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4201发布日期:2018-12-19 05:2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三工位负荷开关显示实时位置,在负荷开关合闸位,分闸位,接地开关合闸位,安装欧姆龙e2e-x5me1接近开关,当动触头接近上述位置时,接近开关把感应到动触头的位置信号从全密封的箱体内部传出来,通过金属信号指示灯显示到面板上,而实际使用中,当欧姆龙e2e-x5me1接近开关将信息传出过程中,由于欧姆龙e2e-x5me1输出信号为低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收到其他信号的影响,往往会发生信号误差,当误差较大时,很容易显示错位的位置信号。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够对位置信号自动校准,降低信号误差。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3检测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运放器ar1、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和电容c5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1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

2.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电路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3检测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运放器ar1、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和电容c5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1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选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可以防止其他频率的信号干扰,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电源端接电源+5v和电容c1的一端,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接地端接地,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进一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1、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3的输出端和电阻r13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1的负极,稳压管d1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信号输出端口。

本发明具体使用时,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