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7088发布日期:2019-08-17 01:4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蓄电元件收纳于外装体的结构的蓄电装置。在这样的蓄电装置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电池罩上设置的多个卡止部与本体外壳卡合,电池罩固定于本体外壳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0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蓄电装置是通过多个固定部(卡止部)对构成外装体的两个部件(电池罩和本体外壳)进行固定的结构,在高度不同的位置配置有形状不同的多个固定部。因此,在上述现有的蓄电装置中,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容易弯折,存在该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的可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在通过多个固定部对构成外装体的两个部件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形态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在该蓄电装置中,所述外装体具备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该第二外装体具有多个固定部,并且通过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外装体,所述多个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外装体和所述第二外装体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刚性。

由此,在蓄电装置中,第二外装体通过多个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外装体,该多个固定部在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刚性。也就是说,第二外装体的多个固定部的高度虽然不同,但是由于具有相同的刚性而具有同等的易弯折度,因此能够抑制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弯折。因此,根据该蓄电装置,在通过多个固定部对构成外装体的两个部件(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并且,可以使所述多个固定部的高度、厚度以及宽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同。

由此,第二外装体的多个固定部的高度、厚度以及宽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由此成为具有相同刚性的部位。

并且,所述多个固定部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是相同的。

由此,第二外装体的多个固定部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从而成为具有相同刚性的部位。

并且,所述多个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接触面积可以是相同的。

由此,第二外装体的多个固定部与第一外装体的接触面积相同,因此在多个固定部作用有相同的应力,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破损。

并且,所述第一外装体可以具有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与所述第二外装体之间的中间部件,所述第二外装体可以通过所述多个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件。

由此,第二外装体通过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外装体所具有的中间部件。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外装体固定于中间部件,能够将第二外装体固定于第一外装体。

并且,所述中间部件可以是对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的连接条进行保持的连接条框架,所述第二外装体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与所述连接条框架的卡合而固定于所述连接条框架。

由此,第二外装体通过第二外装体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与作为中间部件的连接条框架的卡合而固定于连接条框架。也就是说,通过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连接条框架的卡合,而将第二外装体固定于第一外装体。

并且,在所述第二外装体,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可以比外表面配置在内侧而形成凹陷部,所述连接条框架的供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卡合的部分可以配置在所述凹陷部。

由此,将第二外装体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和连接条框架的卡合部分配置在第二外装体的凹陷部,使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该卡合部分卡合。由此,能够抑制该至少一个固定部和该卡合部分从第二外装体的外表面向外方突出。

并且,所述第二外装体可以具有所述多个固定部中在所述排列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外装体侧的固定部的部分的外方配置有与所述蓄电元件电连接的外部线束。

由此,第二外装体在具有第一外装体侧的固定部的部分的外方配置有外部线束。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外装体的低的部分的外方配置外部线束,能够有效地活用由于变低而在外部产生的空间。

并且,所述第二外装体可以具有所述多个固定部中在所述排列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二外装体侧的固定部的部分的内方配置有与所述蓄电元件电连接的电子元器件。

由此,第二外装体在具有第二外装体侧的固定部的部分的内方配置有电子元器件。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外装体的高的部分的内方配置基板等电子元器件,能够有效地活用由于变高而在内部产生的空间。

并且,本发明另一形态的蓄电装置是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的蓄电装置,所述外装体具有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该第二外装体具有多个固定部,并且通过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外装体,所述第二外装体具有高度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所述多个固定部中,在所述高的部分配置的固定部和在所述低的部分配置的固定部形成为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同。

