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0272发布日期:2018-08-21 17: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插座。

技术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及资源浪费问题,人们对日用品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人们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使得节能减排类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尚未普及,且同时有着许多方面的限制,有线插头插座仍旧会在一定时期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插座类产品种类繁多,排插、壁插、地插、拖线盘等产品不一而足,但由于夹片座体类插座采用的是机械结构,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彻底解决插座因内部弹片老化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在插座座体损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更换整个插座,以继续满足其功能需求。同时,因更换不便及更换成本问题,用户偏向于根据插座上的插孔损坏的数量及更换成本进行决策,使已损坏的插座无法被及时更换,从而使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体验较差。

现有技术条件下,有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为,在插座模块底部设置有焊脚,通过打开模块盒后盖,将导线焊接在相应的焊脚上,以实现插座模块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插座更换成本高,无法针对性的以较低的成本更换已损坏的插座,以及在某些特定场景无法及时获取替换材料的问题。同时为解决现有模块插座,通过焊接的使用方式,使得用户无法便捷更换插座模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插座方案。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盒,包括模块盒壳体、导电触片和盖板;所述模块盒壳体上设置有模块仓;所述模块仓为开口于模块盒壳体上表面的腔体;所述模块仓(201)内设置有导电触片固定结构;导电触片固定安装于导电触片固定结构上;所述导电触片包括相间隔设置的零线触片和火线触片;所述模块仓内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盖板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模块盒壳体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内设置有模块盒侧锁定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盖板位于模块仓相应位置处,有可插入模块仓内的限位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侧锁定结构为位于模块仓底部的螺丝孔或卡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侧锁定结构为位于模块仓侧壁上的挡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触片固定结构为卡槽或螺纹孔;相应的,所述导电触片上设置有切口或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触片固定结构有两组,分别位于模块仓内相对的两侧壁靠近模块仓底面位置上;所述零线触片和火线触片通过卡接或螺丝连接方式,分别固定于相应的导电触片固定结构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触片还包括地线触片;所述地线触片固定并裸露于模块仓底面上;所述地线触片与零线触片及火线触片相互间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仓内,在与两个导电触片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与临近的导电触片之间形成狭缝。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壳体包括模块盒上壳和模块盒下壳;所述模块盒上壳上,在与模块仓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模块盒下壳底面上,在与模块仓相应位置处,为封闭结构;模块盒上壳和模块盒下壳固定连接后,共同形成模块仓。

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上壳位于模块仓侧部底位置上,设置有卡槽;导电触片安装于卡槽内;通过模块盒上壳和模块盒下壳的固定,从而实现对导电触片的可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上壳或模块盒下壳在位于模块仓外一侧位置上,设置有凹槽;通过将模块盒下壳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上壳底部,从而使凹槽形成带有进线孔和连接孔的半封闭式接线盒部;所述导电触片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孔进入接线盒部,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或直接与进线连接。

更进一步的,裸露于模块仓底部的零线触片或火线触片中,至少有一条,在模块仓仓内靠近接线端的一侧位置上,被切割为相互绝缘的两段或多段,形成断路器插接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隔板位于模块盒上壳或模块盒下壳上,与导电出片相应位置处。

一种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导电弹片;所述插座模块可插入模块仓内;所述导电弹片固定安装于模块本体上,与导电触片相应位置处;当插座模块插入模块仓后,插座模块上的导电弹片可与模块本体内相应的导电触片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可与插座模块内部相应线路电连接;所述模块本体上,设置有与模块盒侧锁定结构相适应的模块侧锁定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为二孔插座模块或usb插座模块;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火线弹片和零线弹片;所述火线弹片与零线弹片分别与插座模块内部的火线座体及零线座体相应线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为三孔插座模块或五孔插座模块;所述导电弹片还包括地线弹片;所述地线弹片固定设置于模块本体底部;所述地线弹片与插座模块内部的地线座体相应线路电连接,且与火线弹片及零线弹片相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侧壁上,有凸出于侧壁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为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为贯穿模块本体顶面与底面的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为位于模块本体底部的卡扣、卡槽,或位于模块本体侧壁上的卡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座模块顶面或侧壁上,设置有凸出于模块本体侧壁的片状防护结构。

