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818发布日期:2019-04-05 21:3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器(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以及大视角等优点。amoled主要包括主动式驱动器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通常设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主要发光驱动基板。

目前,当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传递到有机发光二极管,会使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并且缩短其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以及延长其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包括:

显示面板;

框胶,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周缘;

封装盖板,所述封装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框胶上,所述封装盖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框胶,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槽。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散热槽包括第一类型散热槽和第二类型散热槽,所述第一类型散热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类型散热槽的深度。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类型散热槽和所述第二类型散热槽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类型散热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类型散热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型散热槽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类型散热槽按照预设排列规则设置在所述封装盖板的第二表面。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散热槽的槽壁上形成有凹陷或凸起。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每一所述第一散热槽的槽壁上形成的所述凹陷的数量或所述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框胶包括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第二散热槽。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散热槽纵截面的形状包括半圆形、矩形以及锥形。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中,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薄膜晶体管膜层,所述薄膜晶体管膜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封装盖板的一侧,且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膜层周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

本申请的发光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框胶,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周缘;封装盖板,所述封装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框胶上,所述封装盖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框胶,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槽。本申请将堆积到显示面板的热量,通过封装盖板上的第一散热槽,将该热量传递出去。最终减少显示面板周围的热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以及延长显示面板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封装结构1包括:

显示面板10、框胶20、薄膜晶体管2以及封装盖板30。其中,薄膜晶体管2包括薄膜晶体管膜层50和衬底基板40。薄膜晶体管膜层50设置在显示面板10背离所述封装盖板30的一侧,且框胶2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膜层50周缘。

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射光线。该薄膜晶体管膜层50设置在衬底基板40上。显示面板1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膜层50上。其中该衬底基板40的材料包括石英或者玻璃。该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形成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与阴极。

框胶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周缘。

封装盖板3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和框胶20上。封装盖板30包括第一表面301以及与第一表面301相对的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覆盖显示面板10和框胶20。第二表面302设置有第一散热槽31。当薄膜晶体管2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该热量过高,便会影响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因为显示面板10本身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且薄膜晶体管2工作产生的热量也会传输到显示面板10。那么这些能量都堆积到显示面板10的周围,导致显示面板10的温度较高,容易烧坏显示面板10。如果烧坏显示面板10,则导致显示面板10的寿命缩短。

在第二表面302设置第一散热槽31,将显示面板10通过第一散热槽31进行散热,可以较快的减少显示面板10的热量,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的温度。且最终可延长显示面板10的使用寿命。

其中,将封装结构1以纵向方向切割,以形成封装结构1的纵截面,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槽31纵截面的形状包括半圆形,如图1所示。该第一散热槽31纵截面的形状还可以包括矩形或者锥形等其他形状。即第一散热槽31纵截面的形状包括半圆形、矩形以及锥形。因此第一散热槽31纵截面的形状在此不作赘述。

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第一散热槽31包括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第一类型散热槽311的深度d1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类型散热槽312的深度d2。其中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间隔设置。该间隔l1可以以毫米、厘米或者米为单位。例如l1可以为1毫米、2厘米或者1米。

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第一类型散热槽3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类型散热槽3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按照预设排列规则设置在封装盖板30的第二表面302。该预设排列规则可以为对称形式。例如以313为对称线,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以该对称线313为对称轴,并且以对称的形式设置在第二表面302。即以对称轴为对轴线,对称轴一边的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对称轴另一边的第一类型散热槽311数量相等。同理,第二类型散热槽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可以连续排列两个,第二类型散热槽312可以排列一个。然后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再连续排列一个,以及第二类型散热槽312可以再连续排列三个。因此该预设排列规则可以是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者数量不同。

该预设排列规则可以为规则排列。例如,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可以先连续排列5个。然后第二类型散热槽312连续排列5个,以使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以规则形式进行排列。即该规则排列可以包括第一类型散热槽311和第二类型散热槽312的排列顺序相同或者数量相同等。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第一散热槽31的槽壁310上形成有凹陷33或凸起32。每一第一散热槽31的槽壁310上形成的凹陷33或凸起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每一个第一散热槽31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凹槽33。或者每一个第一散热槽31形成至少一个凸起32。或者每一个第一散热槽31形成至少一个凹槽33和至少一个凸起32。另外,还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散热槽31既可以形成一个凹槽33、另一个第一散热槽31可以形成一个凸起32、以及再一个第一散热槽31可以形成一个凹槽33和一个凸起32,其中凹槽33和凸起32的数量不在限制。每一个第一散热槽31可以形成至少两个凹槽33。以此类推,每一个第一散热槽31可以形成至少两个凸起32。以此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该凹陷33纵截面的形状包括半圆形,如图4所示。该凹陷33纵截面的形状还可以包括矩形或者锥形。且该凹陷33纵截面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凹陷33的形状,在此不作赘述。该凸起32纵截面的形状包括半圆形,如图4所示。该凸起32纵截面的形状还可以包括矩形或者锥形。该凸起33纵截面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的凸起33的形状,在此不作赘述。

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框胶20包括第三表面201以及与第三表面201相对的第四表面202。第三表面201与显示面板10连接。第四表面202设置有第二散热槽203。当薄膜晶体管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第二散热槽203进行散热,以降低显示面板10的温度。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封装盖板30包括至少两个表面,若存在三个表面以上的封装盖板30,如图6所示。以四个表面为例。例如在封装盖板30包括第一表面301、第二表面302、第五表面303和第六表面304。

其中,在第二表面302设置有第一散热槽31。在第五表面303和第六表面304均设置有第三散热槽315。显示面板10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一散热槽31发散,也可以通过第五表面303和第六表面304均设置的第三散热槽315发散。

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3包括封装结构1。封装结构1可以保护显示装置3免于损坏。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的封装结构1以及显示装置3,包括:显示面板10。框胶20,框胶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周缘。封装盖板30,封装盖板30盖设在显示面板10和框胶20上。封装盖板30包括第一表面301以及与第一表面301相对的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覆盖显示面板10和框胶20。第二表面302设置有第一散热槽31。本申请将堆积到显示面板10的热量,通过封装盖板30上的散热槽31,将该热量传递出去。最终减少显示面板10周围的热量,以提高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以及延长显示面板10的寿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