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3036发布日期:2019-03-02 01:0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电池块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块和收纳各电池块的壳体的电池模块。专利文献1的电池块具备形成有以圆筒形状贯通的多个电池收纳部的金属制的电池保持架、和将收纳于该金属制保持架的多个圆筒形电池并联连接的一对端子板。

然而,在使用上述金属制保持架的情况下,需要在端子板与保持架之间设置绝缘板,在端子板与保持架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间隙。此外,由于各电池收纳部以比电池的直径稍大的尺寸沿电池的轴向贯通保持架而形成,因此,在保持架与电池之间形成气体能够在该轴向上流通的间隙。因此,在一个电池发生异常而喷出高温的气体时,该气体的一部分容易流入其他电池收纳部,存在使其他正常的电池暴露于高温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05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搭载多个圆筒形电池的电池块中,在一个圆筒形电池发生异常而从该电池喷出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抑制对其他电池的影响是重要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电池块中,例如考虑通过在绝缘板与圆筒形电池之间以包围电池的安全阀的方式涂覆粘接剂来堵塞间隙,从而应对这样的课题,但期望更简便且可靠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池块具备:多个圆筒形电池;电池保持架,由固化型树脂构成,具有各圆筒形电池的轴向一端部分别插入的多个收纳部;和一对端子板,以分别与电池保持架密接的状态被安装,将各圆筒形电池并联连接,在各圆筒形电池的轴向一端部侧的第一端面部设置安全阀,各收纳部分别具有:隔壁部,沿圆筒形电池的外周面形成;伸出部,以包围第一端面部的设置有安全阀的部分的方式伸出到第一端面部上,与隔壁部一体形成;和开口,使第一端面部的设置有安全阀的部分露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池块,在一个圆筒形电池发生异常而从该电池喷出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对其他电池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斜上方观察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池块以及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斜下方观察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池块以及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池块以及电池模块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中取下圆筒形电池的状态的图。

图6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圆筒形电池的剖视图。

图7是将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池保持架的电池收纳部的上下端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搭载多个圆筒形电池的电池块中,在一个圆筒形电池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抑制对其他正常的电池的影响是重要的。为了应对这样的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池块具备由固化型树脂构成的电池保持架、和以分别与电池保持架密接的状态被安装的一对端子板。由于电池保持架为树脂制,因此,无需在端子板与保持架之间设置绝缘板,能够使端子板与电池保持架密接。即,在端子板与保持器之间不形成气体穿过那样的较大的间隙。

进而,由于电池保持架至少包围设置安全阀的一侧的各圆筒形电池的轴向端部,因此,在从圆筒形电池喷出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气体不易流入到保持架内,高温的气体不会在各圆筒形电池之间穿过。此外,由于电池保持架由固化型树脂构成,因此,即使圆筒形电池异常发热,也不易熔融,能够维持保持架的形状。这样,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池块,即使从一个圆筒形电池喷出高温的气体,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对其他电池的影响。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电池块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的,因此,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在附图中描绘的结构要素的尺寸等。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沿着圆筒形电池的列的方向作为电池块等的“纵向”,将圆筒形电池的列排列的方向作为电池块等的“横向”。将沿着圆筒形电池的轴向的方向作为电池块等的“上下方向”,将正极集电板侧作为“上”,将负极集电板侧作为“下”。此外,将形成收纳正极侧汇流条部的凹部的电池块的纵向一侧(正面侧)作为“前”,将形成有收纳负极侧汇流条部的凹部的电池块的纵向另一侧(背面侧)作为“后”。

图1以及图2是将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两个电池块11电连接而构成的电池模块10的立体图。图3是电池块11的分解立体图(省略圆筒形电池的图示)。图4是电池模块10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4中取下了圆筒形电池12的状态的图。

如图1~图5所例示,构成电池模块10的电池块11具备多个圆筒形电池12和电池保持架13,电池保持架13由固化型树脂构成,并具有各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一端部(上端部)分别插入的多个收纳部32(参照图4及图5)。此外,电池块11具备以分别与电池保持架13密接的状态被安装并将各圆筒形电池12并联连接的一对端子板4、5。在各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一端侧(上端侧)的第一端面部12a设置安全阀50(参照后述的图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保持架13周围的多处通过螺纹固定将保持各圆筒形电池12的上端部的上保持架20(第一保持架)、和保持各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另一端部(下端部)的下保持架25(第二保持架)连结,从而构成电池保持架13。上保持架20的与下保持架25的连结部分形成有进入下保持架25的内侧的缘部,下保持架25的连结部分的被上保持架20的缘部插入的部分形成为薄壁,上保持架20与下保持架25嵌合,在连结部分无间隙地连结。

