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691发布日期:2018-08-31 21:2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蓄电模块,公知了在日本特开2015-141878号公报中记载的蓄电模块。在该蓄电模块中,具有蓄电元件的多个蓄电单元利用多个螺栓固定于多个支撑构件、多个托架以及多个框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18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螺栓的固定部位多,因此,存在蓄电单元的固定作业繁琐这样的问题。由此,蓄电模块的制造效率有可能降低。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蓄电模块的制造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模块,具有:第1壳体,具有散热翅片和基壁,在所述基壁具有供螺栓插通的第1螺栓插通孔;框架,层叠于所述第1壳体,并且具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第2螺栓插通孔;以及蓄电单元,层叠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蓄电单元具有被螺合部,在该被螺合部形成有供所述螺栓螺合的螺纹孔,所述螺栓从所述第1壳体侧插通于所述第1螺栓插通孔以及所述第2螺栓插通孔,并且与所述螺纹孔螺合,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框架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螺栓从第1壳体的第1螺栓插通孔侧插通,将螺栓与蓄电单元的被螺合部的螺纹孔螺合,能够将第1壳体、框架与蓄电单元一体地组装。由此,与单独地分别对第1壳体、框架以及蓄电单元进行螺纹卡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螺纹卡定工序。由此,能够提高蓄电模块的制造效率。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优选的是,所述蓄电单元具有将所述蓄电单元安装到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框架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具备:抵接部,从与所述框架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蓄电单元抵接;延伸部,从所述抵接部的端部沿着所述蓄电单元向所述框架延伸;以及固定部,形成为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向所述蓄电单元的所述被螺合部与所述框架之间弯曲的形状,并且贯通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第3螺栓插通孔,所述螺栓在插通于所述第1螺栓插通孔、所述第2螺栓插通孔以及所述第3螺栓插通孔的状态下,与所述被螺合部的所述螺纹孔螺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安装构件可靠地固定第1壳体、框架以及蓄电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构件是使板状构件弯曲并由同一板状构件形成的,在所述安装构件的两端部形成有所述固定部。

根据上述结构,安装构件的固定部配置于框架与蓄电单元之间,因此,不会从框架以及蓄电单元向外侧突出。由此,能够使蓄电模块在整体上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设置有收容所述被螺合部的凹部,并在所述凹部的内壁设置有所述第2螺栓插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被螺合部收容到凹部内,能够容易地对框架和蓄电单元进行定位。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内,收容有电路结构体,并且还安装有覆盖所述蓄电单元的第2壳体。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保护蓄电单元以避免与异物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提高蓄电模块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配置于车辆(未图示),将电力供给到配置于车辆的电子部件(未图示)或者电气部件(未图示)。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z方向设为上方、将y方向设为前方、将x方向设为右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仅对一部分构件附加标号,关于其他构件,有时省略标号。

(蓄电模块10)

蓄电模块10具备具有蓄电元件(未图示)的蓄电单元11、固定蓄电单元11的框架12以及载置框架12的散热器13(第1壳体的一例)。

(散热器13)

散热器13是金属制的,具备基壁15以及从基壁15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多个散热翅片16。形成散热器13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铝、铝合金、铜、铜合金、不锈钢等任意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铝或者铝合金。

散热器13从上方观察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形状。形成于基壁15的上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1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如图3所示,形成于从前方起第5个和第6个的散热翅片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以及形成于从后方起第5个和第6个的散热翅片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短于其他散热翅片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由于基壁15的上表面的散热翅片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短,因此在未形成有散热翅片16的区域中,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基壁15地形成有供螺栓17插通的第1螺栓插通孔1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壁15形成有4个第1螺栓插通孔18。

(框架1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将框架12设置于散热器13的下方。框架12形成为在上方开口的箱状。框架12的开口缘部的形状形成为与基壁15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由此,通过将框架12安装到散热器13的下方,从而堵塞框架12的开口。

将电路结构体40收容于框架12的内侧(参照图4)。电路结构体40是将电子部件42安装到电路基板41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结构体40安装于散热器13的下表面。此外,电路结构体40也可以做成安装于框架12的结构。

框架12是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制的。在框架12处,在散热器13的第1螺栓插通孔18的下方的位置,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柱部19。支柱部19的上端部抵接到基壁15的下表面。在支柱部19的内部,供螺栓17插通的第2螺栓插通孔20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地形成。

