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接地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2691发布日期:2019-02-22 20:25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接地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地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接地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线路作业时,经常会使用接地线接地,以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接地线的结构包括:接地棒、多股软铜芯线和接地针。使用时,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取下,将接地针作为接地体打入大地,用接地棒上的夹头固定到已停电确认无电压的设备上,作业人员才能进行作业。

接地线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收纳存放。多股软铜芯线的存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棒缠绕存放,存放时,只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棒上,避免了多股软铜芯线凌乱;另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存放时,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线保管盒内的固定支架上,以完成进行收纳存放。

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的方式,由于接地棒的直径小,多股软铜芯线缠绕接地棒后,多股软铜芯线的收放线时间长,使用起来不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的方式,由于固定支架上的两个支架间的距离大,收放时间虽然比使用接地棒收纳时间缩短,但是,为确保多股软铜芯线的安全,保管盒采用铁制材料制作,重量比较沉,每次使用需要搬运保管盒,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

另外,接地棒存放时,需要与多股软铜芯线、接地针分开存放,使用时,需要寻找安装,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地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收放线时间长;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接地线保管盒的重量沉,需要多次搬运,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以及接地棒与多股软铜芯线、接地针分开存放,取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地针,包括接地体、第一绕线组件、第一支架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

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

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一端的一侧面;第一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

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并且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第二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绕线组件上。

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弯折管;

第一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第一弯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堵头;

第一弯折管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锁紧扣;

第一支撑板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一锁紧扣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

进一步的,第一锁紧扣内连接有第一防护套。

进一步的,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弯折管和滑动件,接地体上设有纵向滑槽和第一定位槽;

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或者,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直槽;

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内;

第二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滑动件的一侧面,第二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滑动件的另一侧面;第二弯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堵头;

第二弯折管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方向相同;

滑动件能够锁紧在第一定位槽,以利用第一定位槽对滑动件的滑动位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滑动件包括滑动部、锁紧部和解锁部;

第二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滑动部上,滑动部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内;

锁紧部的一端连接滑动部,锁紧部的另一端连接解锁部;

锁紧部通过解锁部将滑动部锁紧在第一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滑动部包括套管、基座和第一连接件;

套管套接在接地体上,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基座一端的定位孔、套管,并且第一连接件的末端设置在纵向滑槽内。

进一步的,锁紧部包括定位销和第一弹性件,基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槽;

定位销穿过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二定位槽内,并且定位销的末端能够卡接在第一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解锁部包括滑动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连接件;

滑动板滑动连接在基座上,使定位销抵接在滑动板的内底面;基座上设有第三定位槽,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第三定位槽内,滑动板扣接在第三定位槽上;滑动板上设有限位孔,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孔内,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弹性件的端面;

基座的侧壁设有凸起,滑动板的侧壁设有连接滑槽;

凸起能够在连接滑槽上滑动,以实现滑动板在基座上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锁紧扣;

第二支撑板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滑动部上,第二锁紧扣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另一面,第二锁紧扣内连接有第二防护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地针,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以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一端位置进行固定;接地体另一端为尖锐端,以利用尖锐端插入地面进行接地,确保使用的安全;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以利用第一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一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以利用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另一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以利用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另一端缠绕位置进行限定;第一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上,并且第一支架组件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设置,第一支架组件对接地棒的一端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对绕线造成干扰;第二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绕线组件上,第二支架组件对接地棒的另一端位置进行固定。本发明在接地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进行缠绕,使多股软铜芯线的收放线时间短,便于收放;在接地体的两端还分别连接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对接地棒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用时更加的方便,提高了作业效率;使用时,能够使多股软铜芯线和接地棒快速组合成一个整体,便于作业人员搬运,节省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标:100-接地体;200-第一绕线组件;300-第一支架组件;400-第二绕线组件;500-第二支架组件;101-连接板;102-纵向滑槽;103-第一定位槽;201-第一弯折管;202-第一堵头;301-第一支撑板;302-第一锁紧扣;303-第一防护套;401-第二弯折管;402-滑动件;403-第二堵头;404-滑动部;405-锁紧部;406-解锁部;407-套管;408-基座;409-第一连接件;410-定位孔;411-定位销;412-第一弹性件;413-第二定位槽;414-滑动板;415-第二弹性件;416-第二连接件;417-第三定位槽;418-限位孔;419-凸起;420-连接滑槽;501-第二支撑板;502-第二锁紧扣;503-第二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的主视图。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地针,包括接地体100、第一绕线组件200、第一支架组件300、第二绕线组件400和第二支架组件500;

接地体100一端的连接板101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100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

第一绕线组件200固定连接在接地体100靠近连接板101一端的一侧面;第一支架组件300固定连接在接地体100与第一绕线组件200相对的另一侧面;