电池模块10通过将沿圆筒形电池12的列的纵向排列的两个电池块11串联连接而构成。两个电池块11例如是相同的电池块,相互形状、尺寸相同,并搭载有相同数量的圆筒形电池12。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一个电池块11作为“电池块11a(第一电池块)”,将另一个电池块11作为“电池块11b(第二电池块)”。在电池模块10中,电池块11a的后表面和电池块11b的前表面对置配置。形成电池块11a的后表面的电池保持架13a的侧壁部和形成电池块11b的前表面的电池保持架13b的侧壁部也可以接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部件公差而稍微分离。

电池块11是通过端子板4、5将收纳在电池保持架13中的多个圆筒形电池12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单元。端子板4是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端子板。端子板5是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端子板,隔着各圆筒形电池12与端子板4对置配置。端子板4由正极集电板14和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正极端子抵接的作为正极引线部的正极引线板16构成。端子板5由负极集电板15和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负极端子抵接的成为负极引线部的负极引线板17构成。电池模块10通过连接电池块11a的负极集电板15a和电池块11b的正极集电板14b而构成。另外,电池模块10也可以通过将三个以上的电池块11电连接而构成。

端子板4安装于上保持架20。端子板4的正极集电板14具有形成有多个开口42的基部40和从基部40的纵向一端部(前端部)延伸突出的汇流条部41。开口42形成于与形成于上保持架20的上壁部21的后述的开口32c重叠的位置。汇流条部41在与基部40的交界位置即根部向下方折弯,在中途向前方折弯。在正极集电板14上设置两个相互具有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汇流条部41。

端子板5安装在下保持架25上。端子板5的负极集电板15具有形成有多个开口47的基部45和从基部45的纵向另一端部(后端部)延伸突出的汇流条部46。开口47形成于与形成于下保持架25的下壁部26的后述的开口33c重叠的位置。汇流条部46在与基部45的交界位置即根部向上方折弯,在中途向后方折弯。在负极集电板15上设置两个相互具有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汇流条部46。

端子板4的正极引线板16介于上保持架20的上壁部21与正极集电板14之间而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正极端子电连接。端子板5的负极引线板17介于下保持架25的下壁部26与负极集电板15之间而与各圆筒形电池12的负极端子电连接。正极引线板16与正极集电板14的基部40的背面接合,负极引线板17与负极集电板15的基部45的背面接合,从而与各集电板一体化。

在此,参照图6的剖视图,对圆筒形电池12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6所例示,圆筒形电池12具备正极51和负极52隔着隔离物53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54、非水电解质(未图示)和收纳它们的壳体55。壳体55由有底大致圆筒形状的壳体主体56和堵塞壳体主体56的开口部的封口体57构成。壳体55包括俯视为圆形状的第一端面部12a、仰视为圆形状的第二端面部12b、和沿着轴向的曲面即外周面12c,具有在轴向上比径向长的大致圆柱形状。

圆筒形电池12具备分别配置于电极体54的上下的绝缘板59、60。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安装于正极51的正极接头61通过绝缘板59的贯通孔向封口体57侧延伸,安装于负极52的负极接头62通过绝缘板60的外侧而向壳体主体56的底部侧延伸。正极接头61通过焊接等与封口体57的底板即过滤器63的下表面连接,与过滤器63电连接的封口体57的顶板即帽件64成为正极端子。负极接头62通过焊接等与壳体主体56的底部内表面连接,壳体主体56成为负极端子。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成为正极端子的封口体57构成圆筒形电池12的上端侧的第一端面部12a,成为负极端子的壳体主体56的底部构成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另一端侧(下端侧)的第二端面部12b。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引线板16与第一端面部12a连接,负极引线板17与第二端面部12b连接。如后所述,安全阀50设置于封口体57。另外,也可以在壳体主体56的底部设置安全阀。

壳体主体56是有底大致圆筒形状的金属制容器。在壳体主体56与封口体57之间设有垫圈58,确保壳体55内的密闭性。壳体主体56例如具有从外侧对外周面12c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支承封口体57的伸出部65。伸出部65优选沿着壳体主体56的周向形成为环状,在其上表面支承封口体57。

封口体57是具有层叠构造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具有配置在作为底板的过滤器63上的安全阀50。安全阀50堵塞过滤器63的开口部63a,在因内部短路等引起的发热而电池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断裂。安全阀50包括下阀体66和上阀体67,具有在其间配置有绝缘构件68的构造。在封口体57中,过滤器63和下阀体66在各自的周缘部相互接合,上阀体67和帽件64在各自的周缘部相互接合。下阀体66和上阀体67在各自的中央部相互连接,在各周缘部之间夹设有绝缘构件68。

