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装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3067发布日期:2019-06-15 01:0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压装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7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534,938、2016年9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396,677和2016年8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381,437的优先权。其中每一个的公开内容在此通过援引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整阐述一样。

背景

电连接器通常对接(mate)互补的电部件,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电连通。在一种应用中,电接触件被安装到电缆,并进一步压装到下面的印刷电路板(pcb)。当电连接器压装到pcb时,电连接器的电接触件与基板的电接触垫电连通。如此,电连接器使电缆和pcb彼此电连通。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电连接器配置成可安装到基板。电连接器可包括电绝缘连接器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可以界定前端和沿纵向方向与前端相对的后端。壳体本体还可以界定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侧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每一者从前端延伸到后端。壳体本体还可以界定沿着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上端和下端,横向方向垂直于侧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中的每一者,其中下端配置成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面向基板。电连接器还可包括由连接器壳体本体支承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件。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可以界定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该对接端沿着包括侧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方向从壳体本体延伸出第一距离,并且沿着横向方向延伸出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至少一个电接触件还可以界定安装端,该安装端与对接端相对并且配置成附连到电缆的电导体。电连接器可以配置成可安装到基板,使得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配置成当被置于与由基板的表面承载的相应电接触垫表面接触时从松弛位置弯曲,使得对接端沿横向方向对接触垫施加压力。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可以配置成以5ghz和30ghz之间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

附图简述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以下详细描述,其中为了解说的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手段。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造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包括电连接器、基板和多个电缆;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基板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

图4a是图3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另一透视图;

图5是图4a中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该连接器壳体支承多个电接触件;

图6a是示出安装到多个电缆的电接触组件的透视图。

图6b是示出安装到多个电缆的电接触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6c是接地板和从接地板延伸的多个接地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盖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安装到多个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10a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10b是图10a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俯视平面图;

图10c是示出处于解锁位置的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透视图;

图11a是图1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附连盖的透视图;

图11b是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移动到解锁位置的附连机件;

图12a是图1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压件的透视图;

图12b是图12a中所示的压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3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支承构件的透视图;

图14是包括图11中所示的附连盖、图12a中所示的压件和图13中所示的支承构件的附连机件的透视图;

图15是包括根据替代实施例构造的附连机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示出附连机件的附连盖被移除;

图17是图15中所示的附连机件的附连盖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5中所示的附连机件的支承构件的透视图;

图1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造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示出配置成可安装到下面的基板的电连接器;

图20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9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20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9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20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9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21是图19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

图2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电缆的横截面示图;

图2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造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示出配置成可安装到下面的基板的电连接器;

图24a是图23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24b是图23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侧视图;

图24c是图23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3的电连接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26是图23的电连接器的仰视透视图;

图27a是示出将图23的电连接器与下面的基板对接的步骤的俯视平面图;

图27b是侧视图,示出图27a所示的步骤;

图28a是图23的电连接器与下面的基板对接的俯视平面图;

图28是图23的电连接器与下面的基板对接的侧视图。

图29是图23的电连接器的直角应用,其中两个垂直基板彼此连接;

图3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电连接器的盖被移除;

图31是图30的电连接器的仰视透视图;

图32是图30的连接器壳体组件的透视图;

图3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接触组件的透视图,该电接触组件可以在本文所述的任何一个电连接器中实现;以及

图3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接触组件的透视图,该电接触组件可以在本文所述的任何一个电连接器中实现。

详细描述

本公开认识到可以修改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551,590中描述的实施例,使得电接触件的对接端可以表面安装到下面的基板。具体而言,连接器可以是压连接器,由此电接触件的对接端配置成可表面安装到下面的基板。对接端可以是有弹性的和柔性的。因此,当电连接器安装到下面的基板时,对接端可以向上弯曲。对接端可以界定与基板能够分离的接口,使得对接端可以从基板移除而不损坏对接端或基板。在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的过程中,当对接端抵靠基板的接触垫时,当对接端从中性位置向上弯曲到弯曲位置,对接端可以是弹性的。因为对接端是弹性的,所以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对接端可以对接触垫施加压力。对接端和接触垫可以界定能够分离的接口,使得当压力被移除时,对接端可以从接触垫移除而不会损坏对接端和接触垫中的任一个。

现在参照图1-5,电连接器组件20包括电连接器22、基板24。基板24可以配置为印刷电路板(pcb),多个电缆46和附连机件86,附连机件配置成将电连接器22固定到基板24。电连接器22配置成压装到基板24。具体而言,电连接器22包括多个电接触件28,电接触件28具有对接端,对接端被配置弯曲以便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变成压靠接触垫30,接触垫30设置在基板24的表面32上。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电接触28不延伸到基板24中。电接触28可以包括接地接触件g和信号接触件s。相邻的信号接触件s可以界定差分信号对。或者,信号接触件s可以按照需要是单端的。电连接器22能够与下面的基板24重复地对接。

基板24可包括设置在基板的至少一侧上的多个导电的表面安装技术(smt)接触垫30。至少一侧可包括第一表面32,第一表面32是沿第一或纵向方向l以及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第二或侧向方向a的平面。每个接触垫3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32处。每个接触垫30可以包括第一端和沿着纵向方向与第一端间隔开的第二端。每个接触垫可包括第一侧和沿侧向方向与第一侧隔开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此外,每个接触垫可以从其第一端延伸到其第二端。

多个接触垫30可以配置成线性阵列,尽管可以使用其他接触垫配置。例如,多个接触垫30可以沿侧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侧向方向可以被称为行方向。此外,接触垫30可沿侧向方向a彼此成直线。例如,所有接触垫30可与沿侧向方向延伸的线相交。在一个示例中,接触垫30可以与沿着侧向方向交错的一些接触垫的端成直线。例如,多个接触垫30可以具有接触垫30的第一子集30a和第二子集30b。第一子集30a的接触垫30可以具有沿侧向方向基本上彼此成直线的第一端和沿侧向方向基本上彼此成直线的第二端。第二子集30b的接触垫30可具有沿侧向方向基本上彼此成直线的第一端,以及沿侧向方向基本上彼此成直线的第二端。然而,第二子集30b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子集30a的接触垫在第一子集30a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沿着侧向方向成直线。由此,第二子集30b的接触垫的第一端不与第一子集30a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成直线。类似地,第二子集30b的接触垫30的第二端不与第一子集30a的接触垫的第二端成直线。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子集30a可以配置成与信号接触件s对接,并且第二子集可以配置成与接地接触件g对接。因此,第一子集30a可以在向前方向相对于第二子集30b间隔开。

电连接器22可包括电绝缘连接器壳体34和至少一个电接触件28,例如由连接器壳体34支承的多个电接触件。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电连接器22还可以包括连接器盖35,连接器盖可以为电接触件28提供机械覆盖,其在操作期间保护电接触件28。此外,连接器盖35可以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可以是配置成对电接触件28提供电屏蔽的导电或不导电(例如,有耗材料)材料。

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壳体本体37,壳体本体37界定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沿垂直于纵向方向和侧向方向两者的第三或横向方向t彼此间隔开。当电连接器22并且因此当连接器壳体34与基板24对接时,下壳体端36可配置成面向基板24的第一表面32。例如,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安装销41,安装销从下壳体端36向下延伸并且配置成压对接或以其他方式容纳在基板24的相应安装孔中。壳体本体37还可包括前壳体端40以及沿纵向方向l与前壳体端40间隔开的后壳体端42。前壳体端40在向前方向与后壳体端间隔开。类似地,后壳体端42在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与前壳体端40间隔开。向后方向和向前方向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纵向方向l取向。因此,电接触件28可以由壳体本体37支承。

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可分别在壳体34的下端36和上端38之间延伸。例如,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可以从上壳体端38延伸到下壳体端36。

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界定多个电缆隔间44,电缆隔间沿着向前的方向在后壳体端42中延伸。多个电缆隔间44中的每一个可以配置成容纳相应的一个电缆46。电缆隔间44可以朝向下壳体端36延伸到上壳体端38中。在一个示例中,电缆隔间44不延伸穿过下壳体端36。当电缆46容纳在隔间44中时,电缆46可以沿向后的方向延伸出后壳体端42。因此,后壳体端42可以界定电连接器22的安装接口。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或多个隔间44可以配置成容纳多于一个的电缆46,例如一对电缆4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46可包括排扰线或接地屏蔽48,每个排扰线或接地屏蔽48可安装到每个电缆隔间44中的相应接地接触件g的安装端。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分隔壁49,分隔壁49将相邻的电缆隔间44分开。

