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0639发布日期:2019-02-12 22:4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分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



背景技术:

波导结构是微波电路的一种重要馈电结构,其传输稳定性及精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微波电路的性能及天线传输性能的优良。但是传统的波导结构为矩形波导,存在不少缺点,例如体积大、笨重、加工工艺复杂以及调试过程比较麻烦灯,而且波导结构还时常受截止频率的限制,最终导致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进行使用,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费用昂贵,维护困难。因此,从五十年代起,一些研究人员及学者就开始寻找可代替传统的波导结构的其他波导结构。在1996年,有人提出了一种集成nrd和平面电路的混合电路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吴柯教授系统阐述了平面与非平面电路之间的集成问题,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质基片的波导结构---介质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integratedwaveguide,siw)。随着研究人员对介质基片集成波导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介质基片集成波导完全可以实现传统矩形波导的双频滤波功能。

滤波器作为控制信号频谱和解决干扰问题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射频电路系统中用于分离出所需的频段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器件。正是因为具有这种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近年来,高性能、小尺寸、易于集成和低成本滤波器的需求迅速增长。传统的滤波器设计结构采用的是微带线或金属矩形波导,但传统的滤波器通常具有较大的插入损耗和较低的选择性,这是因为微带线不连续导致的大寄生辐射损耗以及微尖谐振器的低品质因子。更重要的是,微带线滤波器对同一衬底中其他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的辐射所引起的外部干扰非常敏感。而且它具有体积庞大、平面电路集成度低、制造精度要求严格和制造成本高的缺点。因此,传统滤波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克服常规微带线和金属矩形表面波滤波器的缺点,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并探究了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滤波器,该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滤波器是一种组织紧密、高选择性和低插入损耗的波导组织。

在现代微波毫米波电路的设计中,功率分配器件(简称功分器)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微波毫米波阵列天线的设计中,功分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阵列天线的性能。在功分器中一个输入信号被分成两个或者多个较小的功率信号;功分器有3db等功分形式和不等功分形式。传统的功分器可以采用t形,y形和wilkinson型的形式来实现,其工作带宽、插入损耗和功分比决定了阵列天线的辐射性能。

