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C形锥式延伸部的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5575发布日期:2018-08-04 16:4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通常包括采用用于与外部系统交换电能、地参考和/或的通信信号的电子连接器的形式的硬件接口。

概述

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以下在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本公开的任一部分中所提及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电子连接器包括基底和从基底突出的锥式延伸部。该锥式延伸部包括:与该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对称平面平行的第一连接面、在该第一连接面上的关于该锥式延伸部的与该第一对称平面正交的第二正交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一组电触点、与该锥式延伸部的该第一对称平面平行并且面向该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以及在该第二连接面上的关于该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电触点。该锥式延伸部进一步包括:在远离该基底的该第一连接面的末端处的第一鼻部、在远离该基底的该第二连接面的末端处的第二鼻部、从该第一鼻部朝着该基底延伸的第一外表面、以及从该第二鼻部朝着该基底延伸的第二外表面。该第一外表面的锥形部分和该第二外表面的锥形部分关于该第一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该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

该锥式延伸部进一步包括:在该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处的、在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侧表面,以及在该锥形延伸部的第二侧处的、在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的一部分和该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关于该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该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该锥式延伸部进一步包括:在该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处的、在该第二连接面与该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侧表面,以及在该锥形延伸部的第二侧处的、在该第二连接面与该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四侧表面。该第三侧表面的一部分和该第四侧表面的一部分关于该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该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

该电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该基底内并且在该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与该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磁体,以及在该基底内并且在该第二对称平面的不同于该第二对称平面的该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与该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该第一距离的第二磁体。

附图简述

图1描绘了示例电子连接器。

图2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第一侧视图。

图3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第二侧视图。

图4是沿Y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沿Y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第一横向伪横截面图。

图6是沿Y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第二横向伪横截面图。

图7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具有另一配置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8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具有另一配置的示例电子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描绘了将图1的电子连接器与对应的插孔连接的示例时间线。

图10是描绘用于电子连接器和插孔的示例引脚配置的表格。

详细描述

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可包括具有向外突出的延伸部的公型电子连接器,以及具有容纳延伸部的插孔的对应的母型电子连接器。当公型连接器插入母型连接器中时,可以在相应的电触点之间作出连接,以便在各连接器之间传递数据、电能、和/或其他信号。

为了增强用户对配对的电子连接器的满意度和/或减少对配对的连接器的潜在损害,一些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可被配置成可逆地插入,以使得可以将公型电子连接器以多个朝向插入到插孔中。然而,这种连接器的电触点配置可能规定公型连接器较大、要求电磁屏蔽、和/或具有可防止公型连接器自对准的其他配置。

如下所述,公型电子连接器可以沿多个轴锥化并且包括磁性元件以在多个朝向上实现自对准。本文描述的连接器可被配置成与标准通用串行总线(USB)类型-C插孔接口对接,因此使得该连接器能够与各种各样的现有设备一起使用。USB类型-C插头的磁性快速连接和分离可以通过在附接连期间实现较低的工作量并且针对无意拉拽线缆的情况下的损坏实现保护来改善用户体验。

本文描述的连接器允许通过连接器插头和电缆来提供电能和USB 2.0(12或480Mbps数据)。所描述的连接器不包括典型USB类型-C实现的超高速信号通道。如此,插头不需要包括典型USB类型-C EMI屏蔽。作为结果,插头的长度小于典型USB类型-C插头的长度。产生的较短的插头有助于容易的插头附接/分离。可以领会,其他信令速率是可能的,但是在更高的频率下,EMI可成为问题。

此外,常规USB类型-C插头的每侧上的外部六个信号触点不存在,并且在些触点原本将被定位的情况下插头是锥形的。锥形也有助于容易的插头附接/分离。在与常规USB类型-C插头相比时,相对较短的锥形插头被认为递送了增强的用户体验。例如,较长的插头或较小的锥形将导致磁性连接的较低可能性,而无需乏味的用户对准。典型的USB类型-C插头的侧止动弹簧也不被包括,因此消除了标准USB类型-C连接器所要求的正向附接力。相反,磁体用来将插头固定在插孔上。附加地,所描述的形状在无意或有意的快速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允许低摩擦分离。

因此,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可包括具有沿连接轴向外突出的锥式延伸部的公型电子连接器,以及具有容纳锥式延伸部的插孔的对应的母型电子连接器。锥式延伸部可以在插孔内自对准,从而为在各配对的电子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提供改善的用户体验。

磁吸式元件可任选地被合并到配对的电子连接器中来进一步辅助公型和母型电子连接器的对准和连接。

当采用锥形时,公型电子连接器的插头的突出轮廓区域小于母型电子连接器的开口。该尺寸差异创建相对较大的附接容差,这可以使得更容易将公型电子连接器插入母型电子连接器中。此外,磁吸式元件帮助用非常少的努力来将连接集合。连接的锥形和磁性质可提供公型和母型电子连接器相互磁吸的传感。

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和相关联的电子控制电路系统可支持两个朝向,这可进一步改善建立电连接的用户体验,因为用户可将公型连接器以不同朝向插入而无需停下来考虑哪个朝向是正确的。

