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6415发布日期:2019-04-17 02:5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指的是电动汽车,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是其避开不了的一个问题,现有的充电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充电线+充电头插入到电动汽车内进行充电,需手动操作,类似于加油枪加油,费时费力,不够便捷,自动化程度较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3215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的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结构,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结构的车身电池插座(1)上设置插孔部,插孔部设置为截面呈喇叭口状结构,插孔部的插孔部底面直径尺寸设置为大于插孔部开口直径尺寸的结构,充电线插头插装到车身电池插座内时,充电线插头外表面与插孔部内壁之间设置为呈环形线接触的结构。虽然其也具有充电连接功能,但是其仍然存在充电连接不稳定、无法实现自动对位充电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直线导轨、滑块、导引板以及充电组件,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上,滑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导引板连接,导引板的前端设有条形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条形槽内;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挡板、固定杆、复位弹簧和电极板,所述电极板有两块并通过弹性组件安装于条形槽的两侧,所述挡板滑动连接于两块电极板之间的导向槽内,挡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的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所述的复位弹簧,条形槽的内设有导向孔,固定杆滑动连接于导向孔内且导向孔的外端安装有接触开关。

优选的,所述导引板的前端面设有v形的导引面,且导引面向条形槽一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端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具体为弹片或弹簧。

优选的,所述电极板的外端内侧采用圆弧过渡面。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上与挡板接触的部分也为弧形面并与挡板的前端面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自动对位,利用车辆自身的动力和充电装置的结构产生一种自动对位运动轨迹,实现车的受电装置与充电装置自动对位。

(2)通过设置条形槽以及充电组件,省去了传统的充电线+充电头的充电结构,汽车上的导向柱直接与条形槽内的电极板接触即可完成充电操作,提高了充电操作效率,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接触开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充电组件部分的剖视图。

其中,1-直线导轨,2-滑块,3-导引板,4-充电组件,41-挡板,42-固定杆,43-弹簧,44-电极板,45-导向孔,46-接触开关,5-条形槽,6-导引面,7-导向柱,8-充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直线导轨1、滑块2、导引板3以及充电组件4,所述滑块2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1上,直线导轨1两端的固定板安装于防雨棚上,滑块2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具体可为螺钉与导引板3连接,导引板3的前端设有条形槽5,所述充电组件4安装于条形槽5内;

所述充电组件4包括挡板41、固定杆42、复位弹簧43和电极板44,所述电极板44有两块并通过弹性组件9安装于条形槽5的两侧,所述挡板41滑动连接于两块电极板44之间的导向槽内,挡板41的背面连接所述的固定杆42,固定杆42上套设所述的复位弹簧43,条形槽5的内设有导向孔45,固定杆42滑动连接于导向孔45内且导向孔45的外端安装有接触开关4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板3的前端面设有v形的导引面6,且导引面6向条形槽5一侧倾斜。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直线导轨1、滑块2、导引板3以及充电组件4,所述滑块2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1上,直线导轨1两端的固定板安装于防雨棚上,滑块2的下端通过连接件具体可为螺钉与导引板3连接,导引板3的前端设有条形槽5,所述充电组件4安装于条形槽5内;

所述充电组件4包括挡板41、固定杆42、复位弹簧43和电极板44,所述电极板44有两块并通过弹性组件9安装于条形槽5的两侧,所述挡板41滑动连接于两块电极板44之间的导向槽内,挡板41的背面连接所述的固定杆42,固定杆42上套设所述的复位弹簧43,条形槽5的内设有导向孔45,固定杆42滑动连接于导向孔45内且导向孔45的外端安装有接触开关46,所述导引板3的前端面设有v形的导引面6,且导引面6向条形槽5一侧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41的前端面为弧形面,便于汽车上的导向柱7进入到条形槽5内,所述弹性组件9具体为弹片或弹簧43,借助于弹性组件9,可以保证电极板44始终与汽车上的导向柱7保持紧密接触。

此外,所述电极板44的外端内侧采用圆弧过渡面,减少导向柱7进入条形槽5内的阻力,便于导向柱7的快速找准定位,所述导向柱7上与挡板41接触的部分也为弧形面并与挡板41的前端面配合。

本发明的充电过程:

1、当车驶入充电站时,受电装置将导向柱7升起,车驶入充电装置下方,导向柱7的两侧安装有与电极板44配合的充点电极8。该过程中车保持缓慢运动,

2、导向柱7开始接触导引面6时,车继续向前运动,导向柱7开始挤压导引面6,迫使导引板3沿直线导轨1直线运动,移动方向与车辆垂直,一直到导向柱7滑到导向板上的条形槽5内,此时导向柱7开始挤压挡板41,并压缩套在固定杆42上的复位弹簧43,电极开始接触,弹性组件9保证接触紧密。当固定杆到达接触开关46位置时,提示司机停车,停车并充电开始。充电结束后,降下导向柱7,挡板41在弹簧43的作用下恢复至原状态。

本发明可安装于防雨棚上,如此一来,电动汽车,如公交车,可以在防雨棚下充电,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位充电连接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直线导轨、滑块、导引板以及充电组件,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上,滑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导引板连接,导引板的前端设有条形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条形槽内,本发明通过设置条形槽以及充电组件,省去了传统的充电线+充电头的充电结构,利用导引板和车自身的动力完成充电接头的自动对位和联接,实现自动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伍旭东;王东;张金生;陈兴;檀生辉;卫祥;何滇;张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11.22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