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触点构造、触发开关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2598发布日期:2019-06-15 01:0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开关触点构造、触发开关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开关触点构造、触发开关及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工具的高功率化,工具的振动程度也上升,因此开关需具备比以往更强的触点接触力。作为增强触点接触力的现有技术,已知例如有引用文献1揭示的触发开关。触点接触力是指,开关的触点被其它触点所压紧的力量。

如图10的(a)所示,引用文献1揭示的触发开关100在其一个端部具备了第1可动触点111,且在其另一端部具备了第2可动触点112。触发开关100具备:可动触片110,其受到支撑部件101的支撑来进行回转;滑动部件102,其压着可动触片110的滑动面113来进行滑动,以使可动触片110犹如“跷跷板”般地回转;第1端子103,其具有第1固定触点103a;第2端子104,其具有第2固定触点104a;柱塞106,其使滑动部件102沿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10的(b)所示,在具上述结构的触发开关100中,当压入柱塞106时,滑动部件102会在滑动面113上朝右向滑动,当其经过了滑动面113上形成的突起状支点部113a时,可动触片110发生回转,从而第2可动触点112与第2固定触点104a接触。

如图10的(c)所示,当进一步压入柱塞106时,滑动部件102在滑动面113上会进一步朝右向滑动。当滑动部件102到达了可动触片110的滑动面113的头端部113b时,滑动部件102的按压力会增大,从而第2可动触点112与第2固定触点104a之间成为强力接触状态。

由此,触发开关100能通过增强第2可动触点112与第2固定触点104a之间的触点接触力来提高耐振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5-99645号(2015年5月28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的触发开关100由于使用了跷跷板式触点,因此操作过程中会产生“点击感”。因此跷跷板式触点并不适合用于伴随扳机扣入量来增大驱动对象功率的变速用开关。因此,在采用跷跷板式触点的方案中,若要消除点击感,例如就需要增设其它部件。

另外,上述现有的触发开关100虽然能确保较大的接触力,但正因为如此,对柱塞106的圧力会增大,且滑动摩擦会加大。其结果是存在操作负荷大或操作感差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强触点接触力来提高耐振性的开关触点构造、触发开关及电动工具。

〔用以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开关触点构造的方案为:具备操作部、第1可动触点部件、以及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对置的第1对置触点部件,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第1移动量时,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通过作用在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上的弹簧力来与所述第1对置触点部件接触,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比所述第1移动量大的第2移动量时,所述操作部将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压紧在所述第1对置触点部件上。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发开关也可为如下方案:具备上述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所述操作部与用户操作的扳机相联动地移动。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动工具也可为如下方案:具备上述一个方面的触发开关。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通过增强触点接触力来提高耐振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一实施方式,是第1开关的触点及第2开关的触点均闭合且第2开关的簧片被柱塞圧住的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2是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是第1开关及第2开关的触点均断开的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4是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示出了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是第1开关及第2开关的触点均断开的状态时的从右侧方向看的主要部立体图。

图6是所述触发开关中的具备簧片的第2开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是第1开关的触点闭合但第2开关的触点断开的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8示出了所述触发开关的结构,是第1开关的触点及2开关的触点均闭合的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9是所述触发开关的扳机扣入量与第1开关及第2开关的触点接触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扳机扣入量与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0示出了具有跷跷板式触点的以往触发开关的结构,(a)是触点断开状态时的触发开关的左视剖面图,(b)是触点闭合状态时的触发开关的左视剖面图,(c)是触点闭合且提高了触点接触力的状态时的左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触发开关

2壳体

3扳机

4切换杆

4a回转轴部

6柱塞(操作部)

6d、6e滑动部(操作部)

7开关开闭机构(开关触点构造)

8印刷基板

10基座

20第1开关

21第1可动片(第2可动触点部件)

21a第1可动触点

21b第1固定触点(第2对置触点部件)

21c第1阻挡部

22第1螺旋弹簧

30第2开关

31第2可动片(第1可动触点部件)

31a第2可动触点

31b第2固定触点(第1对置触点部件)

31c第2阻挡部

32第2螺旋弹簧

33簧片(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9,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设置于电动工具中的触发开关为例来加以说明。电动工具具备触发开关。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例如是套筒式扳手等电动工具中使用的开关。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触发开关1的结构,是第1开关及第2开关的触点均断开的状态时的左视图。图4是触发开关1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具备:由盒状的左侧外罩2a与右侧外罩2b相互对置而成的壳体2、以及突起地设置在该壳体2的前方侧且可朝该壳体2进行扣入移动的扳机3。壳体2的顶侧设有切换杆4。这里,本实施方式中,以扳机3所在的那一侧为前方侧来对触发开关1进行说明。