图1-6描绘了具有第一配置的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电子连接器100包括基底110和沿连接轴102(例如,Z轴)从基底110突出的锥式延伸部112。电子连接器100可包括连接器电缆116或与连接器电缆116对接,该连接器电缆116包括用于传送电能、接地、和/或传送到和/或传送自一组电触点118的电信号的一条或多条导电线。在其他配置中,电子连接器100的基底110可与以下集成或采用以下的形式:电子设备的底架或主体、或者扩展坞。

电子连接器100可采用例如被配置成与对应的母型电子连接器对接来形成跨一组电触点118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的公型电子连接器的形式。作为一个示例,电子连接器100可沿连接轴102匹配到另一对应的电子连接器(例如,图9的插孔910)或与其解匹配。母型电子连接器可采用典型母型USB类型-C连接器的形式,作为一个示例。

连接轴102与图1中描绘的三维笛卡尔坐标系的Z坐标轴平行。如此,通过在正Z方向上移动电子连接器100,电子连接器100可被连接到另一对应的母型电子连接器。电子连接器100可通过在负Z方向上将电子连接器100相对于另一电子连接器拔出断开连接。

电子连接器100的锥式延伸部112可以基本上是c形的,包括由两个内连接面(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定义的开口。该组电触点118可被定位在形成c形锥式延伸部112的开口的内部连接面上。

图2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第一侧视图。图3是沿X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第二侧视图。将在此共同描述图2和图3。锥式延伸部112基本上是c形并且包括由第一连接面210、面向第一连接面210的第二连接面220、以及将第一连接面210连接到第二连接面220的后表面430定义的开口。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相对于彼此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平行于与XZ坐标平面平行或共面的第一对称平面230。在示例中,连接轴102平行于并且被包含在第一对称平面230内。后表面430垂直于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并且第一对称平面230平分后表面430。

锥式延伸部112终止在两个鼻部处,远离基底110的第一连接面210的末端处的第一鼻部410和远离基底110的第二连接面220的末端处的第二鼻部420。在至少一些配置中,若沿X坐标轴查看,定义鼻部410的边缘轮廓和第二鼻部的边缘轮廓可采用与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对接的半圆的形式。半圆的鼻部可具有恒定的半径或采用其他合适的形式。鼻部可替换地具有弯曲的但非圆形的边缘轮廓、多边形的边缘轮廓、尖缘轮廓或三角形的末端、抑或是任何其他边缘轮廓。

第一连接面210从后表面430远离延伸部到第一鼻部410。第二连接面220从后表面430远离延伸部到第二鼻部420。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图1的一组电触点118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触点。关于电触点的附加窄节将在以下参照图5和图6呈现。

锥式延伸部112进一步包括与第一连接面210相对的第一外表面205以及与第二连接面220相对的第二外表面205。第一外表面205终止在第一鼻部410处并且第二外表面215终止在第二鼻部420处。

第一外表面20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外表面21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对称平面230从第一鼻部410和第二鼻部420朝着基底110彼此远离地锥化。如图2和3中示出的,第一外表面205包括锥形部分205b和基底110与锥形部分205b中间的非锥形部分205a。锥形部分205b从非锥形部分205a朝着第一鼻部410向内锥化。第二外表面215包括锥形部分215b和基底110与锥形部分215b中间的非锥形部分215a。锥形部分215b从非锥形部分215a朝着第二鼻部420向内锥化。

第一外表面205和第二外表面215可以沿第一对称平面230对称地彼此远离锥化。如此,对于两个外表面,每个锥角的大小相对于特定参考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在图2描绘的示例中,第一锥角α1的大小与第二锥角α2的大小相等。

作为示例,第一锥角α1和第二锥角α2可具有从1度到10度范围中选择的大小。在又进一步的示例中,第一锥角α1和第二锥角α2可具有从大于0度到45度范围中选择的大小。在至少一些使用场景中,相对于连接轴的较小的锥角可有利地提供较大的连接深度和/或母型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滞留,而相对于连接轴的较大的锥角可有利地减少连接器深度和/或有助于连接器与母型连接器的匹配。较小的锥角也可允许对应的母型连接器在Y维度上的相对较小的开口,从而增加针对小的设备尺寸和/或母型连接器放置的选项。附加地,较小的锥度可以允许较坚固或更加稳健的锥式延伸部。

锥式延伸部可包括具有其他合适的锥角的第一和第二外表面。在其他配置中,例如,虽然第一和第二外表面可相对于彼此倾斜,但是它们可具有相对于公共参考不同大小的锥角(即,非对称的锥形)。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整个第一外表面和/或第二外表面可以从基底到每个相应的鼻部锥化。

锥式延伸部112进一步包括一组侧表面。每个侧表面将相应连接面连接到锥式延伸部的相应侧上的对应外表面。如图2中示出的,第一侧表面405将第一连接面210连接到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外表面205。第三侧表面415将第二连接面220连接到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上的第二外表面215。图3示出了存在于锥式延伸部的第二相对侧上的类似的侧表面,包括将第一连接面210连接到锥式延伸部的第二侧上的第一外表面205的第二侧表面305和将第二连接面220连接到锥式延伸部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外表面215的第四侧表面315。第一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可以通过c形锥式延伸部的开口来至少部分地分开,并且第二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可以通过c形锥式延伸部的开口来至少部分地分开。

