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0803发布日期:2018-12-22 08: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详细地,涉及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壳体的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壳体的安装金属配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供引导金属配件(安装金属配件)安装的电气连接器(连接器)中,壳体具有底壁和由一对侧壁以及一对端壁形成的周壁。一对侧壁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一对端壁中的一个端壁连接一对侧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同时一对端壁中的另一个端壁连接一对侧壁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引导金属配件包括分别安装到一对侧壁的端部侧的一对被安装部和连接一对被安装部的连接部。

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中,期望通过将安装金属配件安装到壳体来改善壳体的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09198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改善壳体的强度的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包括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壳体的安装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围绕在所述底壁的周围的周壁。所述周壁由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构成。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保持沿配列方向排列的多个触点。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中的一个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一侧端部连接,同时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中的另一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所述安装构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覆盖作为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中的一者的第一侧壁的未配列所述多个触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离,所述第二安装部覆盖作为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包括上述安装金属配件、供所述安装金属配件安装的所述壳体和由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中的各第一侧壁保持的所述多个触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系统具有上述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所述配对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多个触点电气连接的多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图1的(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的立体图。

图2的(a)是如上安装金属配件的主视图,图2的(b)是如上安装金属配件的右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如上连接器在其前后反转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如上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如上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系统处于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如上连接系统处于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如上连接系统中的配对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如上连接系统中的配对连接器在其前后反转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如上连接系统中的配对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2是如上连接系统中的配对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3的(a)、图13的(b)是如上连接系统中的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和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14的(a)是沿着通过电源端子和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的平面截取的如上连接系统的截面图。图14的(b)是沿着通过安装金属配件和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的平面截取的如上连接系统的、有一部分省略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概要

以下,将参照图1的(a)至图6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和连接器10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安装到例如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等的基板。例如,为了使安装于诸如智能手机等的便携式终端的多个基板之间电气连接而设置连接器101。然而,其无意于限制连接器101的用途。连接器101可以应用于例如相机模块等的便携式终端以外的电子装置。另外,连接器101的用途不限于多个基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而是可以应用于多个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例如基板与显示器之间或者基板与电池之间的电气连接。

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器101包括壳体1和用于安装于壳体1的安装金属配件2。壳体1具有底壁11和围绕在底壁11周围的周壁12。周壁12由一对第一侧壁121和一对第二侧壁122构成。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各第一侧壁121均保持沿配列方向排列的多个触点3。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一个第二侧壁122与一对第一侧壁121的一侧端部连接,同时,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另一第二侧壁122与一对第一侧壁121的另一侧端部连接。壳体1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例如数mm以下。壳体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例如十数mm。另外,壳体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例如数mm。此外,多个触点3以例如数十分之一mm的间隔(节距)排列。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触点3等间隔排列,但是也可以以非等间隔排列。

如图1的(a)至图2的(b)所示,安装金属配件2包括用于安装于壳体1的安装构件20。安装构件20具有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第一安装部21覆盖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一个第一侧壁121的未配列多个触点3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安装部21分离,并且覆盖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122的至少一部分。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彼此分离。因此,即使在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施加有应力的情况下,应力也难以传递到另一者。因此,与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的一体化构造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变形,其结果是能够使壳体1的施加有应力的部位减小,结果改善了壳体1的强度。

(2)细节

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的构造。将在“(3)安装金属配件”中详细说明安装金属配件2。在以下说明中,将壳体1的厚度方向看作是第一方向(前后方向),将壳体1的宽度方向看作是第二方向(上下方向),并且将壳体1的长度方向看作是第三方向(左右方向)。注意,在图1的(a)至图14的(b)中,这样的方向(上、下、左、右、前、后)由箭头表示,但是描绘箭头是用于帮助说明并且箭头不具有实体。上述方向无意于限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的使用形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是插座(阴连接器),并且如图3至图8所示包括壳体1、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多个(这里为三十四个)触点3以及一对电源端子4。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分别安装到壳体1在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中的各安装金属配件2均还包括具有两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的安装构件20。

如图3至图6所示,壳体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扁平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与作为插入部件的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一起插入成型。壳体1具有底壁11、周壁12和台部13。底壁1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并且构成壳体1的底部。

周壁12从底壁11的周缘向前突出,并且形成为在平面图中的矩形框架形状。即,周壁12被形成为围绕底壁11的周围。具体地,周壁12由一对第一侧壁121和一对第二侧壁122构成。一对第一侧壁121是周壁12的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壁。多个触点3和电源端子4分别收纳在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各第一侧壁121中的后述多个收纳部15中,从而保持在一个方向(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触点3和电源端子4。即,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各第一侧壁121保持沿配列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触点3。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侧壁121分别保持十七个触点3。一对第一侧壁121还分别保持一个电源端子4。