更进一步的,插座模块上,在与片状防护结构相对一侧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片状防护结构相适应的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为断路器模块,所述导电弹片分别与断路器内的进线端或出线端固定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模块为单项开关模块、双项开关模块、空气开关模块或防电涌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上设置有电连接孔;所述模块本体内侧,在与电连接孔相应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与插座模块内部线路电连接的带有螺纹孔的导体转接片;相应的,导电弹片上设置有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位于弹片连接孔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由凸起或凹陷构成的导电弹片防偏结构;相应的,导电弹片上设置有可与导电弹片防偏结构相卡接的孔或凸起。

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与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插入模块仓内,使插座模块上的导电弹片与模块仓内相应的导电触片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通过将模块盒侧锁定结构与插座模块侧锁定结构相锁定,将插座模块锁定于模块仓内;所述盖板固定安装于插座模块盒顶面,将模块盒侧锁定结构与插座模块侧锁定结构,及导电触片与导电弹片,密封于模块盒内;最终组成可供使用的模块插座或模块开关。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通过将现有插座进行解体设计,使得更换插座时,只需要对核心部件进行更换,保留附件部分,更换成本较低,节省资源。

2、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通过前开快拆式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插座之间进行拆装重组,避免特殊状态下,因已损坏的插座找不到替代元件带来的不便。

3、本发明的一种模块插座,通过将插座模块上的导电弹片与模块盒内的导电触片的接触面,设置在插座模块插拔方向上,提高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模块盒壳体顶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盖板底部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盖板底部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导电触片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一种模块盒壳体与导电触片组装结构顶视图;

图6为实施例5中一种插座上壳底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5中一种插座下壳顶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7中一种模块盒壳体顶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9中一种模块盒壳体与导电触片组装结构顶部侧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0中一种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0中一种导电弹片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1中一种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14中一种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

1、模块盒;2、模块盒壳体;201、模块仓;202、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3、连接孔;204、导电触片固定结构;205、绝缘隔板;206、模块盒上壳;207、模块盒下壳;208、卡槽;209、凹槽;2010、卡扣;2011、挡板;3、导电触片;31、通孔;301、零线触片;302、火线触片;303、地线触片;4、盖板;401、限位板;5、插座模块;501、模块本体;502、导电弹片;5021、导电弹片安装孔;503、火线弹片;504、零线弹片;505、地线弹片;6、导体转接片;7、片状结构;701、锁定孔;8、模块侧锁定结构;9、卡片;10、片状防护结构;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1),包括模块盒壳体(2)、导电触片(3)和盖板(4)。

所述模块盒壳体(2)上表面,或靠近上表面的侧壁上,设置有螺丝孔。盖板(4)与螺丝孔相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孔。盖板(4)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模块盒壳体(2)上表面。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插座模块(5)上端面面积相适应,或与插座模块(5)上的插孔面积相适应。所述盖板(4)在与模块仓(201)相应位置处,设有可插入模块仓(201)内的限位板(401)。

所述模块盒壳体(2)上设置有模块仓(201)。所述模块仓(201)为开口于模块盒壳体(2)上表面的用于安装插座模块(5)的开放式腔体结构。所述模块仓(201)底面上,设有由螺丝孔构成的用于固定插座模块(5)的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2)。所述螺丝孔可在位于模块仓(201)底面上的内螺纹柱上。

所述导电触片(3)裸露于模块仓(201)内。所述导电触片(3)有两个,分别为相间隔设置的零线触片(301)和火线触片(302)。

所述模块仓(201)内,在相对的两侧壁上,靠近模块仓(201)底部位置处;或模块仓(201)底面上,靠近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由螺纹孔构成的导电触片固定结构(204)。相应的,所述导电触片(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丝的通孔(31)。火线触片(302)及零线触片(301)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导电触片固定结构(204)上。