第一侧表面405和第二侧表面305在第一连接面210与第一外表面205之间形成锥式延伸部112的相应相对侧。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侧表面420和第二侧表面305具有沿Z坐标轴查看的弯曲的面向外的边缘轮廓,并且具有沿Y坐标轴查看的笔直的或平坦的面向外的边缘轮廓。类似地,第三侧表面415和第四侧表面315在第二连接面220与第二外表面215之间形成锥式延伸部112的相应相对侧。作为一个示例,第三侧表面415和第四侧表面315具有沿Z坐标轴查看的弯曲的面向外的边缘轮廓,并且具有沿Y坐标轴查看的笔直的或平坦的面向外的边缘轮廓。在其他配置中,侧表面可具有沿Y坐标轴查看的弯曲的和/或多面的边缘轮廓,沿Z坐标轴查看的笔直的或多面的边缘轮廓,和/或相对于彼此不同的边缘轮廓。

图4是沿Y坐标轴查看的图1的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俯视图。在所描绘的配置中,第一侧表面405和第二侧表面305关于与第一对称平面230正交的第二对称平面330对称。在该示例中,第二对称平面330平分第一连接面210、第二连接面220、第一外表面205、以及第二外表面215。第一侧表面40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305的至少一部分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从第一鼻部410朝着基底110彼此远离地锥化。

如此,对于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两者,每个侧表面锥角的大小相对于特定参考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在图4描绘的示例中,第三锥角α3的大小与第四锥角α4的大小相等。

作为示例,第三锥角α3和第四锥角α4可具有从1度到45度范围中选择的大小。在又进一步的示例中,第三锥角α3和第四锥角α4可具有从大于0度到60度范围中选择的大小。

锥式延伸部可包括具有其他合适的锥角的第一和第二侧表面。在其他配置中,例如,虽然第一和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彼此倾斜,但是它们可具有相对于公共参考不同大小的锥角(即,非对称的锥形)。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整个第一侧表面和/或第二侧表面可以从基底到鼻部锥化。

图5和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沿第一对称平面230以伪横截面截取的电子连接器100。图5示出了沿Y坐标轴的锥式延伸部的顶部内侧的视图。图6示出了沿Y坐标轴的锥式延伸部的底部内侧的视图。

如在图5中示出的,锥式延伸部112包括终止在第一鼻部410处的第一连接面210。第一连接面210连接到第一侧表面405和第二侧表面305。第二对称平面330平分锥式延伸部112。

如在图6中示出的,锥式延伸部112包括终止在第二鼻部420处的第二连接面220。第二连接面220连接到第三侧表面415和第四侧表面315。第二对称平面330平分锥式延伸部112。

图5和6进一步描绘了其中电子连接器110的一组电触点118被划分成沿第一连接面210放置的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以及沿第二连接面220放置的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的配置。图5和6中描绘的电触点的布置是用于电子连接器的电触点配置的示例。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电触点配置。

第一和第二子集的电触点可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电触点。作为一个示例,每个连接面可包括六个或更少、八个、十个、十二个、十四个、十六个、十八个、二十个或甚至更多数量的电触点。对称配置通常将包括偶数个电触点,尽管对称配置可包括具有居中触点的奇数个电触点。不对称的偶数和奇数配置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可以提供用于检测公型连接器朝向的机制。在至少一些配置中,第一和第二子集的电触点可各自具有相同数量的电触点。

图5和图6描绘了其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包括六个电触点,并且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包括四个电触点的示例。在另一配置中,第一组电触点可包括六个电触点并且第二组电触点也可包括六个电触点。

在其他配置中,第一和第二子集的电触点可具有相对于彼此不同数量的电触点。作为一个示例,沿第一连接面放置的第一子集的电触点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触点,并且沿第二连接面放置的第二子集的电触点可包括比第一子集的电触点少的电触点。例如,在至少一些配置中,可省略第二子集的电触点以使得没有电触点沿第二连接面220放置。

在至少一些配置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面向外的表面可相对第一连接面210向外突出,并且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的面向外的表面可相对于第二连接面220向外突出。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和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可包括弹簧以弹性地偏置面向外的表面。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相对第一连接面210向外突出达0.15到0.35mm范围中的量,并且第二子电触点554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面220向外突出达0.15到0.35mm的范围中的量,尽管其他量也是有可能的。

在其他配置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与第一连接面210齐平,并且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与第二连接面220齐平。齐平的连接面可提供将电子连接器平滑插入插孔中或将电子连接器从插孔平滑拔出。齐平的连接面还可改善连接器洁净度并且便于连接器清理。这样的清理可以是手动的或者由于例如插入和拔出期间的摩擦。在这种配置中,对应插孔的电触点可以相对插孔的相应表面向外突出。在其他配置中,电触点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连接面凹陷。

电触点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或大小。在图5和6中描绘的示例中,电触点的面朝外的连接表面具有平坦的矩形形状。然而,电触点的面朝外的连接表面可具有其他合适的形状,包括圆、椭圆、多边二维形状、多侧三维形状等。在图5和6在每行的电触点相对彼此为类似的形状和大小。在其他配置中,电子连接器的电触点相对于彼此可具有不同形状和/或大小。

