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7068发布日期:2018-08-31 23:4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头。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几乎所有电器设备均要连接电源才能工作,目前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在电器设备上连接一根连接线材,然后在连接线材的端部设置一个电源插头,将电源插头插在供电插座上进行电连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插头上的金属插脚均是裸露状态的,在插拔电源插头时,用户容易意外碰触金属插脚,而产生触电的意外情况,所以现有的电源插头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头,以克服电源插头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头,包括:绝缘固定头、插脚、绝缘套和弹性件;

所述绝缘固定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插脚穿设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插脚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固定头连接,所述插脚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绝缘固定头;

所述绝缘套的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插脚的第二端;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接触,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接触;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为远离所述插脚的第二端的一端;

所述绝缘套与所述插脚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绝缘套与所述容纳槽的顶部槽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所述绝缘套可在容纳槽内沿所述插脚滑动。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容纳槽的顶部槽口的内壁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匹配的第二限位件;

其中,在所述防触电插头未与插座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将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保持在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环状凸起。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在沿所述容纳槽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凸条;

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凸条移动,以限定所述绝缘套的移动方向。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在沿所述容纳槽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移动,以限定所述绝缘套的移动方向。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在沿所述容纳槽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匹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所述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移动,以限定所述绝缘套的移动方向。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插脚伸出所述绝缘固定头的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绝缘套伸出所述绝缘固定头的部分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容纳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绝缘套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防触电插头,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脚伸出绝缘固定头的部分设置绝缘套,并在绝缘固定头内部设置可容纳绝缘套的容纳槽,以及在容纳槽内设置支撑绝缘套的弹性件,实现了在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随着插脚逐渐插入插口中,绝缘套可逐渐伸入容纳槽中,在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随着插脚逐渐与插口的脱离,绝缘套可逐渐从容纳槽中伸出包裹插脚,降低了或者避免了用户的手与插脚接触的几率,保证了用户在使用插头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一个插脚与插座插口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5是图4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7是图6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绝缘固定头; 12-插脚; 13-绝缘套;

14-弹性件; 15-容纳槽; 151-第一限位件;

131-第二限位件; 132-第一滑槽; 152-第二滑槽;

153-凸条; 133-第一凸起; 21-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一个插脚与插座插口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可以包括:绝缘固定头11、插脚12、绝缘套13和弹性件14;

绝缘固定头11开设有容纳槽15,插脚12穿设在容纳槽15中,插脚12的第一端与绝缘固定头11连接,插脚12的第二端伸出绝缘固定头11;

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套设在插脚12的第二端;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插脚12滑动;

弹性件14位于容纳槽15内,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绝缘套13的第一端接触,弹性件14的第二端与容纳槽15的底部接触;其中,容纳槽15的底部为远离插脚12的第二端的一端;

绝缘套13与插脚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绝缘套13与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包括:绝缘固定头11、插脚12、绝缘套13和弹性件14。

绝缘固定头11开设有容纳槽15,容纳槽15的两端均具有槽口,插脚12通过容纳槽15的两端的槽口穿设在容纳槽15中,插脚12的第一端与绝缘固定头11连接,插脚12的第二端伸出绝缘固定头11,插脚12的第二端可称为插脚12的伸出部分。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套设在插脚12的第二端;弹性件14位于容纳槽15内,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绝缘套13的第一端接触,因弹性件14位于容纳槽15内,因此绝缘套13的第一端位于容纳槽15内,弹性件14的第二端与容纳槽15的底部接触;其中,容纳槽15的底部为远离插脚12的第二端的一端,也就是远离绝缘套13的一端或者说是远离插脚的伸出部分的一端。

弹性件14的第二端与容纳槽15的底部接触是指弹性件14的第二端与容纳槽15的底部抵接或者固定连接;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绝缘套13的第一端接触是指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绝缘套13的第一端抵接或者固定连接。

其中,对于绝缘固定头11:绝缘固定头11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绝缘固定头11的形状可以参考现有的绝缘固定头的形状;绝缘固定头11可采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制造,例如塑胶材料。

对于插脚12:插脚12的个数可为两个或者三个,若插脚12的个数为三个,则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为三相插头、若插脚12的个数为两个,则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为两相插头。插脚12的形状可以是片状也可以是圆柱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设置,插脚12的结构还可以根据现有常用的插脚12结构进行设置;插脚12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铜合金,插脚12的第一端需要与绝缘固定头11连接,并且与导电线材连接,插脚12的第二端伸出容纳槽15或者说伸出绝缘固定头11,用于与插座的插口插接。