所述模块仓(201)底部或侧壁上,与导电触片(3)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203)。所述连接孔(203)有两个。零线触片(301)及火线触片(302)分别穿过一个连接孔(203)进入模块盒壳体(2)背面,与相应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或直接与相应的进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将接线端子或进线穿过连接孔(203),与相应的导电触片(3)连接,从而使导电触片(3)接入电路。

本实施例中,可在盖板(4)上设置卡脚,在模块盒壳体(2)上设置相应的卡槽;使盖板(4)与模块盒壳体(2)卡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零线触片(301)及火线触片(302)分别设置于模块仓(201)内相对的两侧壁上。

所述模块仓(201)内,在与两个导电触片(3)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绝缘隔板(205)。所述绝缘隔板(205)与临近的导电触片(3)之间形成狭缝。所述绝缘隔板(205)高度大于两侧导电触片(3)高度。两个绝缘隔板(205)间隔设置。所述地线触片(303)安装于位于两个绝缘隔板(205)之间的模块仓(201)底面位置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2任一实施例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壳体(2)包括模块盒上壳(206)和模块盒下壳(207)。所述盖板(4)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上壳(206)顶端。所述模块盒上壳(206)上,位于模块仓(201)相应位置处,为通孔结构。模块盒下壳(207)底面上,位于模块仓(201)相应位置处,为封闭结构。模块盒上壳(206)和模块盒下壳(207)固定连接后共同形成模块仓(201)。所述通孔结构底边上,与导电触片(3)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可对导电触片(3)进行卡接的卡槽(208)。所述卡槽(208)以两个为一组共同构成导电触片固定结构(203),对导电触片(3)进行固定。所述卡槽(208)在与导电触片(3)两端相应的位置处,为封闭结构。导电触片(3)卡接于各自相应的卡槽(208)内。同时,连接孔(203)设置于模块盒下壳(207)上,与每个导电触片(3)相应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08)也可设置在模块盒下壳(207)上,与导电触片相应的位置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3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上壳(206)或模块盒下壳(207)上,在位于导电触片(3)穿过卡槽(208)的部分,导电触片(3)端部相应位置上,设置有凹槽(209)。通过将模块盒下壳(207)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上壳(206)底部,从而使凹槽(209)形成带有进线孔和连接孔(203)的半封闭式接线盒部。

所述对每个导电触片(3)进行固定的两个卡槽(208),其中一个卡槽(208)卡接于相应的导电触片(3)非端部位置;相应的,所述导电触片(3)在与该卡槽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切口。卡槽(208)卡入切口内,对导电触片(3)进行限位固定。该端的导电触片(3)头部穿过由卡槽(208)形成的连接孔(203),进入接线盒部。所述进线盒上设置有进线孔,外部进线穿过进线孔进入接线盒部。导电触片(3)可在接线盒部与进线直接连接,或与接线端子连接。

实施例5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3、4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下壳(207)与模块盒上壳(206)固定连接后形成的模块仓(201)内,设置有绝缘隔板(205)。所述绝缘隔板(205)可位于模块盒上壳(206)上,与模块盒上壳(206)形成一体结构;或位于模块盒下壳(207)上,与模块盒下壳(207)形成一体结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2)为位于模块仓(201)底部的卡扣、卡槽或环形结构。

实施例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6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2)为位于模块仓(201)相对的两侧壁上的挡板(2011)。所述挡板(2011)上有可使模块本体(501)侧壁上的卡片(9)穿过的切口。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7任一实施例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上包含有两个模块仓(201)。零线触片(301)或火线触片(302)穿过两个模块仓(201)进入模块盒背面或接线盒部。且裸露于模块仓(210)底部的零线触片(301)或火线触片(302)中,至少有一条,在靠近接线端一侧的模块仓(201)仓内,被切割为相互绝缘的两段,形成断路器插仓。相应的,安装于断路器仓内的为断路器模块,导电弹片分别与断路器内的进线端或出线端固定电连接。断路器模块安装于断路器仓后,断路器模块上的导电弹片分别电连接于断路器仓内的被分为两段的零线触片或或火线触片中的一段上,从而通过控制断路器的通断,控制另一个模块仓内电路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断路器仓可与另一个模块仓相连通,形成单仓。相应的,火线触片(302)可在仓内被切割为相互绝缘的多段,形成多个断路器插接部,用于安装断路器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路器模块,可为单项开关模块、双项开关模块、空气开关模块或防电涌模块。