在至少一些配置中,如沿X坐标轴测量,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可沿第一连接面210彼此均匀地隔开。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可相对于第二对称平面330对称地定位。如此,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至少一个电触点可位于第二对称平面330的第一侧上,在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距离处,而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至少一个其他电触点可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在与第二对称平面330的第一距离处。

在进一步示例中,沿第一连接面210的两个中间电触点可以与第二对称平面330均匀地间隔开,沿第一连接面210的外部电触点可以与第二对称平面330均匀地间隔开,并且沿第一连接面的其他中间电触点可以与位于与第二对称平面330均匀地隔开的第二对称平面330的相对侧上的对称电触点配对。

在至少一些配置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被沿第一连接面210关于第二对称平面330对称地布置。在图5中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对称平面330与第一对称平面230正交并且与YZ坐标平面平行或共面。在图5中描绘的示例中,三个电触点(或电触点552的一半)在第二对称平面330的一侧上沿第一连接面210放置,并且另外三个电触点(或电触点552的一半)在第二对称平面330的相对侧上沿第一连接面210放置。在其他配置中,不同数量的电触点在对称或非对称的布置下可在对称平面330的任一侧上沿第一连接面210放置。

如示出的,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可以类似于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来被定位,因为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可以关于第二对称平面330被对称地定位。如示出的,存在于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中的两个中间电触点不存在于第二组电触点554中。

因此,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也可沿第二连接面220关于第二对称平面330被对称地布置。在图6中描绘的示例中,两个电触点(或电触点554的一半)在第二对称平面330的一侧上沿第二连接面220放置,并且另外两个电触点(或电触点554的一半)在第二对称平面330的相对侧上沿第二连接面220放置。

在其他配置中,电触点可能不沿第一和/或第二连接面彼此均匀地间隔开,以提供任何数目的对称或不对称触点配置。

图5和图6描绘了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中的每个电触点沿X坐标轴与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对应电触点对准。在一些配置中,连接面之一可能不包括任何电触点。

图5和图6进一步描绘了其中电触点在侧表面之间彼此对准的示例。例如,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具有沿与由第一鼻部410形成的锥式延伸部的末端平行的第一连接面210的直线对准。在该示例中,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沿平行于X坐标轴的直线对准。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可类似地具有沿与锥式延伸部的末端平行的第二连接面220的直线对准。在其他配置中,电触点可具有沿连接面的其他合适的对准,诸如举例而言,相对于锥式延伸部的末端是凸状、凹状或交错的对准。

在至少一些配置中,一组电触点118的每个电触点可被偏移达与从锥式延伸部的相应末端相同的距离。在其他配置中,沿一连接面放置的电触点可能从锥式延伸部的末端偏移相对于彼此不同的距离,和/或在不同的连接面上放置的电触点可能从锥式延伸部的末端偏移相对于彼此不同的距离。例如,这在信号触点前面形成接地触点或电源触点以便在附接和/或分离期间帮助限制电弧放电和/或静电放电事件的方面可以是有利的。

因此,在图5和6中描绘的示例中,电子连接器包括在第一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一组电触点。第一组电触点可包括六个电触点,其中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一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二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三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三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四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三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五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并且六个电触点中的第六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

电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第二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电触点,第二组电触点包括四个电触点,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一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二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三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并且四个电触点中的第四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用于该实现的节距可以与USB类型-C的节距匹配,但其他节距将也是有可能的。

图5描绘了从基底110至第一鼻部410朝着彼此锥化的第一侧表面405和第二侧表面305。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侧表面405和第二侧表面305关于第二对称平面330对称地朝着彼此锥化。在一对称配置中,第一侧表面405的锥角的大小与第二侧表面305的锥角的大小相等。在图5中,相对于相应侧表面的面向外的边缘轮廓以及平行于连接轴102和Z坐标轴的相应参考轴来测量锥角。相对于第二对称平面330的(各)侧表面锥角可以等于、大于或小于相对于第一对称平面230的(各)外表面锥角。在所描绘的配置中,侧表面405和415各自关于第一对称对称平面230对称,与侧表面305和315一样。在其他实现中,侧表面可以是非对称的。

在至少一些使用场景中,相对于连接轴的较小的锥角可有利地提供较大的连接深度和/或母型连接器中的连接保持,而相对于连接轴的较大的锥角可有利地减小连接器尺寸和/或辅助连接器与母型连接器匹配。较小的锥角也可允许对应的母型连接器在X维度上相对较小的开口,从而增加针对小的设备尺寸和/或母型连接器放置的选项。

在一些实现中,第一连接面210可以被定义为容纳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的锥式延伸部的区域。如在图5中示出的,该区域可以在各虚线之间延伸部,并且侧表面405和305可包括虚线外侧的区域。图5中所解说的侧表面的区域可开始从第一连接面210朝向虚线处的第一外表面弯曲,或者侧表面的区域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连接面。

类似地,第二连接面220可以被定义为容纳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的锥式延伸部的区域。如在图6中示出的,该区域可以在各虚线之间延伸部,并且侧表面415和315可包括虚线外侧的区域。图6中所解说的侧表面的区域可开始从第二连接面220朝向虚线处的第二外表面弯曲,或者侧表面的区域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二连接面。

