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6576发布日期:2019-03-13 22: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为满足较多的天线频段,设置天线辐射体较多。在此结构下,天线辐射体排布面积增大,导致天线的排布结构复杂,手机内的排布空间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馈电源、第二馈电源和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一辐射体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之间的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馈电源和所述第二馈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一接地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天线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天线装置,所述显示屏具有非显示窄边,所述天线装置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馈电源、第二馈电源和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一辐射体在所述显示屏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窄边内,所述第一辐射体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之间的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馈电源和所述第二馈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一接地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辐射体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一馈电源和所述第二馈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一接地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电路对所述第一馈电源和所述第二馈电源隔离,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可以辐射多种频段,使得所述天线装置排布面积减小,并且满足多频段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100,所述天线装置100包括第一辐射体10、第一馈电源20、第二馈电源30和第一接地电路40。所述第一辐射体10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2之间的第一接地点13。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1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分别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进行馈电,所述第一辐射体10至少可以产生两个谐振频段。所述天线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通过所述第一辐射体10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2,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对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隔离,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可以辐射多种频段,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排布面积减小,并且满足多频段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0具有第一端14和与所述第一端14相对的第二端15。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位于所述第一端14和所述第二端15之间。所述第一馈电点11相对所述第二馈电点12靠近所述第一端14。所述第一馈电点11可以靠近所述第一端14,也可以是与所述第一端14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二馈电点12可以靠近所述第二端15,也可以是与所述第二端15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一端14相对所述第二端15折弯,以使所述第一辐射体10呈折弯条形金属件。所述第一辐射体10包括第一段101和相对所述第一段101折弯的第二段102。所述第一端14和所述第二端1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段101和所述第二段102。所述第一段101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102长度。所述第一段101大致垂直所述第二段102。所述第一馈电点11位于所述第一段101,所述第二馈电点12和所述第一接地端13位于所述第二段102。当然,所述第一端14与所述第二端15也可以是沿直线排布,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可以为呈直线延伸的金属件。

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可以均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发送第一馈电信号和第二馈电信号。所述第一馈电源2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发送第一馈电信号,第一馈电信号经所述第一馈电点11至所述第一端14,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形成第一回路,可以产生第一谐振频段。所述第一辐射体10在第一端处也可以形成另一谐振频段。所述第二馈电源3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发送第二馈电信号,第二馈电信号经所述第二馈电点12至所述第二端15,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形成第二回路,可以产生第二谐振频段。所述第第一辐射体20在所述第二端15处也可以形成另一频段。所述第一馈电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共同馈电,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至少可以产生两个谐振频段,以满足所述天线装置100多频段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13,另一端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公共地极。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可以与所述第一馈电源20,以及所述第一馈电点11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可以与所述第二馈电源30,以及所述第二馈电点12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对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隔离,避免所述电源20的馈电信号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的馈电信号相互干扰。利用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20分隔,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20产生至少两个频段,以满足在简化辐射体结构的要求上可以增加谐振频段。当然,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辐射体20上连接多个接地电路,以及连接多个馈电源,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20可以与所述多个接地电路形成多个谐振回路,从而产生更多的谐振频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耦合件50和第二耦合件60,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分别耦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源3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分别为金属件。