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5072发布日期:2018-09-14 23:1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电路。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目前个人电脑外设产品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传输接口,最初是由英特尔与微软公司倡导发起,而被大众所熟悉并广泛使用的是USB2.0及USB3.0两个规格。USB2.0接口支持高速模式并且传输速率为480Mbps;USB3.0接口支持超高速模式并且传输速率为5Gbps。

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2.0接口与USB3.0接口提供的传输速率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数据传输的基本需求。另外,由于USB连接器具有固定的插接方向,用户无法随意地正插或反插,因而给用户造成一些不便。

有鉴于此,市场上推出了USB Type-C规格的传输接口。USB Type-C接口提供了超高速模式,并且具有高达10Gbps的传输速率,同时,USB Type-C连接器在舌部正、反面分别设置了十二根端子,由正、反面相同数量及近似功能的端子,实现使用户能够随意正插、反插的结构。

USB Type-C中新增了电流检测与使用功能,新增三种电流模式:默认的USB电源模式(500mA/900mA)、1.5A和3.0A。三种电流模式由CC端子来传输和检测,对于需要广播电流输出能力的下行端口(Downstream Facing Port,DFP)而言,需要通过不同值的CC端子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r,Rp)来实现;对于(Upstream Facing Port,UFP)而言,需要检测CC端子上的下拉电阻(Pull-down Resistor,Rd)来获取对方DFP的电流输出能力,针对不同情况需要搭配不同的电阻值。因此,不同模式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线材,一种线材无法兼容不同的电流模式已经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电路,可以实现一种连接器线材兼容不同种的电流模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电路,所述连接器电路包括Type-C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Type-C端的外壳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地端子相连;

所述Type-C端的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相连;

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Type-C端的CC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相连。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USB Micro B、USB Type-A和USB Type-B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

所述Type-C端的数据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数据端子对应相连。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和为56-56.1千欧。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包括:

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5.1千欧;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千欧。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包括:

所述Type-C端为USB Type-C公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母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包括:

所述Type-C端为USB Type-C母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为公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Type-C端的CC端子和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之间串接第一电阻,并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Type-C端或第二连接端电源端子或者Type-C端电源端子和第二连接端电源端子连线上串接一个第二电阻,使得在连接器的Type-C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作为输入或者输出端时,能够由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配合作为上拉电阻或者下拉电阻,可以实现一种连接器线材兼容不同种的电流模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通过一端为Type-C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情况,该电路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可集成于连接器中。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电路包括Type-C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Type-C端的外壳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地端子相连;

所述Type-C端的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相连;

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Type-C端的CC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相连。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Type-C端为USB Type-C公头,第二连接端为母头时,则需要较大的上拉电阻Rp,此时,电流由Type-C端的电源端子经过第二电阻传输至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并由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经过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流回至Type-C端的CC端子。这样,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联构成了足够大的上拉电阻Rp。

当第二连接端为公头,Type-C端为USB Type-C母头时,则需要较小的下拉电阻Rd,此时,电流由第二连接端的电源端子流向Type-C端的电源端子,并由Type-C端的CC端子经过第一电阻流回至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这样,第一电阻就可以单独作为下拉电阻R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Type-C端的CC端子和第二连接端的通信识别端子之间串接第一电阻,并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Type-C端或第二连接端电源端子或者Type-C端电源端子和第二连接端电源端子连线上串接一个第二电阻,使得在连接器的Type-C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作为输入或者输出端时,能够由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配合作为上拉电阻或者下拉电阻,可以实现一种连接器线材兼容不同种的电流模式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USB Micro B、USB Type-A和USB Type-B中的一种。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实现Type-C端与任意数据端口之间的充电或者数据传输,并且能够分别作为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实现了以一种材质的连接器进行多种电流模式的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Type-C端的数据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数据端子对应相连。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实现充电的同时,还可以完成数据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和为56-56.1千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5.1千欧;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千欧。

设置上述阻值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和高速的数据传输工作。

示例性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仅示出了USB Type-C的部分引脚,第二连接端USB Micro B可以包含至少五个金手指,分别为已经经过通信定义标注的接地端子、通信识别端子、电源端子和由D+和D-组成的数据端子。其中第一电阻为5.1千欧,第二电阻为51千欧,两个电阻配合电路实现不同阻值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实现将不同模式的电阻值和线路融合到一个线路中,将各模式下的电阻值串行成最大的电阻值,实现不同模式下需要不同USB产品简化成一款产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Type-C端为USB Type-C公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母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Type-C端为USB Type-C母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为公头。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Type-C端和第二连接端可以分别设置为公头和母头,也可以在一段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Type-C端的公头和母头,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端的公头和母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段导线进行多种情况下的充电和数据传输。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