对于容纳槽15:容纳槽15主要用于容纳弹性件14,以及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收容绝缘套13;容纳槽15的深度需要大于绝缘套13的长度,容纳槽15顶部的槽口形状需要与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形状相匹配。

对于绝缘套13: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可将插脚12的第二端完全覆盖,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还可将插脚12的第二端部分覆盖。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将插脚12的第二端完全覆盖对于提高防触电插头的安全性更有利。绝缘套13的横截面尺寸需要大于插座的插口尺寸,保证防触电插头与插座的插口插接时,绝缘套13能够与插座的插口顶持,而不进入到插口内部。绝缘套13的材料可选用绝缘性能好、耐磨损的材料制造,例如塑胶材料。

其中,绝缘套13的至少部分可将插脚12的第二端完全覆盖,相当于插脚12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绝缘套13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的长度。其中,插脚12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也就是插脚12的第二端,绝缘套13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也就是绝缘套13套设在插脚12的第二端的部分。若插脚12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的长度等于绝缘套13伸出绝缘固定头11的部分的长度,可以保证在插脚12插入插座时不会被绝缘套13阻挡,保证了插脚12顺利插入插座的同时,绝缘套13可将插脚12完全包裹,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对于弹性件14:弹性件14的主要作用是为绝缘套13提供弹性支撑力,使绝缘套13能够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压入容纳槽15中,在外部压力解除时能够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从容纳槽15中伸出,弹性件14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力的结构。当弹性件为弹簧时,插脚穿设在弹簧内,弹簧的长度需要与容纳槽的深度进行适配,弹簧的弹性系数需要根据插接插头和插座时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设定;同时为了使弹簧能够更好的与绝缘套13第一端抵触,绝缘套13的第一端最好设置一个凹槽,用于与弹簧的端部配合;当使用弹片时,弹片的弹性系数也需要根据插接插头和插座时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设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插脚12的个数与绝缘套13的个数相同,插脚12的个数小于等于容纳槽15的个数,可选地,插脚12的个数等于容纳槽15的个数。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水或者其他导电液体落到插脚12上,防止短路事件发生,绝缘套13与插脚1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绝缘套13与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可为橡胶环,例如第一密封件可具体设置在绝缘套13第二端与插脚12的第二端之间,绝缘套13第二端为远离绝缘固定头11的一端,插脚12的第二端为远离绝缘固定头11的一端。第一密封件的设置需要在保证绝缘套13可以与插脚12发生相对运动的同时,保证液体不会从绝缘套13和插脚12之间的缝隙进入防触电插头,有效避免短路或者腐蚀的事情发生。

第二密封件可为橡胶环,例如第二密封件可具体设置在绝缘套13第一端与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之间,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为靠近插脚12的伸出部分的槽口。第二密封件的设置需要在保证绝缘套13可以与插脚12发生相对运动的同时,保证液体不会从绝缘套13和顶部槽口之间的缝隙进入防触电插头,有效避免短路或者腐蚀的事情发生。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见图3,当防触电插头与插座的插口21插接时,绝缘套13与插座顶持,绝缘套13会受到由于插脚12伸入到插口21内部而产生的挤压力,挤压力传递到弹性件14时,弹性件14被压缩,带动绝缘套13逐渐进入到容纳槽15内,当插脚12完全插入到插口21内部后,绝缘套13完全进入到容纳槽15内,由于该过程中,绝缘套13被插座顶持而逐渐进入容纳槽15中。此过程中用户不会直接碰触插脚12,避免了用户将插头和插座连接时的安全隐患,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即使绝缘套13未将插脚12的第二端完全覆盖,由于用户的手与绝缘套13的距离比较近,用户的手与插脚12的第二端的裸露部分的距离比较远,相对于现有中的插脚12全裸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将插头和插座连接时的安全隐患,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当将防触电插头从插座的插口拔出时,挤压力逐渐被释放,弹性件14逐渐恢复,绝缘套13逐渐从容纳槽15内伸出。此过程中,绝缘套13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逐渐从容纳槽15中伸出,若绝缘套13可将插脚12的第二端完全覆盖,则在此过程中,插脚12始终处于被包裹的状态,用户不会直接碰触插脚12,保证了防触电插头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通过在插脚伸出绝缘固定头的部分设置绝缘套,并在绝缘固定头内部设置可容纳绝缘套的容纳槽,以及在容纳槽内设置支撑绝缘套的弹性件,实现了在插脚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随着插脚逐渐插入插口中,绝缘套可逐渐伸入容纳槽中,在插脚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随着插脚逐渐与插口的脱离,绝缘套可逐渐从容纳槽中伸出包裹插脚,降低了或者避免了用户的手与插脚接触的几率,保证了用户在使用插头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包括:绝缘固定头、插脚、绝缘套和弹性件;绝缘固定头开设有容纳槽,插脚穿设在容纳槽中,插脚的第一端与绝缘固定头连接,插脚的第二端伸出绝缘固定头;绝缘套的至少部分套设在插脚的第二端;绝缘套可在容纳槽内沿插脚滑动;弹性件位于容纳槽内,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绝缘套的第一端接触,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容纳槽的底部接触;容纳槽的底部为远离插脚的第二端的一端。本实施例的防触电插头,保证了用户在使用插头时的安全性。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局部示意图一,图5是图4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触电插头的局部示意图二,图7是图6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为了将绝缘套13的第一端保持在容纳槽15的内部,即防止绝缘套13的第一端从容纳槽15的内部滑出,参见图4,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51,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1。