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分别至所述第一端14和所述第二端15存在间距,以方便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分别耦合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所述第一耦合件50沿折弯曲线延伸。所述第一耦合件50包括与所述第一段101相平行的第一耦合分支51、相对所述第一耦合分支51折弯的第一折弯分支52和相对所述第一折弯分支52折弯的第一馈电分支53。所述第一耦合分支51与所述第一段101的第一馈电点11耦合。所述第一折弯分支52连接于所述第一耦合分支51和所述第一馈电分支53。所述第一馈电分支53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耦合分支51。所述第一馈电源20连接所述第一馈电分支53,以向所述第一馈电分支53馈电。所述第一馈电源20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经主板上的第一馈电弹片21馈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分支53。所述第一耦合件50在所述第一馈电源20的馈电信号下,可以产生谐振频段,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的谐振频段增加。所述第一馈电源20的馈电信号经所述第一耦合分支51与所述第一段101的缝隙耦合至所述第一段101。所述第一辐射体10在所述第一端14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处以及所述第一耦合件50形成回路,以产生gps谐振频率,gps谐振频率大致为1500mhz~1600mhz。所述第一耦合件50在所述第一馈电源20的馈电信号激励下构成一个单极天线,以产生wifi谐振频率,wifi谐振频率大致为5.15ghz~5.85ghz。所述第一耦合件50耦合到所述第一端14产生wifi谐振频率,wifi谐振频率大致为2.4ghz~2.48ghz。

所述第二耦合件60沿折弯曲线延伸。所述第二耦合件60包括与所述第二段102大致平行的第二耦合分支61、相对所述第二耦合分支61折弯的第二折弯分支62和连接所述第二折弯分支62的第二馈电分支63。所述第二馈电分支63存在部分大致平行所述第二耦合分支61。所述第二馈电源30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分支63远离所述第二折弯分支62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分支61与所述第二段102的第一馈电点12耦合。所述第二折弯分支62连接于所述第二耦合分支61和所述第二馈电分支63。所述第二馈电源30向所述第二馈电分支63馈电。所述第二馈电源60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经主板上的第二馈电弹片31馈电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分支63。所述第二耦合件60在所述第二馈电源30的馈电信号下,可以产生谐振频段,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的谐振频段增加。所述第二馈电源30的馈电信号经所述第二耦合分支61与所述第二段102的缝隙耦合至所述第二段102。所述第一辐射体10在所述第二端15至所述第一接地点13处以及所述第二耦合件60形成回路,以产生gps谐振频率,gps谐振频率大致为1100mhz~1200m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在所述第二馈电源30的馈电信号激励下构成一个单极天线,以产生wifi谐振频率,wifi谐振频率大致为5.15ghz~5.85g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耦合到所述第二端15产生wifi谐振频率,wifi谐振频率大致为2.4ghz~2.48ghz。所述第一馈电源20、第二馈电30、第一耦合件50、第二耦合件60和所述第一辐射体10构成双wifi/gps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13的第一调谐器4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谐器41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13和公共地极。所述第一调谐器41的匹配值可以变换,以调节所述第一馈电源20至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及可以调节所述第二馈电源30至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天线调频,以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天线频段。所述第一调谐器41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20,使得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30的隔离程度更高,以提升所述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二馈电点12可以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段102。所述第一段101和所述第二段102之间连接有倾斜段103。所述倾斜段103可以更好适配于电子设备壳体的内侧壁倒角处。所述第一耦合件50可以沿蜿蜒曲线延伸。所述第二耦合件60可以沿蜿蜒曲线延伸。所述第一馈电点11位于所述第二段102靠近所述倾斜段103处。所述第二馈电点12位于所述第二段102靠近所述第二端15处。所述第一耦合件50经所述第一馈电点11至所述第一端14,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形成回路,以形成lte天线,lte天线产生的频率大致为703mhz-960m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经所述第二馈电点12至所述第一接地电路40形成回路,以形成lte天线,lte天线产生的频率大致为703mhz-960mhz。当然,所述第二馈电源3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可以产生其他谐振频率。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第二分支调谐器43。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13两侧。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一接地点13之间。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位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2和所述第一接地点13之间。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分别连接至公共地极。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的匹配值可以变换,以调节所述第一馈电源20至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及可以调节所述第二馈电源30至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天线调频,以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天线频段。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13两侧,使得所述第一馈电源20和所述第二馈电30的隔离程度更高,以提升所述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分支调谐器42和所述第二分支调谐器43,以实现多种开关组合,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频段。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经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一端14,以及所述第一调谐器41产生低频703mhz~960mhz。所述第一耦合件50经所述第一馈电点11和所述第一分支调谐42产生中频1710mhz~2170mhz,所述第一耦合件50至所述第一端14产生高频2300mhz~2690m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和经所述第二馈电点12和所述第二端15,以及所述第一调谐器41产生低频703mhz~960m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经所述第二馈电点12和所述第一分支调谐42产生中频1710mhz~2170mhz,所述第二耦合件60至所述第二端15产生高频2300mhz~2690mhz。