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排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9436发布日期:2018-09-04 23: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排插。



背景技术:

排插,又称电源排插、开关排插。排插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但是,现有的排插结构和功能较低,排插不具有折叠的功能,而且排插的防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排插,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式排插,包括第一排插、插孔面板和开关面板,所述第一排插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的通孔通过第一轴销与连接杆上开设的轴孔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轴销与第二固定块上的通孔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二排插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排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接线柱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排插的一端,所述第一排插上包括插孔面板和开关面板两个部分,所述插孔面板上设有二线插孔和三线插孔,所述开关面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和显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插和第二排插的外侧均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插的表面靠近边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条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中设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焊接在防尘遮盖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上包覆有绝缘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第一排插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在第二排插的两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使得第一排插和第二排插在轴销和连接杆的作用下实现折叠的操作,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通过在第一排插的表面靠近边侧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中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防尘遮盖,对排插具有很好的防尘作用,延长排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插和第二排插的局部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插和第二排插完全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排插;2、第二排插;3、第一固定块;4、第一轴销;5、第二固定块;6、第二轴销;7、第一接线柱;8、第二接线柱;9、导线;10、连接杆;11、凹槽;12、插孔面板;13、二线插孔;14、三线插孔;15、橡胶垫;16、开关面板;17、开关按键;18、显示灯;19、防尘遮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折叠式排插,包括第一排插1、插孔面板12和开关面板16,所述第一排插1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3,所述第一固定块3上开设的通孔通过第一轴销4与连接杆10上开设的轴孔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轴销6与第二固定块5上的通孔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二排插2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排插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柱7,所述第一接线柱7的一端通过导线9与第二接线柱8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排插2的一端,所述第一排插1上包括插孔面板12和开关面板16两个部分,所述插孔面板12上设有二线插孔13和三线插孔14,所述开关面板16上设有开关按键17和显示灯18。

其中,所述第一排插1和第二排插2的外侧均设有橡胶垫15,具有很好的防摔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排插1的表面靠近边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条凹槽11。

其中,所述凹槽11中设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焊接在防尘遮盖19的一侧,防尘遮盖19具有很好的防尘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柱7和第二接线柱8上包覆有绝缘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式排插,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排插1的两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3,在第二排插2的两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3和第二固定块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销4和第二轴销6与连接杆10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排插1和第二排插2在轴销和连接杆10的作用下实现折叠的操作,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通过在第一排插1的表面靠近边侧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中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防尘遮盖19,当不使用排插时,将防尘遮盖19向上滑动,盖住第一排插1,对排插具有很好的防尘作用,延长排插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