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装配结构及具有该按键装配结构的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754发布日期:2018-09-28 20: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装配结构及具有该按键装配结构的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屏幕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其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优势,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由此,电子产品上的实体按键日趋减少。基于实体按键可以盲操作的特点,现有电子产品大多保留有实体按键,以方便用户在不方便看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指令输入。例如,智能手机的音量键和电源键等。

目前,按键的组装通常是自壳体内侧装入,并利用按键内侧的一圈裙边进行限位,而相应的电子开关需要紧贴在按键内侧。众所周知,如果先把电子开关组装好,则按键则装不进去;因此,现有技术大多将电子开关先组装到一个金属片上,待按键安装完成后,再将电子开关和金属片整体组装到壳体上。

然而,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按键的安装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的间隙受多个尺寸影响,尺寸链较长,需要较高的工艺成本保障产品装配精度;其次,壳体内部需要预留按键组装所需要的空间,以确保按键安装通道上没有阻碍其组装的其他结构,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整体轻薄化设计。第三,如果按键键帽占整机厚度比例较大,则内侧安装的相应开孔也会很大,对壳体强度造成严重影响。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电子产品的按键装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确保产品装配精度的基础上,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按键装配结构,在简化组装工艺的同时,有效减少按键组装对产品内部空间的占用,规避相应开孔对壳体强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装配结构,包括插装于电子产品壳体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位于所述键帽相对侧的裙边;所述裙边具有与电子开关适配的施压部;且所述壳体上开设的按键插装孔具有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截面轮廓满足:经所述第一孔段,所述裙边沿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壳体后转动至限位工作位置时,所述裙边与所述第一孔段旁侧的所述壳体内壁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副,以限制所述按键沿第二方向自所述壳体移出;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由外至内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裙边转动至所述限位工作位置时可沿所述第二方向位移至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裙边与所述限位凹槽侧壁形成第二限位配合副,以限制所述按键的转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配合副形成于所述裙边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之间。

优选地,所述按键插装孔还具有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外侧,以容纳所述键帽。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段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键帽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以适应所述键帽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段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键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裙边的外周轮廓为矩形或长圆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二孔段位于外层壳体,所述限位凹槽位于内层壳体。

优选地,所述裙边的施压部与按键本体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固接,且施压部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按键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包括壳体及插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采用如前所述的按键装配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提供了一种从壳体外侧进行按键装配的结构,在键帽的相对侧设置作为插入端的裙边,壳体上开设的按键插装孔具有与该裙边的第一孔段,具体地,裙边由外至内(沿第一方向)插入壳体后转动至限位工作位置时,该裙边与第一孔段旁侧的壳体内壁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副,以限制键帽反向(沿第二方向)自壳体移出。如此设置,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的间隙不受中间尺寸链的影响,由此可降低保障产品装配精度的工艺成本;同时,该按键自外侧插入进行组装,无需预留通道空间,从而提高电子产品内部结构总体设计紧凑程度;此外,用于实现外侧插装的第一孔段的尺寸仅与裙边尺寸直接相关,因此,即便是较大尺寸的功能键帽,也不会影响插装工艺用孔的开设,在满足按键可靠限位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壳体自身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壳体的内壁开设有一限位凹槽,裙边转动至限位工作位置时可向外(沿第二方向)位移至该限位凹槽内,并与限位凹槽侧壁形成第二限位配合副,以限制述按键的转动。一方面可进一步确保按键在组装及实际使用过程中,均处于确定不变的工作位置,结构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该限位凹槽形成于壳体内壁,从而充分利用壳体结构,组装完成后裙边嵌置于壳体内,进一步减少该按键装配对于电子产品内部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按键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按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插入状态下所述按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按键处于限位工作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限位状态下所述按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

按键1、键帽11、裙边12、施压部13、壳体2、按键插装孔21、第一孔段211、第二孔段212、限位凹槽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电子产品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本申请提出的按键装配结构,以清晰表达本申请的核心设计构思;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按键装配结构,可实现自电子产品的壳体外侧进行组装操作,具体采用位于键帽相对侧的裙边作为按键插入端。应当理解,电子产品及其壳体的具体结构形式对于该按键装配结构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实质限制。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按键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按键的示意图。

