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4483发布日期:2018-11-27 23:2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波导耦合器,具体涉及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波导耦合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耦合调节端和隔离调节端。在波导耦合器的生产周转过程中,其输入端、输出端、耦合端和隔离端较为凸出,如果保护不当容易造成碰伤、损坏,且容易飞入灰尘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其应用时,可以对波导耦合器的各端口形成有效的防尘、防碰保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包括耦合器主体,耦合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内设有输入口,输出端内设有输出口,耦合器主体上还设有隔离端和耦合端,隔离端和耦合端上均设有外螺纹,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套有方形的防尘塞,防尘塞内设有套槽,套槽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块,防尘塞通过套槽套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套槽内的凸块伸入输入口和输出口内,在防尘塞的四周均设有主皮筋,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两个防尘塞之间通过主皮筋连接,在隔离端和耦合端上设有防尘帽,防尘帽内设有螺孔,螺孔内壁设有内螺纹,防尘帽与隔离端和耦合端均通过螺孔进行螺纹连接,在防尘帽上设有副皮筋,防尘帽通过副皮筋与其所在边的主皮筋连接。

其应用时,可将主皮筋拨开,将两个防尘塞分别套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上,使凸块塞入输入口和输出口内,以此对输入口和输出口形成封闭的套接保护,同时,将两个防尘帽分别拧在隔离端和耦合端上,分别对隔离端和耦合端形成防尘、防碰保护,防尘塞之间通过主皮筋连接可以对两端防尘塞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两个防尘帽通过副皮筋连接在主皮筋上与两个防尘塞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使用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各防尘帽和防尘塞单独使用时容易丢失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防尘塞套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上时,主皮筋处于绷紧状态。

优选地,所述套槽的槽壁和凸块外表均设有棉绒层。

优选地,所述防尘帽为软胶材质。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可以对波导耦合器的各端口形成有效的防尘、防碰保护。

2、本发明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防尘帽、防尘塞之间通过皮筋连接,既便于进行限位固定,又能有效解决各防尘帽和防尘塞单独使用时容易丢失的问题。

3、本发明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材料易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尘塞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尘帽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耦合器主体,2-输入端,3-输入口,4-隔离端,5-耦合端,6-防尘塞,7-套槽,8-主皮筋,9-防尘帽,10-螺孔,11-副皮筋,12-输出端,13-输出口,1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便捷式波导耦合器端口防护器具,包括耦合器主体1,耦合器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端2和输出端12,输入端2内设有输入口3,输出端12内设有输出口13,耦合器主体1上还设有隔离端4和耦合端5,隔离端4和耦合端5上均设有外螺纹,在输入端2和输出端12上均套有方形的防尘塞6,防尘塞6内设有套槽7,套槽7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块14,防尘塞6通过套槽7套接在输入端2和输出端12上,套槽7内的凸块14伸入输入口3和输出口13内,在防尘塞6的四周均设有主皮筋8,输入端2和输出端12的两个防尘塞6之间通过主皮筋8连接,在隔离端4和耦合端5上设有防尘帽9,防尘帽9内设有螺孔10,螺孔10内壁设有内螺纹,防尘帽9与隔离端4和耦合端5均通过螺孔10进行螺纹连接,在防尘帽9上设有副皮筋11,防尘帽9通过副皮筋11与其所在边的主皮筋8连接。

实施例2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所述防尘塞6套在输入端2和输出端12上时,主皮筋8处于绷紧状态,拉紧的主皮筋8可以对两端防尘塞6起到足够的限位固定作用,防止防尘塞6从输入端2或输出端12上滑落;所述套槽7的槽壁和凸块14外表均设有棉绒层,其应用时,可以防止防尘塞6和凸块14与输入口3、输出口13产生直接摩擦,造成输入口3和输出口13的磨损;所述防尘帽9为软胶材质,其材质柔软,可以对隔离端4和耦合端5起到有效的防碰、减震保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