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拨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9550发布日期:2018-08-19 10:0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拨码开关。



背景技术:

拨码开关(dip)是一种控制开关,采用是0/1二进制编码原理。它在现有市场上通常有方形、圆形两种,其采用嵌入模具塑料成型,由于该产品体积小(即圆形直径为8mm),制成效率低,且端子组装乃至焊脚在焊接时极为不便,因此,本设计人通过研发实验,对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以此提升产能及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拨码开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拨码开关,包括座体、盖体、拨键、弹性端子及连线端子,其中:座体具有基部及基部上的圆形部,圆形部凹有方形部;连线端子包括主端子和侧端子,主端子包括长条部一端向下垂直的主焊线部以及另一端侧面延伸的接触部,侧端子包括方块部及垂直方块部的侧焊线部,主、侧焊线部平行抵靠基部后侧壁,长条部、接触部及方块部均设在邻接圆形部的基部上,以此使接触部的接触面和方块部的接触面暴露于方形部中;弹性端子设于方形部,并包括具有中心孔的平板部,在平板部两对应侧向下倾斜延伸有相互对称的弹性部;拨键具有压持部,压持部上面具有施力部,压持部下面压于平板部并有凸柱,凸柱与中心孔干涉;盖体包括背面凸出的框形部及从正面居中位置贯穿至框形部的长形孔,当盖体扣合圆形部时,框形部抵扣方形部,此时施力部自由端经长形孔露出盖体正面;当拨动施力部时,平板部两侧弹性部分别抵接/脱离接触部接触面和方块部接触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盖体与圆形部采用超声波溶合形式固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方形部具有底部,底部向上凸起有横肋,横肋将方形部分成左、右凹部,其中:横肋在方形部的高度为方形部深度的1/2。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长形孔为左、右长形孔,左、右长形孔分别贯穿框形部,使框形部形成与横肋相对应的横担,以此横担使框形部形成与左、右凹部相对应的左、右窗口。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拨键为左、右拨键,左、右拨键的结构相同,分别具有压持部、施力部及凸柱。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左、右拨键的施力部分别经左、右长形孔凸于盖体正面,左、右拨键的压持部分别处于左、右窗口。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端子为结构相同的左、右弹性端子,左、右弹性端子分别装于左、右凹部,并分别包括平板部和弹性部,左、右弹性端子的平板部分别设有中心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主端子,侧端子为左、右端子,其中:左、右端子处于主端子两侧,主端子侧面接触部分为左、右接触部,左、右接触部以对称形式处于长条部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左、右端子为对称结构,分别包括左、右方块部及其左、右方块部分别一侧向下垂直延伸的左、右焊线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主焊线部及处于左、右焊线部中间,且靠近基部后侧壁排列,相对地,长条部被埋于横肋下方的底部,使之左、右接触部的接触面分别暴露于左、右凹部;左、右方块部分别对应左、右接触部的接触面也暴露于左、右凹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利于制成,且能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盖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拨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是拨键、弹性端子及连线端子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发明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图2并结合参阅图3,图中提供了一种拨码开关。该拨码开关包括座体10、盖体20、拨键30、弹性端子40及连线端子50,其中:座体10包括基部11及基部11上方的圆形部12,在圆形部12表面向下凹陷有方形部(也称“方形口”)121。在本实施例中,方形部121底部向上凸有横肋1211,以此横肋1211将方形部121分成左、右凹部(未标注),其中横肋1211在方形部121的高度为方形部121深度的1/2。

请再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4,图中盖体20呈圆体状,其直径为覆盖圆形部12表面的大小,盖体20包括正面21和背面22,在正面21中间位置设有贯穿背面22的长形孔,在本实施例中,长形孔包括左、右长形孔211,而背面22凸有框形部221,框形部221可扣入方形部121且高度等于或小于横肋1211上表面至圆形部12表面的深度,在框形部221中设有与横肋1211相对应的横担(未标注),以此使框形部221形成与左、右凹部相对应的左、右窗口222,左、右窗口222分别连通左、右长形孔211。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并结合参阅图5、图6,图中拨键分为左、右拨键30,左、右拨键30的结构相同,分别具有压持部31及压持部31上方延伸的施力部32,组装时,各施力部32分别经左、右长形孔211凸于圆形部12表面,此时各压持部31分别处于左、右窗口222。在本实施例中,压持部31相对于施力部32的另一面(如背面)具有平面311,在平面311中间设有凸柱31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端子40为结构相同的左、右弹性端子组成,分别包括平板部41及其两侧以对称形式向下倾斜延伸的对称弹性部42,在平板部41中间设有容纳凸柱312插入的中心孔411,组装时,各对称弹性部42分别落入左、右凹部,使之平板部41等于或高于横肋1211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连线端子50包括中间端子51及设在中间端子51两侧的左、右端子52,中间端子51具有长条部511、接触部512和中间焊线部513,其中接触部512在靠近长条部511一端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使之与长条部511形成“十”字结构,中间焊线部513在长条部511另一端向下垂直延伸;左、右端子52为对称结构,分别包括左、右方块部521及左、右方块部521分别一侧向下垂直延伸的左、右焊线部522,组装时,中间焊线部513及处于中间焊线部513两侧的左、右焊线部522均平行靠近基部11(如图1所示)后侧壁(未标注)排列,相对地,长条部511被埋于横肋1211底部,使之两侧接触部(或称“左、右接触部”)512以暴露形式分别埋设于(远离中间焊线部513的)左、右凹部(如图3中座体10所示)靠近前侧的一端,而左、右方块部521分别对应左、右接触部512,并以暴露形式分别埋设于左、右凹部(如图3中座体10所示)靠近后侧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左、右方块部521及左、右接触部的暴露形式是指该等端子设于左、右凹部时的接触面与方形部121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稍微低于方形部121底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或低于该水平面的设计是视其利于成型制造而定。至于连线端子50组设在座体10中,不限于插装组合或是嵌入模具一体成型,同样座体10基部11与圆形部12也不限于是分体组合结构或是一体结构,因这些结构并非本发明创造的设计要点,同时也不作其功能、结构及其结构间结合的详尽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端子组40与座体10、拨键组30与弹性端子组40以及盖体02与座体10的组立形式包括:弹性端子组40的左、右弹性端子40分别置于左、右凹部且各平板部41向上,拨键的压持部31平面311抵持平板部41时,压持部31凸柱312插于平板部41的中心孔411中,左、右弹性端子40分别在左、右凹部中通过实力拨键使左、右弹性端子40前后移位,藉此弹性端子40移位而实现断开/连通开关功能;盖体02扣于座体10上时,各拨键的施力部32(为方形柱)分别透过左、右长形孔211凸于盖体正面21(方便向前后拨动的施力操作),盖体02扣于座体10或者座体10基部11与圆形部12为分解结构的结合,均采用超声波溶合的形式固结为一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