关于所述切换杆4,在无需操作扳机3时,该切换杆4的头端部与设置在扳机3顶侧的中央凸部3a相抵接,从而锁住该扳机3的进出移动。另外,通过使切换杆4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稍微回转,该切换杆4的头端部便可滑嵌到扳机3顶侧的形成在所述中央凸部3a与侧壁3b之间的滑嵌用凹部3c。由此,扳机3便能对着壳体2进行进出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扳机3设置在壳体2顶侧的前方部分,操作轴3d自扳机3起朝着壳体2伸出。操作轴3d上套设有蛇腹状筒体3e。

在壳体2的内部,容纳有用以组装各部件的基座10、作为滑动部件的柱塞6、作为开闭机构的开关开闭机构7、以及印刷基板8等。

如图4所示,基座10具有从盒状体上将其单侧侧面切除后的形状,基座10的顶侧前方具有用以对所述切换杆4进行定位的定位用凹部11。另外,基座10的底侧并排地设有用以安装第2螺旋弹簧32(后述)的定位针12、以及用以对第2可动片31进行限位的台座部13。

如图4所示,柱塞6具有能够在基座10内沿前后方向进行滑行移动的形状,并具备了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了的贯通孔6a,柱塞6还在其左侧面上具备了一对导槽6b·6b。用以使扣入的扳机3复位的复位螺旋弹簧3f插入所述贯通孔6a,滑片6c·6c各自以压嵌的方式固定在一对导槽6b·6b中。其结果是,在基座10内,柱塞6可伴随扳机3的扣入移动而朝后方侧进行进入移动,并且通过复位螺旋弹簧3f的复位力,伴随扳机3朝前方进行的复位移动而朝前方进行复位移动。

如图3所示,柱塞6的底面上突起地设有具备了锥面的滑动部6d·6e。滑动部6d可在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片31上滑动,滑动部6e可在第1开关20的第1可动片21上滑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部6d的长度比滑动部6e长。即,如后述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部6e的长度比滑动部6d短。柱塞6及滑动部6d·6e是与用户操作的扳机3相联动地进行移动的操作部。

如图4所示,印刷基板8具有能盖合在基座10的开口部上的正面形状,其背面上印刷有滑变电阻器(未图示)且安装有微型计算机。在印刷基板8的下端部,安设有插槽8a。

通过将印刷基板8嵌设到容纳有柱塞6的基座10上,印刷基板8便能与基座10成为一体。通过使柱塞6进行进退移动,安设在柱塞6上的一对滑片6c·6c便在印刷基板8的滑变电阻器(未图示)上滑动。由此,能使滑变电阻器的电阻值变化,因此触发开关1能使电动工具获得与柱塞6的移动量、即扳机3的扣入量相对应的功率。

扳机3具备向外突起的操作轴3d,其通过套环3g来将插套在操作轴3d上的蛇腹状筒体3e的一个端部固定。另外,通过使操作轴3d的从蛇腹状筒体3e伸出的头端部与柱塞6的衔接孔(未图示)进行可滑动式衔接,扳机3便能与柱塞6成为一体。

通过使切换杆4以回转轴部4a为支点进行回转,能够逆转马达(未图示)的旋转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中,开关开闭机构7(开关触点构造)具备了第1开关20和第2开关30。

图5示出了触发开关1的结构,是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的触点均断开的状态时的从右侧方向看的主要部立体图。图6是触发开关1中的具备簧片的第2开关30的结构的立体图。结合图5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1开关20具备:第1可动片21(第2可动触点部件);作为第1开闭端子的第1可动触点21a,其设置在该第1可动片21的一端;作为第1固定端子的第1固定触点21b(第2对置触点部件),其与该第1可动触点21a相对置地设置;第1阻挡部21c,其设置在第1可动片21的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2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1螺旋弹簧22,其朝着实现闭合状态的方向来弹性地对第1可动片21施力。

另外,第2开关30具备:第2可动片31(第1可动触点部件);作为第2开闭端子的第2可动触点31a,其设置在该第2可动片31的一端;作为第2固定端子的第2固定触点31b(第1对置触点部件),其与该第2可动触点31a相对置地设置;第2阻挡部31c,其设置在第2可动片31的与所述第2可动触点3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2螺旋弹簧32,其朝着实现闭合状态的方向,弹性地对第2可动片31施力。

