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553发布日期:2018-09-04 22:5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重要的场合都采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电器供电,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转换机构一般都采用杠杆和转动件的形式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其结构较为复杂,长期使用之后稳定性下降,影响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上盖、底座、设置在上盖和底座之间的常用断路器和备用断路器,所述上盖设置有旋转按钮,所述常用断路器与备用断路器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所述常用断路器与备用断路器上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机座、传动件以及主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穿过机座的驱动轴,所述主齿轮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传动件包括与主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与机座两侧壁贴合形成一个限位槽,所述传动件在主齿轮的带动下往不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齿轮、齿条的结构实现与转动手柄的联动,实现分合闸,相比与之前由连杆传动的操作机构,齿轮齿条的设置,结构简单紧凑,分断能力强,且采用的齿轮与齿条稳定性强,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缺口的下方形成包括前限位挡块区、后限位挡块区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半圆形滑动区,所述前限位挡块区与后限位挡块区均设置为弧形状,所述转动手柄上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在所述半圆形滑动区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的限位缺口下方形成前限位挡块区、后限位挡块区对操作杆进行限位以及滑动区提供其移动,弧形状的设置减少了应力集中,抗冲击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座底面设置传动件的下方设置有长条形滑槽,所述长条形滑槽与传动件的底部设置的长条形滑块滑动连接,所述长条形滑槽的长度大于长条形滑块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机座底面设置滑槽与传动件底部设置的滑块适配滑动,实现传动件的直线运动,可靠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线路板以及固定线路板的滑道,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电连接有接线端子。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机座上设置滑道实现线路板的安装,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主齿轮设置为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齿数与齿条的齿数保持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主齿轮设置为扇形齿轮的目的在于实现两个传动件的不同步移动,保证转换时的稳定性。且扇形齿轮的结构尺寸小,更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机构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件另外一种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上盖1、底座2、设置在上盖1和底座2之间的常用断路器和备用断路器,上盖设置有旋转按钮3,常用断路器与备用断路器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4,常用断路器与备用断路器上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操作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5、机座41、传动件42以及主齿轮43,驱动电机5上设置有穿过机座41的驱动轴51,主齿轮43设置在驱动轴51上,传动件42包括与主齿轮43啮合的齿条421以及限位缺口422,限位缺口422与机座41两侧壁贴合形成限位槽6,传动件在主齿轮的带动下往不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机座41上还设置有线路板8以及固定线路板8的滑道9,线路板8的一侧电连接有接线端子10,限位缺口422的下方形成包括前限位挡块区422a、后限位挡块区422b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半圆形滑动区422c,前限位挡块区422a与后限位挡块区422b均设置为弧形状,转动手柄上设置有操作杆7,操作杆7在半圆形滑动区移动,机座41底面设置传动件42的下方设置有长条形滑槽411,长条形滑槽411与传动件42的底部设置的长条形滑块421滑动连接,长条形滑槽411的长度大于长条形滑块423的长度,主齿轮43设置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齿数与齿条43的齿数保持一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