安装金属配件2的第一安装部21安装到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各第一侧壁12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安装金属配件2的第二安装部22安装到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各第二侧壁122。简言之,一个安装金属配件2的安装构件20由位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左端)侧的两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构成。同样地,另一安装金属配件2的安装构件20由位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右端)侧的两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构成。

台部1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的长方体形状,并且从底壁11的中央向前突出。由底壁11、周壁12和台部13围绕的部位构成允许配对连接器102嵌合的嵌合凹部14。具体地,配对连接器102的后述的一对第一侧壁121a和配对连接器102的后述的一对第二侧壁122a与嵌合凹部14嵌合。因而,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

台部13在其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的面对嵌合凹部14的各端面是立起面131,该立起面131从底壁11沿着壳体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直立。台部1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位于底壁11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反侧(位于前侧)的各角部被沿着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倒角,从而形成倾斜面132。因而,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倾斜面132将配对连接器102的后述安装金属配件2a引导到嵌合凹部14中。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在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使立起面131限制安装金属配件2a的移动(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改善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壳体1形成有与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一一对应的多个(这里为36个)收纳部15。多个收纳部15均形成为沿着底壁1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贯通底壁11。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均从后侧插入收纳部15,从而被收纳在收纳部15中。

多个收纳部15被配置为在台部13的的上侧和下侧收纳部15被等分。位于台部13的上侧和下侧的多个收纳部15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等间隔排列。这里,一对电源端子4中的一个电源端子4收纳在位于台部13下侧的多个收纳部15中的最左侧处的收纳部15中。一对电源端子4中的另一电源端子4收纳在位于台部13上侧的多个收纳部15中的最右侧处的收纳部15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电源端子4因而以第一安装部21、电源端子4、多个触点3的顺序并排的方式被壳体1保持。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金属配件2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壳体1:安装金属配件2与电源端子4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安装金属配件2与多个触点3中最靠近安装金属配件2的触点3之间的距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电源端子4(两个电源端子4)以从前侧观察(在平面图中)时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点对称的方式被壳体1保持。

触点3均作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各电源端子4还作为用于电气连接到电源的端子。触点3和电源端子4均通过使带状金属板弯折而形成。触点3还被镀金。如图7和图8所示,触点3均由形成为一体的弹簧片31、升起片32、降低片33和端子片34构成。以与触点3相同的方式,各电源端子4由弹簧片31、升起片32、降低片33和端子片34构成。

弹簧片31的顶端弯曲成马蹄形,并且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具有柔性。在配对连接器102的触点3a插入嵌合凹部14的状态下,弹簧片31被构造为由对应的触点3a推动,从而朝向对应的触点3a施加弹性力。

升起片32具有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升起片32的第一端(后端)与弹簧片31形成为一体。升起片32被构造成在配对连接器102的触点3a插入嵌合凹部14的状态下与对应的触点3a接触。

升起片32还与朝向弹簧片31突出的突起321形成为一体。在配对连接器102的触点3a插入嵌合凹部14的状态下,突起321与对应的触点3a的后述突起36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并且被设定为比对应触点3a的突起361靠前。因此,只要未用等于或大于预定力的力将配对连接器102从嵌合凹部14拉出,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触点3a的突起361与触点3的突起321接合的连接状态就不会解除。即,触点3的突起321与触点3a的突起361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等于或大于预定力的力解除。

降低片33具有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降低片33的第一端(前端)弯曲成倒u字状,并且与升起片32的第二端(前端)形成为一体。

端子片34具有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长的板形状。端子片34与降低片33的第二端(后端)形成为一体。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后侧),端子片34的顶端从壳体1露出。端子片34具有作为例如用于焊接到基板的接合面的一个表面(后表面)。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触点3和电源端子4均具有弹簧片31、升起片32、降低片33和端子片34。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观察时,触点3的截面形状与电源端子4的截面形状相同。换言之,当沿着配列方向(左右方向)观察时,电源端子4的截面与多个触点3各自的截面相同。这里,“相同”包括“几乎相同”。因此,由制造上的误差或变化引起的在触点3的各截面形状与电源端子4的各截面形状之间的细微差异是在允许范围内的误差。

如上所述,各触点3作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并且各电源端子4作为用于供电的端子。因此,比流过各触点3的电流大的电流流过各电源端子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端子4的宽度尺寸(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触点3的宽度尺寸,从而使电源端子4的相应阻抗小于触点3的相应阻抗。