由此,在蓄电装置中,第二外装体通过多个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外装体,该多个固定部中,在第二外装体的高的部分配置的固定部和在第二外装体的低的部分配置的固定部形成为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第二外装体的多个固定部所配置的高度不同,但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地形成,从而成为同等的易弯折度,因此能够抑制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弯折。因此,根据该蓄电装置,在通过多个固定部对构成外装体的两个部件(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蓄电装置实现,也能够作为该蓄电装置所具备的外装体(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实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装置,在通过多个固定部对构成外装体的两个部件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高的位置的固定部与中间部件卡合的结构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高的位置的固定部与中间部件卡合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低的位置的固定部与中间部件卡合的结构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低的位置的固定部与中间部件卡合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图5B的A-A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的、图5B的B-B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体的高的位置的固定部与中间部件卡合的另一结构的剖面的立体图(图1的C-C剖面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的是全面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个例子,并非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并且,对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尺寸等并非严格地进行图示。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和附图中,将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容器的长侧面相对的方向或该容器的厚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并且,将一个蓄电元件中的电极端子的排列方向或蓄电元件的容器的短侧面相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并且,将蓄电装置的外装体本体和盖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的容器本体和盖的排列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是彼此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取决于使用形态,考虑Z轴方向不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但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轴方向正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轴方向负侧表示与X轴方向正侧相反的一侧。对于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1进行全面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蓄电装置1是能够从外部充电并且向外部放电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用于电能储存用途或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组。具体地说,蓄电装置1例如能够作为纯电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或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汽车,机动二轮车,船舶,动力雪橇,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等移动体的驱动用或发动机起动用蓄电池等使用。

在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由盖体100和外装体本体200构成的外装体10、在外装体10内方收纳的多个蓄电元件20、多个连接条30以及基板40。

外装体10是作为对蓄电装置1的内容物进行收纳的部件而构成的矩形状(箱状)的容器(模组外壳)。并且,外装体10也被称为对内容物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也就是说,外装体10配置在蓄电元件20、连接条30以及基板40等的外方,并且将这些蓄电元件20等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保护其免受冲击等。并且,外装体10例如通过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硫醚树脂(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ABS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外装体10由此能够避免蓄电元件20等与金属部件等接触。

在这里,外装体10具有构成外装体10的盖体(外盖)的扁平矩形形状的盖体100和构成外装体10的本体的外装体本体200。并且,外装体本体200具有形成有开口211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壳体210和在外装体10的开口211配置的扁平矩形形状的中间部件220。也就是说,以封堵壳体210的开口211的方式配置中间部件220,进一步在其上方配置盖体100。需要说明的是,外装体本体200(壳体210和中间部件220)是第一外装体的一个例子,盖体100是第二外装体的一个例子。

壳体210形成为有底矩形筒状,并且具有矩形的底壁和从底壁立设的侧壁212。侧壁212的上端成为开口211,蓄电元件20从开口211收纳在壳体210的内部。

盖体100具有从中间部件220的上方覆盖壳体210的开口211的上壁105和侧壁106。侧壁106形成在上壁105的周缘。并且,上壁105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说,在X轴方向的两端部具有高度(Z轴方向的高度)高的部分即高位置部101,在X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高度低的部分即低位置部102。并且,在盖体100的中心部分,也就是说,在低位置部102形成有贯通孔100a。

并且,中间部件220是对与蓄电元件20连接的连接条30进行保持的连接条框架(连接条板),配置在蓄电元件20与盖体100之间。也就是说,中间部件220具有床部226,在床部226上对连接条30和基板40、其他继电器等电装部品、配线类等(未图示)进行保持,进行该连接条30和基板40等与其他部件的绝缘以及该连接条30和基板40等的位置限制等。床部226在与蓄电元件20的电极端子22,23对应的部分进一步具有用于配置连接条的连接条配置部227。并且,在床部226的周缘形成有周壁225。并且在周壁225的外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凸部,该凸部与在壳体210的侧壁212上形成的凹部(未图示)嵌合,由此对壳体210和中间部件220进行固定。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壳体210收纳有多个蓄电元件20,中间部件220载置在该多个蓄电元件20的上方(Z轴方向正侧)并且相对于蓄电元件20被定位。并且,在中间部件220上载置并定位有多个连接条30和基板40等。由此,多个连接条30相对于蓄电元件20被定位地连接,基板40相对于配线等被定位地连接。并且,在中间部件220上配置且定位有盖体100。具体地说,以使盖体100的侧壁106覆盖中间部件220的周壁225的外侧的方式定位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00、壳体210以及中间部件220可以通过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通过不同材质的部件形成。并且,盖体100固定于中间部件220,后文将对该固定结构(盖体100和中间部件220的结构)的细节进行说明。

蓄电元件20是能够充电或放电的二次电池(单体电池),更具体地说,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20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方型)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蓄电元件20在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蓄电元件20的形状、排列排列配置的蓄电元件20的个数没有限制。并且,蓄电元件20不限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之外的二次电池或电容器,还也可以是使用者能够不进行充电地使用所储存的电能的一次电池。

