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及其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8822发布日期:2019-02-01 18:56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及其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的衰竭及人们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将在陆上交通工具阵营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能源——动力电池,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车载动力电池由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池串并联而成,连接各电池的连接端子一般是直接经由螺钉固定,长期使用会遇到以下情况:

1、当整车出现较大的冲击、碰撞等状况时,机构中的功能构件与导线之间以及各连接部件间会因位移、拉扯而发生摩擦破损或断开等失效;

2、由于用于串并联各电池的连接部件是直接贴靠在电池端子上的,电池端子和连接部件之间相对松散,装配可靠性差,需要定位工具或者人工辅助才能完成装配;

3、连接部件中一些采用铜包覆铝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连接部件的屈服强度,提升连接部件的机械强度,提升整个动力电池的传输效率和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3.1)铜包覆铝结构加工工序复杂,(3.2)铜的成本远远高于铝,铜的引入提升了产品的成本,(3.3)由于铜包覆铝的机械性能和强度都相对于铝得到极大提升,也相应的使得加工铜包覆铝材料时,加工强度和难度提升,由于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包括铝排本体,所述铝排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其自身的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沿铝排本体长的方向布置,且安装孔位于铝排本体两侧;所述铝排本体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和电池端子卡合的容置槽,所述的容置槽至少两个,且容置槽布置在铝排本体中间位置,容置槽呈方形或矩形状结构,所述铝排本体经由冲压工艺形成所述容置槽。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中间位置处还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厚度为2~2.5mm,所述铝排的厚度在4~6mm。

优选的,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处理,车削掉经铝锭表面的氧化皮;

(2)将初步处理后的铝锭加热到700℃~720℃,得到熔融状态下的铝液,备用;

(3)将步骤(2)中的铝液引至挤压筒内,并以0.2m/min~0.3m/min的挤压速度向所述产品模具行进,对所述铝液进行挤压,将所述铝液从所述产品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形成所述铝排本体;

(4)将步骤(3)中的铝排本体采用冲孔机进行冲孔,形成所述安装孔;

(5)采用压机再将步骤(4)中的铝排本体进行压实,至厚度在4~6mm;

(6)采用压机和相应的模具对步骤(5)中的铝排本体进行冲压,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厚度为2~2.5mm;

(7)对步骤(6)的容置槽中间位置进行穿孔处理,形成所述通孔。

本申请中,所述步骤(2)中,是在具有强制热风循环系统的电阻炉内进行。

本申请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铝排本体的厚度为7~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包括容置槽,该容置槽和电池端子卡合,在装配时,只需要将容置槽和电池端子卡合起来,就能够对铝排进行定位,且定位后的铝排由于容置槽和电池端子卡合限位,能够有效避免整车出现较大的冲击、碰撞等状况时,机构中的功能构件与导线之间以及各连接部件间会因位移、拉扯而发生摩擦破损或断开等失效的现象;

2、本申请中,电池端子相当于嵌入在容置槽内的,从而增大了电池端子和容置槽之间的接触面积,本申请中当铝排和电池端子固联后,还通过激光焊穿过通孔使电池端子表面形成熔池,该过程中,激光焊的热量传递给电池端子表面以及通孔周侧,使其共同熔融形成一体结构,不仅增强了动力电池的导电性能,更进一步加强了铝排和电池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3、本申请中,是采用纯铝锭作为原材料铸造铝排,该过程中,通过压机将铝排本体从原来的7~9mm,压实到4~6mm,提升了铝排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抗屈服强度,使其具有和铜包覆铝一样的机械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且本申请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端子和容置槽连接的可靠性,采用压机冲压形成所述容置槽,使得容置槽底部的密度更高,提升其致密性以及稳定性,机械性能更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铝排长期使用后连接性差和机械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半剖示意图;

图中:1~铝排本体;2~安装孔;3~容置槽;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包括铝排本体1,铝排本体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自身的安装孔2,各安装孔2沿铝排本体1长的方向布置,且安装孔2位于铝排本体1两侧;铝排本体1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和电池端子卡合的容置槽3,容置槽3两个,且容置槽3布置在铝排本体1中间位置,容置槽3呈矩形状结构,铝排本体1经由冲压工艺形成所述容置槽3。

随着石油能源的衰竭及人们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将在陆上交通工具阵营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能源——动力电池,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车载动力电池由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池串并联而成,连接各电池的连接端子一般是直接经由螺钉固定,长期使用会遇到以下情况:1、当整车出现较大的冲击、碰撞等状况时,机构中的功能构件与导线之间以及各连接部件间会因位移、拉扯而发生摩擦破损或断开等失效;2、由于用于串并联各电池的连接部件是直接贴靠在电池端子上的,电池端子和连接部件之间相对松散,装配可靠性差,需要定位工具或者人工辅助才能完成装配;3、连接部件中一些采用铜包覆铝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连接部件的屈服强度,提升连接部件的机械强度,提升整个动力电池的传输效率和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3.1)铜包覆铝结构加工工序复杂,(3.2)铜的成本远远高于铝,铜的引入提升了产品的成本,(3.3)由于铜包覆铝的机械性能和强度都相对于铝得到极大提升,也相应的使得加工铜包覆铝材料时,加工强度和难度提升,由于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因此,成本相对较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包括容置槽3,该容置槽3和电池端子卡合,在装配时,只需要将容置槽3和电池端子卡合起来,就能够对铝排进行定位,且定位后的铝排由于容置槽3和电池端子卡合限位,能够有效避免整车出现较大的冲击、碰撞等状况时,机构中的功能构件与导线之间以及各连接部件间会因位移、拉扯而发生摩擦破损或断开等失效的现象。

如图2所示,容置槽中间位置处还设有通孔,容置槽的底部厚度为2.5mm,铝排的厚度在4mm,如此,本申请中,电池端子相当于嵌入在容置槽3内的,从而增大了电池端子和容置槽3之间的接触面积,本申请中当铝排和电池端子固联后,还通过激光焊穿过通孔4使电池端子表面形成熔池,该过程中,激光焊的热量传递给电池端子表面以及通孔周侧,使其共同熔融形成一体结构,不仅增强了动力电池的导电性能,更进一步加强了铝排和电池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铝排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处理,车削掉经铝锭表面的氧化皮;

(2)将初步处理后的铝锭加热到700℃~720℃,得到熔融状态下的铝液,备用;

(3)将步骤(2)中的铝液引至挤压筒内,并以0.2m/min~0.3m/min的挤压速度向所述产品模具行进,对所述铝液进行挤压,将所述铝液从所述产品模具的模孔中挤出,形成所述铝排本体;

(4)将步骤(3)中的铝排本体采用冲孔机进行冲孔,形成所述安装孔;

(5)采用压机再将步骤(4)中的铝排本体进行压实,至厚度在4~6mm;

(6)采用压机和相应的模具对步骤(5)中的铝排本体进行冲压,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厚度为2~2.5mm;

(7)对步骤(6)的容置槽中间位置进行穿孔处理,形成所述通孔。

所述步骤(2)中,是在具有强制热风循环系统的电阻炉内进行。

所述步骤(3)中,所述铝排本体的厚度为7~9mm。

本申请中,是采用纯铝锭作为原材料铸造铝排,该过程中,通过压机将铝排本体1从原来的7~9mm,压实到4~6mm,提升了铝排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抗屈服强度,使其具有和铜包覆铝一样的机械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且本申请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端子和容置槽3连接的可靠性,采用压机冲压形成所述容置槽3,使得容置槽3底部的密度更高,提升其致密性以及稳定性,机械性能更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铝排长期使用后连接性差和机械性能差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