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均收纳在其各自的收纳部15中,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中的一部分在嵌合凹部14中露出。具体地,触点3和电源端子4各自的弹簧片31的一部分在嵌合凹部14中从台部13的内侧露出。另外,触点3和电源端子4各自的升起片32的一部分在嵌合凹部14中从对应的第一侧壁121的内侧露出。

因此,当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时,各触点3的在嵌合凹部14中露出的部位与配对连接器102的对应各触点3a接触。因而,连接器101的多个触点3与配对连接器102的多个触点3a分别电气连接。另外,一对电源端子4各自的在嵌合凹部14中露出的部位与配对连接器102的后述的一对电源端子4a分别接触。因而,连接器101的一对电源端子4与配对连接器102的一对电源端子4a分别电气连接。

如上所述构造的连接器101安装于诸如智能手机等的电子装置中内藏的基板(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基板”)。对应于连接器101的后述配对连接器102安装于同一电子装置中内藏的另一基板(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基板”)。

如图7和图8所示,当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时,形成于第一基板的第一导体与形成于第二基板的第二导体之间电气连接。具体地,连接器101的多个触点3与配对连接器102的多个触点3a电气连接,从而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1和配对连接器102构成连接系统100。换言之,连接系统100包括连接器101和配对连接器102。

以下将参照图7至图13的(b)说明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对应的配对连接器102。注意,图7和图8示出前后反转状态下的配对连接器102。因此,将在下文中基于在图9至图13的(b)中限定的方向说明配对连接器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对连接器102是头座(header)(阳连接器),并且包括配对连接器侧壳体1a、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多个(这里为三十四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以及一对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在以下说明中,配对连接器侧壳体1a和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原则上分别简称为“壳体1a”和“安装金属配件2a”。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和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原则上分别简称为“触点3a”和“电源端子4a”。

壳体1a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扁平长方体形状。壳体1a具有底壁11a和周壁12a。周壁12a从底壁11a的周缘向前突出,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框架形状。即,周壁12a被形成为围绕在底壁11a的周围。具体地,周壁12a由一对第一侧壁121a和一对第二侧壁122a构成。一对第一侧壁121a是周壁12a的沿着壳体1a的长度方向的一对壁。被底壁11a和周壁12a围绕的部位形成允许连接器101嵌合的嵌合凹部14a。具体地,连接器101的台部13与嵌合凹部14a嵌合。

壳体1a与作为插入部件的多个触点3a和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a一起插入成型。换言之,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a安装到壳体1a。多个触点3a和一对电源端子4a的一半一体地设置于上侧的第一侧壁121a。另外,多个触点3a和一对电源端子4a的余下的一半一体地设置于下侧的第一侧壁121a。简言之,壳体1a保持在配列方向(左右方向)上处于排列状态的多个触点3a和一对电源端子4。换言之,一对电源端子4a被壳体1a保持。

各安装金属配件2a由例如铜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具有主片50、一对第一侧片51和一个第二侧片52。这里,注意尽管将作为示例说明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a中的用于安装于壳体1a的一端(左端)的安装金属配件2a,但是用于安装于壳体1a的另一端(右端)的另一安装金属配件2a也具有与之相同的构造。

主片50具有在壳体1a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长的板形状。一对第一侧片51中的各第一侧片51均具有在壳体1a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作为一对第一侧片51中的一者(下侧的那个)的第一侧片51与主片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下端)形成为一体,并且该第一侧片51与该主片50之间的连接部分弯曲。另外,作为一对第一侧片51中的另一者(上侧的那个)的第一侧片51与主片5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上端)形成为一体,并且该第一侧片51与该主片50之间的连接部位弯曲。

一对第一侧片51中的各第一侧片51与沿着其自身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突部511形成为一体。突部511被构造为,在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突部511嵌入对应的第一安装部21的后述凹部232(参照图14的(a))。即,第一安装部21的凹部232与安装金属配件2a的突部511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等于或大于预定力的力解除。

第二侧片52具有在壳体1a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长的板形状。第二侧片52与主片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形成为一体,并且第二侧片52与主片50之间的连接部位弯曲。第二侧片52还与沿着第二侧片52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部521形成为一体。突部521被构造为,在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突部521嵌入第二安装部22的后述凹部232(参照图14的(b))。即,第二安装部22的凹部232和安装金属配件2a的突部521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等于或大于预定力的力解除。

