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7713发布日期:2019-01-02 23:4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使用寿命与欠充、过充以及过放密切相关。而传统对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时,直接对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容易损坏汽车蓄电池,使得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能形成脉冲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从而达到修复汽车内蓄电池的作用,延长汽车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蓄电池bt1、第二蓄电池bt2、第一桥式整流d1-d4、第二桥式整流d5-d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稳压块ic1、集成电路ic1ne555、场效应管vt1、红色发光管led1、绿色发光管led2、稳压二极管vd1;第一蓄电池bt1的正极连接到v1端,v1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一端、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绿色发光管led2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红色发光管led1的正极连接,红色发光管led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绿色发光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一蓄电池bt1的负极连接到场效应管vt1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vt1的源极s接地,场效应管vt1的栅极g通过第三电阻r3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3脚连接,集成电路ic1ne555的2脚与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一端、集成电路ic1ne555的7脚连接,集成电路ic1ne555的6脚与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1脚连接并接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稳压块ic1的3脚连接,稳压块ic1的3脚分别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4脚和8脚连接,稳压块ic1的2脚接地,稳压块ic1的1脚分别与第二电容c2一端、第二桥式整流d5-d8一脚连接,第二桥式整流d5-d8二脚接地,第二桥式整流d5-d8的四脚与第二蓄电池bt2的l1端连接,第二桥式整流d5-d8三脚与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四脚连接,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二脚接地,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三脚与第二蓄电池bt2的l1端连接,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一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一端、v1端连接,第二蓄电池bt2的l2端连接到第一桥式整流d1-d4和第二桥式整流d5-d8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集成电路ic1ne555的2脚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6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并联。

进一步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场效应管vt1的漏极d端接地,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第一蓄电池bt1的输出电压为15v,第二蓄电池bt2的输出电压为12v。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中提供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实际应用效果好,对汽车蓄电池充电状态的检测效果好;通过红色发光管led1亮的状态就可直观确定汽车内发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在给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在场效应管vt1的d栅极端上输出时高时低的电压,形成脉冲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从而达到修复汽车内蓄电池的作用,延长汽车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能形成脉冲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从而达到修复汽车内蓄电池的作用,延长汽车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蓄电池bt1、第二蓄电池bt2、第一桥式整流d1-d4、第二桥式整流d5-d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稳压块ic1、集成电路ic1ne555、场效应管vt1、红色发光管led1、绿色发光管led2、稳压二极管vd1;第一蓄电池bt1的正极连接到v1端,v1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一端、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绿色发光管led2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红色发光管led1的正极连接,红色发光管led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绿色发光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一蓄电池bt1的负极连接到场效应管vt1的漏极d端,场效应管vt1的源极s接地,场效应管vt1的栅极g通过第三电阻r3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3脚连接,集成电路ic1ne555的2脚与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一端、集成电路ic1ne555的7脚连接,集成电路ic1ne555的6脚与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1脚连接并接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稳压块ic1的3脚连接,稳压块ic1的3脚分别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4脚和8脚连接,稳压块ic1的2脚接地,稳压块ic1的1脚分别与第二电容c2一端、第二桥式整流d5-d8一脚连接,第二桥式整流d5-d8二脚接地,第二桥式整流d5-d8的四脚与第二蓄电池bt2的l1端连接,第二桥式整流d5-d8三脚与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四脚连接,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二脚接地,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三脚与第二蓄电池bt2的l1端连接,第一桥式整流d1-d4的一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一端、v1端连接,第二蓄电池bt2的l2端连接到第一桥式整流d1-d4和第二桥式整流d5-d8的连接处。集成电路ic1ne555的2脚与集成电路ic1ne555的6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并联。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t1的漏极d端接地,第六电阻r6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蓄电池bt1的输出电压为15v,第二蓄电池bt2的输出电压为12v。

首先将汽车内发电机的15v交流电压输出端连接到l1端和l2端上,将汽车蓄电池12v的正极连接到感应端v1,将蓄电池12v的负极连接到场效应管vt1的d漏极端上,此时汽车蓄电池12v正极分两路,一路经第四电阻r4降压连接到绿色发光管led2的正极,另一路连接到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

在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输出2v电压分成两路,一路经第八电阻r8连接到第二三极管q2的集极,使得第二三极管q2导通,绿色发光管led2发光,表示汽车蓄电池12v正常,另一路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分压,使得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端只有约0.1电压,不足以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红色发光管led1不发光。

当汽车启动工作时,汽车内发电机输出15v左右的交流电压分两路,一路经桥式整流d1-d4整流和第一电容c1滤波后,输出的15v直流电压的正极连接到汽车内蓄电池的正极端;另一路15v交流电压经桥式整流d5-d8整流和第二电容c2滤波后,输出的15v直流电压经稳压块ic1稳压后输出12v电压,给集成电路ic2ne555供电,集成电路ic2ne555组成单稳态时基振荡电路,此时集成电路ic2ne555内部振荡电路工作,在集成电路ic2ne555的3脚输出时高时低的电压经第三电阻r3连接到场效应管vt1的d栅极端,使得场效应管vt1由截止交换为导通,在场效应管vt1的d栅极端上输出时高时低的电压,形成脉冲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从而达到修复汽车内蓄电池的作用,延长汽车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当汽车捏发电机工作输出的15v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的同时,经稳压二极管vd1被击穿后,稳压二极管vd1在正极输出约5v电压,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分压后,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极得到约0.6v电压,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此时红色发光管led1闪动发光,表示汽车内发电机正常工作,在给汽车蓄电池脉冲式充电。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中提供的一种汽车内发电机加装蓄电池修复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实际应用效果好,对汽车蓄电池充电状态的检测效果好;通过红色发光管led1亮的状态就可直观确定汽车内发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在给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在场效应管vt1的d栅极端上输出时高时低的电压,形成脉冲电压,给汽车内蓄电池充电,从而达到修复汽车内蓄电池的作用,延长汽车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