滤波器与功分器为当前通信系统的必要部件。目前,在通信系统中,滤波器与功分器都是各自分立元件,一方面导致了通信系统中体积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两者独立设计,在实际通信系统应用中,需要对滤波器与功分器的兼容性进行联合调试,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两者的兼容性问题将导致信号衰减及干扰信号增强等问题,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鉴此,设计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来减小通信系统的体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通信系统的设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该双频滤波功分器同时具备滤波和功率分配功能,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可以减小通信系统的体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通信系统的设计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金属层和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下表面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的介质基板为长方形,将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的长度记为l,宽边的长度记为d,其中d=0.7313l,将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延伸方向作为左右反向,宽边延伸方向作为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金属层为长方形,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两条长边分别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两条长边齐平,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右侧宽边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右侧宽边齐平,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长边的长度为0.8387l,所述的第一金属层上开设有将所述的介质基板暴露出来的第一矩形开口、第二矩形开口和第三矩形开口,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左侧边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左侧宽比齐平,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521l,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4986l,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左侧边到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右侧边的距离为0.0922l,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右侧边和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右侧宽边齐平,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1613l,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后侧边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齐平,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4917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左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右侧宽边的距离为0.2304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块和第二矩形金属块,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和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的表面,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的前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前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的后侧边与其前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的后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后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的前侧边与其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输入微带线和第一输出微带线,所述的输入微带线为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上的矩形金属箔,所述的输入微带线的左侧边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齐平,所述的输入微带线的前侧边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751l,所述的输入微带线的后侧边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5217l,所述的输入微带线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一矩形开口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为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上的矩形金属箔,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5424l,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544l,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二矩形开口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为长方形,所述的第二金属层的两条长边分别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两条长边齐平,所述的第二金属层的两条宽分别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两条宽齐平,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上开设有将所述的介质基板暴露出来的第四矩形开口和第五矩形开口,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右侧边和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右侧宽边齐平,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1613l,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前侧边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齐平,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所述的第三矩形开口的左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右侧宽边的距离为0.2304l,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块和第四矩形金属块,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和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的表面,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前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前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后侧边与其前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的后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后侧边齐平,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的前侧边与其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输出微带线,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为附着在所述的介质基板上的矩形金属箔,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前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544l,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后侧边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5424l,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左侧边与所述的第五矩形开口的左侧边齐平,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右侧边与所述的第四矩形开口的右侧边齐平;所述的介质基板上设置有尺寸相同的多个圆柱形通孔,每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的半径均为0.0046l,每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的上端面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上端面上,每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的下端面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金属层的下端面上,每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将所述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的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贯穿,每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分别为连接所述的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的金属化通孔;将多个所述的圆柱形通孔分为十六组,分别记为第一组通孔、第二组通孔、第三组通孔、第四组通孔、第五组通孔、第六组通孔、第七组通孔、第八组通孔、第九组通孔、第十组通孔、第十一组通孔、第十二组通孔、第十三组通孔、第十四组通孔、第十五组通孔和第十六组通孔;所述的第一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一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一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95l,所述的第一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869l,所述的第一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二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二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二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979l,所述的第二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4078l,所述的第二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三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三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三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所述的第三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288l,所述的第三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四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四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四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2371l,所述的第四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869l,所述的第四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五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五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五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2555l,所述的第五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4078l,所述的第五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六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六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六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所述的第六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288l,所述的第六组通孔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七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3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七组通孔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长边,所述的第七组通孔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所述的第七组通孔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7719l,所述的第七组通孔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八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八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八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853l,所述的第八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728l,所述的第八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九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九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九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442l,所述的第九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728l,所述的第九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5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组通孔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组通孔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95l,所述的第十组通孔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3896l,所述的第十组通孔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一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3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一组通孔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一组通孔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680l,所述的第十一组通孔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3896l,所述的第十一组通孔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二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二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二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所述的第十二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104l,所述的第十二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三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三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三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4256l,所述的第十三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104l,所述的第十三组通孔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四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四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四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03l,所述的第十四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所述的第十四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五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7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五组通孔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五组通孔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177l,所述的第十五组通孔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所述的第十五组通孔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所述的第十六组通孔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的第十六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宽边,所述的第十六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6058l,所述的第十六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所述的第十六组通孔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

