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068发布日期:2018-10-13 00:0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设计、装配便捷的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转换开关主要是通过焊线连接、接插件连接,欧式端子连接等方式,直接让采样部分、驱动部分、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等连接起来,这些连接方式不便于产品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等的安装和更换,降低了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块化程度,同时也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模块化程度高,便于装配和加工,双电源开关本体可通过控制模块转换底座、电源模块转换底座为电源模块提供电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

所述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电连,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与电源模块4插拔电连接,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控制模块3插拔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包括第一壳体100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内的第一线路板18,第一线路板18通过常用采样线11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通过驱动部分连接线13与传动机构电连、通过线束10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电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18还通过备用采样线12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18包括与其电连的第一排针14和第二排针15,控制模块3包括与第一排针14配合的第一排座34和与第二排针15配合的第二排座35。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上壳体16以及设置在第一上壳体16下方与其配合的第一下壳体17;

所述第一上壳体16上部设置分别与第一线路板18的第一排针14、第一线路板18的第二排针15的第一排针装配口140和第二排针装配口150,第一下壳体17的侧面上设置用于线束10通过的线束接口170、用于常用采样线11通过的第一采样线接口110以及用于备用采样线12通过的第二采样线接口120。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包括第二壳体200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200内的第二线路板28,第二线路板28通过线束10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线路板18电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路板28还包括与其电连的第三排针25,电源模块4包括与第三排针25配合的第三排座45。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200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壳体100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独立的控制模块壳体,在控制模块壳体一侧并排设置第一排座34和第二排座35,控制模块3通过第一排座34和第二排座35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排针14和第二排针15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独立的电源模块壳体,在电源模块壳体设置第三排座45,电源模块4通过第三排座45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的第三排针25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电源模块可通过控制模块转换底座、电源模块转换底座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相连,获取电源并可以为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而且,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插拔电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插拔电连接,连接方式更加便捷,提高了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块化程度,也使的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的更换更加便捷。通过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均采用独立的模块,使得损坏时更换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方便,而且不同规格的自动转换开关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采用相同的模块转换底座1和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特别是,使得自动转换开关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更加的合理和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转换底座和电源模块转换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

所述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电连,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与电源模块4插拔电连接,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与控制模块3插拔电连接;

所述双电源开关本体依次通过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为电源模块4提供电源,电源模块4依次通过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为控制模块3提供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电源模块通过控制模块转换底座、电源模块转换底座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相连,获取电源并可以为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而且,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插拔电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插拔电连接,连接方式更加便捷,提高了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块化程度,也使的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的更换更加便捷。特别是,使得自动转换开关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更加的合理和多样性。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

所述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包括第一线路板18,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包括第二线路板28,第一线路板18分别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第二线路板28、传动机构电连,第一线路板18与控制模块3插拔电连接,第二线路板28与电源模块4插拔电连接。

所述双电源开关本体依次通过第一线路板18、第二线路板28为电源模块4提供电源,电源模块4将电压由220V降为24V,依次通过第二线路板28、第一线路板18为控制模块3提供工作电源,第一线路板18采集双电源开关本体的供电电压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可依据双电源开关本体的供电电压情况,判断供电是否正常,并根据情况通过第一线路板18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双电源的切换。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线路板18一侧并排设有分别与其电连的第一排针14和第二排针15;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3下部并排设置与第一排针14配合的第一排座34和与第二排针15配合的第二排座35,使得控制模块3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装配更加简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块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和装配效率。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线路板28一侧设置与其电连的第三排针25,如图4所示,所述电源模块4下部设置与第三排针25配合的第三排座45,使得电源模块4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的装配更加简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块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和装配效率。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的各组成部分做进步一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包括第一壳体100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内的第一线路板18。

所述第一线路板18通过线束10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的第二线路板28电连、通过常用采样线11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通过驱动部分连接线13与传动机构电连,第一线路板18上侧并排设置与其电连的第一排针14和第二排针15,并通过二者与控制模块3的第一排座34、第二排座35插拔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3通过第一线路板18、驱动部分连接线13给传动机构发送信号,实现双电源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18还通过备用采样线12与双电源开关本体电连。所述第一线路板18通过常用采样线11、备用采样线12采集供电电压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根据供电电压信号判断供电是否正常。

如图1和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上壳体16和第一下壳体17,第一上壳体16上侧并排设置第一排针装配口140和第二排针装配口150,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排针14、第二排针15分别设置在第一排针装配口140、第二排针装配口150内,第一下壳体17前侧设置线束接口170,线束10从线束接口170进入第一壳体100与第一线路板18电连,第一下壳体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采样线接口110和第二采样线接口120,常用采样线11从第一采样线接口110进入第一壳体100内与第一线路板18电连,备用采样线12从第二采样线接口120进入第一壳体100进入第一壳体100内与第一线路板18电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壳体17内设置多个连接柱,第一线路板18通过螺钉与连接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壳体16和第一下壳体17卡扣相连。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包括第二壳体200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200内的第二线路板28,第二线路板28通过线束10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线路板18电连,第二线路板28上侧设有第三插排25,第三插排25与电源模块4的第三插座45插拔电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二上壳体26以及设置在第二上壳体26下方与其配合的第二下壳体27。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壳体27内设置多个连接柱,第二线路板28通过螺钉与连接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的结构相同,便于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的通用性。

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独立的控制模块壳体,在控制模块壳体一侧并排设置第一排座34和第二排座35;如图4所示,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独立的电源模块壳体,在电源模块壳体设置第三排座45。控制模块3通过第一排座34和第二排座35与控制模块转换底座1的第一排针14和第二排针15插接配合,电源模块4通过第三排座45与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的第三排针25插接配合。通过模块转换底座1、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均采用独立的模块,使得自动转换开关更换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方便,在损坏时更换方便,而且不同规格的自动转换开关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控制模块3和电源模块4,采用相同的模块转换底座1和电源模块转换底座2。特别是,使得自动转换开关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更加的合理和多样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