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6728发布日期:2019-08-13 19:3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波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



背景技术:

自旋角动量(sam)是一个表征电磁波的旋转状态的动量,它与电磁波的极化状态有关。电磁波的极化状态不同,可以用来携带不同的信息,也可以用于波束分裂器进行波束分离等,因此如何有效操控电磁波的sam也被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为了有效地控制sam,反射界面的补偿阶段的精确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在太赫兹(thz)频段用来控制sam的器件,大多使用的金材料,这种材料造价较高,而用普通金属单元制备的话,由于金属在高频频段的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金属单元表面,造成电流分布不平均引起整体阻抗增加,产生较大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可以对电磁波在二维方向上的自旋角动量和偏转方向进行控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超表面因电流分布不平均造成单元阻抗增加而使整个金属超表面损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该石墨烯超表面由n*n个数量单位的石墨烯反射单元排列组成,每一个石墨烯反射单元是由三层结构组成长方体结构,每一个石墨烯反射单元包括最上层的石墨烯贴片、中间层的石英介质板以及底层的金属地板;

所述石墨烯贴片设置在石英介质板上表面的中心点位置,且石墨烯贴片设置在石英介质板上表面的旋转角度为θ,所述金属地板设置在石英介质板的下表面,所述石墨烯贴片的中心点与石英介质板的中心点重合,其中,所述旋转角度θ为-90°~90°范围内任意角度;

每一个石墨烯单元的石墨烯贴片设置在石英介质板上表面的旋转角度θ由所述石墨烯超表面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来确定,所述石墨烯超表面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φ(x,y)=φ0(x,y)-k0xsinθ'

θ=φ(x,y)/2

其中上两式中的φ(x,y)为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反射相位,k0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φ(x,y)为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初始相位,θ′为电磁波在二维方向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x和y分别为每一石墨烯反射单元的位置坐标中的横坐标、纵坐标,θ为每个石墨烯贴片在石墨烯单元上的旋转角度。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贴片为矩形,所述石英介质板和金属地板均为一种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尺寸参数如下:所述石墨烯贴片的长度为13.39um、宽度为3.2um;所述石英介质板的边长为14um、厚度为26um;所述金属地板的边长为14um、厚度为1um。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超表面的工作频率为1.36~1.62thz频段的太赫兹频段。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贴片在小于10thz频率的低太赫兹频段内工作时,在低太赫兹频段内的电导率由带内电导率σintra决定,并由下式计算:

j为虚数单位,e为单位电荷,kb为波尔兹曼常数,是约化普朗克常数,t是室温,γ是石墨烯散射率,τ是弛豫时间,ω是角频率,μc为化学势。

优选的,其中t为300k、化学势μc=0.64ev、弛豫时间τ=14.6ps、石墨烯贴片的散射率为γ=1/(2τ)。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超表面由51*51个数量单位的石墨烯反射单元排列组成,该石墨烯超表面的表面大小为714um*714um。

优选的,每一个石墨烯反射单元之间相互无缝隙排列构成长方体结构的石墨烯超表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新参数结构的石墨烯反射单元并利用这种石墨烯反射单元构建的石墨烯超表面能够对应用在太赫兹频段电磁波,能实现二维方向上的自旋角动量和反射波的偏转方向进行控制,也能够实现对任意圆极化波实现同极化转换,与现有技术中相比使用通常金材料的超表面,具有结构简单,表面损耗小,成本适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构成石墨烯超表面的单个石墨烯反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石墨烯反射单元中石墨烯贴片的角度旋转示意图;

图4为利用hfss仿真软件建立石墨烯反射单元的仿真模型示意图;

图5是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反射相位和反射幅度的曲线示意图;

图6为石墨烯超表面中的所有石墨烯反射单元分布的俯视图;

图7为石墨烯超表面的石墨烯贴片旋转角度分布图;

图8为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一并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构建一个能够在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的石墨烯超表面2,本实例提供了一种由51*51个数量单位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排列组成的石墨烯超表面2,该石墨烯超表面2的表面大小为714um*714um。每一个石墨烯反射单元1之间相互无缝隙排列构成一个长方体结构的石墨烯超表面2;当石墨烯超表面2工作频率f=1.5thz时,当一个左旋圆极化波垂直入射到该石墨烯超表面2上时,该石墨烯超表面2就能够二维方向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位25°的方向上反射出一个相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因此,本实例从输入单元103输入51*51个数量单位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排列构建石墨烯超表面2,每一个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排列位置的横坐标位置和纵坐标位置用x和y表示。