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进一步界定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在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之间延伸。例如,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个可以从上壳体端38延伸到下壳体端36。此外,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在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之间延伸。例如,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个可以从前壳体端40延伸到后壳体端42。因此应当理解,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以及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可以沿着由纵向方向l以及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来界定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连接器壳体34还可以包括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的构件。例如,构件可以从前端40延伸。在一个示例中,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闩锁臂39,闩锁臂沿着纵向方向l从壳体本体37向前延伸。闩锁臂39可配置成附连到连接器盖35。壳体本体37和闩锁臂39可以组合以界定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因此,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以及闩锁臂可以单独地或与下面描述的介电垫片68结合来界定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连接器壳体的最外侧覆盖区可以被界定在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内。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本体37可以是单个一体式壳体本体。因此,单个一体式壳体本体可以界定前壳体端40、后壳体端42、下壳体端36、上壳体端38以及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单个一体式壳体本体可以界定在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中的最外侧覆盖区。壳体本体的最外侧覆盖区可由前壳体端40、后壳体端42以及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界定。在一个示例中,连接器壳体34可以是单个一体式壳体。因此,单个一体式壳体可以界定前壳体端40、后壳体端42、下壳体端36、上壳体端38、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以及闩锁臂39。单个一体式壳体可以在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中界定最外侧覆盖区。壳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可以由前壳体端40、后壳体端42、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以及闩锁臂39界定。

如上所述,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包括信号接触件s和接地接触件g。信号接触件s可安装到电缆46的电导体。接地接触件g可安装到接地,诸如电缆46的接地屏蔽48或排扰线之类的接地。信号接触件s可以布置成使得相邻的信号接触件界定差分信号对。接地接触件g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或者,信号接触件可以是单端的。

现在参照6a-6c,电连接器22可包括电接触组件52,电接触组件52包括电接触件28。诸电接触件28可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例如,诸信号接触件s可以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弹性和柔性对接54,并且诸接地接触件g可以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弹性和柔性对接58。因此,提及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包括对接端54和58中的一者或两者。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从而从壳体34延伸出。例如,对接端可以沿着包括侧向方向a和纵向方向l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壳体本体37并由此从壳体34延伸出第一距离,并且沿侧向方向t从壳体本体37并由此从壳体34延伸出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距离可以是第二距离的至少3倍。例如,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在远离后壳体端42的方向上从前壳体端40延伸。此外,电接触件28可以从连接器壳体34的前端40延伸出。例如,电接触件28可以从壳体本体37的表面悬伸,并由此从壳体34的表面悬伸,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该表面不面向基板。在一个示例中,电接触件28可以从前壳体端40悬伸。

电接触件28可以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具体而言,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因此,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前壳体端40向前延伸到自由端,该自由端在向前方向上相对于壳体本体37偏移。此外,对接端可以配置成使得不存在沿着横向方向t取向并且延伸通过对接端两次的直线。可以理解的是,横向方向可以基本上(例如,在如本文所用的制造容差内)取向成垂直于基板的表面,电连接器配置成可安装到该基板的表面。

另外,电接触件28可如下所述延伸超过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最外侧覆盖区由闩锁臂39及介电垫片68两者和/或壳体本体37所界定。具体而言,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延伸超过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因此,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前壳体端40向前延伸到自由端,该自由端在向前方向上相对于闩锁臂39偏移。此外,对接端可以配置成使得不存在沿着横向方向t取向并且延伸通过对接端两次的直线。因此,电接触件28可以在向前方向上从闩锁臂39的相应整体偏移。

电接触件28可以进一步界定与对接端相对的相应安装端。例如,信号接触件s可以各自界定与对接端54相对的安装端56。信号接触件s的安装端56可以配置成附连到电缆46的电导体。信号接触件s的对接端54可以与安装端56是一体的。类似地,接地接触件g可以各自界定与对接端58相对的安装端60。接地接触件g的安装端60可以配置成附连到接地,诸如电缆46的相应的一个电接地屏蔽48。接地接触件g的对接端58可以与安装端60是一体的。

此外,电接触组件52可包括接地板62,接地板62配置成支承接地接触件g。例如,接地接触件g的对接端58可沿第一方向从接地板62延伸出。安装端60也可以从接地板62延伸出。具体而言,安装端60可以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接地板62延伸出。然后,安装端60可以安装在电缆46的接地屏蔽48。接地板62是导电的,因此将诸接地接触件g一起电共地。在一个示例中,接地接触件g和接地板62可以由单件导电材料冲压形成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在一个示例中,接地接触件g可以与接地板62是一体的。

现在参照图11-16c,信号接触件s的对接端54和接地接触件g的对接端58分别可以界定相应的远尖端64和66。信号接触件s的诸远尖端64可以沿着侧向方向a基本上彼此成直线。此外,接地接触件g的诸远尖端66可沿侧向方向a基本上彼此成直线。在一个示例中,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可沿着纵向方向l相对于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交错排列。例如,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沿纵向方向l在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和信号接触件s的安装端56之间的位置处可以与信号接触件s成直线。因此,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不与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成直线。

电接触件28均可包括接触本体,该接触本体界定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沿侧向方向彼此相对地间隔开。因此,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彼此背对。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的至少相应部分可沿横向方向彼此相对地间隔开。因此,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可以彼此背对。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每一个连接在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之间。类似地,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中的每一个连接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边缘和宽边可以界定沿着垂直于接触本体取向的平面的相应距离。例如,诸边缘可以各自沿着该平面从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中的一者向第一和第二宽边中的另一者延伸第一距离。诸宽边可以各自沿着该平面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一者向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另一者延伸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

电接触件沿侧向方向a边缘到边缘地布置。在一个示例中,连接器壳体34并且因此电连接器22可包括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的介电垫片68。介电垫片68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信号接触件s的对接端之间。介电垫片68可以与连接器壳体本体37是一体的。或者,介电垫片可以与连接器壳体本体37分开形成,然后插入信号接触件s之间。在一个例子中,介电垫片68可以在向前方向上从壳体本体37的前端40延伸。信号接触件s和接地接触件g可以相对于介电垫片68向前延伸。介电垫片68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差分信号对的相邻信号接触件s之间。每个介电垫片68可以从差分信号对的一信号接触件s的内边缘延伸到差分信号对的另一信号接触件s的内边缘。非受缚于理论的,认为介电垫片改善了电连接器组件的性能。

再次参见图1-5,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对接端58可以从壳体本体37的端延伸,并且因此从连接器壳体34的端延伸,该端不面对下面的基板24。例如,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对接端58可以从壳体本体37的前端40延伸,并且因此从连接器壳体34延伸。电连接器22可以配置成将电缆46终连到下面的基板24。电连接器22配置成可安装到具有基板表面32的基板24,基板表面32承载至少一个电接触垫30,例如多个电接触垫30,使得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54和58配置成当置于与相应的接触垫30表面接触处时弯曲,从而对接触垫30施加压力。因此,可以理解,电接触件28可以弯曲,使得当它们被压靠接触垫30时,它们弹性变形并对接触垫30施加压力。接触垫30可以是界定表面安装技术(smt)接触垫。当处于松弛的非压缩位置时,对接端54和5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壳体本体37的下端36下方延伸,并且因此在连接器壳体34的下端36下方延伸。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54和58可以设置在设置在弯曲位置,弯曲位置位于松弛位置上方。术语“在……上方”指的是从下壳体端36到上壳体端38的方向。例如,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与下壳体端36的底部表面基本上平面。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连接器壳体34的底部表面可以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

电接触件28和接触垫30都可以被镀层或以其他方式涂覆有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材料可以是金,以便诸部件物理接触时提供低损耗的电连接。如美国专利申请号14/551,590所述,每个接触件在该接触件与基板的连接相反的一端可以焊接到电缆的电导体或接地。电缆46可以是同轴电缆、双轴电缆、单导体电缆或任何替代类型的电缆。因此,电缆46可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和绝缘层,绝缘层围绕至少一个电导体中每个的至少一部分长度。电缆46还可包括接地,例如排扰线或接地屏蔽。