连接面210和220、外表面205和215、后表面430、侧表面305、405、415、和315、以及鼻部410和420可以共同形成电子连接器100的壳体。在至少一些配置中,该壳体可以采用从常见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的单个集成组件的形式。作为示例,该壳体可以从聚合物(例如,经由注塑)形成。然而,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和/或制造工艺。

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可定义被电触点118占据的在该壳体内的开口或窗口。例如,第一连接面210可定义被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占据的在壳体内的第一子集的开口或窗口,而第二连接面220可定义被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占据的在壳体内的第二子集的开口或窗口。

在一些配置中,基底110也可形成电子连接器100的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可与锥式延伸部112组合成从常见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的单个集成组件。在其他配置中,基底110可形成与锥式延伸部112分开的组件,并且可从与锥式延伸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基底110可以电接地,这可以提供EMI屏蔽和/或作为功率电路的一部分的用于功率返回的路径。

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诸如金、铜、银、以及铝。

电触点可从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诸如金、铜、银、以及铝。然而,电触点可由其他合适的导电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在电子连接器100的上下文内,例如,电触点可以从比形成锥式延伸部112的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充当更好的电导体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第一连接面210和第二连接面220可以从充当个体电触点之间的电绝缘体的任何合适材料或材料组合(例如,聚合物)形成。

在至少一些配置中,电子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磁吸式元件。作为一个示例,图5和图6描绘了电子连接器100,该电子连接器100包括包含在基底110上或基底110内的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这些磁吸式元件可以与包括在对应电子连接器上或内的磁吸式元件对准并且对应,电子连接器100被构造成用这些磁吸式元件来形成电连接(例如,图9的插孔910)。

磁吸式元件可包括永磁体、电磁体和/或被另一磁体吸引的材料。永磁体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稀土磁体。然而,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永磁体。被磁体吸引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至少某些形式的钢、铁、镍、钴和某些稀土金属。如本文所使用的,“磁体”被用于指代永磁体和与提供磁吸引力的另一元件配对的其他磁吸式元件两者。

因此,如示出的,电子连接器包括: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磁体,以及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不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二磁体。

虽然电子连接器100被描述为包括两个磁吸式元件,但是诸如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电子连接器可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磁吸式元件,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磁吸式元件。当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磁吸式元件时,单个的磁吸式元件可被放置在第二对称平面330的两侧上。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连接器100可包括四个磁吸式元件。附加的两个磁吸式元件可相对于第二对称平面来对称地定位,例如与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水平或垂直地对准。

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被配置成当与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对接时与配对的电子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磁吸式元件协作来磁吸式地固定电子连接器100。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可被放置在基底110内。在该示例中,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可被隐藏在基底110的表面之后。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磁吸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元件574可被包括在基底110上,其中它们可被暴露于对应电子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磁吸式元件。在该示例中,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与基底110的表面齐平、可以相对于表面凹陷、或可相对于表面凸出。

一个或多个磁吸式元件可替换地或附加地被包括在锥式延伸部112之上或之内。在一个示例中,一个或多个磁吸式元件可被包括在锥式延伸部112的第一/的人鼻部之上或之内,该磁吸式元件包括其中该磁吸式元件的面向外的表面与鼻部的外表面齐平、相对于鼻部的外表面凹陷、或隐藏在鼻部的外表面之后的配置。

形成电子连接器的磁吸式元件的永磁体或电磁体可具有对应于或匹配于的电子连接器的另一磁体的相反极性或可被吸引的极性的极性。在至少一些实现中,可使用磁极性来使特定的连接朝向生效或阻止配对的电子连接器之间的不正确的连接朝向。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可具有第一极性并且第二磁吸式元件574可具有与第一极性不同的第二极性。在该示例中,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可包括:具有被吸引到第一磁吸式元件572的第一极性的极性的对应磁吸式元件,以及具有被第一磁吸式元件572排斥的极性的另一磁吸式元件。继续该示例,第二磁吸式元件574的第二极性可吸引到配对的电子连接器的被第一磁吸式元件572排斥的的磁吸式元件。然而,对于其中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连接朝向(例如,可逆连接器)的实现而言,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配对的电子连接器可具有各自被电子连接器100的第一磁吸式元件572和第二磁吸式元件574吸引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磁吸式元件。

作为另一示例,磁吸式元件可包括跨该磁吸式元件的面向外的表面的空间上变化的极性(例如,双极的)。例如,磁吸式元件572可包括:沿其面向外的表面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极性,以及沿其面向外的表面的第二部分的、与第一极性不同的第二极性。磁吸式元件574可包括在朝向上与磁吸式元件572相同或不同的、跨其面朝外的表面的、空间上变化的极性,以提供包括其他电子连接器的对应的磁吸式元件的可逆或不可逆的电子连接器对。

诸如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电子连接器可使用包括以下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各种制造技术来构造:用于电子连接器的锥式延伸部和基底组件的注塑成型、嵌件成型和二次成型;以及用于电触点、电接地导体主体和其他导电组件的金属冲裁、成形和冲压。手动和/或自动组装工艺可被用于组合连接器组件。

