二外壳7上设有一个可显示至少两种颜色的指示灯4,所述的指示灯4根据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电流大小是否属于正常充电范围来区分显示不同颜色,所述的第二外壳7与MicroB接头3相接触的位置设有一个防水结构,所述的防水结构包覆MicroB接头3的根部,所述的防水结构为弹性海绵材质,所述的MicroB接头3与插口连接时,所述的防水结构与插口边缘相抵触且可沿插入方向弹性变形,所述的指示灯4为箭头状且设置在第二外壳7的正面,所述的第二外壳7具有荧光结构,在平时使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直接得出手机是否充满电,不用按手机亮屏来判断,当电充满后,检测芯片检测到电流,指示灯4就会亮绿色,当还在充电时,检测芯片检测到电流属于充电时的电流,指示灯4就会亮红色,这样直观的显示减去了客户去按手机的步骤,节约了时间,防水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水分意外进入到插口内,所述的第一外壳6和第二外壳7的正面与反面均设有凹槽80,凹槽80可以起到在拔插的过程中防滑的作用,所述的第一外壳6正面的凹槽80里设有区分正反插的图案90,所述的第一外壳6和第二外壳7与线缆连接处均设有弹性保护套100,弹性保护套100可以防止数据线受力点较多的位置出现折断开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