电接触件28可以由壳体本体37包覆成型,并且因此可以由连接器壳体34包覆成型。包覆成型可以通过如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551,590中所述的注射成型工艺形成。根据应用,可以在包覆成型中使用许多类型的塑料树脂。在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在比其他树脂更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包覆成型,并且为接触阵列的紧密度机械容差所允许。液晶聚合物(lcp)可以在比abs树脂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包覆成型。虽然保持用lcp树脂的接触件的紧密度机械容差可能因此而更加困难,但是所得到的连接器可以在更高的工作温度下工作。

可选地,电接触件28可以压合(stitch)在壳体本体37中,并且因此接合在连接器壳体34中。因此,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配置成在诸电接触件28之间提供机械支承和电隔离。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多个壳体本体37,从而可以包括多个壳体34。因此,可以说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34,连接器壳体34包括相应的至少一个壳体本体37。电连接器22还可包括相应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件28,诸如由至少一个壳体本体37中的每个支承并且因此由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34支承的多个电接触件28。在一个示例中,不损坏或破坏电接触件28、连接器壳体34或这两者,不能将附连到电缆46的导体的电接触件28在物理上与连接器壳体34分离。每个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及其相应的电接触件28组合起来可称为连接器壳体组件。因此,电连接器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组件。

现在参照图7-9所示,电连接器22还可以包括盖35,盖35可以附连到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附连到连接器壳体34。因此,每个连接器壳体组件可以包括其自己的盖35或附连到相应连接器壳体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壳体34的单一盖35。连接器盖35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连接器盖35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此外,连接器盖35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以便对电接触件28提供电屏蔽。或者,连接器盖35可以按照需要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连接器盖35可以为由连接器壳体34支承的电接触件28提供机械保护。具体而言,连接器盖35可以界定面向连接器壳体34的下盖端70,以及沿横向方向t与下盖端70相对的上盖端72。下盖端70可界定连接器盖35的底部表面。

上盖端72可以由顶壁界定,顶壁配置成覆盖连接器壳体34的至少一部分。在这方面,连接器盖35可以包括壳体部分83,壳体部分83配置成覆盖连接器壳体34的至少一部分。在这方面,连接器壳体34的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可以在与电接触件28和电缆46之间的连接对准的位置处开口。当连接器盖35附连到连接器壳体34时,连接器盖35的壳体部分83可在电连接器28和电缆46之间的连接上延伸。例如,下盖端70,从而连接器盖35的底部表面可以在壳体部分83处延伸并覆盖连接器壳体34的电缆隔间44。

连接器盖35可以界定多个接触开口74,接触开口74在朝向上盖端72的方向上延伸到下盖端70中。接触开口74可以分别在下盖端70和上盖端72之间终止而不延伸穿过连接器盖35的上盖端72的上表面。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界定多个分隔壁75,分隔壁75将接触开口74彼此分开。接触开口74可以沿着纵向方向l伸长,并且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每个接触开口74可以与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中的相应一个对准。例如,当电连接器22压装到基板24时,尖端64和66可以延伸到相应的接触开口74中。

连接器盖35可沿纵向方向l界定前壁76和与前壁76相对的后壁77。连接器盖可进一步界定沿侧向方向a彼此相对的相对侧壁78。前壁76可以相对于尖端64和66向前设置。侧壁78可以设置成使得当连接器壳体34附连到盖时对接端54和58设置在侧78之间。因此,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基板、前壳体端40、连接器盖35的前壁76,上盖端72和连接器盖35的侧壁78可以封装电接触件的对接端54和58。除非另有说明,电连接器和基板24可以组合以围绕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的所有侧。

具体而言,连接器盖35可以包括界定接触开口74的接触部分85。因此,应当理解,接触部分85处的下盖端70配置成面向基板24。例如。接触部分85处的下盖端70可以在基板表面32处邻接基板24。接触部分85可以与壳体部分83是一体的。或者,接触部分85可以与壳体部分83是分离的并且附连到壳体部分83。

接触部分85可以界定前壁76,前壁76也可以称为盖的端壁。因此,接触部分85可以从壳体部分83延伸到前壁76。前壁76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向前方向从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向外。此外,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尖端可以沿着纵向方向与前壁76成直线,使得前壁76保护电接触件28的尖端。

当对接端54和58处于松弛位置时,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下方延伸。例如,当处于松弛位置时,每个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下方延伸。另外,当处于松弛位置时,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尖端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上方或下方延伸。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电接触件的对接端54和58可以设置在弯曲位置,该弯曲位置设置在松弛位置上方。例如,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54和58的最底部表面可以与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基本平面。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

连接器盖35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附连到连接器壳体34。例如,连接器盖35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0,该附连构件80配置成附连到连接器壳体34的互补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2。例如,连接器盖35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0可以容纳连接器壳体34的互补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2。连接器壳体34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2可以配置成上述的闩锁臂39。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34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可包括一对闩锁臂39。每个闩锁臂39可界定倒钩表面43,该倒钩表面43配置成卡接连接器盖35的对应扣栓(catch)表面84,从而将连接器壳体34和盖相互附连。因此,连接器盖35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0可配置为扣栓表面84,该扣栓表面配置成阻碍连接器壳体34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43。例如,盖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80可包括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一对扣栓表面84。在操作期间,闩锁臂39可插入连接器盖35的相应附连开口中,直到闩锁臂39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43扣栓在连接器盖35的相应扣栓表面84为止。连接器盖35的附连开口可以向前延伸到接触部分85中。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附连到连接器盖35的接触部分85。当带倒钩的闩锁表面43接合相应的扣栓表面84时,连接器壳体34相对于盖在向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最小限度内,诸如相对移动被阻止。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34可以安装到基板24,使得电接触件28与相应的接触垫30对接。连接器壳体34随后可以附连到连接器盖35。应该理解的是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盖35可包括至少一个闩锁臂39,并且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互补的至少一个扣栓表面84。

现在参照图10a-14,电连接器组件2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附连机件86配置成将电连接器22附连到基板24。附连机件86可进一步向电连接器22施加压力以抵靠基板。压力为电接触件28在远离基板24的方向上施加到连接器壳体34上的力提供反作用力。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将电连接器22固定到基板24,以便(i)将电接触件28保持在抵靠接触垫30的电接触件的弯曲位置,以及(ii)抵抗分离力,该分离力施加在连接器壳体34和基板24中的一者或两者上以将连接器壳体34和基板24相互分离。例如,由于电接触件28被压到它们各自的弯曲位置,所以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以抵抗由电接触件28施加在连接器壳体34上的分离力。

此外,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以配置成抵抗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由电连接器组件20的外部源施加的分离力。例如,外力可以沿向下竖直方向施加在电缆46上,这继而导致将施加到电连接器22的力矩,该力矩使得电连接器22在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处偏置向竖直向上方向。因此,该力矩沿远离基板24的向上竖直方向向电连接器22施加分离力。

因此,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包括压件88,该压件88配置成在朝向基板24的向下方向上向电连接器22施加相反的压力。向下方向可以沿横向方向t定取向。在一个示例中,压件88可配置成将压力施加到连接器盖35。替换地或附加地,压件88可配置成将压力施加到连接器壳体34。

压件88可以配置成附连到电连接器22和基板24中的每一个,以便将电连接器22固定到基板24。在一个示例中,附连机件86可以包括附连到基板24的支承构件90。因此,压件88可以附连到支承构件90,支承构件90继而附连到基板24。因此,可以说支承构件90将压件88附连到基板24。压件88可配置成在电连接器22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使得电连接器22的该部分设置在压件88和基板24之间。在一个示例中,压件88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盖35上,使得连接器盖35设置在压件88和基板24之间。因此应当理解,压件88可以被基板24支承,并且将压力施加在抵靠基板24的电连接器22上,压件88被基板24支承。压件88可由金属、塑料或其他合适的坚硬的材料形成。

压件88可包括被配置成将压件88固定到基板24的任何合适紧固特征上。紧固特征可按照需要根据任何合适的实施例来配置。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紧固特征可以配置为支承构件90。支承构件90可以按照需要使用任何已知的紧固系统安装到基板24。支承构件90可包括支承本体91和孔94,支承本体91配置成附连到基板24,孔94至少延伸到支承本体91中。例如,孔94可延伸穿过支承本体91。附连机件86还可包括枢轴构件96,枢轴构件96容纳在孔94中,同时枢轴构件96沿枢轴轴线延伸。压件88同样可以界定容纳枢轴构件96的孔98。因此,压件88能绕枢轴轴线相对于支承本体91枢转,并且因此能相对于支承构件90枢转。在一个示例中,枢轴构件96可以配置为枢轴销。