可选地,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周向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件151,第一限位件151为整体结构,即设置在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的环状凸起,也就是第一限位件151为从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边沿向槽口中心延伸一定距离的一圈凸起。

可选地,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151,每个第一限位件151为从槽口边沿向槽口中心延伸的凸起。

可选地,多个第一限位件151均匀分布在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上。

可选地,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件131,第二限位件131为整体结构,即设置在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的环状凸起。

可选地,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131,每个第二限位件131可为相对于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的凸起。

可选地,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131,多个第二限位件131均匀分布在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上。

第一限位件151与第二限位件131匹配是指,第一限位件151与第二限位件131共同将绝缘套13的第一端保持在容纳槽15的内部,防止绝缘套13的第一端从容纳槽15的内部滑出,即第一限位件151对第二限位件131具有阻挡作用,从而绝缘套13的第一端不会从容纳槽15的内部滑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为了制备工艺的简单以及实现将绝缘套13的第一端保持在容纳槽15的内部的效果,若第一限位件151为环状凸起,则第二限位件131可为一个环状凸起或者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131。若容纳槽15的顶部槽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151,则第二限位件131可为环状凸起。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的滑动轨迹为直线运动,可在绝缘套13和容纳槽15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引导件,以引导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在绝缘套13和容纳槽15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引导件,具有以下三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首先,当第二限位件131为整体结构,也就是绝缘套13第一端外壁上的环形凸起时,“在绝缘套13和容纳槽15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引导件”至少具有以下二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参见图4和图5,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132,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32匹配的凸条153;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一滑槽132沿凸条153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

具体地,比如,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32,比如4个,相应地,容纳槽15的内壁上凸条的个数可为4个。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开设的第一滑槽132的个数与容纳槽15的内壁上凸条153的个数相同。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32,相应地,容纳槽15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条153。

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32,容纳槽15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条153,可以使得制备插头的工艺简单,造型美观,绝缘套13在滑动过程中所受的引导力均衡,从而滑动过程更顺畅,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32匹配的凸条153是指:第一滑槽132的形状需要与凸条153的形状相适配以及凸条153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一滑槽132在第二限位件131上的位置相适配。

对于第一滑槽132的形状需要与凸条153的形状相适配:比如,若凸条153为长方体,则第一滑槽132可为矩形的开口,且开口的大小足以容纳凸条153,以实现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一滑槽132沿凸条153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第一滑槽132和凸条153的形状还可为其它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对于凸条153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一滑槽132在第二限位件131上的位置相适配:当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滑动时,凸条153可始终处于穿设在第一滑槽132中的状态。

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防触电插头与插座的插口插接时,在绝缘套13逐渐进入到容纳槽15内的过程中,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第一滑槽132被凸条153进行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一滑槽132始终处在凸条153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一滑槽132始终沿凸条153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时,由于凸条153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当将防触电插头的插脚12从插座的插口上拔出时,在绝缘套13逐渐从容纳槽15内伸出的过程中,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第一滑槽132被凸条153进行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一滑槽132始终处在凸条153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一滑槽132始终沿凸条153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时,由于凸条153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第二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参见图6和图7,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33,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凸起133匹配的第二滑槽152,第一凸起133的一端伸入至第二滑槽152内;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当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一凸起133在第二滑槽152的内部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

具体地,该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实现方式不同的是,第一凸起133设置在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第二滑槽152设置在容纳槽15的内壁上。

