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659发布日期:2019-04-17 02: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生产良率较高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装置(flexibledisplaydevice)作为新一代的显示产品,由于其具有超轻、超薄、清晰度高、响应快、可弯曲、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更新,柔性显示面板正在朝着轻薄化、窄边框、无边框的方向发展,而弯折区(bendingarea)是窄边框/无边框的核心技术。

在现有柔性显示面板设计中,通常会有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等叠层结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一般用于传输信号。然而一般情况下有机层(layer)相对较厚,边缘(edge)坡度较大,在蚀刻第二金属层时易产生蚀刻不干净,造成第二金属层连续性残留的问题。若有机层边缘跨越第一金属层的两条信号线,且产生了连续性第二金属层的残留,则会出现第一金属层信号线间短路(short),从而使面板失效(fail)。

参考图1a-1b,其中,图1a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机层边缘存在第二金属层残留时的二维俯视图。一般情况下,第一金属层11相邻两信号线111间距离越大,有机层13上的第二金属层12连续性残留于两信号线111间的概率越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加大第一金属层11相邻两信号线111间距离(即图示中a值),来降低短路几率。一般情况下a值大于等于20um。然而当第一金属层11的信号线较多时,此种设计较占用空间,使第一金属层11布线困难。

因此,如何避免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的叠层结构中,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是柔性显示、窄边框/无边框技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的叠层结构中,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有机层以及第二金属层;所述有机层边缘跨越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多条信号线,所述有机层边缘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每一相邻两信号线间均设有至少一凹槽和/或至少一凸起,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使相邻两信号线间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采用一本发明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将第一金属层的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计为凹槽或凸起形状,以此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有机层边缘的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实现改善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的叠层结构中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图1b,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机层边缘存在第二金属层残留时的二维俯视图;

图2,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图3,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图4,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图5,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四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图6,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发明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有机层以及第二金属层,所述有机层边缘跨越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多条信号线,所述有机层边缘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每一相邻两信号线间均设有至少一凹槽和/或至少一凸起,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使相邻两信号线间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

优选的,任一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均大于等于20um。具体的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可根据制程能力而定,只要能保证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

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凹槽。当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置多个凹槽时,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优选的,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简化制程工艺。凹槽的形状不定,可为任意形状,例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也可以是任意两种或以上的组合形式。不同形状的凹槽的各边长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由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所有凹槽的总边长决定,具体的可根据制程能力而定,只要能保证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

同样的,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当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置多个凸起时,所述多个凸起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优选的,所述多个凸起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简化制程工艺。凸起的形状不定,可为任意形状,例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也可以是任意两种或以上的组合形式。不同形状的凸起的各边长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由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所有凸起的总边长决定,具体的可根据制程能力而定,只要能保证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

所述有机层边缘在不同的相邻两信号线间还可以凹槽和凸起同时设置,例如一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另一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的数量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多个凹槽/多个凸起可以在同一相邻两信号线间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优选为均匀分布。

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当有机层边缘(edge)跨越第一金属层的多条信号线时,将所有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均设计为凹槽和/或凸起,以此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有机层边缘总长度。通过凹槽和/或凸起的设计,使得相邻两信号线间有机层边缘总长度足够长,可以有效降低第二金属层在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相邻两信号线间的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2,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1、有机层23(可以采用透明有机材料制成)以及第二金属层(未示于图中);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跨越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每一相邻两信号线211间均设有一长方形凹槽232,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使相邻两信号线间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

也即,本实施例中,对跨越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一条长方形凹槽232的处理。长方形凹槽232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2*c+b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其中,c为长方形凹槽232的长度、b为长方形凹槽232的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或多种凹槽形状。

通过改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将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计为凹槽形状,以此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3,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对跨越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两条长方形凹槽232的处理。所有长方形凹槽232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4*c+2*b+e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其中,c为长方形凹槽232的长度、b为长方形凹槽232的宽度、e为两长方形凹槽232间隔的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或多种凹槽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多条长方形凹槽232的处理,则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为2m*c+m*b+n*e,其中m、n根据所设置的长方形凹槽条数而定;同样的,所有长方形凹槽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2m*c+m*b+n*e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多条长方形凹槽232沿有机层23的边缘231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优选的,多条长方形凹槽232沿沿有机层23的边缘2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简化制程工艺。

本实施例通过改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4,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1、有机层23(可以采用透明有机材料制成)以及第二金属层(未示于图中);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跨越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每一相邻两信号线211间均设有一长方形凸起233,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使相邻两信号线间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

也即,本实施例中,对跨越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一条长方形凸起233的处理。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2*f+g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其中,f为长方形凸起233的长度、g为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或多种凸起形状。

通过改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将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设计为凸起形状,以此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5,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四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与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对跨越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两条长方形凸起233的处理。所有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4*f+2*g+h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其中,f为长方形凹槽232的长度、g为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h为两长方形凸起233间隔的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或多种凸起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每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多条长方形凸起233的处理,则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为2m*f+m*g+n*h,其中m、n根据所设置的长方形凸起条数而定;同样的,所有长方形凸起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2m*f+m*g+n*h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多条长方形凸起233沿有机层23的边缘231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优选的,多条长方形凸起233沿沿有机层23的边缘2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以简化制程工艺。

本实施例通过改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6,本发明柔性显示面板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和有机层叠层的二维俯视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1、有机层23(可以采用透明有机材料制成)以及第二金属层(未示于图中);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跨越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所述有机层23的边缘231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1的相邻两信号线211间设有一长方形凹槽232或一长方形凸起233,以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使相邻两信号线间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

也即,本实施例中,对跨越第一金属层21的多条信号线211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将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一条长方形凹槽232或开设一条长方形凸起233的处理。长方形凹槽232以及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2*c+b或2*f+g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其中,c为长方形凹槽232的长度、b为长方形凹槽232的宽度,f为长方形凸起233的长度、g为长方形凸起233的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弧形的任意其中一种或多种凹槽/凸起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相邻两信号线211间的有机层23的边缘231进行开设多条长方形凹槽232或多条长方形凹槽232的处理,则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为2m*c+m*b+n*e或2m*f+m*g+n*h,其中m、n根据所设置的长方形凹槽/凸起条数而定;同样的,所有长方形凹槽/凸起的宽度和长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制程能力设定,只需保证相应有机层边缘总长度内无连续性第二金属层残留即可。多个凹槽/多个凸起可以在同一相邻两信号线间沿所述有机层边缘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优选为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通过改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采用一本发明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通过改善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机层边缘设计方法,增加相邻两信号线间的有机层边缘总长度,从而降低第二金属层连续残留的概率,进而避免第二金属层残留造成的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间短路问题;同时,相邻两信号线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因此并不影响第一金属层的信号线布线。因而,有效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