实施例9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地线触片(303)。所述地线触片(303)固定并裸露于模块仓(201)底面上,并与零线触片(301)及火线触片(302)相间设置。所述地线触片(30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丝的通孔(31)。模块仓(201)内,与地线触片(303)相应位置上,有由螺纹孔构成的用于固定地线触片(303)的导电触片固定结构(204),及可使地线触片(303)穿过的连接孔(203)。地线触片(303)穿过相应的连接孔(203)进入模块盒壳体(2)背面,与相应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或直接与相应的插座进线电连接。

实施例10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5),包括模块本体(501)和导电弹片(502)。所述导电弹片(502)有两个,分别为火线弹片(503)和零线弹片(504)。两个导电弹片(502)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模块本体(501)底部边缘位置上,弹片部延伸至模块本体(501)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导电弹片(502)可与插座模块(5)内相应线路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502)用于固定的一端上,设置有导电弹片安装孔(5021)。相应的,插座模块(5)侧壁上设置有电连接孔。导体转接片(6)固定于模块本体(501)内侧壁上,与电连接孔相应位置处;且与插座模块内部相应线路电连接。通过螺丝穿过导电弹片安装孔(5021)及电连接孔连接于导体转接片(6),从而实现导电弹片(502)与插座模块内部线路的电连接。

所述导电弹片(502)可为向一面弯曲的梳齿形弹片或弓形弹片等翘起的弹片结构。所述导电弹片(502)可插入实施例1中所述的模块仓(201)内,并与相应的导电触片(3)电连接。

所述模块本体(501)侧壁上,设置有与模块本体(501)固定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的,带有锁定孔(701)的片状结构(7)。所述片状结构(7)有两个,分别位于插座模块(5)不同的侧壁上。所述片状结构(7)上的锁定孔(701)为模块侧锁定结构(8)。通过将螺丝穿过锁定孔(701),连接于实施例1中所述由螺丝孔构成的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2)中,从而将插座模块(5)与模块盒(1)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弹片(502)也可与插座模块(5)内部相应线路形成一体结构。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本体(501)位于弹片连接孔一侧侧壁上,可设置有由凸起或凹陷构成的导电弹片防偏结构;相应的,导电弹片(502)上可设置有可与导电弹片防偏结构相卡接的孔或凸起。通过导电弹片防偏结构与导电弹片(502)的卡接或限位固定,防止导电触片偏转。

实施例1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电弹片(502)上端固定于模块本体(501)侧壁上。导电弹片(502)朝向模块本体(501)底部的一端可活动,且导电弹片(502)上下端端部与模块本体(501)侧壁相间隔设置,形成翘起的插脚。所述零线弹片(504)与火线弹片(503)下端的插脚,可插入实施例2所述的狭缝中,与相应的导电触片(3)电连接。

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2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5),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8),为设置于模块本体(501)上的,贯穿模块本体(501)顶面与底面的通孔。通过将螺杆穿过模块侧锁定结构(8),连接于实施例1中由螺丝孔构成的模块盒侧锁定结构(202)中,从而将插座模块(5)与模块盒(1)相固定。

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座模块(5)可在模块仓(201)内横向移动。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8)为位于模块本体(501)底面上的卡槽或卡扣。所述卡槽或卡扣可与实施例6中所述模块盒(1)中的卡扣或卡槽相卡接。将插座模块(5)插入模块仓(201)后,通过横向移动插座模块(5),使卡扣卡入卡槽,从而限制插座模块(5)的上下移动。再通过将盖板(4)上的限位板(401)插入插座模块(5)与模块仓(201)之间的间隙,使插座模块(5)不可横向移动,从而使卡扣不会从卡槽中脱出。所述卡槽可为与位于模块本体(501)底面的开口。