各触点3a是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各电源端子4a是用于与电源电气连接的端子。触点3a和电源端子4a均通过使带状金属板弯折形成。触点3a还被镀金。如图7和图8所示,各触点3a均具有形成为一体的接触片35、垂下片36和端子片37。接触片35具有在壳体1a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接触片35布置于周壁12a的面对嵌合凹部14a的对向面。在连接器101的触点3插入嵌合凹部14a的状态下,接触片35与连接器101的对应触点3接触。

接触片35设置有朝向远离嵌合凹部14a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351。在连接器101的触点3插入嵌合凹部14a的状态下,凹陷部351允许连接器101的对应触点3的一部分嵌入。即,连接器101的触点3和接触片35的凹陷部351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等于或大于预定力的力解除。

垂下片36具有在壳体1a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垂下片36沿着对应的第一侧壁121a的外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配置。垂下片36的一端(前端)弯曲成倒u字状,并且与接触片35的第一端(前端)形成为一体。垂下片36与沿着垂下片36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突起361形成为一体。突起361与触点3的相应突起321接合,从而构成了上述锁定机构。

端子片37具有在壳体1a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长的板形状。端子片37的第一端与接触片35的第二端(后端)形成为一体。在壳体1a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后侧),端子片37的第二端从壳体1a露出。端子片37的一个表面(后表面)作为例如用于焊接到基板的接合面。

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电源端子4a具有形成为一体的接触片41、垂下片42和端子片43构成。接触片41、垂下片42和端子片43分别与各触点3a的接触片35、垂下片36和端子片37具有同样的功能。然而,电源端子4a的垂下片42未设置有与突起361对应的突起。另外,电源端子4a的端子片43的一端(下端)与垂下片42的、而不是接触片41的一端(后端)形成为一体。

这里,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安装金属配件2a与电源端子4a形成为一体。具体地,作为安装金属配件2a中的一对第一侧片51中的一者(上侧的那个)的第一侧片51与电源端子4a的垂下片42经由连接片53形成为一体。在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安装金属配件2a与对应的安装金属配件2接触。换言之,在多个触点3与多个触点3a电气连接的状态下,安装金属配件2安装于壳体1并与对应的安装金属配件2a接触。另外,在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电气连接的状态下,电源端子4a与对应的电源端子4接触。换言之,在多个触点3与多个触点3a电气连接的状态下,电源端子4被壳体1保持并与对应电源端子4a接触。

(3)安装金属配件

以下将参照图1的(a)至图2的(b)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在以下说明中,尽管将作为示例说明一对安装金属配件2中的用于安装到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左端)的安装金属配件2,但是用于安装到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右端)的另一安装金属配件2也具有与之相同的构造。安装金属配件2由例如铜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作为用于安装到壳体1的安装构件20具有两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由相同材料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还具有相同的厚度。当在以下说明中区别两个第一安装部21时,作为两个第一安装部21中的一者的第一安装部21被称为“第一安装部21a”,另一第一安装部21被称为“第一安装部21b”。

第一安装部21a安装到如下的部位:该部位是作为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一者(下侧的那个)的第一侧壁12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并且未配列有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第一安装部21b安装到如下的部位:该部位是作为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一者(上侧的那个)的第一侧壁1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并且未配列有多个触点3和一对电源端子4。即,各第一安装部21覆盖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对应的第一侧壁121的未配列多个触点3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安装部22安装于作为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一者(左侧的那个)的第二侧壁122。即,第二安装部22覆盖作为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一者(左侧的那个)的第二侧壁12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安装部22不与第一安装部21a和21b中的任一者形成为一体。即,第二安装部22与两个第一安装部21均分离。

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均具有一对保持片23。一对保持片23中的各保持片23均具有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在第一安装部21a中,一对保持片23在其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为沿下侧的第一侧壁121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夹住下侧的第一侧壁121。在第一安装部21b中,一对保持片23在其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为沿上侧的第一侧壁121的厚度方向夹住上侧的第一侧壁121。在第二安装部22中,一对保持片23在其厚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为沿左侧的第二侧壁122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夹住左侧的第二侧壁122。即,一对保持片23被构造为沿周壁12的厚度方向夹住周壁12。

一对保持片2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应的一端(前端)通过弯曲成倒u字状的连接片24连接。即,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均具有连接各自的一对保持片23的连接片24。连接片24被构造成,在安装构件20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连接片24跨过第一侧壁121的前端。连接片24还被构造成,在安装构件20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连接片24跨过第二侧壁122的前端。

