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098发布日期:2018-11-02 22:1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led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制作led时,通常是采用将素材铜带冲压成设计之焊盘底板,进行电镀工艺,然后将ppa材料通过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热塑型);再对已完成注塑的料带进行折弯并依要求进行裁切包装。

现有所采用的金属框架为热塑型ppa、pct等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此类封装材料因框架属于湿敏材料,极易吸湿受潮,对使用环境及保存要求较严格,在终端客户处不易管控,而受潮后的材料进行smt工艺,极易损坏产品电气连接,引起失效;同时,热塑性金属框架,不易将产品高度降低,若降低产品高度,则易出现结构强度不佳或易断裂等不良。还有,现方案采用金属折弯,用于导电导热的引脚受限于金属引脚大小及结构限定,热量并不能有效导出;仅限定使用小功率产品,现有产品封装功率过低(通常是<0.2w),功率过高的话,会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及其工艺,其提高了产品防潮性能,同时,实现产品轻薄化,无过多被动元件,产品更加节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包括有金属板、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及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其中:

所述金属板具有若干平板状引脚,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是molding成型于金属板上,平板状引脚的底面露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的底面;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的顶端向下凹设有容纳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露于容纳腔内,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位于容纳腔内且分别焊接固定于相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之间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是经高温固化成型封装于容纳腔内,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被密封于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板的平板状引脚具有铜基材层、自铜基材层的顶面依次向上镀设的上侧镀镍层、上侧镀银层,以及,自铜基材层的底面依次向下镀设的下侧镀镍层、下侧镀银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平板状引脚分别定义为信号输入引脚、信号输出引脚、gnd引脚、vdd引脚;led发光晶片包括有红色led发光晶片、蓝色led发光晶片、绿色led发光晶片;

前述集成通讯ic焊接固定于gnd引脚上,蓝色led发光晶片焊接固定于信号输出引脚上,红色led发光晶片、绿色led发光晶片则分别焊接固定于vdd引脚上。

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平板状的金属板材通过蚀刻工艺获得若干平板状引脚;

步骤2、将热固型环氧树脂材料在步骤1获得的金属板材上进行molding成型,以获得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其中:平板状引脚的底面露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的底面;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的顶端向下凹设有容纳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露于容纳腔内;

步骤3、将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分别于容纳腔内焊接固定于相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并将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步骤4、将环氧树脂封装胶水滴入容纳腔内,通过高温进行固化成型,环氧树脂封装胶水在容纳腔内固化成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以对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进行密闭式封装;

步骤5、进行切割,获得单颗式led。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中,对蚀刻工艺后获得若干平板状引脚的金属板材再进行电镀工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板材为铜板材,所述电镀工艺是指在铜板材的外表面先进行镀镍工艺,再进行镀银工艺,以在铜板材的顶面依次向上镀设有上侧镀镍层、上侧镀银层,以及,在铜板材的的底面依次向下镀设有下侧镀镍层、下侧镀银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解决现有产品湿敏等级过高,不易终端应用的问题;采用本发明之技术方案,湿敏等级由原来的msl6级至少可以提升到msl4级;热固型材料较热塑性材料具有更高气密性,产品之湿敏等级则会更低,更易被终端所接受;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与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属于同体系材料,相邻体系材料在受冷热冲时,所反应之内应力则相近,更能有效防护内部发光晶体及键合材料免受冲击,增强产品之可靠性;

二、解决现有产品封装高度过高,不易使用在小间距且高度空间有限的产品中;以及,解决现有产品封装功率过低问题(<0.2w)使用热固性框架,产品功率可用于0.5w以上,具有更高导热性,解决小间距高亮度难题;以实现产品轻薄化,无过多被动元件,产品之能效比更加高效,减少电能损耗在被动元件上,产品更加节能;本发明中,产品具有较高导电导热特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2、集成通讯ic

3、信号输入引脚4、信号输出引脚

5、gnd引脚6、vdd引脚

7、红色led发光晶片8、蓝色led发光晶片

9、绿色led发光晶片10、防呆凹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包括有金属板、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2及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其中:

