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839发布日期:2018-09-11 22:40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涉及到一种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在启动的时候都需要利用车内蓄电池对直流电机供电,直流电机带动发动机进行启动,其中,电磁开关是指汽车起动机上的控制开关,电磁开关包括有壳体,上面设置有两个接通直流电机与汽车蓄电池的接线柱,即为静触头,静触头贯穿壳体可以与外部电路的电线连接,内部设置有动铁芯,动铁芯上设置有动触片。电磁开关在通电之后,内部的电磁线圈会产生电磁力驱动动铁芯上的动触片使其与静触头接触接通两个静触头,进而使直流电机通电工作。

但是在冬季,车辆行驶过程中,机舱温度和湿度较高,车辆经过放置一晚温度骤降,在这种湿热交替循环的工作环境下,电磁开关内部容易产生水蒸气。而静触头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因此其在结构上行会贯穿外壳,因此其温度通常降低的较快,这样内部的水蒸气会大量凝结在静触头上,这样在冬季晚上,放置在外面的车辆的起动电机电磁开关的静触头上容易产生薄冰层。进而在冬季早晨,车辆第一次点火时,电磁开关动、静触头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旦薄冰层不能破冰,触点就难以被接通,导致起动困难。

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201247741Y;公告日: 2009.5.27)中公开了一种带双层触点的防结冰起动机电磁开关,其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线圈、动铁芯,动铁芯上设置有动触头杆,动触头杆上设置有上动触片与下动触片,同时壳体上设置有两个静触头,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与静触头通过金属薄片连接的辅助静触头,上动触片用于与辅助静触头接触,下动触片用于与静触头接触。当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辅助静触头可以设置的较为内部,其距离外部环境较远,辅助静触头上通常无冰,上动触片与辅助静触头接触时候,电流通过金属薄板且发出热量,融化静触头上的积冰,使得静触片之间导通,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转。

为了需要发出足够的热量,金属薄片需要设计的较薄方可提高电阻,这样容易造成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金属薄片容易出现烧断,造成使用寿命较短,维修较为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辆冬季因起动电机电磁开关结冰而导致的起动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包括壳体以及用于开闭汽车启动电路的第一静触头与第一动触片,第一静触头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受电磁驱动的动铁芯,所述第一动触片固定在动铁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还包括与汽车蓄电池电连接的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静触头加热的加热电阻,所述加热电路还包括有用于控制电路开闭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二动触片,所述第二静触头固定在壳体内,所述第二动触片固定在动铁芯上,当动铁芯驱动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头抵触的时候,第二动触片与第二静触头抵触。

在开启电磁开关的时候,动铁芯的运动能够使得第二静触头与第二动触片接触,进而导通加热电路,加热电阻通电发热进而能够升高第一静触头的温度,让原先结在第一静触头上的薄冰融化,这样第一动触片就与第一静触头直接接触,使得汽车直流电机通电带动发动机启动。由于其加热电路独立与蓄电池连接,这样电流稳定,而且加热电阻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这样让电磁开关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降低维修频率,减少维修成本。

在上述的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中,所述加热电路上设置有位于壳体外部且用于切断与导通电路的加热开关。加热开关能够独立控制加热电路,在夏天或者天气热的时候,人们可以手动将壳体外部的加热开关关闭,避免开电磁开关开启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热量。

在上述的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静触头数量为两个,所述加热电阻数量为两个且位置与第一静触头位置相对。加热电阻与第一静触头数量与位置均相互对应,这样能够将热量最大化,避免热量的浪费。

在上述的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动铁芯使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头接触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内设置有驱动铁芯使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头分离的复位弹簧。在电磁开关通电之后电磁线圈能够直接驱动动铁芯运动,进而接通第一静触头,而等到发动机稳定转动之后,只需要对电磁开关断电,复位弹簧即可驱动动铁芯复位,让第一静触头之间断开,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动触片与第二动触片均位于动铁芯一端,第一动触片位于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将第一动触片与第二动触片集中到一端能够将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体积,而且将第一动触片设计在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确保第一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点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运动空间。