可以理解鉴于之前描述的示例配置,将一个或多个对称特征包括在内可实现诸如在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连接朝向之间具有配对的电子连接器的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电子连接器的可逆性。对称特征的示例包括:(1)诸如对称的连接面、对称的侧表面等的对称的连接器几何结构,(2)对称的电触点布置,和/或(3)关于第一对称平面230和/或第二对称平面330的对称的磁吸式元件。

还可以理解将一个或多个非对称特征包括在内可实现仅支持具有一个配对的电子连接器的单一连接朝向的电子连接器。这些非对称特征可用于使特定的连接朝向生效或阻止配对的电子连接器之间的不正确的连接朝向。对称特征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1)诸如对称的连接面、对称的侧表面等的对称的连接器几何结构,(2)对称的电触点布置,和/或(3)关于第一对称平面230和/或第二对称平面330的对称的磁吸式元件。

本文公开的电子连接器可以采用可被用于电子设备的多功能电子连接器的形式。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电子设备可采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诸如平板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智能电话、机顶盒、娱乐控制台、和/或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作为其他示例,电子设备可采用数字相机、图形显示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子设备、或其他合适的电子设备的形式。所公开的电子连接器可替代或减少对多个独立的连接器的需求。在至少一些配置中,所公开的电子连接器可充当位于电子设备上或与电子设备对接的唯一电子连接器。在其他配置中,所公开的电子连接器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电子连接器可存在于相同的设备上。在这样的配置中,设备可被配置成在不同的连接的设备之间传递电能和/或数据。

在通过与另一个电触点的物理表面接触在连接器接口上传递电能、接地和/或信号的方面,所以公开的电触点已通过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其他配置中,一个或多个电子连接器无需经由感应的物理表面接触可以通过连接器接口传输电能、接地和/或信号。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接口可包括位于配对的电触点之间的气隙和/或电绝缘的非导电材料,或者用于经由感应来交换电力,接地和/或信号的其他合适的电感器部件。例如,变压器和线圈可被用于促成通过感应来传递。

所公开的连接器已通过示例被描述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电触点的电子连接器。然而,在其他配置中,所公开的连接器可改为采用具有一个或多个光学触点或光学接口的光学连接器的形式。例如,电子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电触点可以改为指代光学连接器的光学触点或光学接口,其被配置成与配对的光学连接器的对应光学触点或光学接口交换光学信号。此外,利用电接口和光学接口两者的连接器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如先前所解释的,电子连接器100可适配于与标准USB类型-C插孔匹配。然而,为了容纳侧表面的锥形,在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可能存在不足的空间以提供标准USB类型-C电子连接器中找到的所有电触点。例如,标准USB类型-C电子连接器包括两组电触点,一组具有十二个触点,并且另一组具有十个触点。为了容纳锥形,电子连接器100可以不包括用于每组电触点的六个电触点(例如,来自每一侧的最外面的三个电触点可被取掉)。

在一些实现中,可以经由由锥式延伸部112的外表面、内连接面、鼻部、以及后表面形成的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导电部分来提供接地和/或功率返回路径。例如,第一外表面205和/或第二外表面215可以沿每个相应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诸如在每个外表面的面朝外的角落处)来涂覆在导电材料中。然而,这样的构造可能需要插孔包括电流返回指状物,该电流返回指状物被定位成接触外表面的导电涂层,这可能会限制电子连接器100可以插入其中的插孔。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连接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触点,该一个或多个电触点从该电子连接器的后表面突出并且被配置成与对应插孔的表面上的导电元件(诸如插孔的经暴露的金属中平面)电接触。例如,后表面处的电触点可以弹性地从后表面偏置离开,以便还充当止动弹簧。

图7解说了具有第二配置的电子连接器700。电子连接器700在许多方面上与先前描述的电子连接器100类似,除了附加的电触点之外。电子连接器700包括:类似于图1的基底110的基底740,以及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相同的锥式延伸部712,并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的电触点725。如此,锥式延伸部712包括:共同形成具有适配于与对应插孔匹配的开口的c形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外表面705、第二外表面715、第一连接面710、第二连接面720、第一鼻部711、第二鼻部721、一组侧表面、以及后表面730。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可相对于第一对称平面750沿锥式延伸部的长度朝着第一鼻部和第二鼻部对称地向内锥化,类似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类似地,锥式延伸部712的侧表面可相对于第二对称平面朝着第一和第二鼻部各自向内锥化,类似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的侧表面。虽然在图7中未示出,但是一组电触点跨锥式延伸部712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面分布,类似于图1的一组电触点118。

一个或多个附加的电触点725可以由合适的导电材料构成,并且可以被定位成与对应插孔的舌部对接或以其他方式与其电接触,如图9中示出的。由于标准USB类型-C插孔在插孔的舌部处包括导电材料,所以电流可以经由舌部和一个或多个附加的电触点725返回。此外,电触点725可以充当弹簧以确保电子连接器700和对应插孔之间的紧密连接。

转到图8,描绘了具有第三配置的示例电子连接器800。电子连接器800在许多方面上与先前描述的电子连接器100和电子连接器700类似,除了在锥式延伸部几何形状中的差异之外。

