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0493发布日期:2019-02-15 23:0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需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接触区的复合损失必须得到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产业界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局部接触结构,如perc、perl、pert电池。在这种电池结构中,大部分面积覆盖了钝化层,减少了硅和金属接触的面积。然而,这些电池都需要局部开孔,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同时开孔处的复合和横向传输也成了电池设计的关键因素。另一种降低接触复合损失的方法就是所谓的钝化接触结构(passivationcontact)。2013年,fraunhoferise开发了一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技术。这种结构中,硅和金属电极之间没有接触,而是夹着介质材料。该方法可有效地抑制硅和金属电极界面处的复合,同时又起到接触的作用。因此,钝化接触技术同时具备简化太阳能电池制造流程和高效率的潜力。这种技术使用超薄的氧化层钝化硅电池的背面,氧化层使用湿法化学生长,厚度为1.4nm,随后在氧化层之上,沉积100nm掺磷的非晶硅,之后经过退火加强钝化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对薄膜厚度要求很高,高于2nm将严重的影响到载流子的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将金属纳米粒子和介质膜结合起来,引入了电子隧穿通道,增强了载流子隧穿效应,加强了电子和空穴的收集,而且制备得新结构的太阳电池,各层之间相互协同,可以降低光照面的反射,增强太阳光的吸收效率,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使得薄膜不受2nm厚度的要求,扩大的使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n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p+扩散层、氧化硅或氧化铝、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所述的n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n型多晶硅、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所述的p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n+扩散层、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所述的p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p型多晶硅、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所述的金属纳米粒子为银或铝粒子。

所述的n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为:

(1)n型硅片双面制绒,之后进行rca清洗;

(2)硅片进扩散管,进行b扩散,受光面形成pn结;

(3)采用单面刻蚀设备,将硅片正面b扩面水膜保护,背面便用碱或酸去掉绕扩的结,并形成抛光面,最后过hf去掉受光面硼硅玻璃bsg;

(4)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约为1-1.5nm,或使用热硝酸氧化,采用紫外臭氧处理形成超薄的氧化硅薄膜;

(5)硅片背面使用热蒸发方法制备2-5nm的金属薄膜,之后500℃退火,形成金属纳米粒子,退火过程也可增强钝化膜的钝化效果;

(6)受光面制备氧化铝或氧化硅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为3-10nm,背面制备包裹纳米粒子的氧化铝,厚度为3-5nm;

(7)背面制备非晶硅薄膜,厚度约为80-200nm,再进行退火、扩散掺杂p源,形成n型多晶硅层;

(8)采用湿法技术去除边缘绕镀多晶硅,并去除背面磷硅玻璃psg层;

(9)双面采用pecvd方法镀氮化硅薄膜,背面膜厚80-150nm,受光面膜厚60-70nm;

(10)最后制备双面的栅线电极,使用的是丝网印刷银浆或者掩膜蒸发铝的方法。

所述的p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为:

(1)p型硅片双面制绒,之后进行rca清洗;

(2)硅片进扩散管,进行p扩散,受光面形成pn结;

(3)采用单面刻蚀设备,将硅片正面p扩面水膜保护,背面便用碱或酸去掉绕扩的结,并形成抛光面,最后过hf去掉正面磷硅玻璃psg;

(4)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约为1-1.5nm,或使用热硝酸氧化,采用紫外臭氧处理形成超薄的氧化硅薄膜;

(5)硅片背面使用热蒸发方法制备2-5nm的al薄膜,之后500℃退火,形成金属纳米粒子,退火过程也可增强钝化膜的钝化效果;

(6)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背面膜厚度为3-5nm,包裹金属纳米粒子;

(7)背面制备非晶硅薄膜,厚度约为80-200nm。再进行退火、扩散掺杂硼源,形成p型多晶硅层;

(8)采用湿法技术去除边缘绕镀多晶硅,并去除背面硼硅玻璃bsg层;

(9)受光面进炉管生长一层厚度3-10nm的氧化硅层;

(10)双面采用pecvd方法镀氮化硅薄膜,背面膜厚80-150nm,受光面膜厚60-70nm;

(11)最后制备双面的栅线电极,使用的是丝网印刷银浆或者掩膜蒸发铝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氧化铝或氧化硅薄膜上,采用退火方法在薄膜上形成纳米金属粒子,形成的纳米金属粒子均匀分布,可增强钝化膜的钝化效果,在形成金属纳米粒子后,再制备一层氧化铝进一步包覆,不仅有利于钝化性能的提高,还能进一步增强后续金属粒子的陷光作用,增强太阳光的吸收效率;