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辐射体70、第三馈电源80和第二接地电路90,所述第二辐射体70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0相隔离,所述第二辐射体70设有第三馈电点71和与所述第三馈电点71相分离的第二接地点72,所述第三馈电源80连接于所述第三馈电点71,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7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辐射体70沿曲线折弯延伸。所述第二辐射体70包括第一弯曲段701和第二弯曲段70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曲段701和所述第二弯曲段702之间的连接段703。所述第一弯曲段701大致与所述第二弯曲段702平行。所述第一弯曲段701沿弯折曲线延伸。所述第三馈电点71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段701。所述第二接地点72也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段701。所述第二弯曲段702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曲段701长度。所述第二接地点72位于所述第三馈电点71远离所述第二辐射体70端部处。所述第三馈电源80经所述第三馈电点71馈电至所述第二辐射体70,可以形成lte天线,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结构简单,满足多频段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馈电调谐器81,所述馈电调谐器81连接于所述第三馈电点71和所述第三馈电源80。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包括接地调谐器91。所述接地调谐器91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72和公共电极。所述馈电调谐器81经馈电弹片82连接于第二辐射体70。所述第三馈电源80经所述馈电调谐器81,馈电至所述第二辐射体70,以及经所述接地调谐器91接地,以形成电流回路,以形成ifa天线。所述第三馈电点71至所述第二弯曲段702端部形成最长电流路径,以产生低频703mhz~960mhz。利用改变所述馈电调谐器81和所述接地调谐器91不同通路的电容电感值,以实现产生703mhz~803mhz、824mhz~894mhz、880mhz~960mhz不同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三馈电点71至所述连接段703产生中频1710mhz~2170mhz。所述第三馈电点71至所述第一弯曲段701的端部产生高频2300mhz~2690mhz。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辐射体70包括第三段74和相对所述第三段74折弯的第四段75。所述第三段74大致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第二段102对齐。所述第三段74与所述第二段102相隔离。所述第三段74与所述第二段102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三段74与所述第二段102相平行。所述四段75与所述第一端101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三段74与所述第四段75之间连接有折弯倾斜段76。所述第三馈电点71和所述第二接地点72设置于所述第三段74。所述第三馈电源80经所述第三馈电点71连通所述第二辐射体70。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设有第二调谐器92。所述第二调谐器92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72和公共地极。所述第三馈电源80可以是直接馈电于所述二辐射体70,也可以是间接馈电于所述第二辐射体7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参阅图7,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耦合件110,所述第三耦合件110与所述第三馈电点71耦合连接,所述第三馈电源80连接于所述第三耦合件110。所述第三耦合件110沿蜿蜒曲线延伸。所述第三馈电点71相对所述第二接地点72靠近所述折弯倾斜段76。所述第三馈电源80对所述第三耦合件110馈电,所述第三耦合件110可以产生天线谐振。所述第三耦合件110与所述第三段74之间形成缝隙,以对所述第三段74形成耦合馈电,使得所述第二辐射体70也可以产生天线谐振。所述第二辐射体70和所述第三耦合件110共一个所述第三馈电源80,实现结构简化,并满足天线多频段要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参阅图8,所述第二辐射体70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点72远离所述第三馈电点71一侧的第四馈电点77。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四馈电源120,所述第四馈电源120连接于所述第四馈电点77。所述第四馈电点77设置于所述第三段74远离所述折弯倾斜段76处。所述第四馈电源120与所述第三馈电源80共用所述第二辐射体70。所述第四馈电源120经所述第四馈电点77至所述第四段75端部,以及回流至所述第二接地点72,形成天线电流回路,以产生天线谐振,以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天线频段。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对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和所述第三馈电源80隔离,避免所述第三馈电源80和所述第四馈电源120的信号相互干扰。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可以是直接馈电于所述第二辐射体70,也可以是间接馈电于所述第二辐射体7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参阅图9,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四耦合件130,所述第四耦合件130与所述第四馈电点77耦合连接,所述第四馈电源120连接于所述第四耦合件130。所述第四耦合件120沿蜿蜒曲线延伸。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对所述第四耦合件130馈电,所述第四耦合件130可以产生天线谐振。所述第四耦合件130与所述第三段74之间形成缝隙,以对所述第三段74形成耦合馈电,使得所述第二辐射体70也可以产生天线谐振。所述第二辐射体70和所述第四耦合件130共一个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实现结构简化,并满足天线多频段要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请参阅图10,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接地电路140和第四接地电路150。所述第二辐射体70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地点72相分离的第三接地点78和第四接地点79。所述第三接地电路140和所述第四接地电路15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地点78和所述第四接地点79。所述第三接地电路140和所述第四接地电路150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两侧,使得所述第二辐射体70分隔成多段。所述第三馈电源80和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可以与所述第二接地电路90、第三接地电路140和所述第四接地电路150组合多种电流回路,以实现产生多种天线频段,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结构简单,满足多频段要求。所述第三接地点78至所述第二接地点72的距离可以与所述第四接地点79至所述第二接地点72的距离不同,以满足所述第二辐射体70形成多样化天线结构。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三接地电路14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地点78的第三调谐器141。所述第四接地电路15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四接地点79的第四调谐器151。所述第三调谐器141和所述第四调谐器151均连接于公共地极。所述第三调谐器141位于所述第三馈电点71和所述第二接地点72之间。所述第四调谐器151位于所述第四馈电点77和所述第二接地点72之间。