电子连接器800包括:类似于图1的基底110的基底840,以及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和图7的锥式延伸部712除了锥形几何形状的差异之外(如下所述)相同的锥式延伸部812。如此,锥式延伸部812包括共同形成具有适配于与对应插孔匹配的开口的c形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外表面810(由非锥形部分805a和锥形部分805b组成)、第二外表面815、第一连接面811、第二连接面820、第一鼻部811、第二鼻部821、一组侧表面、以及后表面830。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可相对于第一对称平面850沿锥式延伸部的长度朝着第一鼻部和第二鼻部对称地向内锥化,类似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和图7的锥式延伸部712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类似地,锥式延伸部812的侧表面可相对于第二对称平面朝着第一和第二鼻部各自向内锥化,类似于图1的锥式延伸部112的侧表面。虽然在图8中未示出,但是一组电触点跨锥式延伸部812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面分布,类似于图1的一组电触点118。

锥式延伸部812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可具有比图1和图7的锥式延伸部更长的非锥形部分。如在图8中示出的,锥式延伸部812可具有从基底到相应鼻部(例如,从基底840到第一鼻部811)的长度L。如由图8中带箭头的线所示出的,第一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805a可具有大于锥式延伸部的长度的50%的长度。图7示出了锥式延伸部712(以及类似地锥式延伸部112)具有从基底到相应鼻部(例如,从基底740到第一鼻部711)的长度L,其可以等于锥式延伸部812的长度。相反,如由图7中带箭头的线所示出的,锥式延伸部712的第一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705a可具有小于锥式延伸部712的长度的50%的长度。

附加地,锥式延伸部812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可以分别以α5和α6的锥角从相应鼻部到基底对称地远离锥化。这些锥角可以彼此相等,并且还可以等于锥式延伸部112的锥角α1和α2。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锥角α5和α6可以不同于(例如,小于)锥式延伸部分112的锥角α1和α2。

转到图9,描绘了解说电子连接器与对应插孔之间的匹配的时间线900。具体地,图9示出了电子连接器700和对应插孔910之间的匹配,但是应理解,电子连接器100或电子连接器800与对应插孔之间可发生类似匹配。插孔910可以是标准USB类型-C插孔或其他合适的插孔。电子连接器700和插孔910针对两个时间点(时间t1和时间t2)中的每一者沿X坐标轴和Y坐标轴示出。

在时间t1处,电子连接器700尚未与插孔910接触。如示出的,插孔910包括定义第一开口912和第二开口914的连接器主体950,该第一开口912和第二开口914充当用于接收对应电子连接器的锥式延伸部的插孔。电子连接器100的锥式延伸部112、电子连接器700的锥式延伸部712、以及电子连接器800的锥式延伸部812是非限制性示例。图9描绘了围绕开口912和914的连接器主体950的侧表面916。侧表面916被配置成容纳开口912和914。

插孔910包括位于开口912内的第一组电触点和位于开口914内的第二组电触点。每个电触点可被配置成与公型电子连接器(例如,连接器700)的对应电触点接触,以跨连接器对建立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作为示例,第一组电触点可包括十二个电触点并且第二组电触点也可包括十二个电触点。

在时间t2处,电子连接器700被插入插孔910中,建立与电子连接器700和插孔910的各电子触点和各种表面的连接,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

在与电子连接器700对接的插孔910的上下文内,例如,插孔的第一组电触点分别与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对接,并且插孔的第二组电触点分别与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对接。在可逆连接器配对的配置中,插孔的第一组电触点可以替代地分别与第二子集的电触点554对接,并且插孔的第二组电触点可以分别与第一子集的电触点552对接。

插孔910可进一步包括被包括在连接器主体950之上或之内的一个或多个磁吸式元件。例如,图9描绘了放置在开口912和/或开口914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磁吸式元件956和放置在开口912和/或开口914的第二侧上的第二磁吸式元件958。磁吸式元件956和958可以与示例电子连接器700的对应磁吸式元件对准并且被配置成吸引示例电子连接器700的对应磁吸式元件。

在与电子连接器100对接的插孔910的上下文内,例如,连接器主体950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者或多者:形成开口912的底板并且对应于和/或容纳电子连接器700的第一连接面710(或当电子连接器以可逆方式插入时的第二连接面720)的第一内表面,形成开口914的顶板并且对应于和/或容纳第二连接面720(或当电子连接器以可逆方式插入时的第一连接面710)的第二内表面。插孔910的第一内表面可以例如包括第一组电触点,并且第二内表面可包括第二组电触点。插孔910可进一步包括可与电子连接器700的后表面对接的舌部918。例如,舌部910可包括配置成与电触点725电接触的暴露的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该电连接可以进一步充当用于匹配对的功率递送的接地返回路径。

插孔910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开口912和914的相应侧壁并且对应于和/或容纳电子连接器700的侧表面的各种侧表面。插孔910还包括在每个开口中的内部末端表面,其对应于/或容纳电子连接器700的每个鼻部。

当与公型电子连接器对接时,形成开口912和914的一个或多个内表面或其一部分中的一些或全部可接触该公型电子连接器的锥式延伸部的对应表面的一些或全部。例如,在与电子连接器700对接时,插孔910的侧表面916或其一部分可以接触电子连接器700的基底表面或其一部分。此外,侧表面916可以基本上是直的,如示出的,或者可以是倾斜的。

