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212发布日期:2018-10-13 00:0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开关,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



背景技术:

旋转式编码开关又称小型旋转编码器,是一种具有规律和严格时序脉冲的开关电子元器件。目前市场上的旋转式编码开关种类繁多,但往往结构的设计不够理想,存在安装繁琐、不能达到自动安装的效果。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34637U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其包括基座和外壳,基座套入外壳的内部,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插脚端子,基座上设置有转子,转子的一面上设置有簧片槽,并在簧片槽内设置有簧片,转子上安装簧片槽的面上还设置有实心棱角柱,实心棱角柱的一端凸出至外壳的外部,并与滚轮相连接,转子的另一面上设置有带有内棱角孔的固定柱,固定柱的一端凸出至外壳的外部,并与外壳固定。由于其安装时,仅通过插脚与电路板插接连接,故其存在以下缺点:

(1)仅通过插脚连接,连接不稳定,影响开关的精度;

(2)外壳无法与电路板固定,安装不稳固,易摆动、松脱。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旋转式编码开关改进,使其与电路板连接后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提升开关的连接强度和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旋转式编码开关所存在的安装不稳固,易摆动、松脱,影响开关的精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编码开关组件,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左、右侧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用于与电路板插接的第一插板,所述左、右侧板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二插板和加宽板;

第二壳体,罩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开关组件包括:

转子,包括转盘和穿设在所述转盘中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并穿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压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压紧所述转盘;

弹片,固定在所述转盘上背离所述压片的一侧;

导电触片,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用于与所述弹片压紧接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插柱,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插柱适配的插孔,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插扣连接的插块,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插块适配的插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盘朝向所述压片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波浪状的凹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两侧的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深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弹片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的圆孔,所述弹片的外周设有多个弹片压脚,所述弹片压脚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圆弧状的压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片呈弯折状,且其上部设有用于压紧所述凹纹的弧形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插板的中部呈向外的弯曲状,底部呈直板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插板上部的两侧设有避让半圆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第二插板可实现与电路板插接,通过加宽板可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安装稳固,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用于电子仪器的面板,如电子示波器的旋钮,高档音响的旋钮等,实现快速调节参数,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编码开关,通过第一、第二插板可与电路板插接,通过加宽板可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具有安装稳固、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编码开关,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编码开关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罩扣在第一壳体的上部,起到保护编码开关组件的作用。第一壳体包括底板10,底板10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底板1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用于与电路板插接的第一插板13,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二插板14和加宽板15。第一插板13的底部设有插接头和插接槽,用于与电路板紧密接触,提高稳定性,加宽板15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其底部为平面,连接时可抵靠在电路板的外侧,进一步增加稳定性,第二插板14的中部呈向外的弯曲状,底部呈直板状,用于与电路板插装,提升连接紧密性,第二插板14上部的两侧设有避让半圆槽16,可便于安装第二插板14。

编码开关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片30、转子20、弹片40和导电触片50,压片30用于压紧转子20,弹片40固定在转子20上,导电触片50固定在第二壳体内,通过转子20可带动弹片40转动,使弹片40与导电触片50的不同位置接触,由此实现编码开关的调节功能。

转子20包括转盘21和穿设在转盘21中部的转轴22。转盘21朝向压片30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波浪状的凹纹23。转轴22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并穿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优选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与该转轴22适配的通孔,转轴22的两端分别穿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通孔。转轴22两侧的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深孔24,该深孔24用于配合外部工具带动转轴22转动,由此实现调节功能。

压片30用于压紧转盘21,防止其转动。压片30呈弯折状,其上部设有用于压紧转盘21上凹纹23的弧形片31,下部设有用于与底板10固定连接的连接孔32,第二壳体上设有与该连接孔32适配的连接柱17,连接柱17穿设在连接孔32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后,通过该连接柱17可将压片30固定设置在底板10上,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弹片40固定设置在转盘21上,弹片40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装在转轴22上的圆孔41,弹片40的外周设有多个弹片压脚42,弹片压脚4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圆弧状的压头43,用于压紧导电触片50,可便于弹片压脚42相对导电触片50滑动,便于调节。优选的,弹片40上设有多个安装孔44,转盘21上设有与该安装孔44适配的安装柱25,安装柱25穿设在安装孔44内,由此将弹片40固定在转盘21上,结构简单,固定可靠。

导电触片50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其下部设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引脚51,上部设有用于与弹片压脚42相适配的接触位52。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插扣连接,优选的,第二壳体内侧面上设有插柱18,第一壳体上设有与该插柱18适配的插孔19,连接时,插柱18穿设在插孔19内,起到限位的作用,可防止偏装,提高安装精度。为了提高安装的稳固性,第二壳体的两侧设有用于与第一壳体插扣连接的插块101,第一壳体上设有与该插块101适配的插槽102,安装后,插块101与插槽102卡扣连接,固定简单、可靠,进一步的,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上分别设有限位槽103,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104,限位槽103与限位块104相适配,同样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偏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第二插板可实现与电路板插接,通过加宽板可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安装稳固,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