在这里,蓄电元件20具有金属制的容器21,在容器21的盖部分设有金属制的电极端子即正极端子22和负极端子23。需要说明的是,在容器21的盖部分设有在容器21内的压力上升时排出气体而使压力释放的气体排出阀,但省略详细的说明。并且,在容器21的内方配置有电极体(也称作蓄电要素或发电要素)和集电体(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等,封入有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但省略详细的说明。

连接条30是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20上(中间部件220上)并且将多个蓄电元件20的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的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连接条30例如通过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制的导电部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条30通过将相邻的蓄电元件20的正极端子22与负极端子23连接而将8个蓄电元件20串联连接,但不对蓄电元件20的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组合进行特别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最外侧的电极端子的、X轴方向负侧和Y轴方向正侧的蓄电元件20的正极端子22与X轴方向正侧和Y轴方向正侧的蓄电元件20的负极端子23从盖体100露出地配置。通过该最外侧的电极端子与外部的导电部件直接连接或经由外部端子(未图示)连接,使蓄电装置1能够从外部充电并且向外部放电。

基板40是载置在中间部件220上,并且固定于中间部件220的控制基板。基板40通过配线等与多个蓄电元件20电连接,对该多个蓄电元件20的状态进行获取、监视以及控制。具体地说,基板40设有控制电路(未图示),从而获取多个蓄电元件20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电压值、电流值、温度等各种信息,对继电器的开关进行控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基板40是电子元器件的一个例子。

在这里,基板40配置在中间部件220上的X轴方向正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基板40配置在中间部件220与盖体100的高位置部101之间。并且,基板40经由贯通孔100a与蓄电装置1的外部的配线即外部线缆(未图示)连接,该外部线束配置在低位置部102的上方。这样,在高位置部101的内方配置有基板40,在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有外部线束。需要说明的是,在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的外部线束只要是能够与蓄电元件20电连接的配线,可以是任何配线。并且,在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有连接器(未图示),外部线束与蓄电元件20可以经由该连接器电连接。并且,该连接器可以配置在贯通孔100a的内方,也可以固定于基板40。

如上所述,盖体100在具有后述固定部110的部分即高位置部101的内方配置有作为与蓄电元件20电连接的电子元器件的基板40。并且,盖体100在具有后述固定部120的部分即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有与蓄电元件20电连接的外部线束。

更具体地说,对使用蓄电装置1的形态进行说明。上述纯电汽车(EV)等具备搭载了多个蓄电装置1的蓄电电池组。在纯电汽车(EV)等中,希望实现电池组的省空间化。例如,为了实现省空间化,希望尽可能地减小电池组或蓄电装置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此时,为了能够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空间,在蓄电装置的上表面设置高位置部和低位置部的凹凸较为方便。在这里,外部线束针对每个蓄电装置1分别设置,需要能够配置多个外部线束的规定的空间。于是,实现省空间化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组将多个蓄电装置1沿图1所示的Y轴方向排列配置,将多个蓄电装置1的低位置部102配置为X轴方向的宽度沿着Y轴方向对齐。而且,在相连的低位置部102的Z轴方向上表面,配置用于与不同于自身的蓄电装置的、相邻的蓄电装置连接的外部线束。由此,能够将蓄电装置1的低位置部102作为外部线束用的路径灵活运用。

并且,在排列使用多个蓄电装置1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外部线束配置在低位置部102上的形态、即外部线束在盖体100上被连接的形态由于作业性良好而优选。另一方面,在蓄电装置1的侧面连接外部线束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省空间化存在使多个蓄电装置1的间隔变窄而令作业性变差的情况。

接着,对盖体100和中间部件220的结构以及盖体100和中间部件220的固定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100的结构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b)是放大表示图3的(a)中的虚线所围成的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件220的结构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b)是放大表示图4的(a)中的虚线所围成的部分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00的结构的剖视图,是盖体100的侧壁106的部位的与Z轴平行的剖视图(图5B的A-A线的位置处的盖体100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结构的剖面图,是蓄电装置1的Y轴方向负侧的周缘部的与Z轴平行的剖面图(图5B的B-B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蓄电元件20未图示。

