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915发布日期:2018-11-02 21:2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分断产品在进行分断试验时常出现由于产品腔体内气压过大,且气压无法快速排出,导致外壳体炸裂现象,严重威胁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产品内部高热气体快速排出的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中盖1和安装于中盖1顶部的上盖2;所述中盖1和上盖2的结合处设有用于将断路器内部触头系统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流道3。

进一步,所述中盖1的两端设有与接线端子安装配合的接线端子安装壳体12,所述中盖1的顶部中间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第一安装凸台11,上盖2一端开口,上盖2开口一端与第一安装凸台11安装配合,中盖1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手柄的手柄安装孔105。

进一步,所述排气流道3位于断路器触头系统一侧,排气流道3包括设于中盖1顶部的第一排气结构101和设于上盖2侧壁的与第一排气结构101相应的第二排气结构201。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设于中盖1的第一安装凸台11上,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包括设于第一安装凸台11侧壁贯通中盖1设置的中盖排气孔101a,第二排气结构201包括设于上盖2侧壁与中盖排气孔相应的上盖排气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还包括中盖排气孔101a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扩展槽101b,扩展槽101b的宽度大于中盖排气孔101a的宽度,扩展槽101b与上盖2的侧壁之间围成一个用于气体排出的扩散腔体。

进一步,所述上盖排气孔为设于上盖2的侧壁下端的缺口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的中部凸出设有手柄安装凸台15,上盖2上设有与手柄安装凸台15安装配合的凸台安装孔206,手柄安装孔105设于手柄安装凸台15上。

进一步,所述中盖1的两侧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安装边缘107,安装边缘107的宽度等于上盖2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上盖2和中盖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的两端边缘处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第一螺钉安装孔118,上盖2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安装孔118相应的第二螺钉安装孔208;所述上盖2与中盖1卡扣连接,上盖2的两侧侧壁向下延伸设有与中盖1安装配合的卡扣挂钩25,中盖1的两侧侧壁设有与卡扣挂钩25安装配合的卡扣凹槽19。

进一步,所述上盖2的顶部凸出设有第二安装凸台21,所述凸台安装孔206设于第二安装凸台21上,第二安装凸台21的两端侧壁设有用于避让螺钉的半圆槽207。

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在中盖和上盖的结合处设置用于将断路器内部触头系统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流道,使得高热气体可以快速排出,避免产品烧毁现象,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排气流道包括设于中盖顶部的第一排气结构和设于上盖侧壁的与第一排气结构相应的第二排气结构,排气流道设于产生高热气体的触头系统一侧,中盖顶部第一排气结构和上盖侧壁的第二排气结构共同形成排气流道,易于加工。中盖排气孔和上盖排气孔相对设置共同构成排气流道,使得高热气体快速排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第一排气结构设置扩展槽,且扩展槽与上盖的侧壁之间围成一个用于气体排出的扩散腔体,扩展槽增大扩散腔体的体积,使得断路器内部气体可以快速排出,快速降低产品内部温度。上盖排气孔为设于上盖的侧壁下端的缺口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盖和上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流道结构气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三极塑壳断路器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也可以为更多极的断路器,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流道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类似的电器上,如接触器。

如图1-2所示,所述中盖1的两端设有与接线端子安装配合的接线端子安装壳体12,所述中盖1的顶部中间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第一安装凸台11,上盖2一端开口,上盖2开口一端与第一安装凸台11安装配合,中盖1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手柄的手柄安装孔105。上盖2安装于第一安装凸台11上,上盖2的安装结构稳固可靠,中盖1的手柄安装孔105安装手柄,手柄的一端伸向外部,另一端与壳体内部的操作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的中部凸出设有手柄安装凸台15,上盖2上设有与手柄安装凸台15安装配合的凸台安装孔206,手柄安装孔105设于手柄安装凸台15上。安装时,中盖1的手柄安装凸台15从上盖2的凸台安装孔206伸出,对上盖2起到限位固定作用,进一步增加上盖2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中盖1和安装于中盖1顶部的上盖2;所述中盖1和上盖2的结合处设有用于将断路器内部触头系统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流道3。本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排气流道结构在中盖和上盖的结合处设置用于将断路器内部触头系统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流道,使得高热气体可以快速排出,避免产品烧毁现象,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气流道3设于中盖1和或上盖2的结合处,排气流道3位于断路器触头系统一侧,排气流道3包括设于中盖1顶部的第一排气结构101和设于上盖2侧壁的与第一排气结构101相应的第二排气结构201,排气流道3设于产生高热气体的触头系统的一侧,中盖顶部第一排气结构和上盖侧壁的第二排气结构共同形成排气流道,易于加工。特别地,第二排气结构201还可以设于中盖1和上盖2结合处的中盖的侧壁。

如图1-2所示,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设于第一安装凸台11上,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包括设于第一安装凸台11侧壁贯通中盖1设置的中盖排气孔101a,第二排气结构201包括设于上盖2侧壁与中盖排气孔相应的上盖排气孔。中盖排气孔和上盖排气孔相对设置共同构成排气流道,使得高热气体快速排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01还包括中盖排气孔101a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扩展槽101b,扩展槽101b的宽度大于中盖排气孔101a的宽度,扩展槽101b与上盖2的侧壁之间围成一个用于气体排出的扩散腔体。第一排气结构设置扩展槽101b,且扩展槽101b与上盖2的侧壁之间围成一个用于气体排出的扩散腔体,扩展槽增大扩散腔体的体积,使得断路器内部气体可以快速排出,快速降低产品内部温度。第一排气结构1可以为单独的通孔结构。具体地,所述上盖排气孔为设于上盖2的侧壁下端的缺口槽。上盖排气孔有可以为设于上盖2侧壁的通孔结构。

如图3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断路器内部高热气体排出的流向图,气体通过中盖排气孔101a排向扩展槽101b内,再由扩展槽101b从上盖2侧壁的上盖排气孔中排出,有效降低断路器内部温升。

如图1-2所示,中盖1和上盖2的安装结构。所述上盖2和中盖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的两端边缘处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第一螺钉安装孔118,上盖2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安装孔118相应的第二螺钉安装孔208。特别地,所述上盖2的顶部凸出设有第二安装凸台21,所述凸台安装孔206设于第二安装凸台21上,第二安装凸台21的两端侧壁设有用于避让螺钉的半圆槽207。中盖1和上盖2通过上盖2的第二螺钉安装孔208和中盖1的第一螺钉安装孔118采用螺钉连接,结构稳固可靠。半圆槽207用于避让螺钉,同时起到容纳螺钉的螺帽的作用,防止触电。

如图1-2所示,所述上盖2与中盖1卡扣连接。上盖2的两侧侧壁向下延伸设有与中盖1安装配合的卡扣挂钩25,中盖1的两侧侧壁设有与卡扣挂钩25安装配合的卡扣凹槽19。上盖2和中盖1同时采用卡扣连接,卡扣挂钩25和卡扣凹槽19配合安装快速方便,结构稳固。卡扣连接和螺钉连接配合,中盖1和上盖2的安装结构稳固可靠。

如图1-2所示,所述中盖1的两侧设有与上盖2安装配合的安装边缘107,安装边缘107的宽度等于上盖2侧壁的厚度。中盖1的两侧的安装边缘107用于上盖2安装配合,且安装边缘107的宽度等于上盖2侧壁的厚度,使得中盖1和上盖2的两侧外侧壁处于同一个平面,结构紧凑美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