具体而言,在接合位置(图10a)和脱离位置(图10c)之间,压件88可围绕枢轴构件96枢转并且因此绕枢轴轴线枢转。当压件88处于接合位置时,压件88将压力施加到电连接器22,以便将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54和58保持在其受压状态下,抵靠基板24的接触垫30。具体而言,压件88的邻接表面87邻接上盖端72并且可以将压力施加到上盖端72。或者,压件88的邻接表面87可以邻接连接器壳体34的上壳体端38。当压件88处于脱离位置时,压件88可以与连接器22间隔开,使得压件88不向电连接器22施加压力。枢轴轴线可以沿侧向方向a取向。应该理解的是,枢轴轴线可以替代地按照需要沿着任何合适的替代方向取向。例如,枢轴轴线可以沿着纵向方向l取向或者相对于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中的每一个成角度的方向取向。因此,枢轴轴线可以在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内取向。

虽然在一个示例中压件88、支承构件90和枢轴构件96可以彼此分离并且彼此附连,但是应当理解,根据替代实施例,压件88、支承构件90和枢轴构件96中的一者或多者或全部可彼此是一体的。例如,枢轴构件96可以与支承构件90是一体的,并且压件88附连到枢轴构件96。或者,枢轴构件96可以与压件88是一体的,并且支承构件90附连到枢轴构件96。又或者,压件88和支承本体91可以彼此是一体的,以便将枢轴构件96界定为活动铰链。

压件88可以在不同于枢转构件96的第二附连位置处附连到支承构件90,以便将压件88固定在接合位置。例如,压件88可以沿着垂直于枢轴轴线的方向在偏离枢轴轴线的位置处附连到支承构件90。偏离枢轴轴线的方向可以在包括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的平面中界定。当枢轴轴线沿侧向方向延伸时,方向偏移可以由纵向方向l界定。压件88附连到支承构件90的位置也可以沿着横向方向t偏离枢轴轴线。此外,因为压件88可以附连到支承构件90,支承构件90继而附连到基板,故而可以说压件88可以被固定到基板24。具体而言,压件88可以在与电连接器22附连到基板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固定到基板。除非另有说明,压件88可独立于电连接器22固定到基板。

压件88可以按照需要以任何方式在第二附连位置附连到支承构件90。例如,支承构件90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该附连构件100配置成附连到压件88的互补附连构件102。例如,压件88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2可配置成容纳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可配置为从支承本体91向外延伸的闩锁臂104。例如,当支承构件90安装到基板24时,闩锁臂104可以从支承本体91在向上方向上延伸远离基板24。具体而言,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可以包括一对闩锁臂104。每个闩锁臂104可以界定倒钩表面106,该倒钩表面106配置成扣栓在压件88的对应扣栓表面108上,以便在第二附连位置将压件88附连到支承构件90。

因此,压件88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2可配置为扣栓表面108,扣栓表面108配置成阻碍支承构件90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例如,压件88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2可包括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一对扣栓表面108。在操作期间,闩锁臂104可插入压件88的相应附连开口110中,直到支承构件90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的106扣栓到压件的相应扣栓表面108上。压件88的附连开口110可以沿着横向方向t向上延伸。当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接合相应的扣栓表面108时,压件88在第二附连位置处相对于支承构件90在向上方向上的的相对移动在最小限度内,诸如相对移动被阻止。因此,压件88不能以足以移除压力的程度绕枢轴轴线朝向脱离位置枢转。应当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压件88可包括至少一个闩锁臂104,并且支承构件90可包括互补的至少一个扣栓表面108。

附连机件86还可包括偏置构件112,偏置构件112推动压件88在第二附连位置处保持附连到支承构件90。例如,偏置构件112可配置为从压件88延伸到第二结构的弹簧,使得弹簧沿向后方向偏置压件88。因为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可以在向前方向上延伸,所以向后偏置压件88使得扣栓表面108同样在向后方向上偏置成与闩锁表面106接合。第二结构可以由枢轴构件96和支承本体91中的一者或两者界定。偏置构件112可以构造为在压件88的相应槽腔113中延伸的一对弹簧。

附连机件86还可包括附连盖114,附连盖114配置成固定到压件88。附连盖114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诸如聚合物或有损材料。例如,,附连盖114可以按照需要导电或不导电。附连盖114配置成在槽腔113上方延伸。因此,附连盖114配置成为偏置构件112提供机械保护。附连盖114配置成附连到压件88。例如,压件88可以界定至少一个附连臂111,附连臂111界定相应的至少一个附连槽116,附连槽116配置成容纳附连盖114。例如,至少一个附连槽116可以被定位和配置成容纳附连盖114的前端。至少一个附连臂111可包括多个附连臂111,诸附连臂111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因此,至少一个附连槽116可分别包括由附连臂111界定的多个附连槽。

附连盖114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弹簧臂105,该弹簧臂105配置成当附连盖114附连到压件88时抵靠压件88弯曲。因此,至少一个弹簧臂115可提供抵靠压件88的分离力,分离力推动压件88和附连盖沿着横向方向t分离。因此,分离力推动附连盖114抵靠附连臂111,从而保持附连盖114和压件88之间的附连。

附连盖114还可包括臂118,臂118配置成在邻近压件88的侧向相对侧设置,其界定相应的附连开口110。附连开口110可与臂118对准。例如,附连开口110可以沿着横向方向与臂118对准。在一个示例中,臂118可以容纳压件88的相对侧。因此,盖114可以界定相应的开口120,开口120延伸穿过臂的至少一个壁并且与压件88的附连开口110对准。盖的至少一个壁可以设置在压件88下方。因此,盖114的相应开口120配置成容纳支承构件90的闩锁臂104。闩锁臂104因此可以延伸穿过支架臂118的开口120进入压件88的附连开口110。

附连盖114还可包括座117,座117延伸到相应的一个槽腔113中,使得偏置构件112的第一端邻接座117。具体而言,附连盖114可包括延伸到相应一个槽腔113中的第一座和第二座117,使得偏置构件112的第一端邻接座117中的相应一个。偏置构件112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可邻接压件88。偏置构件112可以对座117施加力,该力将附连盖114沿向前方向偏置到向前位置。当附连盖114处于向前位置时,锁定区域119沿着横向方向t与闩锁臂104的倒钩表面106对准。锁定区域119可以由附连盖114界定并且可以部分地界定附连开口120。替换地,锁定区域119可以由压件88界定并且可以部分地界定附连开口110。因此,锁定区域119阻碍闩锁臂104,从而防止附连盖114相对于支承构件90的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远离电连接器22。此外,因为附连盖114附连到压件88,所以当附连盖114处于向前位置时压件88还被防止远离电连接器22移动。因此,前向位置可以称为锁定位置。偏置构件112对附连盖114施加偏置力,该偏置力将附连盖114并且因此将附连机件86偏置到锁定位置。

附连盖114能够相对于支承构件90在向后方向上克服偏置构件112的偏置力移动到解锁位置(出于解说目的,图11b示出压件88被移除)。当附连盖114处于解锁位置时,锁定区域119在向后方向上与倒钩表面106间隔开。因此,闩锁臂104与附连开口120对准,使得附连盖114可从支承构件90移除。在一个实施例中,压件88可绕枢轴轴线枢转,以便从支承构件90移除附连盖114。当附连盖114从支承构件90移除时,压件88同样从电连接器22移除,从而移除压力。当附连盖114从支承构件90移除时,闩锁臂104的倒钩表面106移动穿过附连盖114的附连开口120和压件88的附连开口110。在这方面,应当理解地是,因为附连盖114附连到压件88,所以压件88同样可以随着附连盖114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当希望再次将压力施加到电连接器22时,附连机件86可以再次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具体而言,附连盖114可以向下移动抵靠电连接器22,这使得倒钩表面106被容纳在附连开口110和120中。一旦倒钩表面106越过(clear)锁定区域119,则偏置构件112的偏置力使附连盖114相对于支承构件90和电连接器22沿向后方向移动到锁定位置。

在这方面,附连盖114可以被称为锁定构件。锁定构件可以以盖114的形式提供,或者应当理解,锁定构件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结构界定,该结构配置成在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锁定位置压件88被保持在使得压件88将压力施加到电连接器22的位置,其中在解锁位置压件88可以远离电连接器22移动,从而移除压力。