以下,再次参照图1~图5,对电池保持架13进行详细说明。电池保持架13由固化型树脂构成。构成电池保持架13的固化型树脂是即使暴露于6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熔融的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例如即使暴露于800~1000℃的高温下也不会熔融而碳化来维持电池保持架13的形状。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在构成电池保持架13的固化型树脂中,例如含有吸热填料以及导热性填料中的至少一者,优选含有吸热填料以及导热性填料这两者。吸热填料在热分解时发挥吸热作用,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作为导热性填料,可以例示出氧化金属(例如氧化铝、氧化锌)、氮化金属(例如氮化铝、氮化硼)、氧氮化金属(例如氧氮化铝)等。

电池保持架13具有能够容纳多个圆筒形电池12的内部空间18。电池保持架13也可以说是收纳多个圆筒形电池12的电池壳体。电池保持架13具有在纵向和横向上比上下方向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电池保持架13的上下方向长度例如比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稍长。电池保持架13的纵向长度根据圆筒形电池12的列的长度等来设定,横向长度根据后述的收纳部组30的数量等来设定。

在电池保持架13分别形成有收纳正极集电板14的汇流条部41的凹部23和收纳负极集电板15的汇流条部46的凹部28。凹部23形成于电池保持架13的前端部,凹部28形成于电池保持架13的后端部。凹部23在电池保持架13的前端部形成于分别构成后述的各收纳部组30的中央的列34的两个电池收纳部31的间隙。关于凹部28,在电池保持架13的后端部也形成于分别构成各收纳部组30的中央的列34的两个电池收纳部31的间隙。

凹部23是形成于上保持架20的前端部的凹陷,从该保持架的上端形成至上下方向中央部。凹部23收纳汇流条部41的整体。在凹部23的下壁部形成有螺孔37。在螺孔37安装有固定汇流条部41、46的螺钉36。形成有供螺钉36插通的贯通孔43的汇流条部41的前端侧部分被配置为沿着凹部23的下壁部,并且贯通孔43与螺孔37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凹部28是形成于上保持架20以及下保持架25的后端部的凹陷,从下保持架25的下端形成至上保持架2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凹部28由形成于上保持架20的上保持架侧凹部24和遍及下保持架25的上下方向全长而形成的下保持架侧凹部29构成。凹部28收纳汇流条部46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整体,并收纳汇流条部46的沿纵向延伸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有供螺钉36插通的贯通孔48的汇流条部46的前端侧部分从凹部28伸出,从电池保持架13的端部向后方突出。

凹部23和凹部28形成为在纵向上重叠。即,凹部23、28被设为在纵向上相互重叠的上下方向长度。在凹部23的上下方向长度确定的情况下,凹部28形成为其上端位于比凹部23的下端靠上的位置。在电池模块10中,电池块11a的凹部28a的上部和电池块11b的凹部23b的下部在纵向上重叠并对置。因此,能够将从电池块11a的凹部28a伸出并向后方突出的汇流条部46a的前端侧部分插入电池块11b的凹部23b内。

在电池模块10中,电池块11a的汇流条部46a向电池块11b侧延伸突出,与电池块11b的汇流条部41b在该块的凹部23b内连接。电池块11a的汇流条部46a以贯通孔48与贯通孔4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重叠在汇流条部41b上。并且,通过将螺钉36插通贯通孔43、48而安装于螺孔37,汇流条部41b与汇流条部46a电连接,形成电池块11a、11b的连接构造。

电池保持架13具有形成为锯齿状的多个电池收纳部31。电池收纳部31由上保持架20的收纳部32和下保持架25的收纳部33构成。圆筒形电池12的上端部插入收纳部32(第一收纳部),圆筒形电池12的下端部插入收纳部33(第二收纳部)。在收纳于电池保持架13的各电池收纳部31的各圆筒形电池12之间连续地形成有内部空隙19。

电池保持架13通过电池收纳部31(收纳部32、33)仅保持各圆筒形电池12的上下端部,不保持上下方向中央部。而且,在各圆筒形电池12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隙19,在收纳部32与收纳部33之间沿水平方向连通而扩展到电池保持架13内的整体。即,电池保持架13的内部空间18(内部空隙19)不按每个电池收纳部31划分。