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6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4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5),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座模块(5)可在模块仓(201)内横向移动。所述模块本体(501)侧壁上,设置有与模块本体(501)固定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的卡片(9)。

所述模块侧锁定结构(8)为卡片(9)。所述卡片(9)可有一个或相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卡片(9)可与实施例7中所述挡板(2011)进行卡接。所述卡片(9)穿过挡板上的切口,到达挡板(2011)切口下方,通过插座模块(5)的横向移动,使卡片(9)移动至挡板(2011)下方位置,从而限制插座模块(5)的上下移动。再通过将盖板(4)上的限位板(401)插入插座模块(5)与模块仓(201)之间的间隙,使插座模块(5)不可横向移动,从而防止卡片(9)从挡板(2011)下方脱出。

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7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主体结构与实施例9-14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501)顶面与导电触片(3)相应的一侧,或模块本体(501)侧壁上,设置有凸出于侧壁的片状防护结构(10)。

当插座仓内可安装多个插座模块时,插座模块在位于两个插座模块之间的模块本体(501)顶面或模块本体(501)侧壁上,同时设置有凸出于侧壁的片状防护结构(10)。片状防护结构(10)可盖住两插座模块之间的缝隙。相应的,模块本体(501)顶面或侧壁在与片状防护结构(10)相对的一侧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片状防护结构(10)相适应的凹槽(11)。当两个或多个插座模块(5)组合使用时,一个插座模块(5)上的片状防护结构(10),插入另一个插座模块(5)上的凹槽(11)内,从而防止异物通过两个插座模块(5)之间的间隙,接触到模块插座内部电路。

本实施例中,可在插座模块(5)顶面,与导电弹片(502)相应的一侧上设置有凸出于模块本体(501)侧壁的片状防护结构,以盖住导电弹片(502)及导电触片(3)。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主体结构与实施例9-11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取消实施例9中所述位于模块本体(501)两侧壁上的零线弹片(504)和火线弹片(503);将实施例9中所述与模块本体(501)固定的片状结构(7)改为:固定于模块本体侧壁,与插座模块内部相应线路电连接的,带有锁定孔(701)的导体金属片。相应的,位于模块盒(1)内的导电触片(3)均设置于模块仓底面上。零线触片(301)与火线触片(30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模块仓底面与导电触片(3)上的每个通孔相应位置处均设置有螺纹孔,通过将片状结构(7)直接锁定在零线触片(301)及火线触片(302)上,以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仓面积可与三孔插座面积相适应,且同时将三孔插座的面积设置为两个两孔插座或usb插座的面积。从而,可通过将模块仓内的三孔或五孔插座更换为两个二孔或usb插座。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主体结构与实施例9-14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501)底部固定设置有地线弹片(505)。所述地线弹片(505)完全处于插座模块(5)底面位置,并与火线弹片(503)及零线导电弹片(504)绝缘设置。所述地线弹片(505)的固定方式,及与插座模块(5)内相应线路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6中火线弹片(503)连接方式。所述导电弹片(502)可为向一面弯曲的梳齿形弹片或弓形弹片等翘起的弹片结构。所述地线弹片(505)可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地线触片(303)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通过将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块(5)与实施例2中所述模块盒(1)配合形成模块插座。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盒可在模块盒内设置多个模块仓,每个模块仓内设置有相应的导电触片,并且,用于相同电性的导电触片之间可通过导体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通过与多个插座模块配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插座。本发明的一种插座模块可为两孔插座模块、三孔插座模块、五孔插座模块及usb插座模块等。

本发明中,导电弹片与导电触片结构可互换。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盒,可通过将插座盒内的导电触片分别与火线及用电器电连接,形成开关盒。通过在开关侧壁上设置与开关进线端及出线端点连接的导电弹片,形成开关模块,从而配合开关盒形成模块开关;因适用于开关盒时未发生实质性的结构改变,所以同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