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O薄膜以及触摸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6419发布日期:2018-10-02 19:3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ITO薄膜以及采用ITO薄膜的触摸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氧化铟锡,简称ITO,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它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它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薄膜材料。

对于ITO薄膜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触控显示设备上,作为触控感应器感应显示屏表面的电容变化值,从而获得触控信号。

但是目前所ITO薄膜在应用到各种显示设备中时,非常容易受到静电的干扰而损坏,这严重影响了ITO薄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TO薄膜,解决了ITO薄膜受静电电荷干扰而受到损伤的问题,提高了ITO薄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TO薄膜,包括:

胶片,并排设置在所述胶片上的多个导电层,其中,两个相邻设置的导电层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尖端部,且相邻的两个导电层上相对的尖端部互不接触。

其中,所述导电层为条形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两侧边各至少设置一个尖端部。

其中,所述条形导电层上一侧的尖端部和另一侧的尖端部的连线与所述条形导电层中心线不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弯折导电层和第二弯折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一弯折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弯折导电层交替分布且弯折方向相反,相邻所述第一弯折导电层的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导电层的弯折部形成两个相对的尖端部。

其中,任意两个相对的所述尖端部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的电导率大于空气电导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ITO薄膜和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ITO薄膜和线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ITO薄膜,通过在导电层上设置尖端部,且相邻的导电层之间的尖端部相对设置,当导电层上附着有静电荷时,由于导电层上存在尖端部,静电电荷会自动聚集在尖端部,而两个相对的尖端部上的电荷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出现放电现象,使得静电电荷被消耗,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电荷的目的。因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尖端部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即便导电层的静电电荷量相对较少,也能够出现静电放电现象,那么每次消除静电电荷时产生的光和热的能量也会相对较小,对应的对导电层的损伤也可以忽略,因此导电层的尖端部放电并不会对导电层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ITO薄膜能够在保证导电层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消除静电电荷,从而保证看ITO薄膜的正常工作性能。提高了ITO薄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提高用户使用带有ITO薄膜的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ITO薄膜在制作成形过程中,各个导电层不可避免的附着有静电电荷,使得各个导电层的具有不同电位的静电,当相邻导电层的静电电位差达到一定值时,容易产生静电放电,从而击伤导电层,造成ITO薄膜的静电击伤。

而ITO薄膜之所以会出现静电击伤,就是因为相邻导电层上的静电电荷积累过多,导致在静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和光能都较大,以致损伤导电层。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就是为了在相邻导电层上只积累很少的电荷时,就能够出现尖端放电,那么静电放电产生的热能和光能就相对较小,对ITO薄膜的损伤大大的减小,同时也能够达到及时放电的目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ITO薄膜可以包括:

胶片1,并排设置在胶片1上的多个导电层2,ITO薄膜的胶片1即为ITO薄膜的基片,可以玻璃材质也可以是塑料材质,还可以是别的材质。而导电层2的材质即为氧化铟锡,也即是ITO。

两个相邻设置的导电层2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尖端部3,且相邻的两个导电层2上相对的尖端部3互不接触。

因为电荷具有在导体的尖端或曲率较小的部位聚集的特性,因此,在导电层2上设置尖端部3,电荷会集中聚集在尖端部3。相邻两个导电层2的尖端部3均聚集有相对较多的静电电荷,那么当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就能够出现静电放电的现象,从而消耗静电电荷。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多个导电层2之间的间距一般不会太大,而尖端部3是相对于导电层2两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因此两个相对的尖端部3之间的间距就更小,也即是说两个尖端部3只要聚集有很少的静电电荷,形成相对较低的静电电位差,就足以击穿两者之间的空气,是静电电荷得以消耗和释放。因为只要尖端部3积累较少的电荷就能够使静电电荷放电,那么也就是说在放电该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也会相对较少,产生的热量和光能均较少,那么对导电层2的损伤也就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保证了静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导电层2的安全性,延长了导电层2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提高了ITO薄膜的使用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图1以及后续各个附图中均是仅显示出ITO薄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ITO薄膜上还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感应电路部分,该部分的导电层也并非并排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并未对概不分的结构所改进,因此在图中也并未体现出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般而言每一个导电层2均是一个电路线路,通常设置为条形导电层,且每一组中导电层2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因为在ITO薄膜的制作过程中,形成尖端部3的工艺要求更高。所以尖端部3越少ITO薄膜的生产难度也就越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个导电层2上均至设置一个放电尖端部3。具体的可以是,相邻的各个导电层2按设置位置从最边缘处的导电层2开始,第一个导电层2上的尖端部3和第二个导电层2的尖端部3相对设置,而第三个导电层2的尖端部3和第四个导电层2的尖端部3相对设置,依次类推,每个导电层2上至设置有一个尖端部3,而每个导电层2的静电电荷均能够得以消耗。