内部空隙19作为隔热层发挥功能,例如在一个圆筒形电池12异常发热时,起到使其热量不易传递到其他电池的作用。此外,内部空隙19例如是在上保持架20与下保持架25的连结部分不与电池保持架13的外部连通的封闭的空间,即使从一个圆筒形电池12喷出的高温的气体的一部分侵入到内部空隙19,也不会形成通过内部空隙19的气体的排出路径。即,高温的气体不会在各圆筒形电池12之间穿过。另外,当气体的一部分侵入到内部空隙19时,保持器的内压变高,不易发生进一步的气体的侵入。此外,由于内部空隙19在电池保持架13内连续地扩展,因此即使气体的一部分流入到内部空隙19,也不易引起电池保持架13内的大幅度的温度上升。

电池保持架13具有两个以上的收纳部组30,该收纳部组30是以相邻的列的各圆筒形电池12彼此配置成锯齿状的方式形成为三列的电池收纳部31的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收纳部组30沿电池保持架13的横向排列设置。内部空隙19遍及各收纳部组30而连续,并扩展到电池保持架13内的整体。在各收纳部组30之间形成有比构成一个收纳部组30的各电池收纳部31的间隔宽的空间。因此,内部空隙19在各收纳部组30之间比构成一个收纳部组30的各电池收纳部31之间大。

各收纳部组30分别构成为,在三列的电池收纳部31的列中,构成中央的列34的电池收纳部31的数量比构成两端的列35的电池收纳部31的数量多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列34由八个电池收纳部31形成,列35由七个电池收纳部31形成。列34、35均在纵向上笔直地排列形成有多个电池收纳部31。构成列34的电池收纳部31和构成列35的电池收纳部31在纵向各错开半个间距而配置成锯齿状。

如上所述,电池保持架13具有上保持架20和下保持架25,均由固化型树脂构成。上保持架20以及下保持架25是分别形成有多个圆筒形电池12的收纳部32、33的托盘状构件。在上保持架20与下保持架25连结时,收纳部32与收纳部3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从而形成电池收纳部31。上保持架20与下保持架25的纵向长度、横向长度、上下方向长度例如彼此分别大致相同。

上保持架20具有俯视为大致四边形状的上壁部21和相对于上壁部21大致垂直地形成的侧壁部22。收纳部32在被侧壁部22包围的上保持架20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下保持架25具有俯视为大致四边形状的下壁部26和相对于下壁部26大致垂直地形成的侧壁部27。收纳部33在被侧壁部27包围的下保持架25的内侧形成有多个。

在上保持架20以及下保持架25的各侧壁部设置有连结部38。例如,通过在将各圆筒形电池12的下端部插入到各收纳部33中的下保持架25上覆盖上保持架20并利用连结部38对两保持架进行螺纹固定,从而形成在内部收纳有多个圆筒形电池12的电池保持架13。上壁部21的开口32c被圆筒形电池12的第一端面部12a堵塞,下壁部26的开口33c被圆筒形电池12的第二端面部12b堵塞,此外,侧壁部22、27的前端部彼此几乎无间隙地抵接。由此,内部空隙19成为封闭的空间。

图7是放大表示电池收纳部31的上下端部的剖视图。如图7所例示(也参照图4和图5),上保持架20的各收纳部32分别具有沿着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形成的隔壁部32a(第一隔壁部)和与隔壁部32a一体形成的伸出部32b(第一伸出部)。伸出部32b以包围第一端面部12a的设有安全阀50的部分的方式伸出到第一端面部12a上。此外,各收纳部32分别具有使第一端面部12a的设有安全阀50的部分露出的开口32c(第一开口)。

收纳部32是其上端的一部分被伸出部32b堵塞的圆筒形状的凹部,保持圆筒形电池12的上端部。开口32c是形成于上壁部21的贯通孔,伸出部32b由位于上壁部21的开口32c的周围的部分形成。端子板4的正极引线板16经由开口32c与第一端面部12a连接。此外,在圆筒形电池12的安全阀50断裂而喷出气体的情况下,气体通过开口32c被排出。开口32c例如具有圆形状,形成为锯齿状。

隔壁部32a接近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而形成,也可以与外周面12c接触。伸出部32b在开口32c的周围与第一端面部12a的外表面的周缘部对置配置。伸出部32b形成为接近第一端面部12a的外表面,也可以与第一端面部12a的外表面接触。由于圆筒形电池12的上端部被收纳部32这样包围,因此,安全阀50断裂而喷出的气体几乎不会流入电池保持架13内。即,通过隔壁部32a及伸出部32b实现的流入阻力的增大,气体的流入被阻止。

隔壁部32a的优选的上下方向长度l32根据圆筒形电池12的容量、输出、种类等而不同,例如为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的3%~30%、或5%~25%、或10%~25%。即,上保持架20相对于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例如从外周面12c的上端包围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的3%~30%的长度的范围。通过将上下方向长度l32设为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的3%~30%左右,能够实现电池保持架13的轻量化、材料成本的削减等,并且能够高效地阻止气体向保持架内的流入。各隔壁部32a的上下方向长度l32例如彼此相同。