所述的介质基板的厚度为0.0117l,所述的第一金属层的厚度、所述的第二金属层的厚度、所述的第一矩形金属块的厚度、所述的第二矩形金属块的厚度、所述的第三矩形金属块的厚度、所述的第四矩形金属块的厚度、所述的输入微带线的厚度、所述的第一输出微带线的厚度和所述的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厚度均为0.0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输入微带线将上一级输入能量最大效率传输进来,第一组通孔、第二组通孔、第三组通孔、第四组通孔、第五组通孔、第六组通孔、第七组通孔、第八组通孔、第九组通孔、第十组通孔、第十一组通孔、第十二组通孔、第十三组通孔。第十四组通孔、第十五组通孔和第十六组通孔在介质基板上所围成的区域等效为一个带通滤波器电路,其中第一组通孔、第八组通孔、第九组通孔、第四组通孔、第十组通孔和第十一组通孔进行匹配确定带通滤波器电路中的电容电感值,保证良好的滤波性能,第十组通孔和第十一组通孔之间进行匹配、第十二组通孔和第十三组通孔之间进行匹配,实现功率传输功能,并同时实现模式转换,保证双频段的出现以及功率被平均分配到第一输出微带线和第二输出微带线处,第七组通孔的长度以及其到介质基板的左侧边和侧边的距离大小保证功分器具有良好的性能,由此本发明同时具备滤波和功率分配功能,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可以减小通信系统的体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通信系统的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s参数的仿真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电压驻波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包括介质基板1、附着在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金属层2和附着在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第二金属层3,介质基板1为长方形,将介质基板1的长边的长度记为l,宽边的长度记为d,其中d=0.7313l,将介质基板1的长边延伸方向作为左右反向,宽边延伸方向作为前后方向,第一金属层2为长方形,第一金属层2的两条长边分别与介质基板1的两条长边齐平,第一金属层2的右侧宽边与第一介质基板1的右侧宽边齐平,第一金属层2的长边的长度为0.8387l,第一金属层2上开设有将介质基板1暴露出来的第一矩形开口4、第二矩形开口5和第三矩形开口6,第一矩形开口4的左侧边和第一金属层2的左侧宽比齐平,第一矩形开口4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521l,第一矩形开口4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4986l,第一矩形开口4的左侧边到第一矩形开口4的右侧边的距离为0.0922l,第二矩形开口5的右侧边和介质基板1的右侧宽边齐平,第二矩形开口5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1613l,第二矩形开口5的后侧边与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齐平,第二矩形开口5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第三矩形开口6的右侧边与第二矩形开口5的左侧边齐平,第三矩形开口6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第三矩形开口6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4917l,第三矩形开口6的左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右侧宽边的距离为0.2304l,第三矩形开口6内设置有第一矩形金属块7和第二矩形金属块8,第一矩形金属块7和第二矩形金属块8附着在介质基板1的表面,第一矩形金属块7的前侧边与第三矩形开口6的前侧边齐平,第一矩形金属块7的后侧边与其前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第一矩形金属块7的左侧边与第三矩形开口6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第一矩形金属块7的右侧边与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右侧边齐平,第二矩形金属块8的后侧边与第三矩形开口6的后侧边齐平,第二矩形金属块8的前侧边与其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第二矩形金属块8的左侧边与第三矩形开口6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第二矩形金属块8的右侧边与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右侧边齐平,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输入微带线9和第一输出微带线10,输入微带线9为附着在介质基板1上的矩形金属箔,输入微带线9的左侧边与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齐平,输入微带线9的前侧边与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751l,输入微带线9的后侧边与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5217l,输入微带线9的右侧边与第一矩形开口4的右侧边齐平,第一输出微带线10为附着在介质基板1上的矩形金属箔,第一输出微带线10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5424l,第一输出微带线10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544l,第一输出微带线10的左侧边与第三矩形开口6的左侧边齐平,第一输出微带线10的右侧边与第二矩形开口5的右侧边齐平,第二金属层3为长方形,第二金属层3的两条长边分别与介质基板1的两条长边齐平,第二金属层3的两条宽分别与介质基板1的两条宽齐平,第二金属层3上开设有将介质基板1暴露出来的第四矩形开口11和第五矩形开口12,第四矩形开口11的右侧边和介质基板1的右侧宽边齐平,第四矩形开口11的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1613l,第四矩形开口11的前侧边与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齐平,第四矩形开口11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第五矩形开口12的右侧边与第四矩形开口11的左侧边齐平,第五矩形开口12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第三矩形开口6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1037l,第三矩形开口6的左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右侧宽边的距离为0.2304l,第五矩形开口12内设置有第三矩形金属块13和第四矩形金属块14,第三矩形金属块13和第四矩形金属块14附着在介质基板1的表面,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前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前侧边齐平,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后侧边与其前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左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右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右侧边齐平,第四矩形金属块14的后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后侧边齐平,第四矩形金属块14的前侧边与其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323l,第四矩形金属块14的左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为0.0184l,第四矩形金属块14的右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右侧边齐平,介质基板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输出微带线15,第二输出微带线15为附着在介质基板1上的矩形金属箔,第二输出微带线15的前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1544l,第二输出微带线15的后侧边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5424l,第二输出微带线15的左侧边与第五矩形开口12的左侧边齐平,第二输出微带线15的右侧边与第四矩形开口11的右侧边齐平;