如图3、图7、图8所示,盖体100具有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在这里,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在盖体100与外装体本体200的排列方向(或者盖体100与中间部件220的排列方向、即Z轴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固定部110是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在该排列方向上配置在盖体100(上壁105)侧的固定部。并且,固定部120是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在该排列方向上配置在外装体本体200侧(中间部件220侧)的固定部。

具体地说,固定部110配置在盖体100的高度(Z轴方向的高度)高的部分即高位置部101,固定部120配置在盖体100的高度低的部分即低位置部102。也就是说,固定部110配置在盖体100的高度高的位置,固定部120配置在盖体100的高度低的位置。

更具体地说,在X轴方向负侧的高位置部101的Y轴方向正侧和负侧的端部分别设有固定部110。并且,在X轴方向正侧的高位置部101的Y轴方向正侧和负侧的端部也分别设有固定部110。并且,在低位置部102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4个固定部110,在低位置部102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有2个固定部110。在这里,根据图3,多个固定部110中在Y轴方向正侧端部且X轴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2个固定部110靠近盖体100的上壁105的内方形成。其他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形成在上壁105的周缘。

并且,在盖体100上,固定部110和120比盖体100的侧壁106的外表面103配置在Y轴方向的内侧,由此形成凹陷部130和140。也就是说,凹陷部130是从盖体100的高位置部101的外表面103向Y轴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的凹部,分别与多个固定部110对应地设置。并且,凹陷部140是从盖体100的低位置部102的外表面103向Y轴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的凹部,分别与多个固定部120对应地设置。

在这里,如图7所示,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以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形成为X轴方向的宽度、Z轴方向的高度以及厚度相同。并且,盖体100为一体成型件,多个固定部110和120通过相同的材质形成。因此,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具有相同的刚性。具体地说,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将它们组合的方向等任何方向具有相同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形状和大小相同”以及“具有相同的刚性”的“相同”不限于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包含实质上等同的情况下的概念,容许一定的误差。对于之后的“相同”这样的表现来说也是同样的。

并且,具有相同的刚性是指相对于外力具有相同的强度的状态,例如,能够定义为相对于弯曲或扭转的力尺寸变化相同的状态。也就是说,例如,固定部110与固定部120具有相同的刚性是指对于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以相同的力按压相同大小的区域的中央部分时,固定部110与固定部120的尺寸变化(挠曲量)相同的情况。或者,产生相同的尺寸变化所需的力在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相同的情况。并且,也能够定义为,以相同的力按压相同大小的区域的中央部分时,如果相对于按压方向的弹性力或反弹力相同,则具有相同的刚性。需要说明的是,刚性的定义不限于上述情况,只要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常解释的范围内的定义即可。

在这里,固定部110具有臂部111和爪部112。臂部111是从高位置部101的上表面部向下方(Z轴方向负侧)延伸的、矩形形状且平板状的部位。爪部112是配置在臂部111的前端,并且向外方(Y轴方向负侧)突出的部位。并且,固定部120同样具有臂部121和爪部122。臂部121是从低位置部102的上表面部向下方(Z轴方向负侧)延伸的、矩形形状且平板状的部位。爪部122是配置在臂部121的前端且向外方(Y轴方向负侧)突出的部位。也就是说,臂部111和臂部12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爪部112和爪部122是形状和大小相同。具体地说,臂部111和臂部121的X轴方向的宽度、Z轴方向的高度以及Y轴方向的厚度相同。

并且,如图4所示,中间部件220具有供爪部112卡合的卡合部221和供爪部122卡合的卡合部222。卡合部221,222作为中间部件220的周壁225的一部分形成。具体地说,在中间部件220的、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固定部110的爪部112对应地设有卡合部221。并且,在中间部件220的、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固定部110的爪部112对应地设有卡合部221。并且,在中间部件220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靠近X轴方向中央的区域,与4个固定部120的爪部122对应地设有4个卡合部222。并且,在中间部件220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靠近X轴方向中央的区域与两个固定部120的爪部122对应地设有两个卡合部222。