在此,为了易于防止断开动作时产生电弧放电,所述第1可动触点21a采用了银(ag)触点。但该银(ag)触点很容易因电弧放电而变得表面粗糙,其结果是接触电阻会增大而导致难以维持稳定的接触。对此,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可动触点21a与第2可动触点31a的开闭时机错开,以防止仅单个触点时发生的电弧放电。为此,提高作为常净触点的第2可动触点31a的触点接触力。触点接触力得到提高,则接触就稳定,因此第1可动触点21a和第2可动触点31a的无论哪个均可采用银(ag)触点。触点接触力的意思是指,开关的触点被其它触点压紧的力量。

如图5所示,第1开关20的第1可动触点21a以及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各自介由第1可动片21及第2可动片31而电连接到负极端子41上。另一方面,第1开关20的第1可动触点21a以及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各自能够介由第1开关20的第1固定触点21b及第2开关30的第2固定触点31b而与正极端子42电连接。第1固定触点21b与第2固定触点31b相互电连接。因此第1开关20与第2开关30是并联连接。由此,触发开关1为接通(闭合)状态时,即使触发开关1受到了振动,只要第1开关20和第2开关30不同时成为断开状态,触发开关1就能维持接通状态,从而不会发生电弧放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耐振性。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尤其在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片31的顶面侧,具备了插入在2个安设用凹部31d·31d中的簧片33。在此,簧片33在无受力状态下呈弯曲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中,所述柱塞6的滑动部6d通过在簧片33的顶面上进行滑动来挤压簧片33。即,柱塞6的滑动部6d朝着实现闭合状态的方向来对第2可动片31弹性地施力。由此,第2可动片31的第2可动触点31a被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其结果是,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与第2固定触点31b之间的触点接触力得到增大。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朝着实现闭合状态的方向来对第2可动片31弹性地施力,使用了例如由钢构成的弹性部件(簧片3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部件来代替簧片3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作为刚体的第2可动片31上安设有作为弹性体的簧片3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第2可动片31上安设作为刚体的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例如具有与簧片33相同的形状。即使采用该方案,只要柱塞6的滑动部6d挤压作为刚体的弯曲部件,作为弹性体的第2可动片31就可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将第2可动触点31a弹性地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

图7示出了触发开关1的内部结构,是第1开关20的触点闭合但第2开关30的触点断开的状态时的左视图。图8示出了触发开关1的内部结构,是第1开关20的触点及第1开关20的触点均闭合的状态时的左视图。图1是触发开关1中第1开关20的触点及第2开关30的触点均闭合且第2开关30的簧片33被柱塞6的滑动部6d压住的状态时的左视图。以下,结合图2、图3、图7、图8及图1,对上述结构的触发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切换杆4处于触发开关1的中立位置时,切换杆4的头端部与扳机3的中央凸部3a相抵接,从而扳机3无法扣入,以防止误操作。

此时,在壳体2的内部,如图3所示,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均为触点断开状态。

以上述状态起,通过使切换杆4以所述回转轴部4a为支点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切换杆4的头端部便能够滑嵌到扳机3的一个侧壁3b与中央凸部3a之间的滑嵌用凹部3c中。由此,扳机3变为能够扣入壳体2内部的状态。需说明的是,在扳机3即将扣入前,滑片6c·6c是以构成最大电阻值的方式,接触在印刷基板8的滑变电阻器(未图示)上的。

另外,第1开关20中,第1螺旋弹簧22(压缩弹簧)弹性地对第1可动片21施力,从而以图3看的顺时针方向的回转力作用在第1可动片21上。但被复位螺旋弹簧3f施力的柱塞6的滑动部6e与第1可动片21的第1阻挡部21c相抵接时,第1可动片21的回转会受到限制。其结果是,第1可动触点21a相对于第1固定触点21b空开间隔,第1开关20为断开状态。

同样,第2开关30中,第2螺旋弹簧32(伸展弹簧)弹性地对第2可动片31施力,从而以图3看的顺时针方向的回转力作用在第2可动片31上。但被复位螺旋弹簧3f施力的柱塞6的滑动部6d与第2可动片31的第2阻挡部31c相抵接时,第2可动片31的回转会受到限制。其结果是,第2可动触点31a相对于第2固定触点31b空开间隔,第2开关30为断开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若操作人员扣入扳机3,则与扳机3的操作轴3d相衔接的柱塞6会朝后方(以图3看的右方向)进行滑动移动。因此,组装在柱塞6上的滑片6c·6c在印刷基板8上滑动,电阻值随着滑片6c·6c的滑动而变小,从而流入的电流增加且工作灯等(未图示)点亮。

