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环境的微小体积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119发布日期:2018-10-02 19:4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质谱小体积进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质谱仪器的在真空环境中使用的微小体积进样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在质谱仪器中,当使用大气压离子源时,气态样品离子进入真空系统后需使用一段毛细管形成真空梯度,再进入高真空区域。

现有技术中,当质谱仪连续进样时,直接连接一段毛细管即可,但当质谱仪非连续进样时,则需要采用一电磁阀进行控制,而常规真空电磁阀虽然可以在真空中使用,但由于气体在阀中的传输需经过180°拐点的气路,而此时进入真空系统的样品为离子状态,会在经过拐点时撞击器壁失去电荷,以至于降低离子传导效率,进而影响仪器灵敏度。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常规做法是采用一软管,通过在软管中加一夹管阀,进一步通过电控,控制夹管阀开关,进而控制进样,但软管在真空条件下易变形,每次打开后回弹速度慢,进样重复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真空条件下能通过离子的微量进样系统,以达到减小离子损失并能够稳定进样的微小体积进样装置。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用于真空环境的微小体积进样装置,包括一阀座,所述阀座连接有进样管,所述进样管用于引入需进入真空环境(真空设备)的气态样品;所述阀座还密封连接有一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设备;所述阀座内部设有一可连通所述进样管和毛细管的进样通道,其特点为,所述进样通道至少包括一段具有锥形内壁的腔体,并经一头部与所述锥形内壁相匹配的阀芯的封堵或抽离,所述进样通道选择性的关闭或贯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的头部为一柔性件或表面柔性件。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细管经由一螺钉压紧的锥形密封件与所述阀座密封连接。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的锥形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进样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毛细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为同轴孔。

同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一线包,并保持所述线包通电时,所述阀芯的头部与所述腔体的锥形内壁相分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真空环境的微小体积进样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可完全替代夹管阀在真空设备上的应用,摒弃其可靠性差、真空度差、柔性通道易扭曲遮挡、耐久性差等诸多缺点;

2.适用广泛,前后的管道可更换组合不同类型以适应不同的真空设备需要;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小体积进样装置常态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小体积进样装置进样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通道上的圆锥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样管2——阀座21——锥形腔室22——锥形内壁221、222——通孔3——锥形密封件4——毛细管5——螺钉6——阀芯61——头部7——线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离子的微量进样系统装置,结构上,通过一个类似阀的形式来实现。主要由结构特殊的阀座2和线包7以及阀芯6组成。在阀座2上装有进样管1,用于与需进入真空设备的样品连接。阀座2的另外一端,有毛细管4,经由螺钉5压紧锥形密封件3,从而将毛细管4与阀座2连接并密封,毛细管4的另外一端与真空设备连接。阀座2在进样管1与毛细管4之间的阀体通道上,设计有锥形结构(即锥形腔室21),表面光洁,与头部为柔性且锥形的阀芯6相配(即与阀芯6的头部61相匹配)。

如图1所示的阀内部结构示意,在常态时,阀芯6头部61落下,与锥形腔室21的锥形壁密封配合,处于封堵状态,可以轻松的进行真空密封,实现较高的真空度。

如图2所示进样状态时的阀内部结构示意,线包7通电,阀芯6提升,头部61从锥形腔室21内抽离,两者不再接触,密封状态取消,形成了进样管1与毛细管3间的进样通道,从而可将引自进样管1的样品导入毛细管4另一侧连接的真空设备。

如图3所示,锥形腔室21的锥形内壁22上,开设有分别连接贯通进样管1和毛细管4的通孔222和221,两个通孔的中心线或其延长线重叠,属于同心孔。阀芯6落下时,经阀芯的阻隔,两个通孔无法连通,即,形成图1中常态密闭的状态;阀芯6上升时,密闭状态发生变化,两通孔及锥形腔室贯通,形成连通的阀体通道,形成图2所示的进样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