介质基板1上设置有尺寸相同的多个圆柱形通孔,每个圆柱形通孔的半径均为0.0046l,每个圆柱形通孔的上端面设置在第一金属层2的上端面上,每个圆柱形通孔的下端面设置在第二金属层3的下端面上,每个圆柱形通孔将第一金属层2、介质基板1和第二金属层3贯穿,每个圆柱形通孔分别为连接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3的金属化通孔;将多个圆柱形通孔分为十六组,分别记为第一组通孔16、第二组通孔17、第三组通孔18、第四组通孔19、第五组通孔20、第六组通孔21、第七组通孔22、第八组通孔23、第九组通孔24、第十组通孔25、第十一组通孔26、第十二组通孔27、第十三组通孔28、第十四组通孔29、第十五组通孔30和第十六组通孔31;第一组通孔16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一组通孔16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一组通孔16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95l,第一组通孔16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869l,第一组通孔16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二组通孔17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二组通孔17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二组通孔17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979l,第二组通孔17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4078l,第二组通孔17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三组通孔18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三组通孔18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三组通孔18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第三组通孔18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288l,第三组通孔18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四组通孔19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四组通孔19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四组通孔19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2371l,第四组通孔19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869l,第四组通孔19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五组通孔20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五组通孔20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五组通孔20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2555l,第五组通孔20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4078l,第五组通孔20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六组通孔21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11个圆柱形通孔,第六组通孔21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六组通孔21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第六组通孔21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288l,第六组通孔21中的11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七组通孔22包括按照从左往右顺序间隔排布的3个圆柱形通孔,第七组通孔22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长边,第七组通孔22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后侧长边的距离为0.3657l,第七组通孔22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左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7719l,第七组通孔22中的3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八组通孔23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第八组通孔23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八组通孔23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853l,第八组通孔23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728l,第八组通孔23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九组通孔24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第九组通孔24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九组通孔24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442l,第九组通孔24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1728l,第九组通孔24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组通孔25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5个圆柱形通孔,第十组通孔25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组通孔25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95l,第十组通孔25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3896l,第十组通孔25中的5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一组通孔26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3个圆柱形通孔,第十一组通孔26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一组通孔26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680l,第十一组通孔26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3896l,第十一组通孔26中的13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二组通孔27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第十二组通孔27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二组通孔27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691l,第十二组通孔27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104l,第十二组通孔27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三组通孔28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4个圆柱形通孔,第十三组通孔28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三组通孔28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4256l,第十三组通孔28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6104l,第十三组通孔28中的1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四组通孔29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第十四组通孔29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四组通孔29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0703l,第十四组通孔29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第十四组通孔29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五组通孔30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17个圆柱形通孔,第十五组通孔30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五组通孔30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2177l,第十五组通孔30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第十五组通孔30中的17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第十六组通孔31包括按照从前往后顺序间隔排布的4个圆柱形通孔,第十六组通孔31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介质基板1的宽边,第十六组通孔31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前侧长边的距离为0.6058l,第十六组通孔31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位于最前边的圆柱形通孔的中心到介质基板1的左侧宽边的距离为0.8272l,第十六组通孔31中的4个圆柱形通孔中每相邻两个圆柱形通孔的中心距离均为0.0184l。

本实施例中,介质基板1的厚度为0.0117l,第一金属层2的厚度、第二金属层3的厚度、第一矩形金属块7的厚度、第二矩形金属块8的厚度、第三矩形金属块13的厚度、第四矩形金属块14的厚度、输入微带线9的厚度、第一输出微带线10的厚度和第二输出微带线15的厚度均为0.035mm。

本实施例中,l=43.3mm。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s参数的仿真曲线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电压驻波比如图4所示。图3中,s1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第一输入微带线到第一输出微带线的输入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入回波损耗;s2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第一输入微带线到第一输出微带线的正向传输系数,也就是增益;s3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第一输入微带线到第二输出微带线的正向传输系数,也就是增益。分析图3可知: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工作频率介于5ghz~20ghz之间,从s11的曲线图可以看出,第一输入微带线回波损耗基本大于20db,匹配良好;从s21与s31的曲线图可以看出,s21与s31曲线几乎是重合在一起的,说明第一输出微带线和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功率相等,为等分功分器,功分器分配特性很好。分析图4可知: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介质基片集成波导的双频滤波功分器的滤波频段内,电压驻波比vswr<1.5,第一输出微带线和第二输出微带线的隔离度良好,第一输出微带线和第二输出微带线的平分特性很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