框架12的侧壁的上端缘和支柱部19的上端部从下方抵接到基壁15的下表面。

在框架12的下表面,第2螺栓插通孔20开口的部分的周边向上方凹陷地形成,设为凹部21。在凹部21的凹陷的方向(图4中的z方向)的内壁22,开凿有第2螺栓插通孔20。凹部21的孔缘部从下方观察形成为四边形状。

(蓄电单元11)

将蓄电单元11设置于框架12的下方。蓄电单元11实质上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收容有未图示的蓄电元件。在蓄电单元11的上表面,形成有供螺栓17螺合的螺纹孔23的被螺合部24向上方突出地形成。被螺合部24形成于与框架12的凹部21对应的位置。由此,被螺合部24收容于凹部21内。

被螺合部24仿照凹部21的形状地形成。换言之,被螺合部24形成为从蓄电单元11的上壁向上方突出的四棱柱形状。在被螺合部24的上表面,供螺栓17进行螺合的螺纹孔23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穿孔。螺纹孔23为有底孔。

(盖25)

在框架12的下方,安装有从下方覆盖安装于框架12的蓄电单元11的盖25(第2壳体的一例)。盖25既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另外,也可以是金属制的,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任意材料。

框架12和盖25能够通过公知的固定单元而相互安装。例如,形成于框架12的锁定突部(未图示)弹性地卡合到形成于盖25的锁定接纳部(未图示),从而能够做成将框架12与盖25组装的结构。

(安装构件26)

如图6所示,安装构件26是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成的。安装构件26是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形状的金属板材弯曲而成的形状。构成安装构件26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铁合金、不锈钢等任意金属。

如图4所示,安装构件26具备从下方抵接到蓄电单元11的下表面的抵接部27、从抵接部27两端部向上方延伸的2个延伸部28以及从延伸部28的上端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弯曲的2个固定部29。供螺栓17插通的第3螺栓插通孔30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固定部29。

固定部29插入到框架12的凹部21内,在被夹在凹部21的内壁22与被螺合部24的上表面之间的状态下,安装于框架12以及蓄电单元11。

固定部29的下表面与抵接部27的上表面的间隔设定为和蓄电单元11的下表面与被螺合部24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尺寸相同或者稍小。由此,通过将安装构件26安装到蓄电单元11,从而由安装构件26的抵接部27以及固定部29从上下夹紧蓄电单元11。

在散热器13与框架12之间,形成有间隙,将电路结构体40配置于该间隙内。

(蓄电模块10的组装工序)

接下来,说明蓄电模块10的组装工序的一例。此外,蓄电模块10的组装工序不限定于以下记载。

针对蓄电单元11,从前方或者后方对安装构件26进行安装。详细来说,在安装构件26的由抵接部27、延伸部28和固定部29包围成的空间内,从前方或者后方嵌入蓄电单元11。于是,固定部29从上方抵接到蓄电单元11的被螺合部24,并且,抵接部27从下方抵接到蓄电单元11的下表面。由此,蓄电单元11被安装构件26夹持。

从安装有安装构件26的蓄电单元11的上方组装框架12。此时,以使形成于框架12的下表面的凹部21与蓄电单元11的被螺合部24相匹配的方式,使框架12从上方靠近蓄电单元11,将被螺合部24收容到凹部21内。

接下来,从框架12的上方安装散热器13。详细来说,将散热器13的基壁15的下表面载置于框架12的侧缘的上端缘以及框架12的支柱部19的上表面。此时,以使形成于框架12的支柱部19的上表面的第2螺栓插通孔20与形成于散热器13的基壁15的第1螺栓插通孔18相匹配的方式进行组装。

接下来,使螺栓17从上方插通到第1螺栓插通孔18。螺栓17在从上方起依次插通于散热器13的第1螺栓插通孔18、框架12的第2螺栓插通孔20、安装构件26的第3螺栓插通孔30之后,螺合到蓄电单元11的螺纹孔23。通过将螺栓17螺合到螺纹孔23,从而供螺栓17的头部和被螺合部24夹住,将蓄电单元11、安装构件26、框架12以及散热器13一体地组装。在该状态下,安装构件26的抵接部27从下方抵接于蓄电单元11的下表面,抑制安装构件26向下方偏移。