应当理解地是,附连机件86可以配置成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将电连接器22附连到基板24。例如,压件88可以施加压力,该压力将电连接器22偏置抵靠下面的基板24。现在参照图5-6,附连盖114可以进一步界定压件88,该压件88施加压力,该压力将电连接器22偏置抵靠下面的基板24的。因此,锁定构件可以进一步界定压件88。此外,应当理解地是,附连机件86可包括图10a至图14中所示的枢轴构件96,或者如图15-16所示可以没有枢轴构件96。

如图16中所示,支承构件90可以界定定位构件122,定位构件122配置成接合附连盖114,以便沿着纵向方向l相对于电连接器22定位附连盖114的位置。例如,附连盖114可以界定互补定位构件126,互补定位构件126配置成与支承构件90的定位构件122对接。在一个示例中,支承构件90的定位构件122可以配置为定位槽124。定位槽124可以面向向上方向。附连盖114的互补定位构件126可以配置为定位凸部128,定位凸部128配置成容纳在定位槽124中。当然,应当理解地是,支承构件90的定位构件122可以替代地被配置为定位凸部,而附连盖114的互补定位构件126可以被配置为容纳支承构件90的定位凸部的定位槽。

附连盖114以期望的任何方式附连到支承构件90。例如,如上所述,支承构件90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可配置成附连到附连盖114的互补附连构件130。例如,附连盖114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30可配置成容纳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可配置为闩锁臂104,该闩锁臂104从支承本体91向外延伸。例如,当支承构件90安装到基板24时,闩锁臂104可以从支承本体91沿向上方向远离基板24延伸。具体而言,支承构件90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00可包括至少一对闩锁臂104。该对闩锁臂104可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此外,至少一对闩锁臂104可包括沿纵向方向l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对和第二对。

每个闩锁臂104可以界定倒钩表面106,倒钩表面106配置成扣栓在附连盖114的对应扣栓表面132,以便将附连盖114附连到支承构件90。因此,附连盖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30可配置为扣栓表面132,扣栓表面132配置成阻碍支承构件90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例如,附连盖114的至少一个附连构件130可包括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一对扣栓表面108。至少一对扣栓表面108可包括沿纵向方向l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扣栓表面对和第二扣栓表面对。在操作期间,闩锁臂104可插入附连盖114的相应附连开口120中,直到支承构件90的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扣栓到附连盖114的相应扣栓表面132上。附连盖114的附连开口120可以沿着横向方向t向上延伸。当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接合相应的扣栓表面132时,附连盖114相对于支承构件90在向上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最小限度内,诸如相对移动被阻止。应当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附连盖114可包括具有带倒钩的闩锁表面106的至少一个闩锁臂104,并且支承构件90可包括互补的至少一个扣栓表面。

如上所述,附连盖114可以附连到支承构件90,支承构件90继而被安装到基板24。当然,应当理解地是,附连盖114可以以任何所需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到基板24。在一个示例中,附连盖114可以如上所述独立于电连接器22固定到基板24。附连盖114可进一步配置成将压力施加到电连接器22,压力将电连接器22偏置抵靠下面的基板24。具体而言,附连盖114可包括至少一个弹簧臂115,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24时弹簧臂115抵靠电连接器22,且附接盖114固定到基板24。弹簧臂115可以抵靠连接器盖114,并且当附连盖114附连到支承构件90并由此固定到基板24时弹簧臂115可以被压缩。弹簧臂115可以是易伸缩的和有弹性的,使得弹簧臂115的压缩使弹簧臂向电连接器22施加压力,从而推动电连接器22和连接器盖114t彼此分离。然而,因为连接器盖114固定到基板24并因此不能沿向上方向远离连接器22移动,所以压力推动电连接器22在与向上方向相反的向下方向上逆着下面的基板24移动。弹簧臂115可以抵靠连接器盖35、连接器壳体34或电连接器22的任何替代结构。或者,弹簧臂115可以通过接触中间结构而抵靠电连接器22,该中间结构继而接触电连接器22。附连盖114可按照需要包括多个弹簧臂115。弹簧臂例如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

参照图19-22、图23-29和图30-35,示出了电连接器组件20的替代实施例。如上所述,每个电连接器组件20可包括电连接器22和基板24。如上所述,电连接器22可以配置成压装到基板24。具体而言,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配置成弯曲,从而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变成压靠相应的接触垫30,接触垫30设置在基板24的表面32上。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电接触件28不延伸到基板24中。因为电接触件28可以界定与基板24能够分离的接口,所以电连接器22可以按照需要重复地与下面的基板24解除对接以及与下面的基板24对接。

基板24可包括设置在基板的至少一侧上的多个导电的表面安装技术(smt)接触垫30。该至少一侧可包括第一表面32,该第一表面32沿第一或纵向方向l和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第二或侧向方向a呈平面。每个接触垫30可设置在第一表面32。每个接触垫30可包括第一端和沿纵向方向与第一端间隔开的第二端。每个接触垫可包括第一侧和沿侧向方向与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此外,每个接触垫30可以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延长。

多个接触垫30可以配置成线性阵列,尽管可以使用其他垫配置。例如,多个接触垫可以沿侧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侧向方向可以称为行方向。此外,接触垫30可以沿侧向方向a彼此成直线。例如,所有接触垫可与沿侧向方向a取向的单条直线相交。在一个示例中(参见例如图19),接触垫30的第一端可以沿侧向方向a基本上彼此成直线,并且接触垫30的第二端可以沿侧向方向a基本上彼此成直线。在另一个示例中(参见例如图30),接触垫30的一端可以沿着侧向方向与一些接触垫30的端成直线,并且沿着侧向方向与其它接触垫30的端相交错。因此,多个接触垫30可包括接触垫30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第一子集的接触垫30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沿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而第二端沿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此外,第二子集的接触垫30可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而第二端沿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然而,第二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子集的接触垫在第一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处沿着侧向方向成直线。因此,第二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不与第一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一端成直线。类似地,第二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二端不与第一子集的接触垫30的第二端成直线。

如上所述,电连接器22可包括电绝缘连接器壳体34以及至少一个电接触件28,该至少一个电接触件28诸如是由连接器壳体支承的多个电接触件28。每个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电绝缘壳体本体37。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界定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下壳体端36和上壳体端38沿第三方向或横向方向t彼此间隔开,该第三方向或横向方向t垂直于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两者。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下壳体端36可以配置成面向基板24的第一表面32。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还可以包括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沿纵向方向l彼此间隔开。前壳体端40沿向前方向与后壳体端42间隔开。类似地,后壳体端42在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与前壳体端40间隔开。向后方向和向前方向中的每一者可以沿着纵向方向l取向。电接触件28可以从前端40向外延伸。

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可以在上端36和下端38之间延伸。例如,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可以从上壳体38端延伸到下壳体端36。电接触件28可以在远离后壳体端42的方向上从前壳体端40延伸。此外,电接触件28可以以上述方式从前壳体端40悬伸。因此,如上所述,电接触件28可以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和连接器壳体34两者的最外侧覆盖区。如图24c和图30所示,连接器壳体34可以界定多个在壳体本体37中延伸的隔间44。例如,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界定多个隔间44,该多个隔间44沿向前方向延伸到后壳体端40中。多个隔间44中的每一个可以配置成容纳电缆46(参见图30)。当电缆46容纳在隔间44中时,电缆46可以沿向后方向延伸出后壳体端42。在一个示例中(参见图22和32),至少一个或多个隔间44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容纳多于一根电缆46,诸如一对电缆46。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缆46的排扰线或接地屏蔽可以安装到每个隔间24中的电接触件28的共地接触件。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连接器壳体34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分隔壁49,分隔壁49隔开相邻的隔间44。

图20a-20c示出了一些代表性的连接器配置。在图20a中,连接器22可以将电缆46终连到基板24。虽然示出了四根电缆,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电缆。电缆可以是经屏蔽的双轴电缆,或者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替代实施例来配置。如图20b所示,电连接器22可包括两个电缆组46,每个电缆组形成具有多个电缆的电缆组件。同样,虽然每个电缆组可包括四根电缆,但是电缆组可按照需要包括任何数量的电缆。电连接器22可包括相应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使得电缆46的电导体或排扰线安装到每个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相应一个的电接触件28的安装端。因此,电缆组件可以包括电缆,电缆安装到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电接触件。应当理解,电缆组件允许使用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相应的电缆作为电连接器的组成部分来组装具有各种数量电缆的电连接器。如图20c所示,电缆可以比图20b中间隔更密地在一起。因此,可以理解地是,电缆可以按照需要间隔开任何合适的距离。间隔更密的电缆46允许电连接器22具有更高的电接触密度。在一个示例中,电连接器仅包括连接器壳体、电接触件和电缆。电连接器22还可按照需要包括串扰屏蔽。