具体地说,在中间部件220,在卡合部221的下方形成有开口部221a,爪部112插入开口部221a内而与卡合部221卡合。同样,在中间部件220,在卡合部222的下方形成有开口部222a,爪部122插入开口部222a内而与卡合部222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爪部112配置在比爪部122高的位置,卡合部221配置在比卡合部222高的位置。也就是说,开口部221a的上端缘配置在比开口部222a的上端缘高的位置。具体地说,开口部221a形成为比开口部222a在高度方向上大。对于开口部221a的进深宽度,与开口部222a为相同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开口部221a与开口部222a的高度方向的大小相同,并且比开口部222a形成在高度高的位置。

在这里,开口部221a、开口部222a在中间部件220的周壁225上形成在与连接条配置部227相邻的位置。并且,中间部件220在连接条配置部的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将连接条30与蓄电元件20的电极端子22,23连接的矩形的孔。在周壁225上,形成有开口部221a、开口部222a的部分由于与连接条配置部227连接而比与矩形的孔相邻的部分难以挠曲,对于固定部110,120与卡合部221,222的固定来说是合适的。

通过这样的结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也就是说,盖体100(第二外装体)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第一外装体)。以下将进一步对该盖体100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的结构(也就是说,固定部110和12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00的高的位置的固定部11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的结构的剖面的立体图,图5B是从X轴方向正侧观察图5A的情况下的剖面图。并且,图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00的低的位置的固定部12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的结构的剖面是立体图,图6B是从X轴方向正侧观察图6A的情况下的剖面图。并且,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结构的剖面图,是蓄电装置1的Y轴方向负侧的周缘部的与Z轴平行的剖面图(图5B的B-B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蓄电元件20未图示。

如这些附图所示,盖体100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于中间部件220。也就是说,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连接条框架即中间部件220卡合,从而使盖体100固定于连接条框架。并且,中间部件220的供该至少一个固定部卡合的部分配置于凹陷部130或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个固定部是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所有固定部。也就是说,盖体100通过使所有的固定部110和12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而固定于中间部件220。如图8所示,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在盖体100和外装体本体200(壳体210和中间部件22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在盖体100的高位置部101配置的固定部110与对应的卡合部221卡合,在盖体100的低位置部102配置的固定部120与对应的卡合部222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固定部110表示脚部111的基部,固定部120表示脚部121的基部。并且,如图5A和图5B所示,中间部件220的、供固定部110卡合的卡合部221配置在凹陷部130内。并且,如图6A和图6B所示,中间部件220的、供固定部120卡合的卡合部222配置在凹陷部140内。

如图5A、图6A所示,盖体100的侧壁106配置在中间部件的周壁225的外侧,固定部110,120配置在卡合部221,222的内侧。在这里,固定部110的臂部111、固定部120的臂部121具有弹性,卡合部221,222从臂部111,121的外方抵接,在臂部的弹性作用下固定部110,120与卡合部221,222可靠地固定。并且,盖体100的侧壁106从中间部件220的周壁225的外方被覆盖即可,作业性良好。

由此,卡合部221比盖体100的高位置部101的外表面103配置在内方(Y轴方向负侧),卡合部222比盖体100的低位置部102的外表面103配置在内方(Y轴方向负侧)。

并且,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与外装体本体200的中间部件220的接触面积相同。也就是说,固定部110的爪部112和中间部件220的卡合部221的接触面积与固定部120的爪部122和中间部件220的卡合部222的接触面积相同。

并且,在固定部110的爪部112插入中间部件220的开口部221a内时,固定部110的臂部111向Y轴方向正侧弹性变形而以挠曲的状态使爪部112在卡合部221的Y轴方向正侧通过而插入到开口部221a内。因此,以固定部110不与其他部件(连接条30等)干涉的方式在配置有固定部110的位置的Y轴方向正侧形成有空间(图5B的空间A1)。同样,以固定部120不与其他部件(连接条30等)干涉的方式在配置有固定部120的位置的Y轴方向正侧形成有空间(图6B的空间A2)。

并且,以在中间部件220的开口部221a内插入有固定部110的爪部112后,爪部112在高度方向上不与其他部件(中间部件220的其他部位)干涉的方式在爪部112的Z轴方向负侧形成有空间(图5B的空间B1)。尤其是对于固定部120来说,由于配置在比固定部110低的位置,因此以使爪部122不与中间部件220的床部226(连接条配置部227)干涉的方式在中间部件220设置台阶部230,由此在爪部122的Z轴方向负侧也形成有空间(图6B的空间B2)。另外,在固定部120的拆装时,以使固定部120弹性可动的方式使台阶部230的进深尺寸(Y轴方向)比爪部122的位置扩张到床部226的中央侧。也就是说,台阶部的里壁231在Y轴方向上比爪部122的位置扩张到床部226的中央侧。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间部件220可以不形成台阶部230而在爪部122的下方形成槽或贯通孔等。