更为具体地,比如,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133,比如3个,相应地,容纳槽15的内壁上开设的第二滑槽152的个数至少为3个。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设置的第一凸起133的个数与容纳槽15的内壁上开设的第二滑槽152的个数相同。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33,相应地,容纳槽15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152。

第二限位件13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33,容纳槽15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152,可以使得制备插头的工艺简单,造型美观,绝缘套13在滑动过程中所受的引导力均衡,从而滑动过程更顺畅,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凸起133匹配的第二滑槽152是指:第二滑槽152的形状需要与第一凸起133的形状相适配以及第二滑槽152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一凸起133在第二限位件131上的位置相适配。

对于第二滑槽152的形状需要与第一凸起133的形状相适配:比如,若第一凸起133为长方体形状的凸起,则第二滑槽152可为长方体形状的滑槽,且第二滑槽152可容纳第一凸起133的一端伸入至其内部,以实现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一凸起133在第二滑槽152内部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第二滑槽152和第一凸起133的形状还可为其它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滑槽152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一凸起133在第二限位件131上的位置相适配:当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滑动时,第一凸起133的一端可始终处于在第二滑槽152中。

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防触电插头与插座的插口插接时,在绝缘套13逐渐进入到容纳槽15内的过程中,由于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第一凸起133的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5内壁的第二滑槽152中,第一凸起133被第二滑槽152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一凸起133始终处在第二滑槽152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一凸起133始终在第二滑槽152内部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时,由于第二滑槽152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当将防触电插头的插脚12从插座的插口上拔出时,在绝缘套13逐渐从容纳槽15内伸出的过程中,由于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第一凸起133的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5内壁的第二滑槽152中,第一凸起133被第二滑槽152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一凸起133始终处在第二滑槽152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一凸起133始终在第二滑槽152内部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时,由于第二滑槽152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其次,当绝缘套13的第一端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件131时,“在绝缘套13和容纳槽15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引导件”,至少具有以下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该可实现的方式为: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二限位件131匹配的第二滑槽,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伸入至第二滑槽内;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当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二限位件131在第二滑槽的内部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第二限位件131本身为设置在绝缘套13外壁上的非环状凸起,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的第二滑槽与第二限位件131本身匹配,即第二限位件131伸入至第二滑槽内。

其中,第二限位件131的个数可为4个,容纳槽15的内壁上开设的第二滑槽的个数至少为4个。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31的个数与容纳槽15的内壁上开设的第二滑槽的个数相同。

可选地,若多个第二限位件131均匀设置在绝缘套13第一端的外壁上,相应地,容纳槽15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可以使得制备插头的工艺简单,造型美观,绝缘套13在滑动过程中所受的引导力均衡,从而滑动过程更顺畅,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容纳槽15的内壁在沿容纳槽1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二限位件131匹配的第二滑槽是指:第二滑槽的形状需要与第二限位件131的形状相适配以及第二滑槽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二限位件131在绝缘套13上的位置相适配。

对于第二滑槽的形状需要与第二限位件131的形状相适配:比如,若第二限位件131为长方体形状的凸起,则第二滑槽可为长方体形状的滑槽,且第二滑槽可容纳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伸入至其内部,以实现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连接过程中或在插脚12与插座的插口断开过程中,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在第二滑槽内部移动,以限定绝缘套13的移动方向。第二滑槽和第二限位件131的形状还可为其它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滑槽在容纳槽15内壁上的位置需要与第二限位件131在绝缘套13上的位置相适配:当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滑动时,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可始终处于在第二滑槽中。

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防触电插头与插座的插口插接时,在绝缘套13逐渐进入到容纳槽15内的过程中,由于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5内壁的第二滑槽中,第二限位件131被第二滑槽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二限位件131始终处在第二滑槽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始终在第二滑槽内部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底部方向滑动时,由于第二滑槽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当将防触电插头的插脚12从插座的插口上拔出时,在绝缘套13逐渐从容纳槽15内伸出的过程中,由于设置在绝缘套13上的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伸入至容纳槽15内壁的第二滑槽中,第二限位件131被第二滑槽限位或者引导,使得第二限位件131始终处在第二滑槽限定的空间中,即第二限位件131的一端始终在第二滑槽内部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因此,绝缘套13在向容纳槽15的顶部方向滑动时,由于第二滑槽的引导作用,绝缘套13可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

该实施方式的第二限位件131在实现将绝缘套13的第一端保持在容纳槽15的内部的同时,还可与第二滑槽配合使得绝缘套13在容纳槽15内沿直线运动,进一步使得防触电插头的制备工艺简单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