如图29所示,电缆46可以配置成在基板24和互补电部件之间建立电通信。互补电部件可以配置为第二基板117,其中基板24被称为第一基板。因此,电缆46可以将电连接器组件20置于与互补电部件电通信。

再次参照图19-22、图23-29和图0-35中所示的各个实施例,连接器壳体34还可以界定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者可以在上壳体端38和下壳体端36之间延伸。例如,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者可以从上壳体端38延伸到下壳体端38。此外,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者可以在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之间延伸。例如,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中的每一者可以从前壳体端40延伸到后壳体端42。因此应当理解,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以及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可以沿着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来界定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19),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以及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还可以沿着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来界定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电接触件28可以从壳体本体37悬伸以便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此外,电接触件28还可以从壳体本体37悬伸以便延伸超过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

本文描述的每个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包括信号接触件s和接地接触件g。信号接触件s可以安装到电缆46的电信号导体。接地接触件g可以安装到接地,诸如电缆46的接地屏蔽或排扰线。信号接触件可以布置成使得相邻的信号接触件s界定差分信号对。接地接触件g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或者,信号接触件s可以是单端的。

例如(也参见图33-34),信号接触件s可以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54,并且接地接触件g可以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58。提及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包括对接端54和58中的一者或两者。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并因此从壳体34延伸出。例如,对接端可以沿着包括侧向方向a和纵向方向l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并因此从壳体34延伸出第一距离,以及沿着横向方向t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并因此从壳体34延伸出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距离可以是第二距离的至少3倍。例如,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在远离后壳体端42的方向上从前壳体端40延伸。此外,电接触件28可以从连接器壳体34的前端40延伸出。例如,电接触件28可以从壳体本体37的表面悬伸,并因此从壳体34的表面悬伸,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该表面不面向基板。在一个示例中,电接触件28可以从前壳体端40悬伸。

电接触件28可以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具体而言,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延伸超过壳体本体37的最外侧覆盖区。因此,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前壳体端40向前延伸到自由端,该自由端在向前方向上相对于壳体本体37偏移。此外,对接端可以配置成使得不存在沿着横向方向t取向并且延伸通过对接端两次的直线。可以理解地是,横向方向可以基本上(例如,在制造容差内,如本文中所用的)取向成垂直于电连接器被配置可安装到的基板的表面。

电接触件28还可以界定与对接端相对的相应安装端。例如,信号接触件s可以各自界定与对接端54相对的安装端56。信号接触件s的安装端56可以配置成附连到电缆46的电导体。信号接触件s的对接端54可以与安装端56是一体的。类似地,接地接触件g可以各自界定与对接端58相对的安装端60。接地接触件g的安装端60可以配置成附连到电缆46的相应的一个接地,诸如电接地屏蔽48。接地接触件g的对接端58可以与安装端60是一体的。

电接触组件52还可包括支承接地g的导电接地板62。例如,接地接触件g的安装端60可由接地板62一起共电。此外,接地接触件g可以与接地板62是一体的。例如,接地接触件g和接地板62可以由单片导电材料冲压或以其他方式形成。

电接触件的对接端可以界定远尖端。例如,信号接触件s可以界定远尖端64,远尖端64可以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此外,接地接触件g可以界定相应的远尖端66,远尖端66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基本上成直线。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3所示,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可以沿着侧向方向与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基本上成直线。在图34所示的另一个例子中,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可以相对于侧向方向a从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偏移或交错。例如,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可以在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和信号接触件s的安装端56之间的位置处相对于纵向方向l与信号接触件s成直线。因此,在该示例中,接地接触件g的远尖端66与信号接触件s的远尖端64沿着侧向方向a不成直线。

电接触件28每个可包括接触本体,该接触本体界定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沿侧向方向a彼此相对地间隔开。因此,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彼此背对。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的至少相应部分可沿横向方向t彼此相对地间隔开。因此,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可彼此背对。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每一者连接在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之间。类似地,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中的每一者连接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边缘和宽边可以沿着平面界定相应的距离,该平面垂直于接触本体取向。例如,边缘可以各自沿着平面从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中的一者向第一宽边和第二宽边中的另一者延伸第一距离。宽边可以各自沿着平面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一者向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另一者延伸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

电接触件28可以沿着侧向方向a边缘到边缘地布置。因此,相邻的电接触件28的边缘可以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面对。在图30-32中示出的一个示例中,连接器壳体34并且因此电连接器22并且因此电连接器组件20,可以包括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的介电垫片68。具体而言,介电垫片68可以从壳体本体37向前延伸到每个差分信号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对接端之间的位置。每个介电垫片68可以从差分信号对的一个信号接触件的内边缘延伸到对接端处的差分信号对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的内边缘,其中该一个信号接触件的内边缘和另一个信号接触件的内边缘沿着侧向方向a彼此面对。介电垫片68可以与壳体本体37是一体的。或者,介电垫片68可以与壳体本体37分开形成,然后插入相邻的信号接触件s之间。非受缚于理论的,认为信介电垫片改善了电连接器组件22的性能。

如本文所示,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壳体本体37的端或壁延伸,并且因此从连接器壳体34的端或壁延伸,该端或壁不面向基板24。例如,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可以从连接器壳体34的前端40延伸。因此,电连接器22可以配置成在电缆46和下面的基板24之间建立电连接。电连接器22配置成可安装到基板24,基板24具有基板表面32,基板表面32承载至少一个电接触垫30,诸如多个电接触垫30。电接触件28的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可以配置成当被置于与相应的接触垫30表面接触时沿横向方向t弯曲,从而对接触垫30施加压力或法向力。因此,可以理解,电接触件28可以弯曲,使得当它们压靠接触垫30时,电接触件28从正常位置或松弛位置弹性变形,并对接触垫30施加压力。当处于松弛位置时,电接触件28的至少一部分对接端可以在壳体本体37下方延伸,并由此在连接器壳体34的下方延伸。例如,当处于松弛位置时,每个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在壳体本体37下方延伸。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可以设置处于弯曲位置,弯曲位置位于松弛位置上方。例如,当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时,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与连接器壳体的底部表面基本上平面。底部表面可以由下端36界定,并且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底部表面可以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

电接触件28和接触垫30都可以镀层或以其他方式涂覆有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材料可以是金,以便在部件物理接触时提供低损耗的电连接。如14/551,590号美国专利申请所述,每个接触件可以在同该接触件与基板的连接相反的一端焊接到电缆的电导体或接地。电缆可以是同轴电缆、双轴电缆、单导体电缆或任何替代类型的电缆。因此,电缆可包括至少一个电导体和围绕各个至少一个电导体的至少一部分长度的绝缘层。电缆还可包括接地,诸如排扰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接触件可以电连接到电缆上的接地屏蔽,继而与排扰线电通信。

接触件可以由壳体本体37包覆成型,并且因此由连接器壳体34包覆成型。包覆成型可以通过14/551,59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注模成形工艺形成。取决于应用,许多类型的塑料树脂可以在包覆成型中使用。在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在比其他树脂更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包覆成型,并且为接触阵列的紧密度机械容差所允许。液晶聚合物(lcp)可以在比abs树脂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包覆成型。虽然保持用lcp树脂的接触件的紧密度机械容差可能因此而更加困难,但是所得到的连接器可以在更高的工作温度下工作。

或者,电接触件28可以压合到壳体本体37中,并由此接合到连接器壳体34中。因此,壳体本体37和连接器壳体34配置成提供机械支承和电接触件28之间的电隔离。一个或多个壳体本体37以及由此连接器壳体34可以在单个电连接器22中组合在一起(参见例如图19)。因此,可以说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34和相应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件28,诸如由各至少一个连接器壳体34支承的多个电接触件28。在一个示例中,在不损坏或破坏接触件28、壳体34或两者的情况下,附连到电缆46的导体的电接触件28不能与壳体物理分离。每个壳体34及其相应的电接触件28可以称为连接器壳体组件。