本发明提出一种反射型的石墨烯超表面2,它由一定数量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参考图2)构成的。通过计算每个位置上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处所需的反射相位,并按照这种分布规律构建出的石墨烯超表面2,就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反射出一个相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烯反射单元1,通过结合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方法,使每个单元满足对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相位差为180的条件,当一个左旋或右旋圆极化波垂直激励设计的超表面时,该超表面能够使带有sam的波束能够向任意期望的方向偏转。

参考图2所示,图2是构成石墨烯超表面的单个石墨烯反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反射单元1由三层结构组成的长方体结构,包括最上层的石墨烯贴片11、中间层的石英介质板12以及底层的金属地板13。所述石墨烯贴片11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上表面的中心点位置,且石墨烯贴片11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上表面的旋转角度为θ(即石墨烯贴片11的长边与三维空间坐标轴x轴之间的夹角为θ),金属地板13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的下表面。其中,θ为-90°~90°范围内任意角度。石墨烯贴片11的中心点与石英介质板12的中心点重合,石墨烯贴片11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上表面的旋转角度θ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点进行旋转形成的。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实际尺寸参数如下:石墨烯贴片11为矩形,该石墨烯贴片11的长度a为13.39um、宽度b为3.2um;石英介质板12为一种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该石英介质板12的边长s为14um、厚度h为26um;金属地板13为一种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该金属地板13的边长s为14um、厚度为1um,金属地板13为金属铜。

由于石墨烯的不同电导率会直接影响反射相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石墨烯贴片11的电导率。石墨烯的电导率由带内电导率σintra和带间电导率σinter来表征。当石墨烯在低太赫兹频段内(小于10thz),可忽略带间电导率σinter的影响,其电导率主要由带内电导率σintra决定,并可以由下式计算:

这里(1)公式中,j为虚数单位,e为单位电荷(1.6e-19(c)),kb为波尔兹曼常数(1.38e-23(j/k)),是约化普朗克常数,值为1.05e-34(j·s),t是室温,γ是石墨烯散射率,τ是弛豫时间,ω是角频率,μc为化学势。在设计中,选择室温t为300k,化学势μc=0.64ev,弛豫时间τ=14.6ps,石墨烯散射率取γ=1/(2τ)。

如图3所示,图3为石墨烯反射单元中石墨烯贴片11的角度旋转示意图。所述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具有一定范围的反射相位,但是要想实现对辐射波束实现360°的全相位调控范围,就需要结合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法对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石墨烯贴片11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旋转,本发明利用pb相位法计算石墨烯贴片11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上表面的旋转角度,进而对辐射波束实现360°的全相位调控。pb相位法的优势在于,当石墨烯反射单元1对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这两种线极化波的反射相位差180°时,石墨烯贴片11旋转角度θ后,就能够实现2θ的反射相位。石墨烯反射单元1按照pb相位法旋转的角度与其反射波的反射相位关系能够通过下面的公式推导来说明。当一个左旋圆极化(lhcp)波沿-z方向垂直入射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上表面时,入射波ein和反射波ere可以表示为:

这里分别是入射波对x分量和y分量的相位偏移。

当石墨烯贴片11由图3中的(a)位置旋转θ度后得到图3中的(b)位置,旋转后的坐标x’y’z’和原始坐标xyz之间的关系能被表示为:

的条件下,公式(4)带入公式(3)中,反射波ere将会表示为:

由公式(5),可以得到左旋圆极化(lhcp)分量er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分量errhcp:

在以上两式(6)和(7)中,当满足时,

errhcp=0(9)

从两式(8)和(9)中可以看出,左旋圆极化(lhcp)分量erlhcp被保留,幅度不变而相位变为原来的2倍(e-j2θ),因此就证明了若想实现2θ的反射相位,只需要旋转θ度就能实现所需的反射相位。

参考图4所示,图4为利用hfss仿真软件建立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仿真模型示意图。根据以上理论依据,在hfss仿真软件中输入用于建立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仿真模型的初始尺寸参数:石墨烯贴片11的长度为10um、宽度为2.9um,石英介质板的边长为13.5um、厚度25um,金属地板的边长13.5um、厚度0.5um。在本实施例中,利用hfss仿真软件建立石墨烯反射单元的仿真模型的步骤包括:在hfss仿真软件中按照初始尺寸参数构建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仿真模型;在石墨烯反射单元的仿真模型的上部设置一个区域为空气,这个区域就叫做空气腔,用于模拟在真空环境下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电磁响应。在仿真设计中,建立两组主从边界(图4中的主边界1、主边界2,以及从边界1、从边界2)条件分别设置在空气腔的四个面上,用来模拟无限大的平面,在空气腔的最上端设置一个周期单元激励端口(floquet端口)作为激励源,用来产生垂直向下的入射波,在仿真模型中设置“去嵌入”,表示入射波从石墨烯贴片11的上表面开始入射。