所述第三调谐器141和所述第四调谐器151的匹配值可以变换,以调节所述第三馈电源80至所述第三谐器141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及可以调节所述第四馈电源120至所述第四调谐器151的电流路径长度,以实现对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天线调频,以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天线频段。利用所述第三馈电源80和所述第四馈电源120对所述第三耦合件110和所述第四耦合件140馈电,使得所述第二辐射体70、第三耦合件110和第四耦合件140形成双lte天线。所述第三调谐器141和所述第四调谐器15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72两侧,使得所述第三馈电源80和所述第四馈电源120的隔离程度更高,以提升所述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三调谐器141和所述第四调谐器151,以实现多种开关组合,增加所述天线装置100的频段。所述第三耦合件110和经所述第三馈电点71和所述第三段74端部,以及所述第三调谐器141产生低频703mhz~960mhz。所述第三耦合件110经所述第三馈电点71和所述第三调谐器141产生中频1710mhz~2170mhz,所述第三耦合件110至所述第三段74端部高频2300mhz~2690mhz。所述第四耦合件130和经所述第四馈电点77和所述第二段74端部,以及所述第四调谐器151产生低频703mhz~960mhz。所述第四耦合件130经所述第四馈电点77和所述第四调谐器151产生中频1710mhz~2170mhz,所述第四耦合件130至所述第四段75端部产生高频2300mhz~2690mhz。

请参阅图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所述天线装置100。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显示屏200、与所述显示屏200相盖合的背壳300。所述天线装置100固定于所述显示屏200和所述背壳300之间。所述显示屏200具有非显示窄边210。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70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窄边210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天线装置100可以仅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70实现多种通信频段要求,并且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70排布面积较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净空区域可以减小。所述非显示窄边210为所述显示屏200的非显示部分,所述非显示窄边210由非屏蔽材料构成的封装结构,以及由驱动所述显示屏200显示的驱动元件构成。所述非显示窄边210可以构成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净空区域,在所述天线装置100满足排布面积减小,全频段通信要求下,所述非显示窄边210的面积可以足够小,使得所述非显示窄边210占比减小,从而使得所述显示屏200的显示部分占比增大,以满足显示屏200的全面屏要求。

所述非显示窄边210包括相对设置第一长边211和与所述第一长边211相对设置的第二长边2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211和所述第二长边212之间的短边213。所述短边213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顶部。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第一段101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长边211内。所述第二段102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短边213内。所述第二辐射体70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0在对应所述短边213处相平齐。第一弯曲段701和第二弯曲段702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短边213和所述第二长边212内。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20部分与所述第一长边211相对和所述第二长边212相对,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20占用所述短边213面积减小,使得所述短边213宽度减小,以增大所述显示屏100长度方向显示面积占比。所述第一辐射体10和所述第二辐射体70均为贴合于所述背壳300内壁的铜箔。

所述显示屏200还具有连接所述非显示窄边210的显示部220。所述第一馈电源20、第二馈电源30、第一接地电路40、第三馈电源80和第二接地电路90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显示部220。所述显示部220为所述显示屏200可以显示图像画面的部分。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部220堆叠的主板400。所述主板400固定于所述显示屏200和所述背壳300之间。所述第一馈电源20、第二馈电源30、第一接地电路40、第一调谐器41、第三馈电源80、馈电调谐器81、第二接地电路90和接地调谐器91均设置于所述主板400上,并位于与所述显示部220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馈电源20、第二馈电源30、第一接地电路40、第一调谐器41、第三馈电源80、馈电调谐器81、第二接地电路90和接地调谐器91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部220内,使得所述显示部220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0距离减小,以及所述显示部220与所述第二辐射体70减小,所述显示部220的占比增大。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设置于所述主板400上。所述第一耦合件5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60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大致位于所述显示部22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第三段74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短边213内。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第四段75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长边212内。所述三馈电源80、第四馈电源120、第二接地电路90、第三接地电路140、第四接地电路150、第三耦合件110和第四耦合件130均设置于所述主板400上。所述三馈电源80、第四馈电源120、第二接地电路90、第三接地电路140、第四接地电路150、第三耦合件110和第四耦合件130在所述显示屏2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部220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邻近于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后置摄像头160。所述后置摄像头160固定于所述背壳300和所述显示屏200之间。所述后置摄像头160通过导电弹片与所述背壳300的金属件接通,以实现所述后置摄像头160经所述背壳300接地,避免所述后置摄像头160干扰所述第一辐射体10的谐振频率。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邻近于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前置摄像头170和送话器180。所述前置摄像头170设置与所述主板400的屏蔽罩导通的导电布,以实现所述前置摄像头170经所述主板400接地,防止所述前置摄像头170干扰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谐振频率。所述送话器180通过信号线串接磁珠连接至公共地极,以实现所述送话器18接地,防止所述送话器180干扰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谐振频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包括邻近所述第一辐射体10或所述第二辐射体70的受话器、或光传感器、或指纹传感器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