参照图19-22、图23-29和图30-35所示的实施例,分别如图19、图25-26和图31所示,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连接器盖35,连接器盖35配置成将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将连接器壳体34固定到下面的基板24,从而确保相应的电接触件28与它们将要对接的相应的接触垫30对准。例如,盖35可以如图19所示将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器壳体组件保持在适当位置,或者可以如图26和图31所示保持单个连接器组件。盖35可包括壳体部分83,壳体部分83配置成覆盖壳体本体37的至少一部分,并因此覆盖连接器壳体34。例如,盖35的壳体部分83可以跨电缆隔间44延伸并在壳体部分83覆盖连接器壳体34的电缆隔间44,并且因此可以跨电缆46和电接触件28之间的连接而延伸。盖35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包括接触部分85,接触部分85配置成当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从壳体本体37延伸、并因此从连接器壳体34延伸时,覆盖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接触部分85可以从壳体部分83沿向前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例如,图19和图26),接触部分85可以与壳体部分83是一体的。在其他示例中(例如,图31),接触部分85可以与壳体部分83分离。

壳体部分83可包括顶壁,顶壁配置成覆盖至少一个壳体本体37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覆盖连接器壳体34。例如,顶壁可覆盖壳体本体37的隔间44。顶壁可以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内表面配置成面向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面向连接器壳体34,外表面沿着横向方向t与内表面相反并且配置成背对壳体本体37。在一个示例中,盖35可以配置成使得顶壁的内表面将每个电缆46的接地屏蔽或排扰线压靠接地板62。

如图26中所示,壳体部分83可包括底部表面,底部表面在朝向基板24的向下方向上与顶壁隔开。例如,底部表面可配置成面向基板24。在一些示例中,当盖35附连到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附接到连接器壳体34且电连接器22被安装到基板24时,盖35的底部表面可以配置成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此外,盖35的底部表面可以在壳体部分83中界定至少一个底部开口,底部开口构造成容纳壳体本体37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因此容纳连接器壳体34的至少一部分。

继续参照图26,盖的壳体部分83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沿纵向方向l与第一端间隔开。第二端可向前间隔开第一端。第一端可以界定至少一个端开口,该端开口配置成容纳连接器壳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当电缆46安装到电接触件28时,电缆46可以从至少一个端开口延伸出来。盖35的接触部分85可以从壳体部分83的第二端向前延伸,并且因此在沿着纵向方向l远离第一部分的第一端的方向上向前延伸。

壳体部分83还可包括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彼此间隔开以便在壳体部分83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容纳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容纳连接器壳体34。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2时,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沿着横向方向t从顶壁向基板24延伸。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界定壳体部分83的底部表面。

再次参照图19、图25-26和图31,盖的接触部分85可包括外表面,外表面沿横向方向t覆盖电接触件28,且尤其覆盖对接端。接触部分85还可包括沿横向方向t与外表面隔开的底部表面。如图19、图25和图26所示,接触部分85的外表面可以与壳体部分83的外表面是一体的。类似地,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与壳体部分83的底部表面是一体的。或者,如图31所示,接触部分85的外表面可以与壳体部分83的外表面是分开的。类似地,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与壳体部分83的底部表面是分开的。

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配置成面向基板24。在一些示例中,当盖35连接到壳体本体37且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配置成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此外,如图31所示,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界定至少一个底部开口91,底部开口91配置成容纳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例如,接触部分85可包括多个分隔壁93,分隔壁93沿侧向方向a彼此间隔开。底部开口91可沿侧向方向a在相邻的分隔壁93之间延伸。接触部分85的每个底部开口91可以容纳至少相应的一个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例如,每个底部开口91可以容纳相应的不同的一个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

接触部分85可包括端壁95,端壁95沿着纵向方向与壳体部分83间隔开。具体而言,端壁95可以在向前方向上与壳体部分83间隔开。因此,接触部分85可以从壳体部分83向端壁95延伸。端壁95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外表面和底部表面之间延伸。当盖35附连到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附连到连接器壳体34时,端壁95可以从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起向前设置。此外,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远端可以与端壁95沿纵向方向l成直线,使得端壁保护电接触件28的远端。此外,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远端可设置在壳体本体37和端壁95之间。

当电接触件28处于其松弛位置时,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下方延伸。例如,当电接触件28处于松弛位置时,每个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下方延伸。另外,当电接触件28处于松弛位置时,电接触件28的对接端的尖端可以在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上方延伸。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可以设置在弯曲位置,弯曲位置设置在松弛位置上方。例如,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对接端的最底部表面可以与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基本上平面。当电连接器22安装到基板24时,接触部分85的底部表面可以邻接基板24的表面32,表面32承载导电接触垫30。

继续参照图31,连接器壳体34可包括从壳体本体37延伸出的构件。例如,构件可从壳体本体37的前端40延伸。在一个示例中,该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闩锁臂39,闩锁臂39沿着纵向方向l从壳体本体37向前延伸。闩锁臂39可以配置成附连到连接器盖35上。具体而言,闩锁臂39可以配置成附连到连接器盖35的接触部分85。因此,闩锁臂39可以配置成将壳体本体37并且因此将连接器壳体34附连到连接器盖35。壳体本体37和闩锁臂39可以结合以界定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因此,前壳体端40和后壳体端42、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50以及闩锁臂39单独地或与介电垫片68结合界定连接器壳体34的最外侧覆盖区。可以在由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界定的平面中来界定连接器壳体的最外侧覆盖区。

如本文所述,电连接器组件22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附连机件86配置成将电连接器22附连到基板24。因此,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配置成固定电连接器22到基板24,以便(i)将电接触件28保持在其抵靠接触垫30的弯曲位置,以及(ii)抵抗施加在壳体本体37和基板24中的一者或两者上以将壳体本体37从基板24分离的分离力。例如,当电接触件28处于其弯曲位置时,由于电接触件28施加到基板24的力,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以抵抗由电接触件28施加在壳体本体37上的分离力。此外,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以抵抗由电连接器组件22外部的源在横向方向t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上施加的分离力,其中水平方向由侧向方向a和纵向方向l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界定。例如,外力可以沿向下方向施加在电缆46上,从而产生施加到连接器22的力矩,该力矩在向上方向上偏置对接电接触件28以远离基板24。因此,该力矩沿着竖直向上方向远离基板24向电连接器22施加分离力。

更具体地参照图19-20c,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包括压件88,压件88配置成向电连接器22施加相对电连接器22在朝向基板24的向下方向上反向压力。向下方向可以沿横向方向t取向。在一个示例中,压件88可配置成将压力施加到连接器盖35。替换地或附加地,压件88可配置成将压力施加到连接器壳体34。

压件88可配置成在从压件88朝向基板24的方向上向电连接器22施加反向向下力。压件88可按照需要根据任何合适的实施例配置。在图18所示的一个示例中,压件88可配置为附连梁92,附连梁92配置成附连到基板24,以便朝向基板24施加抵靠壳体本体37的压力。例如,附连梁92可以配置成在壳体本体37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使得壳体本体37的该部分设置在附连梁92和基板24之间。在一个示例中,附连梁92可以进一步在盖35上延伸,使得盖35设置在附连梁92和壳体本体37之间。因此,盖35可以进一步设置在附连梁92和基板24之间。附连梁92可以附连到盖35。替换地或附加地,附连梁92可以附连到壳体本体37。附连梁9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塑料或其他合适的坚硬材料形成。

附连梁92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紧固构件,紧固构件配置成将附连梁紧固到基板24、盖35和壳体本体37中的一者或多者。紧固构件可按照需要根据任何合适的实施例来配置。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紧固构件可以配置为一个或多个通孔93,通孔93配置成容纳紧固件95,紧固件95继而紧固到基板24。因此,基板24可以包括相应的孔,相应的孔也容纳紧固件95,紧固件95可以置为螺钉。通孔93可以被攻丝,并且紧固件可以是具有螺纹轴的螺钉。螺钉定位在基板上的三个通孔中。当紧固件配置为螺钉时,可以拧紧螺钉以将盖固定到至少一个壳体,并将电连接器固定到下面的基板。紧固件可以被紧固,使得每个对接端对与其对接的接触垫提供至少40克的对接力。梁可以是硬的,以便使紧固件的紧固力基本均匀地分布到每个接触件,使得对应的对接端配置成提供对接力。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电连接器22仅通过外部压力附连到基板24。