在安装构件20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在第一侧壁121的前端(或第二侧壁122的前端)与对应的连接片24之间形成间隙(参照图3)。即,在安装构件20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各第一安装部21形成作为在其自身的连接片24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的空隙部26。

连接片24具有倾斜部241。倾斜部241从对应连接片24的顶部向斜后方倾斜。换言之,在安装构件20安装于壳体1的状态下,倾斜部241以从对应的一对保持片23中的外侧保持片23朝向内侧保持片23靠近底壁11的方式相对于底壁11倾斜。

在第一安装部21中,一对保持片23中的外侧保持片23的后端部具有接合面231。换言之,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中的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个保持片23的位于底壁11侧的端部设置有接合面231。在多个触点3接合于基板的状态下,接合面231例如焊接于基板。外侧保持片23的后端部的宽度尺寸(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对应的外侧保持片23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即,在与一对保持片23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这里为左右方向)上,该一对保持片23的在底壁11侧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小于该一对保持片23的除了底壁11侧的端部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

在各第一安装部21中,一对保持片23中的外侧保持片23与对应的延伸片27形成为一体。延伸片27从外侧保持片23的左端缘向左延伸,并且具有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即,在各第一安装部21的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在配列方向上延伸的延伸片27。延伸片27与位于其自身后端缘的左侧的底片28形成为一体。底片28从对应的延伸片27的后端缘弯曲成沿着底壁11朝向壳体1的内侧延伸。即,各第一安装部21具有连接到对应延伸片27且沿着底壁11延伸的底片28。

在各第一安装部21中,底片28的一端缘(左端缘)与接合部25形成为一体。接合部25从对应底片28的一个端缘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突出以在壳体1的外侧露出。在多个触点3接合于基板的状态下,各接合部25接合于基板。第二安装部22也具有和第一安装部21一样的接合部25。第二安装部22的接合部25从对应的外侧保持片23的后端缘弯曲并且沿着底壁11延伸以在壳体11的外侧露出。因而,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均具有其自身的用于与基板接合的接合部25。各接合部25均在配列方向上从周壁12突出。

在第二安装部22中,接合部25的宽度尺寸(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外侧保持片23的除了接合部25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即,接合部25在与配列方向交叉的方向(这里为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安装部22的除了接合部25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

各底片28均设置有锥形部281。通过将底片28的没有连接延伸片27和接合部25的角部裁切成三角形设置了该锥形部281。即,底片28连接延伸片27和接合部25。另外,为底片28的除了连接延伸片27和接合部25的部位之外的部位设置锥形部281。

这里,一对保持片23的内侧保持片23设置有在朝向远离嵌合凹部14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232。安装金属配件2a的突部511嵌入第一安装部21的凹部232,从而构成了上述锁定机构。另外,安装金属配件2a的突部521嵌入第二安装部22的凹部232,从而构成了上述锁定机构。

(4)效果

以下,将通过与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的比较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的优点。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一样,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具有两个第一安装部和一个第二安装部。在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中,两个第一安装部和一个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即,在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中,两个第一安装部不与一个第二安装部分离。

这里,当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以不对齐的状态连接时,或者当在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连接之后外部的应力施加于连接器或配对连接器时,应力可能作用于安装金属配件。具体地,应力可能沿着配列方向(左右方向)施加于第一安装部。另外,应力可能沿着与配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施加于第二安装部。当这样的应力施加于安装金属配件时,安装金属配件可能塑性变形。即,存在应力将通过安装金属配件的塑性变形施加于壳体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如果壳体由例如树脂制成,则壳体可能通过受到应力而变形。

具有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可能性:在应力施加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中的一者时,应力传递到另一者,从而使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双方均塑性变形。这是因为,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壳体易受应力的影响,结果可能引起壳体强度的降低。

相比之下,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第一安装部21与第二安装部22分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应力施加于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应力也难以传递到另一者。具体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如果应力施加于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则一个安装部会塑性变形而另一安装部难以塑性变形。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比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更难塑性变形,并且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结果能够改善壳体1的强度。

另外,当壳体1与作为插入部件的安装金属配件2一起插入成型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具有比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容易调节尺寸的优点。具体地,在将安装金属配件2插入用于插入成型的模具时,可能需要调节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的尺寸以便插入模具。这里,在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形成为一体,所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中的一者为了尺寸调节而变形,于是,因变形产生的应力被传递到另一者使得另一者可能变形。因而,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难以进行尺寸调节。

相比之下,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由于第一安装部21与第二安装部22分离,所以即使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为了尺寸调整而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应力也难以传递到另一者,使得另一者难以变形。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与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相比更容易进行尺寸调节。