如图7所示,若进一步扣入扳机3,则柱塞6的滑动部6e会变得不再与第1开关20的第1阻挡部21c相抵接。因此,第1可动片21因第1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沿着以图7看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回转。由此,第1可动触点21a与第1固定触点21b接触。这里,第1可动触点21a仅通过第1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压紧在第1固定触点21b上。

如图8所示,若再进一步扣入扳机3来将所述操作轴3d推入到基座10的深侧,则柱塞6的滑动部6d会变得不再与第2开关30的第2阻挡部31c相抵接。因此,第2可动片31因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而沿着以图8看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回转。由此,第2可动触点31a与第2固定触点31b接触。在该阶段时,滑动部6d还尚未与簧片33接触,第2可动触点31a仅是通过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而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的。

若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再进一步扣入扳机3,则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轴3d被推入到基座10的更深侧,从而柱塞6的滑动部6d与设置在第2开关30上的簧片33相抵接。由此,滑动部6d朝着第2可动触点31a侧来挤压簧片33。通过簧片33的弹性势能,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进一步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从而第2可动触点31a与第2固定触点31b间的触点接触力进一步增加。此时,滑动电阻值达到最小,所述滑片6c·6c中流过最大电流,且微型计算机(未图示)输出使马达(驱动对象;未图示)转数达到最大的信号。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可在第2开关30的闭合状态下通过簧片33来增加第2开关30的触点接触力。

在上述状态下,若操作人员放松扳机3的扣入力,则柱塞6会因复位螺旋弹簧3f的弹簧力而被推回,从而滑片6c·6c在印刷基板8上逆向滑动。另外,柱塞6的滑动部6d会使得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片31朝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回转,从而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与第2固定触点31b分离。而后,所述柱塞6的滑动部6d又使得第1可动片21反抗第1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进行回转,从而第1可动触点21a与第1固定触点21b分离。

另外,当使所述切换杆4以回转轴部4a为中心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离开中立位置时,切换杆4的头端部便能滑嵌到扳机3的另一侧壁3b与中央凸部3a之间的滑嵌用凹部3c中。由此,当与上述相同地扣入扳机3时,所述马达便进行逆向旋转。

图9是触发开关1的扳机3的扣入量与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的触点接触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扳机3的扣入量与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1的上述动作所带来的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的触点接触力与扳机3的扣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马达功率之间的关系,以下结合图9来进行说明。横坐标轴代表扳机3的扣入量,左侧的纵坐标轴代表触点接触力,右侧的纵坐标轴代表马达功率。马达功率若增加,例如若电动工具的马达转数增加,振动就会增大。

如图9所示,在扳机3的移动量处于0扣入量与第1扣入量l1之间时,第1开关20及第2开关30为断开状态,它们各自的触点接触力为0,马达功率也为0。

从该状态起,在扳机3的移动量超过了第1扣入量l1但未到达第2扣入量l2时,第1开关20为闭合状态但第2开关30为断开状态。第1开关20的第1可动触点21a仅通过第1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被压紧在第1固定触点21b上。其结果是,第1开关20的触点接触力维持在触点接触力p1。这里,马达功率(图9中的斜实线)是随着扳机3的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接着,在扳机3的移动量超过了第2扣入量l2但未到达第3扣入量l3时,第1开关20保持闭合状态且第2开关30为闭合状态。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仅通过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而被压紧在第1固定触点21b上。但需说明的是,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是通过比第1开关20的触点接触力p1强的触点接触力p2来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的。这里,第1螺旋弹簧22及第2螺旋弹簧32并非相对于柱塞6及滑动部6d来进行固定的。所以第1螺旋弹簧22及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并不对柱塞6及滑动部6d发生作用,因此用户不易感觉到点击感。

在扳机3的移动量超过了第3扣入量l3后,滑动部6d会与簧片33接触,因此第1开关20通过触点接触力p1而保持在闭合状态,而第2开关30通过比p2更强的触点接触力p3而保持在闭合状态。第2开关30的第2可动触点31a不仅通过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还通过柱塞6的滑动部6d对簧片33的挤压力而被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这里,为简化理解,虽图9中描绘为触点接触力在l3处上升到p3为止,但第2开关30的触点接触力在l3以后也可能平缓上升。即,当自l3起进一步增加扳机3的移动量(滑动部6d的移动量)时,触点接触力也可能从p2起,随着增加的移动量而平滑地向p3增加。其理由在于:簧片33具有相对于柱塞6的滑动部6d的移动方向呈倾斜的面(弯曲面),而滑动部6d是接触在簧片33的该倾斜面上的。这里,簧片33具有凸起的弯曲面,而滑动部6d接触在簧片33的该凸起的弯曲面上。因此,当簧片33上的与滑动部6d接触的面相对于滑动部6d的移动方向为平行(图1所示的状态)时,触点接触力成为恒定。