现在参照图23-25,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包括支架组件99,支架组件99配置成将壳体本体37并因此将连接器壳体34固定到基板24。压件88可配置为支架组件99的支架本体101。支架组件99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附连臂105。压件88配置成在朝向基板24的向下方向上向壳体本体37施加向下的力,以便消除分离力,否则分离力将壳体本体37与基板24分离。压件88可将向下的力直接施加到壳体本体37或盖35。支架组件99可由导电材料、聚合物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中,支架组件99可以配置成提供电磁干扰(emi)屏蔽,以将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外部的电设备隔离。

支架组件99可包括至少一个附连臂105,附连臂105配置成从压件延伸到基板。例如,连接臂105可以压对接到基板24的孔中,以便将支架组件99附连到基板24。至少一个附连臂105可以与压件88是一体的,或者可以与压件88分开形成并附连到压件88。附连臂1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紧固特征,紧固特征配置成将至少一个附连臂附连到基板。例如,至少一个紧固特征可包括至少一个柱,该柱沿向下方向延伸并进入基板24的孔中。至少一个柱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固定在开口内,包括(但不限于)压对接、焊接或通过螺纹接合基板的开口或基板的背面上的螺母。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柱可以接触基板的接地,以便将支架组件电接地。如图23中所示,至少一个臂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臂,诸如三个臂。此外,至少一个紧固特征可包括一个以上的紧固特征,诸如一对紧固特征。

参见图23和图27a-28b,支架组件99可以界定插入槽107,插入槽107在向前方向上在支架组件99中延伸。插入槽107可以界定在压件88和基板24之间。插入槽107可以配置成沿纵向方向l且特别是沿向前方向容纳电连接器22。当电连接器24容纳在插入槽107中时,电接触件28可以在电接触件28弯曲到弯曲位置时拭抹(wipeagainst)接触垫30。

支架组件99还可包括弹簧臂103,弹簧臂103配置成在电连接器22被容纳在插入槽107中时接合电连接器22,以便将电连接器保持在插入槽中。弹簧臂103可包括弹簧臂本体,弹簧臂本体从压件88沿纵向方向l尤其是沿向后方向延伸。弹簧臂103配置成沿横向方向t弯曲。例如,弹簧臂103可以在向下方向上朝向基板24弹性偏置,并且配置成向上弯曲远离基板24。弹簧臂103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突起121,突起121从弹簧臂本体沿向下方向朝向基板24延伸。

当电连接器22被容纳在插入槽107中时,弹簧臂103向上弯曲远离基板24。在一个示例中,当至少一个突起121向前悬在(ridealong)电连接器的上端,诸如盖35的上端时,弹簧臂103向上弯曲。一旦电连接器22的安装端通过突起,弹簧臂103下弹,使得至少一个突起121阻碍电连接器22的安装端关于电连接器22在向后方向上相对于支架组件99的移动。因此,突起121可以防止电连接器22在向后方向上从插槽107退出。

现在参照图31,至少一个附连机件86可包括至少一个对准构件,对准构件从壳体本体沿向下方向向基板延伸。至少一个对准构件可以配置为对准销115。至少一个对准销115可以与壳体本体37是一体的,并且因此与连接器壳体34是一体的。因此,电连接器壳体3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对准销115,对准销115从壳体本体37向下延伸。或者,至少一个对准销115可以与壳体本体37分开形成并且附连到壳体本体37。至少一个对准销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固定在基板24的开口内,任何合适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压对接、焊接或通过螺纹接合基板的开口或基板背面上的螺母。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对准销115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对准销或按照需要包括任何数量的对准销。此外,至少两个对准销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以确保电连接器22相对于基板24的正确取向。图30-32的电连接器可以沿着横向方向t与基板对接向下朝向基板24的第一表面。

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高达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例如,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5ghz和30ghz之间且包括5ghz和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在一个示例中,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10ghz和30ghz之间且包括10ghz和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此外,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15ghz和30ghz之间且包括15ghz和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例如,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20ghz和30ghz之间且包括20ghz和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具体而言,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25ghz和30ghz之间且包括25ghz和30ghz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

此外,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高达每秒56千兆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分贝(db)。例如,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每秒1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之间且包括每秒1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在一个示例中,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每秒2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之间且包括每秒2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例如,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每秒2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之间且包括每秒2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具体而言,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的电连接器22的电接触件28可以配置成以每秒4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之间且包括每秒40千兆比特和每秒56千兆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

应当注意地是,附图中示出的诸实施例的图示和讨论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考虑各种实施例。另外,应当理解,上面结合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概念可以单独采用或与上述任何其他实施例联用。还应当理解,除非指明,否则上述有关一个所解说的实施例的各种替代实施例可适用于如本文所述的所有实施例。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配置成可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本体,所述连接器壳体本体界定:

前端和沿纵向方向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

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侧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每一者从所述前端延伸到所述后端;以及

沿与所述侧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中的每一者垂直的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上端和下端,其中所述下端配置成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面向所述基板;以及

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本体支承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界定:

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沿着包括所述侧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中至少一者的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本体延伸出第一距离,并且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出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对接端相对并配置成可安装到电缆,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配置成可安装到所述基板,使得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配置成当被置于与由所述基板的表面承载的相应电接触垫表面接触时从松弛位置弯曲,使得所述对接端沿所述横向方向向所述接触垫施加压力,以便界定与所述接触垫能够分离的接口,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配置成以5ghz和30ghz之间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对接端在处于所述松弛位置时在所述壳体本体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所述对接端设置在弯曲位置,所述弯曲位置设置在所述松弛位置上方。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不存在垂直于所述基板表面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对接端两次的直线。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包括多个电接触件,并且至少一个电缆包括安装到相应的电接触件的对应的多个电缆,并且相邻的电接触件界定差分信号对。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本体界定多个隔间,每个隔间配置成容纳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盖,所述盖具有覆盖所述电接触件的接触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盖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本体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从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悬伸,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不面向所述基板。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从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向前延伸到与所述壳体本体的整体向前间隔开的位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第二距离的至少3倍。

12.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

至少一个附连机件,所述附连机件配置成将所述电连接器附连到所述基板以便将所述电接触件保持在抵靠所述基板的弯曲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附连机件包括附连梁,所述附连梁配置成在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部分设置在所述附连梁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附连梁配置成附连到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基板中的每一者,以便将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到所述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方延伸的盖,其中所述连附连梁附连到所述盖。

15.根据权利要求39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连机件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配置成将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到所述基板,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压件和从所述压件延伸的至少一个附连臂,所述压件配置成沿所述横向方向从所述压件朝向所述基板向所述电连接器施加向下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紧固特征,所述紧固特征配置成将所述至少一个附连臂附连到所述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所述支架组件界定插入槽,所述插入槽沿纵向方向在所述压件和所述基板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插入槽配置成沿所述纵向方向容纳所述电连接器,使得所述电接触件拭抹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垫。

18.一种配置成可安装到基板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电绝缘连接器壳体本体;

至少一个电接触件,所述电接触件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本体支承并且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从所述壳体本体的不面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悬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界定从所述壳体本体延伸出的有弹性和柔性的对接端,以及与所述对接端相对并配置成可安装到电缆的安装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配置成以5ghz和30ghz之间的频率传输数据,而产生的多源异步串扰最坏情况不超过-18db。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对接端在处于所述松弛位置时在所述壳体本体下方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到所述基板时,所述对接端设置在弯曲位置,所述弯曲位置设置在所述松弛位置上方。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不存在垂直于所述基板表面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对接端两次的直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包括多个电接触件,并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盖,所述盖具有覆盖所述电接触件的接触部分,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外表面和底部表面,所述外表面配置成覆盖所述电接触件,所述底部表面沿所述横向方向与所述外表面间隔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端壁,所述端壁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向外间隔开,所述端壁在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底部表面之间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盖包括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配置成覆盖所述隔间的顶壁,并且所述壳体部分的所述顶壁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配置成面向所述壳体本体并且将电缆的接地屏蔽压靠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的接地板。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从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向前延伸到与所述壳体本体的整体向前间隔开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电绝缘连接器壳体,所述电绝缘连接器壳体包括所述壳体本体和从所述壳体本体延伸出的构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延伸超过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最外侧覆盖区,所述最外侧覆盖区由所述侧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界定。

28.根据权利要求18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介电垫片,所述介电垫片从所述壳体本体向外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接触件的相邻信号接触件之间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