图9是图1的C-C线处的剖面立体图,表示的是盖体100的高位置部101的固定部110形成在上壁105的内表面侧的形态。蓄电装置1为使总电极端子露出而切下盖体100的两个角部。因此,切口附近的固定部110靠近盖体100的上壁105的Y轴方向中央设置。此时,与固定部110卡合的卡合部221形成在中间部件220的床部226上。形成有该卡合部221的部分成为周壁225的一部分。并且,该卡合部221的下方不成为贯通的开口部而是成为凹部。这样,固定部的形成部位不仅在盖体100的侧壁106,也靠近盖体100的上壁105的中央形成。由此,固定部110,120的形成部位的自由度增大。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卡合部221作为中间部件的周壁225的一部分而形成,但也可以不作为周壁而是形成为立设在床部226的靠近中央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于配置连接条30的部分即沿着矩形的孔的立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作为第二外装体的盖体100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固定于作为第一外装体的外装体本体200。而且,该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在外装体本体200和盖体100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刚性。也就是说,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虽然高度不同,但由于具有相同的刚性而成为同等的易弯折度,能够抑制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弯折。因此,根据蓄电装置1,在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来固定构成外装体10的两个部件(外装体本体200和盖体100)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并且,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由此成为具有相同刚性的部位。

并且,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与外装体本体200(中间部件220)的接触面积相同,因此在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作用有相同应力,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并且,如图1、图2所示,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沿着蓄电元件20的排列方向配置。也将其称为配置在与蓄电元件20的短侧面相对的位置。该配置难以受到蓄电元件20的膨胀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固定部的损坏。蓄电元件20在使用中,容器21的长侧面(图2中的与X轴方向交叉的面)膨胀。因此,如果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盼着与蓄电元件20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则存在蓄电元件20的膨胀所带来的应力作用于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情况。

并且,盖体10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所具有的中间部件220。也就是说,通过将盖体100固定于中间部件220,能够将盖体100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

并且,盖体100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与作为中间部件220的连接条框架卡合,由此盖体100固定于连接条框架。也就是说,通过使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连接条框架卡合,能够将盖体100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

并且,将盖体100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和中间部件220的卡合部分配置在盖体100的凹陷部130或140,使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该卡合部分卡合。由此,能够抑制该至少一个固定部和该卡合部分从盖体100的外表面103向外方突出。

并且,盖体100在具有外装体本体200侧(中间部件220侧)的固定部120的部分即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有外部线束。也就是说,通过在盖体100的低的部分的外方配置外部线束,能够有效地活用由于变低而在外部产生的空间。

并且,盖体100在具有盖体100侧的固定部110的部分即高位置部101的内方配置有作为电子元器件的基板40。也就是说,通过在盖体100的高的部分的内方配置基板40等电子元器件,能够有效地活用由于变高而在内部产生的空间。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就是说,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仅为例示而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定性的描述。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以在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形成为形状和大小相同。但是,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高度即可。也就是说,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在高的部分即高位置部101配置的固定部110和在低的部分即低位置部102配置的固定部120形成为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长度相同即可。例如,可以使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具有相同的高度,使固定部110形成为比固定部120厚度薄且宽度大。

由此,即使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所配置的高度不同,由于高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地形成而成为同等的易弯折度,因此能够抑制一部分的固定部先发生弯折。因此,根据本结构的蓄电装置1,在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对构成外装体10的两个部件(外装体本体200和盖体100)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或者,可以使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高度、厚度以及宽度的至少一个相同。例如,在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具有相同的厚度且高度和宽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使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以相同的刚性形成。对于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情况来说也是同样的。这样,可以使盖体100的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高度、厚度以及宽度的至少一个相同,由此成为具有相同刚性的结构。