此外,在至少一些配置中,如前描述的开口912和914的内表面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包括或可使用接触公型电子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动态接口元件来扩充。作为一个示例,一个或多个动态接口元件可包括或采用指状弹簧或片簧的形式。

图10示出了描绘用于标准USB类型-C插孔和示例电子连接器100的示例引脚配置的表格1000。图10中,“Vbus”等于总线电压,“CC”等于通信信道,“D+”、“D-”等差分数据对信道,“SBU”等于边带使用信道,“Vconn”等于连接器电压,“TX”等于传输信道,“RX”等于接收信道,“GND”等于接地,并且“NC”等于无连接器。如上所述,公型电子连接器可以不被配置成与母型电子连接器中可用的每个电触点形成电连接。例如,母型电子连接器的引脚1-3、10-15、18、19、22-24可能不与公型电子连接器的电触点形成电连接。电触点可能不存在公型电子连接器的对应位置中。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连接器包括基底和从基底突出的锥式延伸部。锥式延伸部包括:与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对称平面平行的第一连接面,在第一连接面上并且关于锥式延伸部的与第一对称平面正交的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一组电触点,与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对称平面平行并且面向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在第二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电触点,在远离基底的第一连接面的末端处的第一鼻部,在远离基底的第二连接面的末端处的第二鼻部,从第一鼻部朝着基底延伸的第一外表面,从第二鼻部朝着基底延伸的第二外表面,关于第一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的第一外表面的锥形部分和第二外表面的锥形部分,在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处的、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侧表面,在锥式延伸部的第二侧处的、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的第一侧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在锥式延伸部的第一侧处的、在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侧表面,以及在锥式延伸部的第二侧处的、在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四侧表面,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基底彼此远离地锥化的第三侧表面的一部分和第四侧表面的一部分。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磁体,以及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不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二磁体。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被连接到电源线的基底。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是扩展坞的组件的基底。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包括六个电触点并且第二组电触点包括四个电触点的第一组电触点。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包括在基底与第一外表面的锥形部分中间的非锥形部分的第一外表面,以及包括在基底与第二外表面的锥形部分中间的非锥形部分的第二外表面。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具有比第一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的长度更大的长度的第一外表面的锥形部分,以及具有比第二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的长度更大的长度的第二外表面的锥形部分。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具有比第一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的长度更小的长度的第一外表面的锥形部分,以及具有比第二外表面的非锥形部分的长度更小的长度的第二外表面的锥形部分。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将第一连接面连接到第二连接面的后表面。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共同定义c形锥式延伸部的第一外表面、第一鼻部、第一连接面、后表面、第二连接面、第二鼻部、第二外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以及第四侧表面。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后表面处的一个或多个电触点。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电触点从后表面弹性地偏置离开。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一鼻部、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二鼻部、第二外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以及第四侧表面不导电。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第一鼻部、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二鼻部、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三侧表面、以及第四侧表面不导电,以及第一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导电。以上描述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按任何合适的方式被组合在各实现中。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连接器包括基底和从基底突出的c形锥式延伸部,该c形锥式延伸部包括:随着c形锥式延伸部远离基底延伸而关于第一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彼此锥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随着c形锥式延伸部远离基底延伸而关于与第一对称平面正交的第二对称平面朝着彼此对称地锥化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共同定义c形锥式延伸部的开口的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后表面,在第一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一组电触点,以及在第二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布置的第二组电触点。电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耦合到基底的一个或多个磁体。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第一侧,该第一侧包括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侧表面以及在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侧表面,第一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至少部分地被开口分开;以及第二侧,该第二侧包括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以及在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四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至少部分地被开口分开。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磁体,该一个或多个磁体包括: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磁体;以及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不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二磁体。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将第一连接面连接到第二连接面的后表面。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后表面处的一个或多个电触点。附加地或替换地,这样的示例可包括电触点从后表面弹性地偏置离开。以上描述的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按任何合适的方式被组合在各实现中。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连接器包括基底和从基底突出的c形锥式延伸部,该c形锥式延伸部包括:随着c形锥式延伸部远离基底延伸而关于第一对称平面对称地朝着彼此锥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随着c形锥式延伸部远离基底延伸而关于与第一对称平面正交的第二对称平面朝着彼此对称地锥化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共同定义c形锥式延伸部的开口的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后表面;在第一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一组电触点(该第一组电触点包括六个电触点,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一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二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三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三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四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三距离,六个电触点中的第五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并且六个电触点中的第六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以及在第二连接面上并且关于第二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电触点(该第二组电触点包括四个电触点,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一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二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四个电触点中的第三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二距离,并且四个电触点中的第四电触点位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二侧上并且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电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磁体,以及在基底内并且在第二对称平面的不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与第二对称平面间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二磁体。

将会理解,本文描述的配置和/或方式本质是示例性的,这些具体实施例或本文示例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因为许多变体是可能的。本文描述的具体例程或方法可以表示任何数量的处理策略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此,所例示和/或所描述的各种动作可以以所示和/或所述顺序、以其他顺序、并行地执行,或者被省略。同样,上述过程的次序可以改变。

本公开的主题包括本文公开的各种过程、系统和配置以及其他特征、功能、动作和/或性质的所有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和子组合,以及其任何和所有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