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392发布日期:2018-11-09 20:0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今年混合动力汽车甚至达到了600%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依然占比较少,完成量仅为目标的11.48%,还需要各大车企的通力合作,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5%的市场占有率,总销量超过500万辆的水平,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或者动力源之一。各种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将在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发生。传统电池在室外温度超过24℃时,电池温度就有机会超过65℃,此时电池容量会急剧下降。

对于公告号cn206313081u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结构,根据说明书中记载“所述的风扇安装在电池包骨架上,位于均温板端部。通过电池包骨架内的均温板将电池包内的温度散出,再通过电池包骨架1外面的风扇将电池包骨架周围的温度进行快速循环,加速散热可以使电池温度降低近30℃左右”,但是存在部分缺点,由于电池之间是由均温板进行分隔的,导致均温板与电池之间存在空间狭窄的部分的热量聚集在一起,而死角的部位是风扇难以吹到的,导致局部的热量并不能很快散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加速了气流的变化和提高了散热的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包括与进气格栅相连的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的内腔中安装有将内腔分隔为三个空间的横框和竖板,其中三个空间分别为保险间、风冷间以及水冷间;

所述横框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相交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上表面覆盖有与横框的侧壁相连的钢制滤网;

所述保险间的底壁上覆盖有减震垫,减震垫的表面上安装有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外壳上的总保险丝,所述水冷间内依次交错排列有多组散热板和电池,水冷间的侧壁上还固定有水平的排风主板,并在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电池外壳外部的排风主管;所述排风主板上均匀开设有与一组所述散热板间隔相同的通风槽,排风主板上还铺设有绕开通风槽的接电线路,所述散热板和电池的下表面分别透过钢制滤网与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散热板的顶部一一嵌入通风槽内,散热板内还分别贯穿有呈s型的冷水管a和冷水管b,电池的顶部电极均与接电线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接电线路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线穿过竖板与总保险丝电性连接;

所述风冷间底部的电池外壳侧壁上依次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之间的内壁轴承内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安装在支撑杆上的轴承内,旋转轴的外壁上套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冷水管b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内的液体温度,冷水管b位于冷水管a的下方,风扇旋转将冷水管b产生的热量与冷水管a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所述排风主管位于水冷间的底端管口与排风主板的上表面相接,并覆盖在通风槽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与进气格栅相通,通气孔的内壁上安装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端口与对应的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无刷电机与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与接电线路相接的控制线上套有一端与排风主板连接,另一端与电池密封相接的固定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电池驱动无刷电机使得风扇进行旋转,加速气流的流动,能够更快的带动热量进行移动。

2、本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冷水管a和冷水管b内循环温度较低的液体,风扇旋转将冷水管b产生的热量与冷水管a进行热交换,冷水管b和冷水管a都是用来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而冷水管b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使得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同时由于风扇的旋转,将热量很快的带动到冷水管a附近,促使电池旁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冷水管b和冷水管a内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迅速带走。

3、本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将带有热量的气流送到通风槽由排风主管快速排出,采用水冷和风冷混合方式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框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排风主板俯视图。

图中:1电池外壳、11横框、111支撑杆、112钢制滤网、12竖板、13保险间、131减震垫、1311总保险丝、14风冷间、141通气孔、1411旋转轴、15水冷间、151多组散热板、152电池、153排风主板、1531通风槽、1532接电线路、154排风主管、2冷水管a、3冷水管b、4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包括与进气格栅相连的电池外壳1;电池外壳1保护内部的器件,电池外壳1的内腔中安装有将内腔分隔为三个空间的横框11和竖板12,横框11和竖板12相互垂直,其中三个空间分别为保险间13、风冷间14以及水冷间15,保险间13、风冷间14和水冷间15内的器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使用;多组散热板151和电池152的下表面分别透过钢制滤网112与支撑杆111的上表面固定,散热板151的顶部一一嵌入通风槽1531内,使得散热板151之间的间隙与排风主管154相通,多组电池152的顶部电极均与接电线路15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池152与接电线路1532相接的控制线上套有一端与排风主板153连接,另一端与电池152密封相接的固定筒,固定筒保护电池152与接电线路1532用来连接的控制线,避免将控制线吹掉造成损伤,接电线路1532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线穿过竖板12与总保险丝1311电性连接,接电线路1532将多个电池152串联在一起;风冷间14底部的电池外壳1侧壁上依次开设有通气孔141,通气孔141与进气格栅相通,通气孔141的内壁上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同时不会影响气流的流动,通气孔141之间的内壁轴承内安装有旋转轴1411,旋转轴1411的顶部安装在支撑杆111上的轴承内,旋转轴1411的端口与对应的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无刷电机与电池152电性连接,旋转轴1411的外壁上套有风扇4,电池152驱动无刷电机使得风扇4进行旋转,加速气流的流动。

请参阅图2,散热板151内还分别贯穿有呈s型的冷水管a2和冷水管b3,冷水管b3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2内的液体温度,冷水管b3位于冷水管a2的下方,风扇4旋转将冷水管b3产生的热量与冷水管a2进行热交换,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都是用来吸收电池152产生的热量,而冷水管b3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2,使得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同时由于风扇4的旋转,将热量很快的带动到冷水管a2附近,促使电池152旁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内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迅速带走。

请参阅图3,横框11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相交的支撑杆111,支撑杆111的上表面覆盖有与横框11的侧壁相连的钢制滤网112,支撑杆111对的钢制滤网112起到支撑的作用,钢制滤网112可以对灰尘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保护内部。

保险间13的底壁上覆盖有减震垫131,减震垫131的表面上安装有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外壳1上的总保险丝1311,减震垫131吸收震动力保护总保险丝1311,水冷间15内依次交错排列有多组散热板151和电池152,散热板151和电池152二者依次交替,水冷间15的侧壁上还固定有水平的排风主板153,并在顶部安装有延伸至电池外壳1外部的排风主管154。

请参阅图4,排风主板153上均匀开设有与一组散热板151间隔相同的通风槽1531,排风主管154位于水冷间15的底端管口与排风主板153的上表面相接,并覆盖在通风槽1531的外侧,排风主板153上还铺设有绕开通风槽1531的接电线路1532,风扇4将带有热量的气流送到通风槽1531由排风主管154快速排出。

工作原理:电池152驱动无刷电机使得风扇4进行旋转,加速气流的流动,冷水管a2和冷水管b3内循环温度较低的液体,风扇4旋转将冷水管b3产生的热量与冷水管a2进行热交换,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都是用来吸收电池152产生的热量,而冷水管b3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2,使得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同时由于风扇4的旋转,将热量很快的带动到冷水管a2附近,促使电池152旁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内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迅速带走,而气流继续流动,将带有热量的气流送到通风槽1531由排风主管154快速排出,采用水冷和风冷混合方式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电池152驱动无刷电机使得风扇4进行旋转,加速气流的流动,冷水管a2和冷水管b3内循环温度较低的液体,风扇4旋转将冷水管b3产生的热量与冷水管a2进行热交换,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都是用来吸收电池152产生的热量,而冷水管b3内的液体温度高于冷水管a2,使得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同时由于风扇4的旋转,将热量很快的带动到冷水管a2附近,促使电池152旁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冷水管b3和冷水管a2内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迅速带走,而气流继续流动,将带有热量的气流送到通风槽1531由排风主管154快速排出,采用水冷和风冷混合方式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