第二绕线组件400滑动连接在接地体100上,并且第二绕线组件400能够定位在接地体100靠近尖锐端的一端;第二支架组件500固定连接在第二绕线组件400上。

在图1中,接地体100的上端焊接连接板101,连接板101为方形板,方形板的侧壁焊接在接地体100的上端侧面,在连接板101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用于固定多股软铜芯线。

接地体100的下端为尖锐状,形成尖锐端,将尖锐端插入地面,以实现接地的过程。

第一绕线组件200焊接在接地体100上靠近连接板101的左侧一端,以使多股软铜芯线的上端缠绕在第一绕线组件200上,并且第一绕线组件200的位置固定,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上端缠绕位置进行了限定。

第二绕线组件400滑动连接在接地体100上,将第二绕线组件400定位在接地体100下部的尖锐端的上部位置,使多股软铜芯线的下端能够缠绕在第二绕线组件400上,利用第二绕线组件400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下端位置进行了限定。

第二绕线组件400滑动连接在接地体100上,从而能够对两个绕线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第一支架组件300焊接在接地体100上靠近连接板101的右侧一端,以将接地棒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架组件300上,并且第一支架组件300的位置固定,对接地棒的上端位置进行了限定。

第二支架组件500焊接在第二绕线组件400上,以将接地棒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支架组件500上,并且第二支架组件500能够随着第二绕线组件400在接地体100上滑动,从而对接地棒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两个绕线组件之间的多股软铜芯线拆卸下来,将接地棒拆卸下来,然后,将第二绕线组件400向上滑动,使第二绕线组件400定位在第一绕线组件200的下部位置,第二支架组件500定位在第一支架组件300的下部位置,这时,将接地体100下端的尖锐端插入地面,实现接地;使用完毕后,将接地体100下端的尖锐端从地面拔出,然后将第二绕线组件400向下滑动至尖锐端的上部位置,第二支架组件500随着第二绕线组件400一起向下滑动,多股软铜芯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绕线组件200和第二绕线组件400上,实现了固定多股软铜芯线的过程,接地棒的两端分别卡接固定在第一支架组件300和第二支架组件500上,实现了固定接地棒的过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地针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件200包括第一弯折管201;

第一弯折管201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体100靠近连接板101的一端,第一弯折管2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堵头202;

第一弯折管201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100靠近连接板101的方向相同。

在图4中,第一弯折管201为具有弯折角度的l状,弯折的角度范围在90°~120°之间,在本实施中,弯折的角度取值为100°。

第一弯折管201的下端焊接在接地体100的上端,第一弯折管201的上端向上弯折,以利用弯折位置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上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

第一弯折管201为空心管,采用空心管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便于使用。

在第一弯折管201的上端卡接有第一堵头202,利用第一堵头202封堵住第一弯折管201的上端,避免脏物进入第一弯折管201内,对第一弯折管201进行保护。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架组件300包括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一锁紧扣302;

第一支撑板301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接地体100与第一绕线组件200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一锁紧扣302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01的另一面。

在图5中,第一支撑板301为长方形板,第一支撑板301的内侧面焊接在接地体100的右侧面,在第一支撑板301的外侧面焊接多个第一锁紧扣302,第一锁紧扣302为c型卡扣,c型卡扣的开口两端各设有一个长条软胶管,以利用两个长条形胶管对接地棒进行卡紧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锁紧扣302内连接有第一防护套303。

在c型卡扣的内底面设有圆柱状抵接块,第一防护套303采用圆柱状橡胶套,将第一防护套303套接在第一锁紧扣302上,使第一防护套303与接地棒上端的外表面接触,保护接地棒表面的上端的油漆不被磨损。

进一步的,第二绕线组件400包括第二弯折管401和滑动件402,接地体100上设有纵向滑槽102和第一定位槽103;

纵向滑槽102为沿着接地体100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或者,纵向滑槽102为沿着接地体100的外周面形成的直槽;

滑动件402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102内;

第二弯折管401的一端连接在滑动件402的一侧面,第二支架组件500固定连接在滑动件402的另一侧面;第二弯折管4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堵头403;

第二弯折管401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100靠近尖锐端的方向相同;

滑动件402能够锁紧在第一定位槽103,以利用第一定位槽103对滑动件402的滑动位置进行定位。

在图4中,滑动件402在纵向滑槽102内沿着竖直方向滑动,以对滑动件402的位置进行限定。

第二弯折管401的上端焊接在滑动件402上,第二弯折管401的下端向下弯折,以利用弯折位置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下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

第二弯折管401为空心管,采用空心管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便于使用。

在第二弯折管401的下端卡接有第二堵头403,利用第二堵头403封堵住第二弯折管401的下端,避免脏物进入第二弯折管401内,对第二弯折管401进行保护。

在图4中,接地体100的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定位槽103,第一定位槽103为横向设置的条形槽,利用第一定位槽103对滑动件402的位置进行定位。

