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952发布日期:2018-10-13 00:0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逐步提高,低碳环保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动力电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柜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根据不同场合进行参数匹配,将单体电芯按一定数量模块化组成电池模组,再根据具体项目参数进行布置,以满足各种项目的不同需求,但单体电芯布置时却因特征不明显,不易辨别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包括模组上盖主体及设置在模组上盖上平面上端的“+”极标识及设置在模组上盖上平面下端的 “-”极标识,所述的模组上盖两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三个长方形固定孔,所述的模组上盖下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四个长方形固定孔,所述模组上盖的下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长方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左边线40mm,同时,“+”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上边线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左边线40mm,同时,“-”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下边线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极标识和“-”极标识的周围设置有半径分别为11mm,12mm的同心圆所组成的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组上盖两侧的长方形固定孔的长4mm,宽2.5mm,深1.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组上盖下侧端板上的长方形固定孔的长4mm,宽2.5mm,深1.5mm,所述相邻的两个长方形孔的的距离为18mm。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盖的下侧端板的长方形凹槽的长度28mm,高度5mm,深度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外形特征明显,加工制作方便,减少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组件,包括模组上盖主体及设置在模组上盖上平面上端的“+”极标识及设置在模组上盖上平面下端的 “-”极标识,所述的模组上盖两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三个长方形固定孔,所述的模组上盖下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四个长方形固定孔,所述模组上盖的下侧端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长方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左边线40mm,同时,“+”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上边线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左边线40mm,同时,“-”极标识的中心位置距离模组上盖下边线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极标识和“-”极标识的周围设置有半径分别为11mm,12mm的同心圆所组成的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组上盖两侧的长方形固定孔的长4mm,宽2.5mm,深1.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组上盖下侧端板上的长方形固定孔的长4mm,宽2.5mm,深1.5mm,所述相邻的两个长方形孔的的距离为18mm。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上盖的下侧端板的长方形凹槽的长度28mm,高度5mm,深度1.5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特征明显,加工制作方便,减少生产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