在马达功率较大的状态下,电动工具的振动也较大。因此,需要以更大的力量来与开关的触点相接触。触发开关1中,第2开关30的触点的闭合状态是通过第2螺旋弹簧32的弹簧力与簧片33的弹力的合力来维持的。即使第1开关20因振动而临时出现断开状态,受到更强的触点接触力的第2开关30也可维持在闭合状态。由此,能抑制振颤及电弧放电的发生。另外,具有易在断开动作时防止电弧放电的银触点的第1可动触点21a不会被过强的力量压在第1固定触点21b上。因此,能防止银触点的变形,从而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滑动部6d与可弹性变形的簧片33相抵接,因此能抑制扳机3扣入时的点击感。此外,当使滑动部6d移动时,滑动部6d会与簧片33上的相对于滑动部6d移动方向呈倾斜的面相抵接。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扳机3扣入时的点击感。

综上,本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可通过增强触点接触力来提高耐振性,且能消除点击感,并能伴随扳机3的扣入量来增大触点接触力的触发开关1。

(变形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也能采用扭曲式螺旋弹簧来代替簧片33。可以将扭曲式螺旋弹簧的2个臂部中的一个臂部固定在第2可动片31的一个安设用凹部31d中,并将另一臂部固定在第2可动片31的另一安设用凹部31d中。通过由滑动部6d挤压扭曲式螺旋弹簧的螺旋部分等,能发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还能采用弹性部件(弹簧或橡胶等)来代替簧片33。第2可动片31上可设置弹性部件,滑动部6d挤压弹性部件来使其弹性变形。与簧片33同样,弹性变形了的弹性部件将第2可动触点31a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弹性部件也可具有相对于滑动部6d的移动方向呈倾斜的面。此时,能抑制所需增加的操作力,且能将第2可动触点31a压紧在第2固定触点31b上。弹性部件也可如簧片33那样具有凸起的弯曲面。

以上,虽然以触发开关1设在电动工具中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触发开关1也可设在除该工具以外的机械设备中。另外,虽然以开关开闭机构7设在触发开关1中的情形为例对开关开闭机构7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开关开闭机构7能够用作任意机械设备的开关。这里,虽然以开关开闭机构7具备了第1开关和第2开关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开关开闭机构7也可具备第2开关但不具备第1开关。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各自披露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开关触点构造的方案为:具备操作部、第1可动触点部件、以及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对置的第1对置触点部件,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第1移动量时,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通过作用在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上的弹簧力来与所述第1对置触点部件接触,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比所述第1移动量大的第2移动量时,所述操作部将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压紧在所述第1对置触点部件上。

根据上述方案,能通过增强第1可动触点部件与第1对置触点部件之间的触点接触力来提高耐振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包含弹性部件,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比所述第1移动量大的第2移动量时,所述操作部挤压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从而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弹性部件会弹性变形,因此操作部受到的反抗力不会急剧增大。因此,能在维持良好操作性的同时增强触点接触力。由此,能抑制操作上的点击感。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比所述第1移动量大的第2移动量时,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根据上述方案,能减少对操作负荷的影响并在需要时增强触点接触力。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呈倾斜的面,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倾斜的面接触。

根据上述方案,操作部与倾斜的面相接触,因此操作部受到的反抗力不会急剧增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凸起的弯曲面,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弯曲面接触。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操作部与弯曲面相接触,因此能使操作负荷平滑地变化。由此,能改良操作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部件是簧片。

根据上述方案,能通过简单结构来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及较高的耐久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部件是扭曲式螺旋弹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从所述第2移动量起进而增加时,所述第1可动触点部件压紧在所述第1对置触点部件上的力量增加。

根据上述方案,操作部受到的反抗力不会急剧增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也可采用如下方案:具备第2可动触点部件、以及与所述第2可动触点部件对置的第2对置触点部件,当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达到比所述第1移动量小的第3移动量时,所述第2可动触点部件通过作用在所述第2可动触点部件上的弹簧力来与所述第2对置触点部件接触。

根据上述方案,能分类地设置:对开关进行开闭(有可能发生电弧放电)的第2可动触点部件和第2对置触点部件、以及对闭合状态进行维持的第1可动触点部件和第1对置触点部件。因此,能提高触点构造的耐久性。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触发开关也可为如下方案:具备上述一个方面的触点构造,所述操作部与用户操作的扳机相联动地移动。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动工具可以为如下方案:具备上述一个方面的触发开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