端子板4以与上保持架20的上壁部21密接的状态被安装。因此,在端子板4与电池保持架13之间不存在气体容易流通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合有正极引线板16的正极集电板14的基部40螺纹固定于上壁部21。在上壁部21形成有供用于固定端子板4的螺钉36插通的螺孔(未图示)。

下保持架25的各收纳部33分别具有沿着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形成的隔壁部33a(第二隔壁部)和伸出到第二端面部12b上并与隔壁部33a一体形成的伸出部33b(第二伸出部)。此外,各收纳部33分别具有使第二端面部12b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33c(第二开口)。在第二端面部12b设有安全阀的情况下,伸出部33b以包围第二端面部12b的设有安全阀的部分的方式伸出到第二端面部12b上,开口33c形成为使设有安全阀的部分露出。

收纳部33是其下端的一部分被伸出部33b堵塞的圆筒形状的凹部,保持圆筒形电池12的下端部。开口33c是形成于下壁部26的贯通孔,伸出部33b由位于下壁部26的开口33c的周围的部分形成。端子板5的负极引线板17经由开口33c与第二端面部12b连接。开口33c例如具有大致半圆形状,形成为锯齿状。

隔壁部33a接近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而形成,也可以与外周面12c接触。伸出部33b在开口33c的周围与第二端面部12b的外表面的周缘部对置配置。伸出部33b也可以接近第二端面部12b的外表面而形成,并与第二端面部12b的外表面接触。由于圆筒形电池12的下端部被收纳部33这样包围,因此,安全阀断裂而喷出的气体也几乎不会从电池保持架13的下侧流入。

隔壁部33a的优选的上下方向长度l33与收纳部32的情况相同,根据圆筒形电池12的容量、输出、种类等而不同,但例如为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的3%~30%、或5%~25%、或1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隔壁部32a、33a的上下方向长度相同。下保持架25相对于圆筒形电池12的外周面12c,例如从外周面12c的下端包围圆筒形电池12的轴向长度的3%~30%的长度的范围。

端子板5以与下保持架25的下壁部26密接的状态被安装。因此,在端子板5与电池保持架13之间不存在气体容易流通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有负极引线板17的负极集电板15的基部45螺纹固定于下壁部26。在下壁部26形成有供用于固定端子板5的螺钉36插通的螺孔(未图示)。

如上所述,在电池块11中,端子板4、5以与电池保持架13的上下壁部密接的状态被安装,此外,电池保持架13包围圆筒形电池12的上下两端部。因此,即使一个圆筒形电池12发生异常而从该电池喷出高温的气体,也能够维持由固化型树脂构成的电池保持架13的形状,阻止气体向保持架内流入。即,根据电池块11,能够防止高温的气体在各圆筒形电池12之间穿过,能够充分地抑制对其他正常的电池的影响。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损害本公开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例如,在仅在各圆筒形电池的第一端面部设置安全阀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仅第一保持架以包围设有安全阀的部分的方式伸出到第一端面部上,第二保持架不伸出到各圆筒形电池的第二端面部上的方式。此外,电池保持架的内部空隙(内部空间)可以按每个收纳部组划分,电池收纳部的列也可以在电池保持架的横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三列以上。

符号说明

4、5:端子板;10:电池模块;11、11a、11b:电池块;12:圆筒形电池;12a:第一端面部;12b:第二端面部;12c:外周面;13、13a、13b:电池保持架;14、14b:正极集电板;15、15a:负极集电板;16:正极引线板;17:负极引线板;18:内部空间;19:内部空隙;20:上保持架(第一保持架);21:上壁部;22、27:侧壁部;23、23b:凹部;24:上保持架侧凹部;25:下保持架(第二保持架);26:下壁部;28、28a:凹部;29:下保持架侧凹部;30:收纳部组;31:电池收纳部;32、33:收纳部;32a、33a:隔壁部;32b、33b:伸出部;32c、33c:开口;34、35:列;36:螺钉;37:螺孔;38:连结部;40、45:基部;41、41b、46、46a:汇流条部;42、47:开口;43、48:贯通孔;50:安全阀;51:正极;52:负极;53:隔离物;54:电极体;55:壳体;56:壳体主体;57:封口体;58垫圈;59、60:绝缘板;61:正极接头;62:负极接头;63:过滤器;63a、64a:开口部;64:帽件;65:伸出部;66:下阀体;67:上阀体;68:绝缘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