考虑到尽管在每次放电过程中,对导电层2的尖端部3损伤较小,但是对于某些产生静电电荷较多的设备,导电层2静电放电的电荷数量就相对较多,静电放电的频率也就较高。那么这就有可能会对导电层2的尖端部3甚至导电层2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伤。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每个导电层2的两侧边上各至少设置一个尖端部3。那么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层2之间均存在能够进行静电放电的尖端部3。对于静电电荷产生的量越多的触摸显示设备,相应的每个导电层2的两侧的尖端部3数量就越多,对于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避免导电层2的两侧的尖端部3距离过近,导致静电放电的位置相对比较集中,从而增大了静电放电对导电层2局部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对于条形导电层2上一侧的尖端部3和另一侧的尖端部3的连线与条形导电层2中心线不相互垂直。也即是说,在导电层2两侧存在多个放电尖端时,两侧的尖端部3时相互错开的。

具体的,可以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1中每对相对设置的尖端部3是均设置于同一排,而图2中每对尖端部3是相互错落设置,使得每个导电层2上的放电位置也更为的分散。避免了每个导电层2上两侧尖端同时放电时,由于放电位置过于集中而对导电层2产生损伤。

如前所述,对于一般的导电层2而言,导电层2均为条形的导电层。但是考虑到,在形成导电层2的尖端部3时,工艺要求相对较高,为此,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ITO薄膜的结构,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ITO薄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ITO薄膜具体可以包括:

ITO薄膜的胶片1上设置有多个弯折导电层,该弯折导电层包括第一弯折导电层21和第二弯折导电层22;第一弯折导电层21和第二弯折导电层22交替分布且弯折方向相反,那么相邻的第一弯折导电层21的弯折部和第二弯折导电层22的弯折部形成两个相对的尖端部3。

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导电层21和第二弯折导电层22的边缘线均为直线,相对于图1和图3所示,通过刻蚀曲线形刻痕形成尖端部3,弯折导电层的行成工艺相对简单。同时,该方案也避免了同一个导电层上尖端部3位置过于集中的问题。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为了使尽可能的释放尖端部3上聚集的静电电荷,而又使相邻导电层2之间保持断路的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任意两个相对的尖端部3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的电导率大于空气电导率,从而增大了相对两个尖端部3之间静电放电的可能性,降低了尖端部3静电放电所需要积累的静电电荷量。

需要是说明的是,对于产生静电电荷的量相对较多的设备而言,绝缘层的导电率过高,可能会由于静电放电的频率过高,导致相邻导电层2之间持续放电,是导电层2之间形成一个导通的状态,这明显会影响ITO薄膜的正常工作。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静电电荷较多的设备,可以采用导电率小于空气导电率的绝缘层,以降低静电放电频率。

当然对于绝缘层导电率的大小,可以采用某一种绝缘物质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导电物质进行控制,最终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合适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ITO薄膜,还包括显示屏,其中显示屏通过ITO薄膜和线路板连接。

因为ITO薄膜的导电层设置有尖端部,使ITO薄膜上的静电能够被随时的消除,同时又不会对ITO薄膜带来损伤,从而延长了ITO薄膜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整个触摸显示设备的使用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ITO薄膜以及触摸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