在上述的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中,所述动铁芯上远离第一动触片的一端穿出壳体且上面连接有用于使直流电机小齿轮与飞轮啮合的拉杆拨叉。动铁芯的另外一端设置拉杆拨叉,使得动铁芯运动过程中可以使汽车内直流电机直接通过发动机飞轮啮合,进而当第一动触片将第一静触头导通的时候,直流电机就可以直接驱动发动机启动,结构紧凑,动作衔接流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通过加热电阻对起动机电磁开关静触点进行预加热,融化冰层,从而解决电路不通问题。

2、零件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整体占用空间小。

3、使用者可自行选择是否开启触点除冰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动铁芯;111、拉杆拨叉;12、电磁线圈;13、复位弹簧;21、第一静触头;22、第一动触片;23、启动开关;24、直流电机;31、第二静触头;32、第二动触片;33、加热电阻;34、加热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起动电机电磁开关,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静触头21,两个第一静触头21贯穿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动触片22,第一动触片22可以与第一静触头21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接触,进而使两个第一静触头21连通。而两个第一静触头21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与外界的汽车启动电路连接,当第一动触片22与两个第一静触点21接触的时候,汽车蓄电池的电流可以对直流电机24供电,直流电机24可以带动发动机启动。

在壳体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12,电磁线圈12通过导线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电磁线圈12上连接有用于开闭电路的启动开关 23,启动开关23安装在汽车的钥匙门上。电磁线圈12内设置有动铁芯11,动铁芯11可与电磁线圈12发生电磁感应,进而动铁芯11能够发生运动。在电磁线圈12内部设置有使动铁芯11复位的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弹力与电磁线圈12给与动铁芯11 运动的力方向相反。第一动触片22固定设置在动铁芯11的一端上,电磁线圈12通电之后的电磁力可以驱动动铁芯11运动,使得第一动触片22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

该电磁开关还包括加热电路,加热电路与汽车蓄电池电连接,加热电路包括用于开闭电路的加热开关34以及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静触头21附近的加热电阻33,两个加热电阻33呈串联结构。加热电路还包括有第二静触头31与第二动触片32,第二静触头31数量为两个,当第二动触片32与第二静触头31接触的时候,加热电路可以导通。两个第二静触头31之间的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而第二动触头固定设置有动铁芯11上。第二动触头与第一动触头均设置在动铁芯11的同一端上,第一动触片22位于第一静触头21与第二静触头31之间,第二静触头31位于第一动触片22与第二动触片32之间。动铁芯11受到电磁力驱动进行运动,当第一动触片22抵触在第一静触头21上的时候,第二动触片32 正好与第二静触头31抵触。

其中,动铁芯11远离第一动触片22的一端上穿出壳体1,且上面设置有拉杆拨叉111,拉杆拨叉111随着动铁芯11的运动而运动,当动铁芯11往第一动触片22方向运动的时候,拉杆拨叉111驱动直流电机24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飞轮啮合。

在湿寒的天气下,室外汽车的第一静触头21由于部分在壳体 1外部,导热较快,使其上面附着水汽进而结冰,而第二静触头31全部均位于内部且与内部其它部件没有温差,其表面无冰。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以先将加热开关34闭合,启动汽车的时候,钥匙门的打开带动启动开关23闭合,电磁线圈12驱动动铁芯11 运动,使得第一动触片22抵触在第一静触头21上,由于冰层的存在,第一静触头21之间并未导通。但是此时无冰状态的第二静触头31由于与第二动触片32的接触而相互导通,这样汽车蓄电池对加热电路供电,加热电阻33通电开始发热,加热电阻33的热量能够升高第一静触头21的温度,使得第一静触头21上的冰层融化,最后第一动触片22成功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两个第一静触头21连通,汽车内的启动电路导通,直流电机24供电转动,发动机能够启动。等到发动机正常转动之后,可以关闭启动开关23,复位弹簧13驱动动铁芯11回位,进而第一动触片22 与第一静触头21分离,汽车的启动电路断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壳体;11、动铁芯;111、拉杆拨叉;12、电磁线圈;13、复位弹簧;21、第一静触头;22、第一动触片;23、启动开关;24、直流电机;31、第二静触头;32、第二动触片;33、加热电阻;34、加热开关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