该按键1包括键帽11部分和裙边12部分,其中,键帽11位于壳体2的外侧,裙边12位于键帽11的相对侧,并作为按键1的装配插入端。如图所示,该裙边12上还具有用于与电子开关(图中未示出)适配的施压部13。需要说明的是,该施压部13与电子开关间的具体适配原理非本申请的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结合图1所示,在壳体2上开设的按键插装孔21具有第一孔段211,该第一孔段211的截面轮廓满足:经第一孔段211,按键的裙边12沿第一方向插入壳体2后转动至限位工作位置(图5所示)时,该裙边12与第一孔段211旁侧的壳体2内壁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副,以限制按键1沿第二方向自壳体2移出;这里,所述第一方向为由外至内的方向,即按键1插入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即按键1拨出方向。

实际装配时,按键1的裙边12先经第一孔段211由外至内(沿第一方向)插入壳体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插入状态下所述按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接下来,转动按键1至限位工作位置时,裙边12完成转动后与第一孔段211旁侧的壳体2内壁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副,以限制键帽反向(沿第二方向)自壳体移出,从而避免按键1完成组装后非常态地自壳体2移出。请一并参见图5、图6和图7,其中,图5为按键处于限位工作位置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图7为图5中所示限位状态下所述按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如此设置,影响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间隙的尺寸链,仅涉及两构件自身尺寸,故不存在中间尺寸链的影响;该按键1自外侧插入进行组装,无需在壳体2内部预留通道空间;此外,用于实现外侧插装的第一孔段211的尺寸仅与裙边12尺寸直接相关,而键帽11非插入端,即便是较大尺寸的功能键帽,也不构成对第一孔段211尺寸的影响。

另外,裙边12的外周轮廓为矩形,与其适配的第一孔段211为满足裙边12穿入的条状孔。应当理解,具体形状结构应当基于具有较好工艺性为设计基准,例如,裙边12也可以采用长圆形或者标准椭圆形。只要满足前述装配条件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此外,裙边12的施压部13与按键本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固接,且施压部13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按键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如此设置,在确保按键1整体刚性的基础上,较为缓和地施加作用力于电子开关,且用户手感较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按键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壳体2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凹槽22,如图5和图6所示,该裙边12转动至限位工作位置时可向外(沿第二方向)位移至限位凹槽22内,由此,裙边12与限位凹槽22侧壁形成第二限位配合副,以限制按键1的转动;由此,可进一步确保按键1在组装及实际使用过程中,均处于确定不变的工作位置。在此基础上,第一限位配合副形成于裙边12与限位凹槽22的槽底之间,也就是说,组装完成后裙边12嵌置于壳体2内,限位凹槽22的槽底作为前述限制按键1自壳体2移出的结构。

作为优选,键帽11可以嵌于壳体2外表面,以避免键帽11外露于壳体外侧,并提升电子产品外观整体美感。如图所示,该按键插装孔21还具有第二孔段212,第二孔段212位于第一孔段211的外侧,以容纳键帽11。具体地,第二孔段212的截面形状与键帽1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以适应键帽11的转动。作为优选,212第二孔段的截面形状与键帽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二者间隙配合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孔段212的孔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键帽11可完全内嵌于第二孔段212中,从而获得较为平顺的产品外表面;当然,键帽11也可以半嵌于第二孔段212内,也即,部分键帽11外露于壳体2表面,此种情形特别适用于需要盲操作的功能按键。

实际上,电子产品基于自身功能设计的需要,其壳体2可以为多层结构,或者说,壳体7上设置按键1的位置处为多层结构。本方案提供的按键装配结构同样可以适用。具体地,对于包括至少两层(图中未示出)的壳体2,第二孔段212位于外层壳体,相应地,限位凹槽22也位于内层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并非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壳体结构,应当理解,只要核心构思与本方案一致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除前述按键装配结构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壳体2及插装于壳体2上的按键1,该按键1采用前述按键装配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产品其他功能的实现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故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