或者,可以使多个固定部110和120的高度、厚度以及宽度都不同。在该情况下,只要能够使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以相同的刚性形成,就能够抑制该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先发生损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100为一体成型品,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以相同的材质形成。但是,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可以分体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固定部110和固定部120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形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与中间部件220的接触面积相同。但是,在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从中间部件220受到相同的应力的情况下,与中间部件220的接触面积可以不同。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盖体100固定的中间部件220是连接条框架。但是,中间部件220不限于连接条框架,例如,可以是在蓄电元件20上或蓄电元件20之间配置的隔板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100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固定于中间部件220,由此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但是,盖体100可以通过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中的一部分固定部固定于中间部件220。并且,盖体100可以不固定于中间部件220而是固定于壳体210地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或者,盖体100可以通过一部分的固定部固定于中间部件220,并且通过其他固定部固定于壳体210,由此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或者,盖体100可以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所具有的其他部件。也就是说,盖体100可以通过几个固定部固定于外装体本体200的任意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固定部110和120与中间部件220卡合,由此盖体100固定于中间部件220。但是,固定的形态不限于卡合,也能够通过嵌合、压入、粘着(粘接、焊接、溶接)或螺纹紧固等进行固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100形成有凹陷部130和140,在凹陷部130和140配置有固定部110和120以及卡合部221和222。但是,可以不在盖体100形成凹陷部130和14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有外部线束,在高位置部101的内方配置有基板40。但是,也可以在低位置部102的外方配置外部线束之外的要素,在高位置部101的内方配置基板40之外的要素。例如,在高位置部101的内方可以配置继电器、熔断器、热敏电阻和其他电子元器件,或者电子元器件之外的要素。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体100具有多个固定部110和多个固定部120。但是,盖体100可以具有一个固定部110和多个固定部120、多个固定部110和一个固定部120、或者一个固定部110和一个固定部12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体本体200通过箱形状的壳体210和中间部件220构成。但是,外装体本体200不限于这样的结构。蓄电装置1能够不使用壳体210这样的箱状部件而是使用其他保持部件作为对多个蓄电元件20进行保持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由一对端板和将该一对端板连结的连结部件构成的保持部件。通过一对端板对多个蓄电元件20进行夹持,将一对端板通过连结部件连结而对多个蓄电元件20进行保持。此时,中间部件固定于由一对端板和将该一对端板连结的连结部件构成的保持部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对端板和将该一对端板连结的连结部件以及中间部件220来构成外装体本体200。此时中间部件220可以固定于连结部件,也可以固定于端板,还可以固定于连结部件和端板双方。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装体本体200(壳体210及中间部件220)作为第一外装体的一个例子,将盖体100作为第二外装体的一个例子。然而,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的组合不限于上述情况,可以将任意的部件的组合定义为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例如,可以将盖体100作为第一外装体的一个例子,将外装体本体200(壳体210和中间部件220)作为第二外装体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可以是外装体本体200的构成要素(中间部件220或壳体210等)具有固定部而固定于盖体100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中间部件220或壳体210等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脚部和爪部,盖体100等具有开口或凹部而与固定部卡合。

作为另一例子,中间部件通过两个部件构成为层状,在由第一中间部件、第二中间部件构成时,可以是以第一中间部件为第一外装体、以第二中间部件为第二外装体的结构。作为又一例子,在蓄电装置具备保持体和在保持体的侧方(X轴方向或Y轴方向)固定的罩等部件的情况下,以保持体为第一外装体、以罩为第二外装体而适用本发明。

并且,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包含的构成要素任意地进行组合而构筑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蓄电装置1实现,也能够作为蓄电装置1所具备的外装体10(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实现。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也包含将蓄电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外装体、第二外装体分别作为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而适用的情况。例如,可以考虑将中间部件220作为第一部件,将盖体100作为第二部件。例如,蓄电装置具有第一部分和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拆装的第二部分,可以适用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排列方向上的固定。例如,在蓄电装置具备对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本体和相对于本体拆装的电气设备箱时,以本体或构成本体的一部分为第一部件、以电气设备箱或电气设备箱的一部分为第二部件地适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上述结构是一个例子,能够适用于各种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备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10外装体;20蓄电元件;40基板;100盖体;101高位置部;102低位置部;103外表面;110,120固定部;130,140凹陷部;200外装体本体;220中间部件;221,222卡合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