最后,将盖25安装到框架12并用盖25覆盖蓄电单元11。由此,蓄电模块10完成。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具有:散热器13,具有散热翅片16和基壁15,在基壁15具有供螺栓17插通的第1螺栓插通孔18;框架12,层叠于散热器13,并且具有供螺栓17插通的第2螺栓插通孔20;以及蓄电单元11,层叠于框架12,其中,蓄电单元11具有被螺合部24,在该被螺合部24形成有供螺栓17螺合的螺纹孔23,螺栓17从散热器13侧插通于第1螺栓插通孔18以及第2螺栓插通孔20,并且与螺纹孔23螺合,在散热器13与框架12之间形成有间隙50。

根据上述结构,使螺栓17从散热器13的第1螺栓插通孔18侧插通,将螺栓17与蓄电单元11的被螺合部24的螺纹孔23螺合,从而能够将散热器13、框架12和蓄电单元11一体地组装。由此,与单独地分别对散热器13、框架12以及蓄电单元11进行螺纹卡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螺纹卡定工序。由此,能够提高蓄电模块10的制造效率。

如果具体说明,则例如在单独地对各构件进行螺纹卡定的情况下,在散热器13与框架12之间需要1个螺纹卡定工序,在框架12与蓄电单元11之间进一步地需要第2个螺纹卡定工序,在蓄电单元11与散热器13之间需要第3个螺纹卡定工序。

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在1个螺纹卡定工序中固定散热器13、框架12和蓄电单元11这样的作用,由此,起到提高蓄电模块10的制造效率这样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蓄电模块10拆开而回收蓄电单元11时,从散热器13侧拆卸螺栓17,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蓄电单元11从蓄电模块10分离。

如果详细说明,则例如在单独地对各构件进行螺纹卡定的情况下,即使将固定散热器13和框架12的螺栓17拆卸,框架12与蓄电单元11之间也仍被螺纹卡定。因此,即使将固定框架12和蓄电单元11的螺栓17拆卸,散热器13与蓄电单元11也仍被螺纹卡定。其结果是,在单独地对各构件进行螺纹卡定的情况下,只要不将全部的螺栓17拆卸,就无法将蓄电单元11从蓄电模块10分离。

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拆卸从散热器13的上表面露出的螺栓17这样的简易的方法,能够将蓄电单元11从蓄电模块10分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蓄电单元11具有将蓄电单元11安装到散热器13以及框架12的安装构件26,安装构件26具备:抵接部27,从与框架12侧相反的一侧与蓄电单元11抵接;延伸部28,从抵接部27的端部沿着蓄电单元11向框架12延伸;以及固定部29,形成为从延伸部28的端部向蓄电单元11的被螺合部24与框架12之间弯曲的形状,并且贯通有供螺栓17插通的第3螺栓插通孔30,螺栓17在插通于第1螺栓插通孔18、第2螺栓插通孔20以及第3螺栓插通孔30的状态下,与被螺合部24的螺纹孔23螺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安装构件26来可靠地固定散热器13、框架12以及蓄电单元1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构件26是使板状构件弯曲并由同一板状构件形成的,在安装构件26的两端部形成有固定部29。

根据上述结构,安装构件26的固定部29配置于框架12与蓄电单元11之间,因此,不会从框架12以及蓄电单元11向外侧突出。由此,能够使蓄电模块10在整体上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框架12设置有收容被螺合部24的凹部21,并在凹部21的内壁22设置有第2螺栓插通孔20。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被螺合部24收容到凹部21内,能够容易地对框架12和蓄电单元11进行定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框架12内,收容有电路结构体40,并且还安装有覆盖蓄电单元11的盖2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盖25,能够保护蓄电单元11以避免与异物接触。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通过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中。

(1)也可以构成为被螺合部24凹陷,形成有从框架12向被螺合部24突出的凸部,凸部收容于被螺合部24,在凸部的前端部形成第2螺栓插通孔20。

(2)构成为在安装构件26的两端部形成固定部29,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仅在一个端部形成固定部29。

(3)安装构件26形成为细长的板状,但不限于此,能够形成为任意的形状。

(4)也可以构成为蓄电单元11具有多个蓄电单元11,安装构件26与多个蓄电单元11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

(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壳体设为金属制的散热器1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

标号说明

10:蓄电模块

11:蓄电单元

12:框架

13:散热器(第1壳体)

15:基壁

16:散热翅片

17:螺栓

18:第1螺栓插通孔

20:第2螺栓插通孔

21:凹部

22:内壁

23:螺纹孔

24:被螺合部

25:盖(第2壳体)

26:安装构件

27:抵接部

28:延伸部

29:固定部

30:第3螺栓插通孔

40:电路结构体

50: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