即,与包括作为比较例的安装金属配件的连接器相比,能够稳定地生产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的连接器101,结果改善了生产性。

(5)变型例

优选地,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由和本实施方式一样的例如铜合金等的相同材料制成。另外,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优选具有和本实施方式一样的相同厚度。上述构造中的任一者能够使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具有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另外,上述构造中的任一者能够使在回流焊接工序中传递到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的热量均一化。因此,上述构造中的任一者能够使安装金属配件2在回流焊接过程中难以变形和翘曲。

在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从同一载体生产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所以能够减少材料成本和部件数。

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形成为厚度彼此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片24弯曲成倒u字状,但是其不限于此。例如,连接片24的相应后端侧可以以形成コ字状的方式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安装金属配件2由两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构成,但是其不限于此。例如,各安装金属配件2可以由一个第一安装部21和一个第二安装部22构成。此外,在各安装金属配件2中,可以使两个第一安装部21中的仅一个第一安装部21与第二安装部22分离,并且另一第一安装部21可以与第二安装部22形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金属配件2具有凹部232并且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具有突部511和521,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即,安装金属配件2和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不需要分别具有凹部232以及突部511和521。换言之,连接系统100可以不具有锁定机构。在连接系统100具有锁定机构的情况下,能够改善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1是插座,但是其不限于此。例如,连接器101可以是头座。即,供安装金属配件2安装的连接器101优选为如下的连接器:当插座和头座彼此连接时,该连接器是插座和头座中的周壁12(或者周壁12a)位于外侧的一者。这是因为周壁12是连接器101的最外侧的壁,因此容易接收由配对连接器102相对于连接器101从正常位置偏离而引起的从内侧到外侧的力。另外,周壁12容易接收由与不同于连接器101和配对连接器102的诸如另一基板或工具等的第三者的接触而引起的从外侧到内侧的力。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包括用于安装于连接器(101)的壳体(1)的安装构件(20)。所述壳体(1)包括底壁(11)和围绕在所述底壁(11)的周围的周壁(12)。所述周壁(12)由一对第一侧壁(121)和一对第二侧壁(122)构成。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21)保持沿配列方向排列的多个触点(3)。所述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一个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21)的一侧端部连接,同时所述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另一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21)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所述安装构件(20)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21)覆盖作为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21)中的一者的第一侧壁(121)的未配列所述多个触点(3)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分离,所述第二安装部(22)覆盖作为所述一对第二侧壁(122)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二侧壁(122)的至少一部分。

该构造能够改善壳体(1)的强度,这是因为,即使应力施加于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应力也难以传递到另一者,使得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塑性变形并且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用于接合到基板的接合部(25)。

利用该构造,在将安装金属配件(2)接合到基板时,可以将接合部(25)焊接到基板。因此该构造与未设置有接合部(25)的构造相比能够改善安装金属配件(2)的强度,结果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均具有接合部(25),但是仅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中的一者可以具有接合部(25)。可选地,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不具有接合部(25)。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二安装部(22)包括所述接合部(25)。在与所述配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所述接合部(25)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的除了所述接合部(25)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

该构造使得焊料容易粘在接合部(25)上。因而,利用该构造,当接合部(25)焊接到基板时,在接合部(25)与另一接合部(25)之间难以产生焊桥。

该构造还可以在安装金属配件(2)焊接到基板时改善自对准效果(self-alignmenteffect)。即,可以改善安装精度,这是因为即使接合部(25)以不对齐的状态布置于基板上的导体,在焊料熔化的同时,焊料也被表面张力拉动,从而使接合部(25)与导体的顶端靠近。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接合部(25)的宽度尺寸不需要与第二安装部(22)的除了接合部(25)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相等。

在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四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接合部(25)沿着所述配列方向从所述周壁(12)突出。

该构造能够在接合部(25)安装于基板时改善自对准效果。这里,当多个触点(3)通过焊接安装于基板时,在触点(3)的配列方向(左右方向)上获得足够的自对准效果,但是在触点(3)的突出方向(上下方向)上难以获得足够的自对准效果。即,难以在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获得将触点(3)焊接到基板时的自对准效果。

因此,在该构造中,接合部(25)在触点(3)的配列方向上突出,从而改善了当接合部(25)安装于基板时的自对准效果。即,该构造能够在接合部(25)通过焊接安装于基板时改善在接合部(25)的配列方向(上下方向)上、即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上的自对准效果。