参考图5所示,图5是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反射相位和反射幅度的曲线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仿真模型在hfss仿真软件中进行电磁仿真,能够得到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电磁响应,即入射波的反射相位和反射幅度的仿真曲线,如图5所示,对于x极化波的反射相位曲线和对y极化波的反射相位曲线,在1.36~1.62thz频段内具有大约180°的相位差,满足pb相位单元旋转的必要条件。如图5中的矩形单元(矩形石墨烯贴片11)指的是pb相位单元,只要矩形单元满足对x极化和y极化两种波的相位差满足约180°,就能使用pb相位旋转法来获得相位。同时,对于x极化波的反射幅度曲线和对y极化波的反射幅度曲线,在此频段内的幅度值较大(均大于-0.3db),能够保证足够大反射波的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应用于太赫兹频段(1.36~1.62thz)的石墨烯反射单元的预期设计性能的差异,不断调整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输入尺寸参数,直到满足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预期设计性能要求后,才能被准确地确定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各项实际尺寸参数,各项实际尺寸参数如下:石墨烯贴片11的长度a为13.39um、宽度b为3.2um;石英介质板12的边长s为14um、厚度h为26um;金属地板13的边长s为14um、厚度为1um。所述预期设计性能包括用于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电磁响应性能,即入射波在入射在石墨烯反射单元1上的反射相位和反射幅度等指标性能。

参考图6所示,图6为石墨烯超表面2中的所有石墨烯反射单元1分布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石墨烯单元1的石墨烯贴片11设置在石英介质板12上表面的旋转角度θ由石墨烯超表面2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来确定。在设计完基本的石墨烯单元1后,通过计算待构建的石墨烯超表面2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来确定构成石墨烯超表面2上每个石墨烯单元1上石墨烯贴片11的旋转角度θ,而待构建的石墨烯超表面2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φ(x,y)=φ0(x,y)-k0xsinθ'(10)

θ=φ(x,y)/2(11)

在(10)式中φ(x,y)为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反射相位,k0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φ(x,y)为石墨烯反射单元的初始相位,θ’为电磁波在二维方向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x和y分别为每一石墨烯反射单元的位置坐标中的横坐标、纵坐标,θ为每个石墨烯贴片11在石墨烯单元1上的旋转角度。根据公式(10)和(11),已经获得整个石墨烯超表面2各位置处的反射相位分布值,而对于每一个反射相位值2θ,根据pb相位原理,只需要将这个位置处的组成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石墨烯贴片11旋转θ角度,就能够实现所需的反射相位。最后,将每个位置旋转不同角度的石墨烯贴片11构成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能够在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2。

参考图7所示,图7为石墨烯超表面1的石墨烯贴片旋转角度分布图,使用灰白强度图来表示各处所需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公式(10)求出石墨烯超表面2各个位置处的相位分布,根据pb相位原理,只需要将这个位置处的组成石墨烯反射单元1的石墨烯贴片11旋转所对应的位置处的反射相位的一半角度,就能够实现所需的反射相位。最后,将每个位置旋转不同角度的石墨烯贴片11构成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能够产生在二维方向上自旋角动量偏转的石墨烯超表面2。

如图8所示,图8为石墨烯超表面2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为了验证该超表面能够实现对入射圆极化电磁波的同极化转换,对这个石墨烯超表面进行电磁仿真,设置一个左旋圆极化(lhcp)波作垂直入射作为输入源,入射到该超表面上,观察它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在石墨烯贴片旋转角度θ值为-90°-90°的范围内,反射波的lhcp分量在二维方向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25度的位置处有一个最大的峰值,说明在这个方向上产生了lhcp波,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新参数结构的石墨烯反射单元1,利用这种石墨烯反射单元1构建的石墨烯超表面2能够在期望的二维方向上产生指定自旋方式的电磁波,从而能够准确的对电磁波在二维方向上的自旋角动量和偏转方向进行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功能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