(2)本发明在n型硅片或p型硅片包裹金属纳米粒子的氧化铝薄膜后制备非晶硅薄膜,再进行退火、扩散掺杂p源或b源,形成n型或p型多晶硅层,并在其上再形成一层氮化硅薄膜,各层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使形成的结构可起到良好的陷光作用,降低复合速率,还能提高金属粒子的载流子传输能力,促进电池的电流传输;

(3)本发明制备的n型硅片或p型硅片结构中各参数选择是为了对入射光起到很好的背反射作用,并且各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可以增加背面光的反射,增强太阳光的吸收效率,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其电池的综合性能,并使得介质膜不受2nm厚度的要求,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以n型硅片为基底的背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图2是以p型硅片为基底的背接触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n型硅片双面制绒,之后进行rca清洗

2.硅片进扩散管,进行b扩散,受光面形成pn结

3.采用单面刻蚀设备,将硅片正面b扩面水膜保护,背面便用碱或酸去掉绕扩的结,并形成抛光面,最后过hf去掉受光面硼硅玻璃bsg

4.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约为1.5nm,(也可以使用热硝酸氧化,或者紫外臭氧处理形成超薄的氧化硅薄膜)

5.硅片背面使用热蒸发方法制备5nm的ag薄膜,之后500℃退火,形成金属纳米粒子,退火过程也可增强钝化膜的钝化效果;

6.受光面制备氧化铝或氧化硅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为5nm,背面制备包裹纳米粒子的氧化铝,厚度为5nm;

7.背面制备非晶硅薄膜,厚度约为80nm。再进行退火、扩散掺杂p源,形成n型多晶硅层;

8.采用湿法技术去除边缘绕镀多晶硅,并去除背面磷硅玻璃psg层;

9.双面采用pecvd方法镀氮化硅薄膜,背面膜厚80nm,受光面膜厚60nm。

10.最后制备双面的栅线电极,使用的是丝网印刷银浆或者掩膜蒸发铝的方法。

实施例2

1.p型硅片双面制绒,之后进行rca清洗

2.硅片进扩散管,进行p扩散,受光面形成pn结

3.采用单面刻蚀设备,将硅片正面p扩面水膜保护,背面便用碱或酸去掉绕扩的结,并形成抛光面,最后过hf去掉正面磷硅玻璃psg

4.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厚度约为1.5nm,(也可以使用热硝酸氧化,或者紫外臭氧处理形成超薄的氧化硅薄膜)

5.硅片背面使用热蒸发方法制备5nm的al薄膜,之后500℃退火,形成金属纳米粒子,退火过程也可增强钝化膜的钝化效果,

6.背面制备氧化铝薄膜,使用的方法为ald,背面膜厚度为5nm,包裹金属纳米粒子。

7.背面制备非晶硅薄膜,厚度约为80nm。再进行退火、扩散掺杂硼源,形成p型多晶硅层。

8.采用湿法技术去除边缘绕镀多晶硅,并去除背面硼硅玻璃bsg层。

9.受光面进炉管生长一层厚度3nm的氧化硅层。

10.双面采用pecvd方法镀氮化硅薄膜,背面膜厚80nm,受光面膜厚60nm。

11.最后制备双面的栅线电极,使用的是丝网印刷银浆或者掩膜蒸发铝的方法。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将步骤(6)“背面制备氧化铝,厚度为5nm”去除,其余步骤为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n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

n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p+扩散层、氧化硅或氧化铝、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n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n型多晶硅、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对比例1(a)

对比例1(a)与实施例2相比,将步骤(6)“背面制备氧化铝,厚度为5nm”去除,其余步骤为实施例2相同,制备得p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结构。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将步骤(7)和步骤(8)去除,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得n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

n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p+扩散层、氧化硅或氧化铝、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n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对比例2(a)

对比例2(a)与实施例2相比,步骤(7)和步骤(8)去除,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得p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

p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n+扩散层、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p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7)和步骤(8)与步骤(6)顺序互换,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n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

n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p+扩散层、氧化硅或氧化铝、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n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n型多晶硅、氧化铝、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对比例3(a)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相比,将步骤(7)和步骤(8)与步骤(6)顺序互换,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的p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

p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n+扩散层、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p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p型多晶硅、氧化铝薄膜、氮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相比,去除步骤(9),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得到的n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

n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p+扩散层、氧化硅或氧化铝、栅线电极;

n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n型多晶硅、栅线电极。

对比例4(a)

对比例4(a)与实施例2相比,去除步骤(9),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得到的p型硅片基底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

p型硅片基底受光面从下至上结构依次为:n+扩散层、氧化硅薄膜、栅线电极;

p型硅片基底背面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氧化硅或氧化铝、金属纳米粒子、氧化铝薄膜、p型多晶硅、栅线电极。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制得的电池结构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述: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