利用该构造,在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均具有它们相应的接合部(25)的情况下,因为接合部(25)的相应顶端容易对准,所以可以在一次加工中从载体裁切出接合部(25)。因此,该构造可以使安装金属配件(2)的生产过程简化、以小的尺寸公差稳定地生产安装金属配件(2)并且改善生产性。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接合部(25)不是必须要沿着接合部(25)的配列方向从周壁(12)突出。

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者的第五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对保持片(23)和一个连接片(24)。所述一对保持片(23)在所述周壁(12)的厚度方向上夹住所述周壁(12)。所述一个连接片(24)连接所述一对保持片(23)的对应的端部。

利用该构造,例如,如果第一安装部(21)具有一对保持片(23)和连接片(24),则第一安装部(21)可以接收来自前、右、左的至少三个方向的应力。可选地,例如,如果第二安装部(22)具有一对保持片(23)和连接片(24),则第二安装部(22)可以接收来自前、上、下的至少三个方向的应力。因此,因为安装金属配件(2)容易接收应力,而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所以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例如,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被构造为接收来自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应力。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第六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空隙部(26),该空隙部(26)作为在所述安装构件(20)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连接片(24)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间隙。

利用该构造,安装金属配件(2)(特别是连接片(24))具有用于弹性变形的余量,因此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塑性变形。因此,因为安装金属配件(2)容易接收应力,而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所以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可以不具有空隙部(26)。当安装金属配件(2)通过压配安装到壳体(1)时,容易形成空隙部(26)。

在根据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七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连接片(24)包括以从所述一对保持片(23)中的外侧保持片(23)朝向内侧保持片(23)靠近所述底壁(11)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底壁(11)倾斜的倾斜部(241)。

利用该构造,当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时,即使配对连接器(102)相对于连接器(101)稍微不对齐,也通过倾斜部(241)引导配对连接器(102)。因此,该构造能够使连接器(101)与配对连接器(102)之间容易连接。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连接片(24)可以不具有倾斜部(241)。

在根据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者的第八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所述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所述配列方向上延伸的延伸片(27)。

利用该构造,在具有延伸片(27)的保持片(23)接收应力的情况下,则不仅保持片(23)而且延伸片(27)也能够接收应力。因此可以改善保持片(23)的强度。因此,因为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塑性变形,壳体(1)难以接收应力,所以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一对保持片(23)中的任一者可以不设置延伸片(27)。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第九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安装金属配件(2)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延伸片(27)且沿着所述底壁(11)延伸的底片(28)。

该构造能够使安装金属配件(2)不仅通过一对保持片(23)和连接片(24)的从三个方向接收应力、还能够进一步通过底片(28)从四个方向接收应力。因此,因为安装金属配件(2)容易接收应力,而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所以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安装金属配件(2)可以不具有底片(28)。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第十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还包括用于接合到基板的接合部(25)。所述底片(28)连接所述延伸片(27)和所述接合部(25)。所述底片(28)的除了使所述延伸片(27)和所述接合部(25)连接的部位之外的部位设置有锥形部(281)。

当接合部(25)焊接于基板时,因为焊料难以从接合部(25)流到底片(28),所以该构造使得容易将焊料粘在接合部(25)上。因此,该构造能够改善接合部(25)的安装精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底片(28)可以不设置锥形部(281)。

在根据第五方面至第九方面的第十一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至少当所述连接片(24)弹性变形时,在所述多个触点(3)接合到基板的状态下,所述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与所述基板接触。

利用该构造,在安装金属配件(2)接收朝向基板的应力(向后的应力)的情况下,则一对保持片(23)与基板接触,从而能够使基板也接收应力。因此,因为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塑性变形,而壳体(1)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所以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一对保持片(23)可以在连接片(24)弹性变形时不与基板接触。

在根据第五方面至第十一方面的第十二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中,作为所述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者的保持片(23)的位于所述底壁(11)侧的端部包括接合面(231)。该接合面(231)在所述多个触点(3)接合到基板的情况下与所述基板接合。

该构造允许一对保持片(23)接合到基板,因此,施加于一对保持片(23)的应力传递到基板,从而能够使基板也接收应力。因此,可以改善一对保持片(23)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第一安装部(21)的一对保持片(23)和第二安装部(22)的一对保持片(23)中的任一者可以不设置有接合面(231)。

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第十三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中,在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作为所述一对保持片(23)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保持片(23)的位于所述底壁(11)侧的端部包括所述接合面(231)。在与所述一对保持片(23)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中的位于所述底壁(11)侧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一对保持片(23)的除了位于所述底壁(11)侧的端部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