第一定位槽103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梯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滑槽102为沿着接地体100的外周面形成的竖直槽,以便于滑动件402沿着竖直设置的纵向滑槽102滑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滑槽102为沿着接地体100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由于接地体100插入地面拔出时,在纵向滑槽102内会填充有泥土,滑动件402沿着螺旋槽向下滑动,便于将螺旋槽内的泥土清理掉。

纵向滑槽102的槽为沿着接地体100的外周面形成的向内凹陷的条形槽,条形槽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梯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图6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滑动件402包括滑动部404、锁紧部405和解锁部406;

第二弯折管401的一端连接在滑动部404上,滑动部404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102内;

锁紧部405的一端连接滑动部404,锁紧部405的另一端连接解锁部406;

锁紧部405通过解锁部406将滑动部404锁紧在第一定位槽103内。

在图6中,第二弯折管401的上端焊接在滑动部404上,以使滑动部404沿着纵向滑槽102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弯折管401一起滑动。

锁紧部405连接在滑动部404的下端,并且锁紧部405的内侧端能够将滑动部404锁紧在第一定位槽103内,以对滑动部404的位置进行锁紧固定。

解锁部406连接在滑动部404上,并且解锁部406扣合在锁紧部405的外部,以使解锁部406脱离锁紧部405时,能够对锁紧部405进行解锁,使滑动件402沿着纵向滑槽102滑动;解锁部406扣合锁紧部405时,能够对锁紧部405进行锁紧定位,将滑动部404锁紧在第一定位槽103内。

进一步的,滑动部404包括套管407、基座408和第一连接件409;

套管407套接在接地体100上,第一连接件409依次穿过基座408一端的定位孔410、套管407,并且第一连接件409的末端设置在纵向滑槽102内。

在图6中,套管407套接在接地体100上,第一连接件409采用螺钉;定位孔410是在基座408上端形成的第一螺纹孔,在套管407上端形成有第二螺纹孔;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将基座408的上端固定在套管407的上端,并且螺钉的末端设置在纵向滑槽102内,以利用螺钉的末端对滑动部404在纵向滑槽102内的滑动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锁紧部405包括定位销411和第一弹性件412,基座40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槽413;

定位销411穿过第一弹性件412连接在第二定位槽413内,并且定位销411的末端能够卡接在第一定位槽103内。

在图6中,第一弹性件412为横向设置的弹簧,在基座408的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定位槽413,第二定位槽413为方形槽。

定位销411穿过弹簧连接在第二定位槽413内,并且定位销411的内侧末端能够卡接在第一定位槽103内,以对套管407的位置进行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解锁部406包括滑动板414、第二弹性件415和第二连接件416;

滑动板414滑动连接在基座408上,使定位销411抵接在滑动板414的内底面;基座408上设有第三定位槽417,第二弹性件415连接在第三定位槽417内,滑动板414扣接在第三定位槽417上;滑动板414上设有限位孔418,第二连接件416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孔418内,第二连接件416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弹性件415的端面;

基座408的侧壁设有凸起419,滑动板414的侧壁设有连接滑槽420;

凸起419能够在连接滑槽420上滑动,以实现滑动板414在基座408上滑动。

在图6中,滑动板414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倾斜的阶梯凸起,便于作业人员的手指向上推动时,滑动板414下部的定位销411从第一定位槽103向外弹出解锁。

第二弹性件415为竖向设置的弹簧,第二连接件416为螺钉,在基座408的中间位置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定位槽417,第三定位槽417为方形槽;第二弹性件415卡接在第三定位槽417内。

在滑动板414上设有限位孔418,限位孔418为在在滑动板414上设置的贯通的螺纹孔,第二连接件416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并且螺钉的螺帽连接在限位孔418上,螺钉的末端抵接在第二弹性件415的下端面。

在基座408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有凸起419,凸起419的截面形状为阶梯状;在滑动板414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有向内弯折的弯折板,弯折板形成连接滑槽420,连接滑槽420的截面形状为与凸起419的截面相适应的阶梯状;凸起419能够在连接滑槽420内滑动,从而使滑动板414在基座408上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组件500包括第二支撑板501和第二锁紧扣502;

第二支撑板501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滑动部404上,第二锁紧扣50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501的另一面,第二锁紧扣502内连接有第二防护套503。

在图6中,第二支撑板501为长方形板,第二支撑板501的内侧面焊接在套管407上,第二弯折管401与第二支撑板501分别设置在套管407相对的两侧;第二支撑板501的外侧面焊接多个第二锁紧扣502,第二锁紧扣502与第一锁紧扣302的结构相同,第二锁紧扣502为c型卡扣,c型卡扣的开口两端各设有一个长条软胶管,以利用两个长条形胶管对接地棒进行卡紧固定。

在c型卡扣的内底面设有圆柱状抵接块,第二防护套503采用圆柱状橡胶套,将第二防护套503套接在第二锁紧扣502上,使第二防护套503与接地棒上端的外表面接触,保护接地棒表面的上端的油漆不被磨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