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器固定结构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1434发布日期:2018-12-11 23: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耦合器固定结构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耦合器固定结构及电器。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但是,传统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产品的耦合器与电源线装配使用时容易松动,用户插拔电源线时体验欠佳,若安装槽与耦合器采用过盈配合,会存在装配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器固定结构及电器,通过在耦合器支撑体的定位槽内设计凸筋结构,对耦合器的安装起导向作用,且可保证装配后的耦合器紧固,解决了插拔电源线时容易松动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耦合器固定结构,所述耦合器包括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耦合器支撑体,所述耦合器固定在所述耦合器支撑体上,所述耦合器支撑体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边板的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内从而对所述耦合器进行定位,所述定位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朝向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延伸,所述凸筋能够对所述边板的插入起导向和紧固作用。

优选地,所述凸筋包括可形变结构。

优选地,所述凸筋靠近所述定位槽内表面一端的截面积大于其自由端的截面积,所述凸筋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凸筋为长条形,所述凸筋沿所述耦合器插入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凸筋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开口为方形,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构造为开口呈方形的方形槽,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两者之一上;和/或,

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两者之一上。

优选地,所述耦合器的电连接端朝向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所在面与所述耦合器的电连接端的朝向垂直,所述第三侧壁位于远离所述耦合器的电连接端朝向的一侧,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能够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到所述耦合器支撑体上,装配后,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定位槽的相对侧。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器,包括电器本体和耦合器,所述耦合器通过上述的耦合器固定结构固定到所述电器本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耦合器固定结构及电器,通过在安装耦合器支撑体上的定位槽内设计凸筋结构,对耦合器的装配起导向和紧固作用,可保证装配后的耦合器紧固,解决了插拔电源线时容易松动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电器的耦合器安装位置的局部拆解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电器的耦合器装配状态的局部视图;

图3示处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器支撑体的定位槽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中,

1、耦合器;11、边板;12、电连接端;2、耦合器支撑体;21、定位槽;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第三侧壁;214、第四侧壁;215、凸筋;3、盖板;4、电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耦合器1固定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固定结构的电饭煲,如图1所示,所述耦合器1包括边板11,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耦合器支撑体2,所述耦合器1固定在所述耦合器支撑体2上,所述耦合器支撑体2上设置有定位槽21,所述边板11的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21内从而对所述耦合器1进行定位,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21的槽壁上设置有凸筋215,所述凸筋215朝向所述定位槽21的内部延伸,如图1和3所示,所述凸筋215能够对所述边板11的插入起导向和紧固作用,装配时,耦合器1对准耦合器支撑体2,边板11对准定位槽21,使得边板11沿着定位槽21向内移动,在遇到槽壁上的凸筋215后,在凸筋215的导向下继续向内移动,直至不能移动为止,此时在槽壁上设置的凸筋215的作用下,边板11与定位槽21卡紧,确保耦合器1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连接紧固,解决了插拔电源线时耦合器1容易松动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优选所述凸筋215包括可变结构,以方便在边板11沿定位槽21的插入移动,同时,装配完成后,边板11与定位槽21的槽壁间设置的凸筋215由于压紧变形,使得耦合器1与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连接更加紧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筋215靠近所述定位槽21内表面一端的截面积大于其自由端的截面积,一方面,可确保凸筋215与定位槽21的槽壁的连接强度,避免凸筋215脱落,另一方面,该结构更加方便边板11和定位槽21与凸筋215发生挤压时凸筋215的变形,方便边板11的插入,且插入后的紧固效果更好。具体的,所述凸筋215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以提供更好地紧固效果。如图1和3所示,更加优选所述凸筋215为长条形,所述凸筋215沿所述耦合器1插入的方向延伸,以确保装配完成后凸筋215与槽壁和耦合器1的边板11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提供更好的紧固效果,更好地避免在用户插拔电源时耦合器1的松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加优选凸筋215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延伸方向逐渐增大,即边板11沿定位槽21插入时,开始边板11与凸筋215的间隙较大,随着插入的深入,间隙逐渐减小,这样的设计对边板11沿定位槽21的插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更加方便插入操作,便于耦合器1的装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21的开口为方形,所述凸筋215设置在所述定位槽2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具体的,所述定位槽21构造为开口呈方形的方形槽,包括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其中,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相对设置,第二侧壁212和第四侧壁214相对设置,将定位槽21设置为方形槽,使得边板11与定位槽21的接触包括与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的接触,全方位的接触可提供更好的定位效果,如图1和3所示,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可限制边板11在耦合器1的电连接端12朝向的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拔插电源时耦合器1的松动,优选凸筋215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上,这样可提供更好地紧固作用,确保边板11与定位槽21的连接紧固,进而保证耦合器1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装配紧固,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只在某一个侧壁上设置凸筋215,在这里凸筋215同时设置在四个侧壁上是为了保证更好地紧固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耦合器1的电连接端12朝向所述定位槽21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211、第三侧壁213所在面与所述耦合器1的电连接端12的朝向垂直,所述第三侧壁213位于远离所述耦合器1的电连接端12朝向的一侧,在第三侧壁213上设置凸筋215,在装配状态时,可保证耦合器1的边板11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定位槽21的第一侧壁211的紧密接触,避免边板11与第一侧壁211之间存有间隙,为用户拔插电源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固定结构还包括盖板3,所述盖板3能够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到所述耦合器支撑体2上,装配后,所述盖板3位于所述定位槽21的相对侧,即耦合器1通过边板11沿定位槽21插入固定在耦合器支撑体2上后,盖板3安装在定位槽21的开口侧,以限制耦合器1沿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脱落,进一步加强耦合器1与耦合器支撑体2连接的紧固性,连接结构包括卡扣连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或粘接连接,优选采用螺钉连接,连接方便可靠,进一步加强了耦合器1的安装固定,确保耦合器1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紧固连接,且整体外观精致大方,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图1-3所示,传统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耦合器1与电源线装配使用时容易松动,用户插拔电源线时体验欠佳,若耦合器支撑体2的定位槽21与耦合器1的边板11采用过盈配合,会存在装配不便的问题,为解决该类问题,本申请中的一种耦合器1固定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固定结构的电器,该电器包括电器本体4,耦合器支撑体2位于所述电器本体4上,耦合器1安装在耦合器支撑体2上,该耦合器1固定结构的耦合器支撑体2的定位槽21内设计有凸筋215,具有导向和可形变等功能,装配时,可解决耦合器1的边板11和定位槽21安装操作困难的问题,方便产品的生产组装,装配完成后,可解决耦合器1和耦合器支撑体2容易松动的问题,用户在插拔电源线时体验感提高,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最后通过盖板3与耦合器支撑体2的装配,使耦合器1装配更加紧固,整机外观更加精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