该构造使得容易将焊料粘到接合面(231)。因此,几乎不会在相邻的触点(3)之间形成焊桥。另外,利用该构造,容易确保在保持片(23)的位于底壁(11)侧的端部与相邻的触点(3)之间的绝缘距离。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位于底壁(11)侧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可以等于保持片(23)的除了位于底壁(11)的侧的端部之外的部位的宽度尺寸。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连接器(101)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安装金属配件(2);供所述安装金属配件(2)安装的所述壳体(1);以及由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21)分别保持的所述多个触点(3)。

该构造可以实现能够改善壳体(1)的强度的连接器(101)。

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第十五方面的连接器(101)中,所述连接器(101)还包括电源端子(4)。所述电源端子(4)由所述壳体(1)保持成在所述配列方向上与所述多个触点(3)一起排列并且电气连接到电源。所述电源端子(4)以所述第一安装部(21)、所述电源端子(4)、所述多个触点(3)的顺序由所述壳体(1)保持。

利用该构造,电源端子(4)配置在容易接收通过安装金属配件(2)产生改善壳体(1)的强度的效果的位置。因此,电源端子(4)几乎不会受到应力的影响,从而能够改善电源端子(4)与位于基板的导体之间的接触的可靠性。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电源端子(4)并非必须布置在第一安装部(21)与多个触点(3)之间。

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第十六方面的连接器(101)中,所述多个触点包含两个所述电源端子(4)。所述两个电源端子(4)以在平面图中相对于所述壳体(1)的中心点对称的方式由所述壳体(1)保持。

利用该构造,与两个电源端子(4)布置于任一侧(上侧或下侧)的构造相比,安装金属配件(2)难以受到偏置应力。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两个电源端子(4)并非必须在平面图中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点对称。

在根据第十五方面或第十六方面的第十七方面的连接器(101)中,在沿着所述配列方向观察时,所述电源端子(4)的截面与所述多个触点(3)中的各触点的截面相同。

利用该构造,当在连接器(101)固定的情况下配对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时,配对连接器(102)与电源端子(4)和触点(3)几乎在相同时间接触。配对连接器(102)的水平平衡(前后方向上的平衡)难以被破坏。因此,利用该构造,连接器(101)容易与配对连接器(102)连接,同时配对连接器(102)难以脱离连接器(101)。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电源端子(4)的截面可以具有不同于多个触点(3)的各截面的形状。

在根据第十五方面至第十七方面的第十八方面的连接器(101)中,所述多个触点(3)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到配对连接器(102)的多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所述配对连接器(102)包括:配对连接器侧壳体(1a);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其由所述配对连接器侧壳体(1a)保持以电气连接到所述电源端子(4);以及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其与所述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形成为一体并且安装到所述配对连接器侧壳体(1a)。所述安装金属配件(2)以在所述多个触点(3)电气连接到所述多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的状态下与所述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接触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1)。所述电源端子(4)以在所述多个触点(3)电气连接到所述多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的状态下与所述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接触的方式由所述壳体(1)保持。

利用该构造,通过安装金属配件与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电气连接同时确保了电源端子(4)与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之间的接触的可靠性,能够使得电源端子(4)的导体电阻减小。另外,利用该构造,通过安装金属配件(2)与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接触,能够改善安装金属配件(2)的散热效果。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2a)并非必须与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4a)形成为一体。

在根据第十四方面至第十八方面的第十九方面的连接器(101)中,所述壳体(1)与作为插入部件的所述安装金属配件(2)一起插入成型。

利用该构造,与通过压配安装到壳体(1)的安装金属配件(2)相比,安装金属配件(2)容易接收应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壳体(1)的强度。注意,该构造并非必须的。即,安装金属配件(2)可以通过压配安装到壳体(1)。

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连接系统(100)包括第十四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连接器(101);以及配对连接器(102)。所述配对连接器(102)包括电气连接到所述多个触点(3)的多个配对连接器侧触点(3a)。

该构造能够实现能够改善壳体(1)的强度的连接系统(100)。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金属配件2、连接器101和连接系统100。注意,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就可以根据设计等做出各种变型。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底壁

12周壁

121第一侧壁

122第二侧壁

1a配对连接器侧壳体

2安装金属配件

20安装构件

21第一安装部

22第二安装部

23保持片

24连结片

241倾斜部

25接合部

26空隙部

27延伸片

28底片

281锥形部

2a配对连接器侧安装金属配件

3触点

3a配对连接器侧触点

4电源端子

4a配对连接器侧电源端子

100连接装置

101连接器

102配对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