所述金属板具有若干平板状引脚,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是molding成型于金属板上,平板状引脚的底面露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面;通常,所述平板状引脚的底面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面保持大致齐平。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顶端向下凹设有容纳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露于容纳腔内,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位于容纳腔内且分别焊接固定于相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之间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是经高温固化成型封装于容纳腔内,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平板状引脚被密封于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内。所述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与容纳腔的内侧壁面形成密封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的平板状引脚具有铜基材层、自铜基材层的顶面依次向上镀设的上侧镀镍层、上侧镀银层,以及,自铜基材层的底面依次向下镀设的下侧镀镍层、下侧镀银层。

所述若干平板状引脚分别定义为信号输入引脚3、信号输出引脚4、gnd引脚5、vdd引脚6;led发光晶片包括有红色led发光晶片7、蓝色led发光晶片8、绿色led发光晶片9;

前述集成通讯ic2焊接固定于gnd引脚5上,蓝色led发光晶片8焊接固定于信号输出引脚4上,红色led发光晶片7、绿色led发光晶片9则分别焊接固定于vdd引脚6上。

接下来,介绍一种热固型封装支架与嵌入式通讯ic集成封装的led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平板状的金属板材通过蚀刻工艺获得若干平板状引脚;该步骤1中,对蚀刻工艺后获得若干平板状引脚的金属板材再进行电镀工艺。优选地,所述金属板材为铜板材,所述电镀工艺是指在铜板材的外表面先进行镀镍工艺,再进行镀银工艺,以在铜板材的顶面依次向上镀设有上侧镀镍层、上侧镀银层,以及,在铜板材的的底面依次向下镀设有下侧镀镍层、下侧镀银层;

步骤2、将热固型环氧树脂材料在步骤1获得的金属板材上进行molding成型,以获得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其中:平板状引脚的底面露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面;所述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顶端向下凹设有容纳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露于容纳腔内;容纳腔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碗状结构,容纳腔具有四个圆弧形拐角部位;对应下述设置有防呆凹位10的那个角位处的圆弧形拐角,其圆弧半径比另三个圆弧形拐角的圆弧半径大,另三个圆弧形拐角的圆弧半径通常是设计为相同,这样,方便区分。对比图1和图2,可知,平板状引脚露于容纳腔内时,相邻平板状引脚的间距较小;而平板状引脚露于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面时,相邻平板状引脚的间距较大,也就是说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部对平板状引脚的底面进行了部分遮挡式包覆,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会填满相邻平板状引脚的间隙,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部对各个平板状引脚的周边进行了包覆,仅在侧面给每个平板状引脚留下延伸至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底部侧面的窄小部位未遮住;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顶部对整个金属板材的周缘进行整环式包覆;因此,在确保产品薄型化的前提下,有效加强了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与金属板材之间的结构牢固度、紧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此处,在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大致呈矩形结构,在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1的顶部的一个角位处设置有防呆凹位10;

步骤3、将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2分别于容纳腔内焊接固定于相应平板状引脚的顶面,并将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2、平板状引脚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步骤4、将环氧树脂封装胶水滴入容纳腔内,通过高温进行固化成型,环氧树脂封装胶水在容纳腔内固化成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以对led发光晶片、集成通讯ic2、平板状引脚进行密闭式封装;

步骤5、进行切割,获得单颗式led;利用水刀沿设计切割道进行切割、分粒,最后进行光色电分选编带,真空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解决了现有产品湿敏等级过高,不易终端应用的问题;采用本发明之技术方案,湿敏等级由原来的msl6级至少可以提升到msl4级;热固型材料较热塑性材料具有更高气密性,产品之湿敏等级则会更低,更易被终端所接受;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与环氧树脂封装胶水部属于同体系材料,相邻体系材料在受冷热冲时,所反应之内应力则相近,更能有效防护内部发光晶体及键合材料免受冲击,增强产品之可靠性;

以及,解决现有产品封装高度过高,不易使用在小间距且高度空间有限的产品中;以及,解决现有产品封装功率过低问题(<0.2w)使用热固性框架,产品功率可用于0.5w以上,具有更高导热性,解决小间距高亮度难题;以实现产品轻薄化,无过多被动元件,产品之能效比更加高效,减少电能损耗在被动元件上,产品更加节能;本发明中,产品具有较高导电导热特性。

还有,本发明专利申请中,在确保产品薄型化的前提下,有效加强了热固型环氧树脂框架与金属板材之间的结构牢固度、紧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